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考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指出:“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上述内容体现了 ()A.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C.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D.外交路线的拨乱反正2.[2024·浙江衢州期末]中共中央某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以来,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32年的经验,有必要简略地回顾一下建国以前28年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该文件是()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考点二改革开放进程3.1978—1984年,我国农业GDP年均增长达6.9%,这一时期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下降最快的时期。按照1978年农村贫困标准,6年内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占农村人口的30.7%)下降到1984年的1.28亿人(占15.1%)。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市场经济体制完善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行试点4.[2024·浙江衢州期末]下图为1980—200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示意图。关于图中两个峰值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个峰值的形成都得益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B.第一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城市改革的全面展开C.第二个峰值的出现得益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两个峰值的形成说明中国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5.[2024·浙江台州期末]1985年邓小平会见外宾时提到:“经济特区还是一个试验。我们的整个开放政策也是一个试验,从世界的角度来讲,也是一个大试验。总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是坚定不移的,但在开放过程中要小心谨慎。”下列属于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A.大连 B.海南 C.厦门 D.天津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项伟大创举。明确地把这一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C.“南方谈话” D.中共十四大◆考点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提出7.制作时间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时间轴。空白方框内应该填写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8.科学发展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形成的,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该理论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B.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在中共十四大上被写入党章D.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9.[2024·浙江丽水期末]1982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营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据此可知这部宪法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C.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D.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10.[2024·浙江温州期末]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中国恢复了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席位,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不断获得成功。1979—1989年,中国向日本政府贷得8000多亿日元。这表明我国()A.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B.采取不同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C.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D.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11.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12.下表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不同时期的讲话。这些讲话旨在 ()讲话出处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邓小平文选》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邓小平文选》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以及其他制度,需要改革的很多《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文献选编》A.构建和市场经济相统一的政治体制B.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C.认真维护公民在社会中的基本权利D.建立中国特色法治建设的基础13.(12分)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此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材料二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经济特区的意义,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十四大“松绑”的内涵,写出21世纪初中国借“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的标志性事件。(6分)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1.B[解析]据材料“三不主义”“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中,只能采取民主手段,不能采取压制、打击的手段”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体现了中共在党内和人民内部的政治生活方面的拨乱反正,即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B项正确,排除A、C、D项。2.C[解析]根据材料“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战斗历程”“为了总结党在建国以来32年的经验”可知,这是1981年的文件,结合所学,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故C项正确;《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1957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发表于1978年,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时间是1949年,与材料中“建国以来32年的经验”不符,排除D项。3.C[解析]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促进农业发展,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4.B[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1984年和1992年,实际GDP增长率更是高达14%~15%;结合所学,两个峰值出现的原因在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项正确。据所学,直到1993年,我国才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排除A项;据所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C项;据所学,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5.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批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C项正确,排除A、B、D项。6.D[解析]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7.D[解析]中共十五大上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D项;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自中共诞生以来就是其指导思想,排除A、B两项;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8.A[解析]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共十七大上被写入党章,故A项正确,C、D项错误;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B项不符合题意。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82年宪法对我国的经济形式进行了补充说明,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发展,D项正确;1954年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A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排除C项。10.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席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不断获得成功,向日本政府贷款,这表明我国采取不同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是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吸引和利用外资,不是参与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排除C项;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排除D项。11.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待业保险”制度是一种覆盖范围仅限于国营企业且保障层次很低的失业救济制度,仅仅是为了解决失业者最基本的生活困难而实行的;实行“失业保险”制度表明我国已能实事求是地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现象,摆脱了旧有观念的束缚,依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寻找多种可行的解决办法,从而使失业保险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12.B[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强调我国的政治制度也需要改革完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因此邓小平讲话的主要目的是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13.(1)意义: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格局: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内涵:中共十四大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可得出经济特区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是经济体制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