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_第1页
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_第2页
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_第3页
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_第4页
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制造车间安全操作规程TOC\o"1-2"\h\u18104第一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5238011.1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 544081.1.1目的 519611.1.2适用范围 6169531.1.3培训内容 6293291.1.4培训形式 6216011.1.5培训时间 6239601.1.6培训要求 6246851.2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6156691.2.1目的 6299441.2.2培训内容 7106361.2.3培训形式 7260251.2.4培训时间 770281.2.5培训要求 752781.3安全意识培养 737581.3.1目的 741671.3.2培养措施 768681.3.3培养要求 728948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 8247802.1设备开机前检查 8321662.1.1开机前,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外观整洁,无油污、锈蚀等现象。 8227232.1.2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齐全,紧固件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 844442.1.3检查设备电源线、信号线是否完好,无破损、短路等异常情况。 8115082.1.4检查设备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按键、开关、显示屏等是否灵敏可靠。 8246912.1.5检查设备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油位、油质是否符合要求。 8286242.1.6检查设备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冷却液是否足够,无泄漏现象。 8199952.1.7检查设备周围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警示标志是否明显。 8123542.1.8保证设备周围无杂物、障碍物,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8276872.2设备运行中监控 8176912.2.1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声音、异味、振动等现象时,立即停机检查。 8146582.2.2监控设备温度,发觉温度异常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8125342.2.3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运行状况,保证设备运行平稳、无异响。 866092.2.4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定期补充或更换润滑油。 8189542.2.5检查设备冷却系统,保证冷却液充足,无泄漏现象。 8104772.2.6发觉设备故障时,及时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8281052.2.7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设备运行参数,保证设备在规定范围内运行。 8107742.3设备停机与维护 815982.3.1停机前,操作人员应将设备运行至规定位置,关闭设备电源。 8270202.3.2清理设备表面,擦拭设备各部件,保证设备整洁。 860182.3.3对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检查、更换易损件,补充润滑油等。 821662.3.4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 8321982.3.5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其完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8233602.3.6停机期间,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822442.3.7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 829649第三章电气安全 8183223.1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9323923.1.1电气设备安装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9123303.1.2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装质量符合要求。 941373.1.3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 9266663.1.4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 9133403.1.5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9247263.2电气线路检查 9178333.2.1电气线路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对车间内电气线路进行检查。 9175683.2.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9133373.2.3检查过程中发觉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保证电气线路安全运行。 9316853.3电气处理 943263.3.1电气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0168343.3.2调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0953.3.3处理后,应总结教训,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提高车间电气安全水平。 1011047第四章环境与设施安全 10103424.1车间环境整洁 10254934.1.1车间内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堆放无关物品,保证通道畅通。 10220714.1.2定期清理生产设备、工具及地面,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地面无油污、水迹等滑腻物质。 1068944.1.3严禁在车间内吸烟、饮食,防止火灾和食品污染。 1070074.1.4车间内照明设备应保持完好,保证光线充足,避免产生阴影和眩光。 102554.1.5车间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测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保证员工健康。 10254024.2安全通道与标识 10274934.2.1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通道,保持通道畅通,不得占用或堆放物品。 10199044.2.2安全通道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保证通道安全。 10245164.2.3在安全通道及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包括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等。 10167504.2.4定期检查安全标识,保证标识清晰、完整,如有破损或褪色,应及时更换。 10195884.2.5车间内应急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能迅速疏散。 11300694.3安全防护设施 11196364.3.1车间内所有设备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限位器等。 11324334.3.2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保证其正常运行,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11306574.3.3对高风险设备,应设置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11319754.3.4对易发生机械伤害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网、防护栏等防护设施。 1110584.3.5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其完好。 11131474.3.6车间内应设置紧急处理设施,如急救箱、洗眼器等,保证员工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1131784第五章个人防护 11283555.1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11324075.1.1车间内所有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 11276795.1.2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员工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机械伤害、电击、火灾等的发生。 1142705.1.3防护装备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功能良好。 11202215.1.4员工应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 11301525.1.5车间内应设立专门的个人防护装备存放区,员工在下班后应将防护装备归放到指定位置。 11274425.2个人卫生与防护 11247715.2.1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车间内环境整洁。 1113005.2.2员工在操作机械设备前,应洗手并穿戴干净的工作服。 11137665.2.3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如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1111995.2.4员工在下班后,应清洗双手,并对工作服进行清洁和消毒。 1218305.2.5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 12152555.3应急处理 1237015.3.1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 1267155.3.2员工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12110055.3.3在发生时,员工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12227605.3.4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等。 12310395.3.5员工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1231205第六章火灾预防与应急 12294776.1火灾预防措施 12300166.1.1车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并保证所有火源、热源得到有效控制。 12181856.1.2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不得在空气中积聚。 1292956.1.3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保证线路安全,避免因短路、过载等原因引发火灾。 12173516.1.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按照规定存放、使用,并保证储存场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12291716.1.5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2272386.1.6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提醒员工注意消防安全。 12158916.1.7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不得随意堆放杂物。 12312766.2灭火设备使用 1256226.2.1车间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保证灭火器功能良好、放置位置合理。 12128116.2.2员工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火灾的扑灭方法。 12123846.2.3车间内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 1268666.2.4定期对灭火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2214066.2.5员工在发觉火情时,应立即启动灭火设备,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 1319246.3火灾应急处理 13155886.3.1火灾发生时,现场员工应保持冷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 1396636.3.2立即切断火灾现场电源,避免火势蔓延。 1370826.3.3按照预案分工,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 1315736.3.4疏散过程中,员工应遵循安全通道,不得拥挤、踩踏。 1322876.3.5指派专人负责联络消防部门,提供火灾现场信息,协助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 1313016.3.6火灾扑灭后,及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车间恢复正常生产。 1324964第七章危险化学品管理 13323227.1危险化学品储存 13255577.1.1储存条件 13189197.1.2储存要求 13135087.2危险化学品使用 13144997.2.1使用条件 13196047.2.2使用要求 14110837.3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 1451107.3.1废弃物分类 1436347.3.2处理要求 1431414第八章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14316648.1职业健康监测 14237098.1.1车间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员工身心健康。 14102318.1.2对车间内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觉职业禁忌症者应立即调整工作岗位。 14282818.1.3新入职员工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 1421628.1.4员工在岗期间,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及时发觉并处理职业健康问题。 14318648.1.5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保障其合法权益。 15315588.2职业病预防 15195028.2.1车间应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管理。 1560608.2.2对车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病率。 15184358.2.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掌握预防方法。 1517598.2.4做好个人防护,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 15307988.2.5定期对车间内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1567218.3环境保护措施 1541838.3.1车间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577328.3.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达标排放。 15226398.3.3加强设备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对环境的影响。 1586338.3.4员工应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15132138.3.5车间内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材料。 15295918.3.6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发挥环保效益。 15219888.3.7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车间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1532446第九章安全生产处理 15127049.1报告与调查 15313839.1.1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车间负责人报告,同时启动应急预案。 15320179.1.2车间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救援,并立即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 1558769.1.3调查组应在发生后24小时内成立,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人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车间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相关部门人员。 15309829.1.4调查组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调查: 15185709.2处理与整改 16107519.2.1处理 16169129.2.2整改措施 16325769.3应急预案 16182959.3.1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响应程序、应急资源保障等内容。 16326879.3.2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6132799.3.3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的能力。 1647259.3.4企业应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保证预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164147第十章安全管理制度 162705410.1安全生产责任制 171831410.1.1车间主任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车间的安全生产负全面领导责任。 17197910.1.2各班组长为安全生产直接责任人,对所管辖区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171223310.1.3各岗位操作人员为安全生产具体执行人,对本人所操作的设备、区域和环节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 172353010.1.4安全生产责任制应明确各级领导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 17412010.2安全生产考核 17654110.2.1安全生产考核应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对各级领导和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172358310.2.2考核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安全生产培训情况、安全生产设施设备完好情况、安全生产处理情况等。 171760410.2.3考核结果应作为对各级领导和岗位操作人员奖惩、晋升、培训的重要依据。 172104410.2.4安全生产考核应坚持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17268210.3安全生产奖励与惩罚 172351110.3.1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172595810.3.2奖励方式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荣誉奖励等。 171924910.3.3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安全生产的个人和集体,应给予相应的处罚。 172460210.3.4处罚方式包括警告、罚款、降级、撤职、解除劳动合同等。 17958810.3.5安全生产奖励与惩罚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17第一章安全教育与培训1.1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1.1.1目的为保证机械制造车间生产安全,提高员工安全素养,制定本制度。本制度旨在明确安全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形式、时间及要求,使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1.1.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械制造车间所有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1.1.3培训内容(1)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政策;(2)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车间安全操作规程;(4)案例分析;(5)安全防护知识及技能;(6)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1.1.4培训形式(1)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2)利用生产间隙进行安全知识讲解;(3)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4)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培训。1.1.5培训时间(1)新员工入职培训:入职一个月内完成;(2)在岗员工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3)特殊岗位培训:根据岗位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1.1.6培训要求(1)培训合格后,发放培训证书;(2)培训记录纳入员工个人档案;(3)对未按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1.2安全操作规程培训1.2.1目的使员工熟悉并掌握车间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1.2.2培训内容(1)各类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2)设备维护保养知识;(3)设备故障排除方法;(4)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1.2.3培训形式(1)现场讲解;(2)操作演示;(3)实操演练。1.2.4培训时间根据设备种类及使用频率,定期进行培训。1.2.5培训要求(1)培训合格后,进行考核;(2)培训记录纳入员工个人档案;(3)对未按要求参加培训的员工,进行通报批评,并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处罚。1.3安全意识培养1.3.1目的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降低发生概率。1.3.2培养措施(1)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2)定期组织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活动;(3)设立安全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4)加强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质。1.3.3培养要求(1)将安全意识培养纳入员工培训计划;(2)注重实际操作中的安全意识培养;(3)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考核。第二章设备安全操作2.1设备开机前检查2.1.1开机前,操作人员应保证设备外观整洁,无油污、锈蚀等现象。2.1.2检查设备各部件是否齐全,紧固件是否牢固,无松动现象。2.1.3检查设备电源线、信号线是否完好,无破损、短路等异常情况。2.1.4检查设备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按键、开关、显示屏等是否灵敏可靠。2.1.5检查设备润滑系统是否正常,油位、油质是否符合要求。2.1.6检查设备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冷却液是否足够,无泄漏现象。2.1.7检查设备周围安全防护设施是否完好,警示标志是否明显。2.1.8保证设备周围无杂物、障碍物,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2.2设备运行中监控2.2.1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声音、异味、振动等现象时,立即停机检查。2.2.2监控设备温度,发觉温度异常升高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2.2.3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运行状况,保证设备运行平稳、无异响。2.2.4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定期补充或更换润滑油。2.2.5检查设备冷却系统,保证冷却液充足,无泄漏现象。2.2.6发觉设备故障时,及时停机,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2.2.7操作人员应随时关注设备运行参数,保证设备在规定范围内运行。2.3设备停机与维护2.3.1停机前,操作人员应将设备运行至规定位置,关闭设备电源。2.3.2清理设备表面,擦拭设备各部件,保证设备整洁。2.3.3对设备进行例行保养,包括检查、更换易损件,补充润滑油等。2.3.4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证设备功能稳定。2.3.5检查设备安全防护设施,保证其完好,发觉问题及时整改。2.3.6停机期间,对设备进行故障排除,保证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3.7记录设备运行情况,为设备维护提供依据。第三章电气安全3.1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3.1.1电气设备安装前,必须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3.1.2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施工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装质量符合要求。3.1.3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应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安全可靠。3.1.4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清洁、润滑和紧固,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2)发觉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停机检修,避免发生;(3)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时,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进行,保证安全功能;(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3.1.5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持有有效操作证;(2)熟悉设备功能、结构及操作方法;(3)掌握设备安全操作规程;(4)具备紧急处理的能力。3.2电气线路检查3.2.1电气线路检查应由专业人员负责,定期对车间内电气线路进行检查。3.2.2检查内容主要包括:(1)电缆、电线外观是否完好,无破损、老化现象;(2)电缆、电线连接是否牢固,接触良好;(3)开关、插座等电气元件是否正常工作,无损坏现象;(4)配电箱、开关箱等电气设备是否清洁、整齐,无杂物堆放;(5)电气线路保护措施是否到位,如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3.2.3检查过程中发觉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整改,保证电气线路安全运行。3.3电气处理3.3.1电气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迅速切断设备的电源;(2)通知车间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3)对现场进行保护,防止扩大;(4)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3.3.2调查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了解经过,收集相关资料;(2)分析原因,找出责任人;(3)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4)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加强安全管理。3.3.3处理后,应总结教训,加强电气设备安全管理,提高车间电气安全水平。第四章环境与设施安全4.1车间环境整洁4.1.1车间内应保持清洁、整齐,不得堆放无关物品,保证通道畅通。4.1.2定期清理生产设备、工具及地面,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地面无油污、水迹等滑腻物质。4.1.3严禁在车间内吸烟、饮食,防止火灾和食品污染。4.1.4车间内照明设备应保持完好,保证光线充足,避免产生阴影和眩光。4.1.5车间内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测有害气体、粉尘等污染物,保证员工健康。4.2安全通道与标识4.2.1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通道,保持通道畅通,不得占用或堆放物品。4.2.2安全通道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保证通道安全。4.2.3在安全通道及关键部位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包括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令标志等。4.2.4定期检查安全标识,保证标识清晰、完整,如有破损或褪色,应及时更换。4.2.5车间内应急疏散通道应保持畅通,设置明确的疏散指示标志,保证发生紧急情况时,人员能迅速疏散。4.3安全防护设施4.3.1车间内所有设备均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如防护罩、限位器等。4.3.2定期检查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保证其正常运行,发觉问题及时整改。4.3.3对高风险设备,应设置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4.3.4对易发生机械伤害的部位,应设置防护网、防护栏等防护设施。4.3.5车间内应配备足够的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消防栓等,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其完好。4.3.6车间内应设置紧急处理设施,如急救箱、洗眼器等,保证员工在发生意外时能够得到及时救治。第五章个人防护5.1个人防护装备使用5.1.1车间内所有员工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尘口罩等。5.1.2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员工必须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机械伤害、电击、火灾等的发生。5.1.3防护装备的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保证其功能良好。5.1.4员工应掌握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自我保护。5.1.5车间内应设立专门的个人防护装备存放区,员工在下班后应将防护装备归放到指定位置。5.2个人卫生与防护5.2.1员工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车间内环境整洁。5.2.2员工在操作机械设备前,应洗手并穿戴干净的工作服。5.2.3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如需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对身体造成伤害。5.2.4员工在下班后,应清洗双手,并对工作服进行清洁和消毒。5.2.5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液等。5.3应急处理5.3.1员工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保持冷静,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5.3.2员工应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5.3.3在发生时,员工应立即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5.3.4车间内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药品和设备,如急救箱、灭火器等。5.3.5员工应定期参加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六章火灾预防与应急6.1火灾预防措施6.1.1车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并保证所有火源、热源得到有效控制。6.1.2车间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保证有害气体、易燃易爆物质不得在空气中积聚。6.1.3定期检查电气设备,保证线路安全,避免因短路、过载等原因引发火灾。6.1.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按照规定存放、使用,并保证储存场所符合消防安全要求。6.1.5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6.1.6车间内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提醒员工注意消防安全。6.1.7定期检查消防设施,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不得随意堆放杂物。6.2灭火设备使用6.2.1车间内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并保证灭火器功能良好、放置位置合理。6.2.2员工应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各类火灾的扑灭方法。6.2.3车间内应安装火灾报警系统,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报警。6.2.4定期对灭火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正常运行。6.2.5员工在发觉火情时,应立即启动灭火设备,并迅速拨打火警电话报警。6.3火灾应急处理6.3.1火灾发生时,现场员工应保持冷静,迅速启动应急预案。6.3.2立即切断火灾现场电源,避免火势蔓延。6.3.3按照预案分工,迅速组织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安全。6.3.4疏散过程中,员工应遵循安全通道,不得拥挤、踩踏。6.3.5指派专人负责联络消防部门,提供火灾现场信息,协助消防部门进行火灾扑救。6.3.6火灾扑灭后,及时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清理,保证车间恢复正常生产。第七章危险化学品管理7.1危险化学品储存7.1.1储存条件为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储存,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储存区域应远离火源、热源、氧化剂、还原剂等可能导致危险的物品;(2)储存区域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保证空气流通,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3)储存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禁止非相关人员进入;(4)储存区域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7.1.2储存要求(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应按照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分类,避免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合存放;(2)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容器应完好无损,密封良好,防止泄漏;(3)储存容器应定期检查,发觉破损、泄漏等问题应及时处理;(4)储存区域内的化学品应定期盘点,保证账物相符。7.2危险化学品使用7.2.1使用条件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2)使用场所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降低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4)使用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泄漏应急处理设备。7.2.2使用要求(1)操作人员在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毒面具等;(2)操作人员应遵循化学品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化学品;(3)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化学品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4)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证环境整洁。7.3危险化学品废弃物处理7.3.1废弃物分类危险化学品的废弃物应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分为以下几类:(1)有机废弃物:如废溶剂、废油等;(2)无机废弃物:如废酸、废碱等;(3)有害废弃物:如废电池、废矿物油等。7.3.2处理要求(1)废弃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和处理;(2)废弃物的收集容器应标识清晰,保证分类收集;(3)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泄漏、中毒等发生;(4)废弃物处理完毕后,应做好记录,保证处理过程的合规性。第八章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8.1职业健康监测8.1.1车间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制度,保证员工身心健康。8.1.2对车间内可能产生职业危害的岗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发觉职业禁忌症者应立即调整工作岗位。8.1.3新入职员工需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合格后方可上岗。8.1.4员工在岗期间,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及时发觉并处理职业健康问题。8.1.5对患有职业病的员工,应及时进行治疗和康复,保障其合法权益。8.2职业病预防8.2.1车间应制定职业病预防措施,加强员工职业健康管理。8.2.2对车间内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岗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病发病率。8.2.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病的认识,掌握预防方法。8.2.4做好个人防护,员工在作业过程中应正确佩戴防护用品。8.2.5定期对车间内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8.3环境保护措施8.3.1车间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工作。8.3.2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保证达标排放。8.3.3加强设备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对环境的影响。8.3.4员工应掌握环境保护知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8.3.5车间内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淘汰产品,鼓励使用环保型设备和材料。8.3.6加强对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发挥环保效益。8.3.7定期开展环保检查,发觉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