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_第1页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_第2页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_第3页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_第4页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目录TOC\o"1-3"\u第一章导论 140第一节研究背景 140第二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141第二章国际反倾销规则的会计解读 143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 143第二节“正常价值”的解析 144一、正常价值及其计算 144(一)国际条约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 144(二)美国反倾销相关法律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 145(三)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 146二、正常价值的会计学解读 148(一)正常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 148(二)公允价值的确定 149第三节出口价格的含义 151第四节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比较 151第五节解析倾销幅度计算的四种模式 152第六节“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156第三章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 159第一节反倾销调查问卷需要披露的会计信息 159第二节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分析 160第三节反倾销调查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161一、证据的属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161(一)客观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161(二)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162(三)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 162二、会计举证的资料要求 162三、会计举证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63(一)举证资料具有可验证性 163(二)举证过程具有导向性 163(三)关于替代国问题的抗辩选择具有可行性 163第四节反倾销调查对会计准则的要求 164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要求 164二、美国的要求 164三、欧盟的要求 165第四章反倾销会计成本分析 166第一节反倾销会计成本核算概述 166一、对成本费用的不同理解 166(一)成本与费用逻辑关系上的差异 166(二)成本与费用经济内容上的差异 168二、作业成本法(ABC)在反倾销中的运用 170(一)成本动因 171(二)结合反倾销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172三、细化我国会计科目、账簿体系、完善成本核算制度 174四、几个特殊的成本核算问题 175(一)联产品的成本核算 175(二)副产品的成本核算 176(三)废品损失的核算 176(四)等级品的成本核算 177五、编制成本报表,准确披露成本信息 177第二节反倾销会计成本性态分析 177一、结构价格(CV) 177二、成本性态(Costbehavior)结构价格的成本核算基础 178(一)基本概念 178(二)变动成本 178(三)固定成本 178(四)成本性态对反倾销的重大意义 180第三节反倾销会计成本追溯探讨 180一、成本追溯的概念 180二、成本追溯的应用 180第四节反倾销会计边际成本应用 184第五章针对反倾销诉讼的会计应对策略 186第一节我国屡遭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分析 186一、企业反倾销意识淡薄 186二、企业日常实务不规范 186三、企业缺少与反倾销调查部门沟通 187四、行业协会和商会组织企业应诉的配合不力 187五、没有反倾销的会计理论作指导 188六、缺乏全方位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和预警机制 188七、缺乏应对反倾销诉讼的会计专业人才 188第二节防范反倾销的总体策略 189第三节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选择 190一、进行反倾销的会计抗辩 190二、加强企业会计实务建设 192三、健全企业内部控制 193(一)反倾销调查当中内部控制的作用 193(二)内部会计控制 194(三)内部审计 195四、构建反倾销会计预警的信息系统 195(一)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组织框架 195(二)反倾销会计预警信息系统的内容 196(三)企业反倾销会计预警信息系统的内容 197五、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反倾销会计人才 198(一)具备国际贸易知识 199(二)精通会计知识,熟悉国际比较会计 199(三)掌握反倾销的相关法律 199(四)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199参考文献 200

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研究研究报告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出口商品和贸易量的增加和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我国与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大幅度增加,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歧视性的反倾销案件日益增多。综合WTO统计资料和国家经贸经委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纳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例以来至2008年,已先后有欧美等35个国家对我国提起共计1000多起反倾销案件,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摩擦的重灾区。然而,面对这么严峻的反倾销形势,在整体上中国企业所采取的应诉措施极为不力,不论是应诉率还是胜诉率都是非常低的,反倾销处于被动局面。据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对华反倾销案中有500多起根本没有应诉,不得不被国外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损失惨重。即使应诉,也是以败诉居多。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投诉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建立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市场保护机制方面相对缓慢,特别是对反倾销会计等符合国际规则的自我保护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际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中,西方国家通过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在反倾销诉讼中所拥有的会计优势、人才优势是我国所无法比拟。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按国际通行办法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因此,探讨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对于我国应对国际对华反倾销的严峻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本课题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研究,同时采用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从我国面临的严峻国际反倾销背景出发,遵循国际规则,对我国反倾销诉讼过程中涉及的诸多会计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和研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的理论和方法。本课题研究成果具有如下特点:一、将国际贸易、反倾销法律、WTO的相关规则等知识和会计、审计理论相结合,从多学科领域融合的角度系统地阐述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问题,使其在反倾销调查中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再处于各自分离的状态。二、对国际反倾销规则从会计视角进行解读,例如:“正常价值”的确认和调整,解析国际反倾销幅度计算的四种模式等,以对我国按照国际通行办法建立反倾销会计的保护机制提供理论指导。三、剖析美国、欧盟反倾销调查的结构内容,并结合国际反倾销应诉工作程序,对反倾销会计举证和抗辩等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会计诉讼策略。四、面对我国相当多的企业成本基础工作薄弱,未能提供满足国际反倾销调查有用的成本信息而导致败诉的现实状况,本文一方面从理论上比较了中西成本费用的逻辑关系理解上的差异,另一方面从实务上分析了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薄弱环节,对反倾销会计成本形态、成本追溯和作业成本等进行详细透析,为企业尤其是我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企业建立成本预警机制提供会计选择。五、在总结以上涉及反倾销诉讼过程中各种会计问题进行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防范反倾销的总体策略以及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的构想。本研究成果对我国企业取得反倾销诉讼最后的胜利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研究背景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和贸易飞速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出口商品和贸易量的增加以及在世界出口榜上排名的上升,我国与贸易伙伴间的贸易磨擦也大幅度增加,外国对我国出口商品歧视性的反倾销案件日益增多。综合WTO和国家经贸委统计资料,从1979年8月欧共体对我国出口糖精纳发起第一起反倾销案件以来至2008年底,先后已有欧美等35个国家对我国发起共计1000多起反倾销案件,中国已成为全球贸易磨擦的重灾区。当前,我国遭受反倾销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遭受反倾销案件数量急剧增加,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平均每年是30起。而进入新世纪后,与我国有关的反倾销案件平均每年达50起之多,2005年55起,2008年更是上升到80多起。世界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件涉及中国,中国已连续11年是遭受反倾销案调查最多的国家。二是,遭受的反倾销的产品范围不断扩大,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向其他产品延伸,产品涉及轻纺、五矿、化工、土畜、机电、医保等领域,产品品种达数千种。三是,由反倾销而引起的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20多年来反倾销案件给我国造成的直接损失达1千多亿人民币。越来越多的反倾销使我国部分主要出口产品市场不断萎缩,企业效益下滑,企业停产,工人下岗失业。四是对中国反倾销由欧美发达国家向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蔓延。一旦中国某个出口产品在某一个国家遭受到反倾销,就如触动“多来诺骨牌”其他国家会出现连锁反应。中国已成为国际滥用反倾销的最大受害国。然而,面对这么严峻的反倾销形势,在整体上中国企业所采取的应诉措施极为不力,不论是应诉率,还是胜诉率都是非常低的,反倾销处于被动局面。据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对华反倾销案中有500多起根本没有应诉,不得不被国外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损失惨重。即使应诉,也是以败诉居多。中国屡遭外国反倾销投诉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在建立与自由贸易相适应的市场保护机制方面相对缓慢,特别是对反倾销会计等符合国际规则的自我保护措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际倾销和反倾销的斗争中,西方国家通过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在反倾销诉讼中所拥有的会计优势、人才优势是我国所无法比拟。严峻的国际反倾销形势,迫切需要我们按国际通行办法建立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在国际反倾销诉讼中,无论是应诉还是申诉都离不开会计这个支持系统。会计是反倾销诉讼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应对国际反倾销的瓶颈主要是缺少一个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这是我国企业赢得反倾销诉讼的最大障碍。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反倾销的会计理论作指导,反倾销会计理论的指导意义:一是应对,二是防范,有了它,可以在对华反倾销调查过程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提供有利于中方胜诉的法律证据。但是,从国内来看,反倾销会计方面的理论是随着严峻的对华反倾销形势被动发展起来的,目前刚刚起步,应诉企业缺乏这方面的指导。致使不少企业对外国企业提起的反倾销调查要么置之不理,要么惶恐不安,不知所措,最终都贻误时机,造成严重后果。二是企业日常实务不规范,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会计记录与保管等基础工作方面不够重视,会计实务很不规范。比如成本核算不够细化,以2002年欧盟对宁波新海公司的打火机案为例,实地调查时新增成本项目20多项,提供的数据多达3225个,甚至把一个包装箱铁钉的成本都算进去,这恰恰是中国企业常常忽略的。另外,在同等条件下,不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做帐也是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案件时失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形式不断变化,内容不断翻新,更加大了我国会计工作应对反倾销的难度和压力。在反倾销提起、调查和应诉中,涉及到会计的专业问题,需要从会计角度进行认定。因此,做好会计工作是做好反倾销应对工作的重要基础。三是缺乏全方位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在应对反倾销案件起诉时企业无疑是中坚力量,但并不是孤军奋战,需要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及政府等多方面的力量给予全方位的协助,提供完善的反倾销会计信息平台,为企业最终胜诉作充分的准备,而这正是我们应对反倾销的薄弱环节。因此,探讨建立我国反倾销会计保护机制,对于我国应对国际对华反倾销的严峻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第二节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二、国际反倾法会计规则的解读及分析。三、反倾销诉讼调查问卷需要披露的会计信息四、应诉反倾销案件会计调查对会计举证和会计准则的要求。五、反倾销会计成本性态分析、成本追溯探讨、边际成本应用六、我国屡遭国际反倾销的原因分析。七、防范反倾销的总体策略八、应对反倾销的会计选择

第二章国际反倾销规则的会计解读第一节倾销与反倾销的概念有倾销才产生反倾销,那么什么是倾销呢?倾销首先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经济学上的倾销被认为是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歧视,而法律意义上倾销的经典定义由<<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下简称<<协议>>)第一部分2.1条明确规定:“协议而言,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二章第三条也作出了类似的规定:“倾销指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出口价格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反倾销事实上来源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它是GATT和WTO都许可的合法的贸易保护措施,是对付非公平竞争的有力工具。所谓反倾销,是指进口国反倾销调查当局依法对给本国产业造成损害的倾销行为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以抵消损害后果的法律行为。存在倾销并非必然导致反倾销,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才能提起反倾销:第一、有倾销行为的存在;第二、造成损害,即对进口国国内产业产生重大损害或对国内新产业产生重大威胁;第三、倾销与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里以1999年欧盟诉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省电子称产品的反倾销案件于永达:于永达:<<反倾销MBA/MPA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第二节“正常价值”的解析一、正常价值及其计算正常价值往往是发起方和应诉方双方斗争的焦点,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是否存在倾销行为的认定,而且是计算倾销幅度的关键因素。在反倾销调查问卷当中,正常价值有着十分复杂繁多的调整,这里分别作以整体上的介绍。事实上,世贸组织的反倾销协议和欧盟反倾销规则都没有对正常价值的直接定义,而是融入到倾销的定义当中,只有美国对正常价值有直接的定义。(一)国际条约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1994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下简称《协议》)第一部分2.1条明确规定:“协议而言,如一产品自一国出口至另一国的出口价格低于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即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进入另一国的商业,则该产品被视为倾销。”这里所谓正常价值就是“正常贸易过程中出口国供消费的同类产品的可比价格”。同时协议规定,如果在出口国国内市场的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产品的销售,或由于出口国国内市场的特殊情况或销售量较低,不允许对此类销售进行适当的比较时,就应通过比较同类产品出口到一个适当第三国的可比价格确定,只要该价格具有代表性,或通过比较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数额的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及利润确定。对于正常价值的确定,WTO<<反倾销协议>>规定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1、出口国的可比价格法,它是指以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同类或相似产品可比价格确定正常价值,但是要求该产品或相似产品在国内市场有充分的销售。所谓充分销售,世贸组织的规定为产品的出口国国内销售量应高于进口国销售量的5%,美国和欧盟反倾销法的规定为国内销售量达到向所有第三国出口量的5%以上。2、向第三国的出口价格法,如果在出口国国内市场正常贸易过程中不存在该同类或相似产品的销售,或者由于出口国市场的特殊情况或销售量较低,正常价值的确定就要通过同类产品出口一个第三国的可比价格确定。3、结构价格法,如果国内市场或第三国市场不可靠,可以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上合理数量的销售、管理费用和一般费用及利润来确定。(二)美国反倾销相关法律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美国1930年<<关税法>>对正常价值的界定为:所谓正常价值就是“对外国市场价值的一种估价”。根据美国反倾销法,正常价值是指外国相同产品在母国或第三国市场的,经调整的市场销售价格,或者是目标商品的结构价格。美国商务部比较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或结构出口价格以计算倾销幅度。如果在母国市场上有充分的销售,即指大于等于在美国市场销售数量的5%,商务部将以相同产品在母国市场上的首次对非关联方的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正常价值;在母国市场上的销售不充分时,如果在第三国市场有足够的销售,商务部将以该相同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的首次对销售(一般是对非关联方)的价格为基础来计算正常价值,如果使用母国和第三国市场的价格均不可行,商务部将使用结构价格来计算正常价值。为确保在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或结构出口价格之间进行公平比较,商务部对用以计算正常价值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商务部加上了运输到美国而发生的包装费用,减去比较市场价格中的下列费用:包装费用、运输成本以及针对目标商品的任何内部税收折扣或未征税收。商务部可能对美国和比较市场上的销售条件的差异进行进一步调整。因此,商务部可能提升或降低正常价值,以反映销售数量、物理特征、贸易水平或者其他销售环境的差异。事实上,在填写美国的反倾销调查问卷时,正常价值有十分复杂的调整,但其基本实务流程如下:.被调查产品海关税则号(美国)产品标准(美国)被调查产品海关税则号(美国)产品标准(美国)产品标准(中国企业内部)出口产品结构简单、单位价值较低出口产品结构复杂、单位价值较高内部代码(中国企业内部)销售合同和内部代码证明国内售价或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合理(中国企业)分析工艺流程拒绝(美国)采用替代国国内售价或替代国出口售价(美国)投入产出信息分析成本报表(与财务报表钩稽关系)成本还原与分摊被调查产品生产要素结果呈报(填答美国调查问卷)销售管理费用和合理利润估计(填答美国调查问卷)结构价格数据核实(美商务部实地考查)图1美对中反倾销调查中确定正常价值的基本实务流程(三)欧盟反倾销规则中的正常价值及其计算如前所述,与国际条约一样,欧盟没有对正常价值进行直接定义,而是这样表述:“如果一个产品向欧盟的出口价格低于在正常贸易过程中为该出口国确定的相似产品的可比价格,该产品就将被认为是倾销产品”。正常价值一般应基于出口国家的独立客户在正常贸易过程中已支付或者应支付的价格。如果出口国的该出口商不生产或者不销售相似产品,正常价值可以根据其他销售商或者生产商的价格来确定。如果当事人之间存在联营关系或者补偿协议,只能在确定他们相互间的价格不受这些关系的影响时,该价格方可被视为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价格,才可以被用来确定正常价值。如果被调查的当事人所保留的记录符合有关国家普遍接受的会计准则,而且表明这些记录合理地反映了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销售有关的成本,通常应根据这些记录来计算成本。如果成本分配方法一直被使用,就应考虑所提交的有关成本适当分配的证据。若没有一个更合理的分配方法,就应当在周转的基础上给成本分配以优先权。对于那些有益于将来和(或)现在的生产的且不在发生的成本项目除非根据本款已经反映在成本分配当中,都应当适当调整成本。如果部分回收费用期间的成本因使用要求大量追加投资的新生产设备以及因为较低的设备利用率而受到影响,这是发生在调查期间或一段调查期间的启动经营的结果,那么启动阶段的平均成本应是按照上述分配规则在该阶段结束时所适用的成本,并应按照这个标准包括在有关时期加权平均成本中。启动阶段的长短应根据有关的生产商或出口商的情况确定,但不得超过成本回收阶段中一个适当的初始阶段。对于调查阶段适用的成本调整以及超过上述阶段的有关启动阶段的信息,只要它们是在核实视察之前和调查开始时起的3个月内提交的,就应被考虑。当进口商品来自于市场经济国家,相关的销售额、管理成本和一般成本的数额以及利润额,应依据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的相似产品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数据为基础。当这些数据不能在这种基础上确定时,可以在以下基础上确定:1、为接受有关原产地国国内市场上相似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调查的其他出口商或生产商而确定的实际数额的加权平均;2、原产地国国内市场上有关出口商或生产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中的一般相同种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实际数量;3、任何其他合理的方法,如果据此所决定的利润数额不超过在原产地国国内市场上销售一般相同种类的产品的其他出口商或生产商通常实现的利润。当进口商品来自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特别是来自于欧盟理事会1994年第519号规则所适用的那些国家时,正常价值应当基于一个市场经济第三国的价格或其推定价值,或者基于从这样一个第三国向其他国家包括向欧盟出口的价格来决定。在这些都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在其他任何合理的基础上来确定,包括在欧盟内部购买相似产品实际支付或应当支付的价格,必要时对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包括一个合理的利润幅度。但是应当通过合理的方式选择适当的市场经济第三国,选择时要适当考虑所有可获得的可靠信息,也要考虑时间限制,适当情况下应当使用被列入同样调查的市场经济的第三国。由上可知,正常价值的确定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在非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非常繁多的调整,为便于理解,列个简表如下:表1美国和欧盟正常价值的对应关系出口国类型市场经济国家非市场经济国家正常价值的对应关系美国本国市场价格替代国国内市场价格本国向第三国交易价格替代国与第三国交易价格本国结构价格替代国结构价格欧盟国内销售价格类比国国内销售价格国内结构价格类比国结构价格本国向第三国出口价格类比国出口销售价格/欧盟市场价格注:本表中正常价值的选择由上至下优先性依次递减.二、正常价值的会计学解读(一)正常价值的本质公允价值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正常价值的法律概念所反映的实际上是一种公开市场价格的概念。如果存在这种活跃的公开市场,则一般采用这种公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或要约价格来计算;如果不存在这种活跃的公开市场,或者由于国家控制经济,要素价格不是由市场决定的,则要采用一个与被调查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且存在活跃的公开市场的国家的价格水平,或者用要素价格来计算正常价值。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替代国,或者由于替代国市场的特殊情况,其价格不适合用于计算正常价值,可以用成本加上一定数量的费用和利润的结构价格来计算正常价值。进一步说,反倾销法中的正常价值,从会计计量属性来看,就是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活跃市场的信息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他主体对商品价值的认定。在存在“正常贸易过程”的公开市场中,交易价格就是可以用于计算正常价值的公允价值。因为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正常价值或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要求排除特定卖者与买者之间的价格安排,从而决定反倾销法中对关联方之间销售的特别处理。也就是说,法律要求正常价值是公允的,是基于一个公开市场而不是基于任何特定主体之间的考虑。所以,当市场存在垄断、政府价格管制、数量太小或没有实际交易事项的特殊情况时,必须采取其他的计量方法。公允价值的计量首先考虑的是是否存在相类似的交易,如果存在,则以类似的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这一点与反倾销法对正常价值的计量是一致的。反倾销法规定,如果母国市场不存在销售,或销售量过低,或母国市场存在其他的特殊情况,导致其价格不合理时,正常价值的计量可以采用出口到一个具备公开市场的第三国的价格来确定,或者采用成本加成法来确定正常价值,模拟存在公开市场时可能的利润率,加上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合理的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来计算正常价值。由此看来,无论是正常价值还是公允价值,其概念的内核都是一致的,即能够体现市场正义的公开交易价格。(二)公允价值的确定在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需要按照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是否已经发生,区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已经发生,属于确定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计量;二是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尚未发生,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估计公允价值。1、.确定情况下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假定实体是持续经营的,不打算也不需要清算。公允价值计量的目的是估计不存在强制清算或亏本销售的交易中,自愿的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单一的交易价格。其中,自愿的当事人都是市场参与者(进入同一市场的假设的买卖双方),他们自愿并且从法律和财务上有能力完成交易。因此,如果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已经发生,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对比较容易。简单地说,公允价值就是一个价格——两个实体自愿进行交换交易的价格。因此,如果没有证据表明交易是强迫的或清算的,交易的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就是交易中的现金金额。如果有证据表明交易是在强迫或清算下进行的,比如由于巨大的财务困难或法规法律要求等原因,使销售方或清偿方的谈判地位受到不利影响;交易价格受到实体之间其他合同或交易的影响;双方为关联单位;已知的报价错误或非法活动影响了特定资产或负债的价格等等,那么,应当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2、估计公允价值如果符合公允价值交易条件的交易没有发生,则需要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由于公允价值是市场参与者对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评价,因而估计公允价值的基本原则应当是:尽量多地采用市场因素,少采用内部管理者的估计和假设。公允价值的估计次序可以按照市场因素运用的程度归纳如下:如果可以直接从标价观察公允价值,则直接使用该标价;如果不能,运用那些计量结果最接近公允价值的可行的方法。越接近市场条件的方法(例如: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价格)比越远离市场条件的方法(如现值)更优越。其中,在运用现值时,如果存在合同约定的现金流,则可以采用传统的折现率调整法来估计,否则应当运用期望现值法或其他方法。可见,存在市场交易价格的情况下,交换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市场以价格为信号传递信息,市场根据不同资产的风险与收益决定其具有不同的交换价格。因此,市价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充分考虑了某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及其不确定性风险之后所形成的共识,若没有相反的证据表明所进行的交易是不公正的或非出于自愿的,市场交易价格即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这正好与正常价值的本质相符合。如果不存在市场交易价格,必须采用其他可替代的计量方法确定公允价值,这种情况下,反倾销调查方可能不予认同,而倾向于选择具有市场交易价格的替代国价格据以确定正常价值。第三节出口价格的含义出口价格是指在正常贸易中一国向另一国出口的某一产品的价格,即出口经营者将产品出售给进口经营者的价格。出口价格的确定一般有三种方法:一.进口产品有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的,以该价格为出口价格。二.进口产品没有实际支付或应付价格的,或者进口价格不能确定,或者由于出口商或第三者之间的联合或补偿性安排而使出口价格不可靠的,则出口价格可以在进口产品首次转售给独立购买人的价格基础上推定。三.如果被调查产品为专售给一个独立购买人或未按进口时的状态转售,则进口价格可在主管机关确定的合理基础上推定。美国《反倾销法》规定,出口价格是指被调查商品的出口价格或推定出口价格,也即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的销售价格。美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署在计算美国价格时使用两种方法:购买价格与出口商销售价格。购买价格是指被调查产品出口到美国之前,“一个无关系当事人”进口商实际支付或约定支付的价格:出口商销售价格是指被调查产品在美国首次出售给“一个无关系当事人”时的价格。欧盟《反倾销法》规定,出口价格是指欧盟出口销售实际已付或应付的价格扣除跟销售直接有关的和实际准许的税、折扣以及回扣。若无出口价格或认为该价格不可靠,则出口价格按产品出售给欧盟一家独立买主的第一手转售价格,同时进行价格调整,对进口与转售之间的相关费用进行补贴,具体包括:通常的运输、保险、装运和相关费用;关税、反倾销以及其他相关相关税收;合理的管理费用和利润等。第四节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比较WTO《反倾销协定》规定应对出口价格和正常价值进行公平的比较,即这两个价格应在同一时间基础上,按同一贸易水平以出厂价格为基准进行比较,并且还应根据每一案例的具体情况对影响价格的各种不同因素作出适当的补偿或调整。具体要求为:一、比较应在同一贸易环节(通常为出厂价)和尽可能是相同时间或相近条件下进行。此外,还需考虑其他影响比较的因素,如价格术语、税收、品质、物质特性等。二、若此种比较需要换算货币,则换算应使用销售日的汇率。通常情况下,销售日期被认为是合同成立日期、购货订单日期、订单确认书日期或发票开出之日。如果期货市场上的外汇交易直接与有关的出口交易相联系,则使用远期汇率。三、在保证公平比较的前提下,调查阶段倾销差额的存在一般应以正常价值的加权平均数与所有可比的出口价格的加权平均数的比较为基础,或以逐笔交易的正常价值和出口价格的比较为基础,如果出口价格因不同进口商、不同地区或不同时间而差距较大,进口方可以用其计算得出的加权平均正常价值与每笔出口交易的价格进行比较。四、产品若是由原产国流转到一个中介国,再由该中介国出口到进口国时,产品的出口价格应与在该中介国的可比价格进行比较。若该产品只是在中介国转运,或该产品在中介国并不生产,或中介国无可比价格存在,则产品的出口价格可以与原产国的价格进行比较。第五节解析倾销幅度计算的四种模式根据以上的分析,美国商务部DOC对于正常价值的选择有三个可能:①外国相同产品在出口国市场(即母国)首次销售的价格;②第三国市场的销售价格;③结构价值CV。其中①和②构成项目基本相同,在以下的例题中作为一类加以考虑。出口价格EP是商品在美国的首次销售价格,并且生产商(或出口商)与美国的销售商之间是非关联方。结构出口价格CEP与EP的区别是:生产商(或出口商)与美国的销售商之间是关联方。倾销幅度DM数量上等于正常价值减去出口价格,再除以出口价格。模式一:加权平均NV与加权平均EP比较假设中国的X公司对一个非关联的美国零售商Y销售空调。汇率为1$=7.55RMB(一)计算加权平均NV1、加权平均母国价格3000-加权平均折扣5-加权平均母国内陆运费5.35-加权平均母国内陆保险费1.15-加权平均母国佣金和搬运费7.55=需进一步调整的加权平均母国价格2980.95RMB2、对1步计算出的结果进行销售环境差异(COS)调整-加权平均母国信用成本30.00-加权平均母国广告费用40.00-加权平均母国技术服务费用3.00-加权平均母国发运前仓储费用5.00-加权平均母国产品担保费用1.00-加权平均母国使用费3.50=初步调整后的加权平均母国价格¥2898.45按美元汇率折算$383.903、再加上加权平均美国COS数量+加权平均美国信用成本$20.00+加权平均美国广告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技术服务费用5.00+加权平均美国发运前仓储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产品担保费用2.00+加权平均美国使用费7.00=加权平均NV$419.90(二)计算加权平均EP加权平均美国销售价格$500.00-加权平均母国内陆运费(¥5.35/7.55)0.70-加权平均母国内陆保险(¥1.15/7.55)0.15-加权平均母国佣金和搬运费(¥7.55/7.55)1.00-加权平均海上运费2.00-加权平均海上保险1.50-加权平均美国税收25.00-加权平均美国佣金和搬运费1.50-加权平均美国内陆运费3.00=加权平均EP$465.15倾销幅度=(加权平均正常价值-加权平均出口价格)/加权平均出口价格*100%本例中加权平均正常价值$419.90<加权平均出口价格$465.15,不存在倾销。为了使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的比较在尽可能公平的基础上进行,DOC考虑到了需要进行销售环境差异的调整(COS)。调整项目包括:=1\*GB3①与审议中的特定销售直接相关的销售费用,如佣金、信用费用、担保等;②销售商代表购买者假定的销售费用,如广告费用;③当审议中的一个市场支付佣金而另外一个市场不支付佣金时,对其他销售费用的一个合理的补助。在调整过程中直接和间接销售费用得到正确的确认十分重要,因为个别费用的分类将实质性地影响EP或CEP与NV比较的结果。模式二:加权平均NV与加权平均CEP比较假设中国X公司对一个关联的美国零售商Y销售空调,其他条件同模式一。(1)加权平均NV计算同模式一(1)1、2步经折算后的加权平均NV=$383.90不需要再进行第3步(2)计算加权平均CEP加权平均美国销售价格$500.001、-加权平均运费(包括模式一EP计算的所有项目)34.85$465.15-CEP利润78.50$386.652、再经美国销售环境COS调整-加权平均美国信用成本20.00-加权平均美国广告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技术服务费用5.00-加权平均美国发运前仓储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产品担保费用2.00-加权平均美国使用费7.00=加权平均CEP$350.65倾销幅度=(383.90-350.65)/350.65*100%=9.48%模式三:加权平均CV与加权平均EP比较中国X公司对一个非关联的美国零售商Y销售空调,且DOC认为出口国或第三国市场的销售价格都不能作为正常价值,并由财务分析师计算得出CV,假设计算得出的CV在金额比上例中的NV增加了30%(2980.95*130%)。(1)1、未经调整CV=生产费用+管理费+销售费+一般费用+利润+包装费用=3875.24RMB。2、对未经调整的CV进行COS调整-加权平均母国广告费用40.00-加权平均母国技术服务费用3.00-加权平均母国发运前仓储费用5.00-加权平均母国产品担保费用1.00-加权平均母国使用费3.50初步调整后的加权平均结构价值CV¥3822.74经折算后的CV$506.323、再加上加权平均美国COS数量+加权平均美国信用成本$20.00+加权平均美国广告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技术服务费用5.00+加权平均美国发运前仓储费用1.00+加权平均美国产品担保费用2.00+加权平均美国使用费7.00=加权平均CV$542.32(2)加权平均EP的计算公式同模式一,EP=$465.15。倾销幅度=(542.32-465.15)/465.15*100%=16.59%模式四:加权平均CV与加权平均CEP比较假设X公司与Y公司之间是关联方,其他条件同模式三。(1)加权平均CV计算同模式三(1)1、2步经折算后的加权平均CV=$506.32不需要再进行第3步(2)加权平均CEP的计算公式同模式二,CEP=$350.65。倾销幅度=(506.32-350.65)/350.65*100%=44.39%通过比较模式一和模式三(或比较模式二与模式四)的计算结果,在数据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倾销幅度的计算结果取决于在正常价值计算中使用的是NV还是CV。如果在反倾销应诉中,不能由母国(或第三国)的销售价格出发来计算正常价值,尤其在应诉方不能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DOC倾向于使用CV来计算倾销幅度,而由非市场经济国家的正常价值推算过程可以发现,在CV计算中相应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单价使用的是替代国市场价格。而反倾销调查方由主观意愿选择的替代国往往与我国没有可比性,由此可能造成计算的CV偏高,而产生了模式一中NV与EP比较没有倾销行为,但模式三中CV与EP比较存在倾销行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模式一与模式二(或模式三与模式四)之间的区别在于:如果生产商(或出口商)是将商品销售给非关联的美国销售商,用于比较的出口价格是EP,例如模式一和模式三。而如果两者是关联方,则用于比较的价格是CEP,例如模式二和模式四。第六节“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西方各国反倾销法把贸易国分为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对市场经济国家,在反倾销调查时通常采用其出口产品的国内价格作为其正常价值,在对非市场经济国家进行反倾销调查时,并不是以其国内价格为准,而是以替代国的价格因素为参考。虽然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但西方很多国家对我国实行歧视性贸易政策,在2015年以前仍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由于一些国家在选用替代国产品价格时的随意性很大,这样认定的产品正常价值与出口价格常有较大的差距,容易造成我国企业在反倾销诉讼中处于被动局面。用替代国的方法比较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是导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主要原因。拼争市场经济地位是应对国际反倾销诉讼的关键。在中国市场化程度这一问题上,北京师范大学所做的实证研究结果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存在较大分歧。北京师范大学以五条市场经济标准为基础,设计了11个子因素,子因素下又分出33个测度指标,这些指标绝大部分来自国家统计局和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也借鉴了美国传统基金会和加拿大弗雷泽研究所的的有关经济自由化的13项指标。参照美国传统基金会1~5的评分标准,得出中国2001年~2003年的市场化程度如下表2南湖新闻网《南湖新闻网《中国市场化程度的测度》2005年而在2003年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的《经济自由指数报告》中,中国的得分为3.55。在其评分标准下,3分为临界值,高于3分为经济不自由国家。在北师大的评分体系下中国已经属于经济自由国家,两者之间巨大的差异有以下几个原因。1.两种测度方法都是近似测量,而且所采用的评价具体项目有差异,导致最终结果不同。2.2001年中国加入WTO,市场化进度很快,而这种变化没有在美国传统基金会的评分中体现。3.反倾销的政治性导致美国当局不愿意承认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事实。美国关税法773(c)(1)规定商务部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市场经济方法计算非市场经济国家案件中的正常价值———满足市场导向行业(MOI)检验。根据MOI检验,如果商务部发现在整个行业有以下情况时,将认定该行业为市场导向型行业:(1)行业内所有企业在设定产品产量和价格时政府没有参与;(2)行业以私有或者集体所有为主要成分,允许国有企业在该行业的存在,但大量的国家所有会阻碍“市场导向行业”的成立;(3)所有重要投入,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如劳动力和管理费用),都必须是以市场决定的价格购入的。其中第(3)条是核心标准,也是目前中国企业最难以达到的,由于中国少数行业还受到管制,虽然对价格扭曲作用有限到不影响主要出口产品正常价值的测算,但现代生产条件下每个行业都不可能不与其他行业相连,因此至今尚无一个中国行业能获得市场导向行业待遇。

第三章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通常来说,一项调查一旦立案就会及时向被调查企业发放调查问卷,比如美国,在国际贸易委员会作出实质性损害初裁后(自申请提出之日后的45天),就会发出调查问卷。反倾销调查问卷涉及到的会计问题将成为法律的有效证据,因此,按照国际反倾销法的要求准确填写调查问卷对被诉企业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必须认真分析反倾销调查问卷,为我们建立反倾销会计体系提供具有直接参照意义的指导信息。第一节反倾销调查问卷需要披露的会计信息由于我国企业在选择出口市场时,常常集中在美国、欧盟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约有75%的出口产品(含从香港转口的产品)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市场,出口市场单一而集中,且美国和欧盟对中国提起的反倾销案件较多,所以分析时仅以美国和欧盟为例。在反倾销调查时,美国和欧盟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如下表3所示:表3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时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要求披露的内容美国欧盟财务报告1、会计科目表;2、经审计的合并及未合并的财务报表;3、参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关联企业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相关文件;4、为被调查产品在正常商业过程中所准备的所有内部财务报表及盈亏报告,向公司所在国的政府递交的所有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1、指出公司常规会计年度;2、指出涉及公司活动的会计记录的保存处;3、近X个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的英文版本;4、被调查产品的财务报表、管理报告、标准成本审阅书等;5、集团内所有参与被调查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单位的会计科目表。企业会计政策1、公司正常的会计分期;2、公司全部会计和财务报告实务。1、详述公司的财务会计体系,说明会计实务是符合生产国的通用会计原则(GAAP);2、如果过去三个会计年度公司所使用的会计政策有所变更,应详述该变更的原因、日期及内容。成本核算1、描述公司的成本会计体系及其如何进行归类和记录被调查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2、所有直接、间接及共同的成本中心;3、公司通常用于控制生产成本的特定产品的规格水平;4、公司的成本会计体系是按照具体的生产成本累计被调查产品的成本,还是按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来计算的;5、公司所有因对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估算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等。1、总体描述公司的成本会计方法;2、公司对标准成本或预算成本的应用;3、如果公司采用标准成本体系,应详细予以描述并解释成本差异所使用的分配方法及所有在调查期间发生的重要的非正常成本差异的变化情况;4、一份直接成本中心的清单并简要描述其生产活动,描述每一个成本中心所累计的间接成本和通常所使用的分配方法;5、在公司组织结构和单位之间分配成本的方法和基础;5、在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废料、废弃物、废品和次品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回收利用的处理方法;7、公司在会计审计报告中用来核算销售、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存货成本时所使用的成本会计体系;8、公司因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同目的而产生价值差异的所有成本项目的清单,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等。第二节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分析关于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及其目的,可归为如下表4:表4美国和欧盟反倾销调查问卷的简单分析调查问卷结构美国欧盟基本内容主要目的基本内容主要目的A一般信息选定替代国一般信息选定替代国B在本国和第三国销售确定外国市场价格产品描述了解成本情况C在美国的销售确定出口价格营运数据了解成本及销售方面的情况D销往美国或在美国的产品要素确定需要调整的各项差别费用或事项以使各有关项目具有可比性该产品对欧盟的出口情况确定出口价格E运往美国非分支机构客户前在美国的深加工情况该产品在本国的销售情况确定正常价值F/成本情况了解生产销售成本G/差别准许,为用于调整的因素确定需要调整的事项H/电算化信息输入便于电算化处理I/清单检查防止填写遗漏反倾销会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调查案件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会计举证资料,其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倾销幅度或推翻进口国关于倾销的认定。而反倾销调查问卷在这个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倾销调查问卷的内容对我们探讨反倾销会计的内容体系具有直接的参照意义,下一节将以此为基点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反倾销调查对会计的要求。第三节反倾销调查对会计举证的要求反倾销调查中的会计举证实际上就是在WTO<<反倾销协议>>所规定的法律框架之内,通过举出会计证据来证明自己主张的过程,因此,所举出的会计证据必须符合法律证据的属性要求,才可能被申诉方的调查小组采信,否则,一切的努力都将是徒劳的。所以,必须首先了解法律证据的属性。一、证据的属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所谓证据就是事实认定的依据,换句话说,就是支持主张的事实依据。在诉讼过程中,证据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证据是一种特定的事实,指的是当事人为自己的主张所提供的客观依据或事实材料;第二,证据又是证明形成的条件,是产生于特定事实的抽象观念和外部形态。这就决定了证据既具有客观属性,又有主观属性,前者如证据的客观性和关联性,后者如证据的合法性,以下分述证据的这三个属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一)客观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是证据最重要的属性,否则,证据便不成其为证据。证据的客观性表明用来证明主张的证据事实处在客观自然的领域,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而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人造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的职业判断贯穿始终。会计要求用货币计量来统一经济活动的价值表现,这本身就是一个职业判断问题。既然是职业判断,当然就免不了主观性,尤其是在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因此,在会计举证过程中必须力求客观,虽然免不了主观判断,也要坚持判断标准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二)证据的关联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必然的内在的联系称为证据的关联性,也就是指事物与事物之间逻辑上和经验上相互联系。美国<<联邦证据规则>>401条规定:“有关联性的证据是指具有下述倾向性的证据,即任何一项对诉讼裁判结案有影响的事实的存在,若有此证据将比缺乏此证据是更可能或更无可能。”可见,法律上证据的关联性具有很强的指向性,特指证据与待证事实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会计上对关联性则有不同的理解,更多的是强调交易双方的经济联系,比如关联方交易。反倾销调查当中,调查机构很关注调查对象主体的关联性,以美国诉韩国动态内存案为例,韩国认为美国违反了WTO<<关于实施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2.2.11条,但美国的调查小组认为,该条款涉及的通用会计准则和反映生产、销售成本的数据只适用于“接受调查的出口商和生产商保存的会计记录”,不包括关联方,结果韩国的诉求被拒绝。(三)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对会计举证的要求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诉讼证据是按照法律的要求和法定的程序而取得的事实材料。它要求证据既要合实体法,又要合程序法,比如美国有专门的<<联邦证据规则>>,而会计上的合法性主要是对<<会计法>>,<<税法>>等相关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而言的,这种偏差使得在反倾销调查当中会计举证能力的弱化,从而降低了证据的可采性。因此会计举证必须以合法性为导向,作为会计举证的凭证、帐簿必须手续健全,互相印证,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要达到合法性的要求,才能实现会计举证的目的。二、会计举证的资料要求会计举证的过程中,需要会计人员和律师的积极配合。尽管收集应诉资料的范围应依据申诉国反倾销法规定的要求和具体案件而定,但是如何收集更具法律效力的会计证据,则需要会计人员和律师的精诚合作。一般情况下,会计举证资料包括财务资料、公司运营的详细资料、公司的成本及销售资料等,必须完整、准确、详实。三、会计举证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举证资料具有可验证性应诉企业的会计资料一定要客观真实,会计数据有可靠的来源,并且数据之间有清晰的钩稽关系,能够互相印证,经得起核查人员的验证和质询。申诉国反倾销调查小组的实地核查在于验证应诉方所提交的全部答卷材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另外,参与收集应诉材料并参加填写答卷的工作人员必须相当熟悉自己所填写答卷的内容及数据来源和数据的形成情况。因此,在核查期间,公司参与答卷部分填写的工作人员应出席并配合整个核查过程,了解公司内销、出口、生产、财务和审计的有关人员必须随时接受调查小组的质询。(二)举证过程具有导向性所谓举证过程具有导向性是指举证过程始终以证明不存在倾销或最大限度地降低倾销幅度为目标,举证材料始终围绕申诉方的指控内容来收集。一般来说,举证材料以调查问卷的内容为准进行收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根据以往欧美反倾销案件来看,提交的会计应诉资料可以重点放在以下带有共性方面的材料陈述:1)关于公司机构和运作方面的陈述资料;2)关于低价销售问题的抗辩资料;3)在确定申诉国产业是否损害方面,应诉国被控企业应用有关会计数据就倾销与损害间并无因果关系进行抗辩。(三)关于替代国问题的抗辩选择具有可行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在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或地区作为替代国的同时,必须进一步了解该国的法律是否允许对该国厂商进行调查以及替代国的政府和厂商是否愿意合作。可能替代国的厂商有时出于保护其商业秘密以及竞争的考虑,不愿提供有关生产成本的数据和价格方面的信息。另外,对于申诉方提出的替代国,如果其经济发展状况或生产经营环境与我国明显不同,那么,我方应诉企业应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积极抗辩,否则,损失巨大。比如1999年7月欧盟对中国企业的彩电反倾销案,欧盟选择新加坡作为替代国来计算中国彩电的生产成本,而新加坡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高出20倍,这使得中国彩电的出口成本被大大高估,所谓反倾销的指控自然成立,替代国选择的随意性,使得中国在反倾销应诉中很难取胜。第四节反倾销调查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一、世界贸易组织(WTO)的要求这里反倾销调查对会计准则的要求主要是指会计准则是否要国际化的问题,即是否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IAS)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问题。具体到反倾销案件当中,WTO<<反倾销协定>>明确规定:“成本通常应以被调查的出口商或生产商保存的会计记录为基础进行计算,只要此类记录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合理反映与被调查产品有关的生产和销售成本。主管机关应当考虑关于成本适当分摊的所有可获得的证据,…只要此类分摊方法是出口商或生产商一贯延续使用的。”由此可见,WTO的要求只是“符合出口国的公认会计原则”并未规定出口商或生产商一定要采用IAS或GAAP。二、美国的要求美国实际上遵循了WTO<<反倾销协定>>条的规定,甚至并不涉及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如美国关税法773(C)(1)规定:商务部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市场经济方法计算非市场经济国家案件中的正常价值满足市场导向行业(MOI)检验。根据MOI检验,如果商务部发现在整个行业有以下情况时,将认定该行业为市场导向行业:1行业内所有企业在设定产品产量和价格时政府没有参与;2行业以私有或集体所有为主要成分,允许国有企业在行业的存在,但大量的国家所有会阻碍“市场导向行业”的成立;3所有重要投入,不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如劳动和管理费用),都必须是以市场决定的价格购入的。其中第三条是核心标准,是由于中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脱胎于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少数行业还受到管制,而在现代生产条件下每个行业之间都存在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中国企业很难获得市场导向行业待遇。值得关注的是这里只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之争,不涉及会计准则问题。三、欧盟的要求欧盟不同于美国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明确规定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作账。欧盟以前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经过中国企业和中国政府的多方努力,直到1998年4月27日,欧盟理事会才对514/97号条例作了修正,即产生了905/98号条例,新条例调整了反倾销政策,不再把中国和俄罗斯列入“非市场经济国家”名单,允许中国单个企业为市场经济地位抗辩,但是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一)企业根据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信息作出各种生产经营决策,并且不存在国家的实质性干预,在计算重要的成本投入时基本上按照市场价格;(二)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而且是唯一的符合国际会计准则的账目清楚的报表体系,这套报表应当由独立的机构根据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三)企业生产成本和财务状况不再因为过去的非市场经济制度而受到严重扭曲;(四)企业应受财产法和破产法的管辖,由此保障企业管理的法律安全和生产的稳定,不受政府干预成立或关闭;(五)货币兑换按照市场汇率。这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事实上“欧盟对于会计准则的问题一直采取实质重于形式的态度”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载《会计研究》2005年1期。,只要企业会计制度或准则遵循的是国际准则的标准,并一贯严格地执行,欧盟就对企业的会计报表予以认可。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和国家化之争一直持续到目前也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国际化当然是一种导向,2005年2月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新的会计准则事实上顺应了这种要求,但不顾中国现实的完全国际化,其结果也是不可想象的。必须明确,会计准则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各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实践表明,会计准则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资本市场,没有公开信息的需求,就没有用于规范信息的供给与需求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而且具有“经济后果孙铮、刘浩:《反倾销会计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辨析》,载《会计研究》2005年1期。

第四章反倾销会计成本分析第一节反倾销会计成本核算概述我国出口企业被诉倾销的原因很多,生产成本的构成是一个中心问题。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往往占有较大的份额,其高度的专业分工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生产成本降到了极限,产品的竞争优势往往体现在价格中,它们被诉倾销的风险也由此增大。从已有的反倾销案件来看,相当多的企业是在应诉过程中未能提供满足反倾销调查有用的会计信息而败诉的,尤其是生产成本核算方面的信息。可见产品生产成本的确定是反倾销案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被调查产品的正常价值乃至于最终确定倾销是否存在,因此,本章专门探讨反倾销会计当中的成本核算问题。一、对成本费用的不同理解(一)成本与费用逻辑关系上的差异在西方成本会计当中,是以支出定义成本(为取得某一财产或某种服务而付出的现金或其他同等支出),继而以成本定义费用(为产生收益而丧失的成本),从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中而定义损失的(某期间所有费用超过收入的数额)。以支付行为为基础,西方成本会计以成本作为研究生产经营活动耗费的逻辑起点。他们认为一切为特定目的(取得资产或劳务)而发生的支出都将转化为成本形态,因而有已耗成本和未耗成本之分。可从收入减除的一切已耗成本即转化为费用,因此,有收入与费用配比之说。在配比中若已耗成本超过收入或对收入无贡献,这种已耗成本即转化为损失,该逻辑关系可以图2来表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收入配比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收入配比耗费主体为产生收益而丧失之成本为取得资产或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利润损失成本费用图2西方成本会计中成本与费用的逻辑关系而在我国,是以支出定义费用(为获得经济利益而产生的资产的减少),继而以费用定义成本(资金耗费的对象化),并从费用向成本转化的关系中定义损失的(不能转化为生产成本的费用)。以支付行为为基础,我国的成本会计以费用作为研究生产成本的逻辑起点。支出向费用转化的过程中,有些可以在当期直接完成,有些需以资产作为转化的过渡形式。生产经营中的一切收益性支出都将转化为生产费用形态,通过成本核算,各项生产费用最终将归宿于确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中,转化为某种产品或劳务的生产成本,随着产品销售的实现,收入与销售成本相配比,计算当期损益。可以用如下图3来表示。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收入利润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而获得的收入利润损失生产费用生产成本配比资产耗费对象比耗费主体为取得资产或劳务而发生的支出图3我国成本会计中成本与费用的逻辑关系(二)成本与费用经济内容上的差异由成本与费用之间逻辑关系上的差异所决定,西方成本会计与我国成本会计在界定成本与费用的经济内容上也存在较大的分歧。如图4和5所示:图4西方成本会计中的支出、成本、费用及损失之间的关系图4西方成本会计中的支出、成本、费用及损失之间的关系已耗成本(当期收入的减项)未耗成本(由未来收入负担)损失(对收入无贡献)生产费用(有贡献)无贡献)制造成本期间费用存货成本销货成本销售收入支出成本配比亏损利润(一次或分次转入)(广义损失)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资本性支出权益性支出非营业性支出存货成本(材料等)生产费用固定(无形资产成本)损失费用(未产生生产成果)生产成本(按对象归等)存货成本(在产品)产成品成本(完工产品)存货成本(产成品)销售成本期间费用销售收入(配比)费用(一次耗用)亏损利润(分期转入)图5我国成本会计中支出、成本、费用及损失的关系支出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不同理解,我国目前成本会计中的成本核算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企业存货中的生产只包括可以直接对象化的支出,即原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对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这类无法对象化的支出则作为期间费用于发生当期进入当期损益(也包括财务费用),可以用图6来表示。资产资产负债表存货成本半成品1成本半成品2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直接人工直接能源产品层的间接成本车间层的间接成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间接能源……设备租金……损益表企业本期发生的全部营业费用企业本期发生的全部管理费用图6我国企业目前的成本核算体系直接材料厂房、机器折旧厂房、机器折旧这里关于产品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成本可以直接对象化到具体的产品成本中去,然而对于间接成本,则存在着如何进行合理分摊的问题,分摊应注重公允性和经济原则。按照我国的成本理论,成本分摊应遵循三个标准:因果关系、受益程度和承担能力。所谓因果关系标准就是要在引起资源耗用的变量之间确立因果关系,以此确定成本。比如,基本生产车间提供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所耗用的经济资源,必须分配进入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各种产品中去,因为它们之间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即存在因果关系。受益程度标准是指确定成本对象产出的受益者,成本对象的成本按照受益者受益的比例进行分配。例如,广告费用的支出按照销售收入进行分配,收入越多,从广告中获益越多,应当分配的广告成本也就越多。所谓承担能力标准,指按照成本对象的承担能力来分摊成本。例如,按照各部门的营业收入来分配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一般来说,利润高的部门更能承担公司的总成本。由上可知,由于对成本与费用逻辑关系理解上的差异和经济内容的不同,使我国对生产成本的核算与西方有显著不同。在反倾销调查当中,对我方产品成本进行调整或重新计算,这是不难理解的。二、作业成本法(ABC)在反倾销中的运用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是通过两个步骤来分配间接生产费用的。首先是归集,然后是分配。在把生产部门的费用分配到单个产品上时,传统方法是用直接人工工时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基础,这在以前是合理的,因为当时产品成本构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所占的比例较小,所以用构成产品主体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较少的制造费用,导致的成本偏差是非常小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比较准确的。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制造费用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增大,直接人工费用减少,计算出的制造费用的分配率变得很大,造成了较大的成本信息偏差。同时随着与工时无关的费用快速增加,用不具备因果关系的直接人工去分配这些费用,必然会导致成本信息的失真。在这种情况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它与传统成本法的不同,可以通过图7和图8来说明。这里的作业是指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原材料、人力、技术、方法和环境等的集合体,它是与产品的独特性无关的重复执行的标准化方法或技术,是连接资源与成本对象的桥梁。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支持作业的成本、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一般地,在企业财务部门编制的预算中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各种资源项目的情况.制造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与动力费用、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修理费、运输费等。在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核算当中,与某项作业直接相关的资源应计入该项资源,如果一种资源支持多项作业,则应当使用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计入各项作业中去。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首先要鉴别出消耗资源的作业,然后确定资源动因,把资源费用归集到相关的作业;第二阶段明确成本核算对象,确定作业动因,计算出相应的分配率,并按此分配率把各个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给相关的产品。(一)成本动因这是作业成本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又译作成本驱动因素,是对导致成本发生及增加的、具有相同性质的某一类重要的事项进行的度量,是对作业的量化表现。它是作业成本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反映作业所耗用的成本或其他作业所耗用的作业量。成本动因通常选择作业活动耗用的资源的计量标准来进行度量,如质量检查次数、用电度数等。应归集到产品的成本与费用直接成本应归集到产品的成本与费用直接成本间接费用产品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进入︶图7传统成本法下产品成本流程图︵分配进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作业中心A作业中心B作业中心C作业中心N间接费用甲产品︵服务︶乙产品︵服务︶丙产品︵服务︶资源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图8ABC产品成本核算流程图一般根据各个成本动因的使用和性质以及在资源流动中所处的位置,可以将成本动因分为两大类:一是资源动因,是指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中心的标准,反映间接成本的消耗量与作业量之间的关系,是第一个步骤的分配基础;二是作业动因,即是将作业中心的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反映作业消耗量与组织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它是间接资源消耗量与与最终产出之间相沟通的中介,是第二个步骤的分配基础。这里以剪接人工为例,经典的ABC系统如图9所示(卡普兰和阿特金森,1999)。间接人工ABC系统:从资源到作业、导产品的费用流间接人工ABC系统:从资源到作业、导产品的费用流材料验收材料搬运机器维护机器调试工具准备﹟收货次数shouhuocishu﹟搬运次数shouhuocishu﹟维护时间shouhuocishu﹟调试时间shouhuocishu﹟调试次数shouhuocishuABN…………资源资源动因成本作业成本动因产品图9以间接人工为例说明资源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的使用(二)结合反倾销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根据<<关于执行GATT1994第三条的协议>>第2.2.1条规定,生产成本的核算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符合出口国公认会计准则;2、成本核算应遵循一贯性原则;3、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原则上的要求,具体到技术性的细节方面,GATT未做详细规定,但美国和欧盟则有具体的要求。比如,美国在要求被调查企业提供成本计算方法时有较详细的说明,要求被调查企业描述其成本会计体系以及如何进行归类、分摊、归集和记录被调查产品加工过程中的成本费用。描述应用叙述体裁并包括一张流程图用以说明这个体系是如何记载和报告整个商品生产的成本,同时说明在成本会计体系下不同的辅助成本的分摊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在公司的正常财务报表中。提供所有直接和间接及共同的成本中心,描述公司通常用于控制生产成本的特定产品的规格水平以及公司的成本会计体系是否按照具体的生产成本累计被调查产品的成本,还是按照标准的或预算的成本来计算,同时还应列举和描述所有因公司对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估算而产生的生产成本,这些主要反映在调查问卷中的D部分,作业成本法在此有十分恰当的用处,为它正好能满足这种要求。以下说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对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