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_第1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_第2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_第3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_第4页
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声现象【考题猜想】(83题15大类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声现象(原卷版)TOC\o"1-3"\h\u【题型1声音的产生】 1【题型2声音的传播】 2【题型3声音的反射——回声】 4【题型4音调】 6【题型5超声波与次声波】 8【题型6响度】 10【题型7音色】 11【题型8声音特性的综合】 12【题型9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3【题型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6【题型11声与信息】 18【题型12声与能量】 19【题型13声现象的综合】 21【题型14声现象的实验】 23【题型15回声的相关计算】 24【题型1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是为了证明()A.液体能够发声 B.液体传声更快 C.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音叉的音调在降低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3.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4.演奏吉他时,声音是由琴弦的而产生的;吹奏笛子时,声源是(选填“竹管”“嘴唇”或“空气柱”)。5.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图乙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题型2声音的传播】7.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次声波9.小丽嚼口香糖时感到声音很大,而同桌的同学却只能看到她的嘴在动,几乎听不到声音,其主要原因是()A.同学离小丽较远,听不到 B.声音不集中,被分散了 C.小丽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靠骨传导 D.这说明了空气比固体传声效果好10.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在一个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从铁管传过来的,原因是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题型3声音的反射——回声】12.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13.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声音当遇到远处障碍物就会被回来形成回声,当人对着障碍物喊话,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大于0.1秒),人距离障碍物大于m。1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题型4音调】16.(2024•无锡中考)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17.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途径18.如图所示,将大小相同、齿数不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A.B. C.D.19.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20.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题型5超声波与次声波】2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利用监测超声波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海啸 C.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D.蝙蝠利用次声波捕食,大象利用超声波交流22.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它在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B.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很短,所以人听不到 C.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就是超声波 D.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24.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如果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100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25.如图所示,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由于蝴蝶翅膀振动的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黄莺啼声的。26.超声波与次声波:(1)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2)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把低于20Hz的声叫;(3)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题型6响度】27.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28.生活中有很多与声音相关的成语,那么“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 B.音调低 C.音色好 D.响度大29.(2024•湖南中考)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30.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A.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 B.用力敲击发声体 C.离声源近些 D.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31.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物体振动得越快,其发声的响度越大 D.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3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最终我们只能看到尺子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此时可能产生(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题型7音色】33.(2024•贵州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34.(2024•福建中考)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35.(2024•宜宾中考)“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36.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诗人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笛子,是根据声音的()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37.(2024•广元中考)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38.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题型8声音特性的综合】39.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橡皮筋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D.轻拨和重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40.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丁音调相同 B.甲、丁音色不同 C.甲、乙音色不同 D.甲、乙、丙响度相同41.如图所示,是两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筝时的情景,表演者动作优美,声音婉转悠扬。关于古筝在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C.古筝声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42.《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其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用力吹埙,可使埙内空气柱振动频率加快 C.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D.吹埙的过程中,按住不同的小孔,会改变声音的音调43.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摩擦粗细不同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D.随着二胡的声音向外传播,其音调也越来越低4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45.(2024•广安中考)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题型9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46.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47.为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合肥市最近在学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装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经过鸣笛时,设备上会显示数字并自动抓拍予以处罚。这个设备上的数字65的单位应该是()A.Hz B.dB C.km/h D.km48.下列情景中,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阅览室里的吵闹声 B.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C.林间树叶微动发出的声音 D.运动会上拉拉队震天的加油声49.如图所示,是手持式噪声监测器,上面显示的数字是62.9,后面的单位是;数字越大,表示声源振动时(选填“频率”或“幅度”)越大。50.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5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题型10减弱噪声的途径】52.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53.下列措施中是在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的是()A.高速公路周围植树造林 B.工厂作业工人戴耳罩 C.图书室有“禁止喧哗”的标示语 D.高架桥旁边的居民家中装双层玻璃54.下列减弱噪声的几种措施中,属于在噪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是()A.给汽车排气管装上消音器 B.在城市地上高架轻轨两旁安装隔音篷 C.射击训练时带上耳塞 D.装修房屋时选择在邻居上班不在家中的时间段进行5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56.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在众多新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下列措施与利用其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A.考试期间禁鸣喇叭 B.车间工人佩戴耳罩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屏障57.如图,双层真空玻璃在减弱噪声上比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玻璃的效果(选填“更好”或“更差”);理由是。【题型11声与信息】58.以下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声波信息对核爆炸进行监测B.超声加湿器 C.利用声波粉碎结石 D.利用金属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59.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水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60.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61.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如图所示,下列事例主要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教师授课 B.超声加湿器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给病人粉碎结石6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②医用B超诊断仪③超声波清洗眼镜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题型12声与能量】63.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播能量的事例是()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D.买西瓜时用手拍拍6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密零件 B.孕妇用“B超”检查身体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65.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66.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 D.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67.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甲: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乙: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位置 C.丙: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丁: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68.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扬声器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发现烛焰晃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题型13声现象的综合】6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物理老师增大嗓门讲课是提高了音调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70.如图所示,是两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筝时的情景,表演者动作优美,声音婉转悠扬。关于古筝在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C.古筝声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7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次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C.听诊器是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 D.医生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72.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73.中国龙舟公开赛荆州站在古城东门外九龙渊举行,比赛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的响度越大 B.鼓声的响度越大,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分辨出鼓声,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 D.选手听到鼓声齐心划船,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74.关于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的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将播放音乐的扬声器对着点燃的蜡烛,蜡烛在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图乙中,把振动的音叉尾部抵在牙齿上能清楚地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传声效果好 C.图丙中,敲击音叉后用乒乓球靠近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的现象放大 D.图丁中,两列音叉的波形图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相同75.(多选)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里装的水越多,发出的嗡嗡声音调越高 C.众多“鱼洗”声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说明声音能传播能量 D.众多“鱼洗”声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进行传播【题型14声现象的实验】76.如图是某教师上课时做的三个演示实验的情景,它们分别研究什么问题?请将下面的横线补充完整。(1)甲实验中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的过程,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2)乙实验中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动,拨动钢尺子,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听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实验说明振动得越快,声音的越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丙实验说明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看到乒乓球跳得越高,听到音叉的声音越大,这说明越大,响度越大。77.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如图①,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78.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1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da=dc=dd<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2)某同学选择琴弦b和c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3)如图2甲、乙、丙、丁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图是,响度相同的图是。79.小红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发声的音调高低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控制因素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1)如果小红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两根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小红想探究的是发声音调与的关系;(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①实验研究;②分析归纳;③提出问题(或猜想);④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小红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4)做完实验后,小红的爸爸告诉她琴弦发声的音调高低还与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你认为想要探究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简述实验过程:。【题型15回声的相关计算】80.(多选)如图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中P1、P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n1、n2分别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P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0.9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61.2m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离测速仪91.8m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0.855s D.汽车的速度是35.8m/s81.有一山谷,两旁都是峭壁,有地质员在山谷内用力敲打石块,1s后听到从左边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一次回声,3s后听到从右边峭壁反射回来的第二次回声,当时的声速v声为340m/s,声音传播的路径如图所示。求:(1)敲石处距左边峭壁的距离;(2)这个山谷的宽度。82.如图是我国“奋斗者”无人潜水器。在某次下潜实验中,若潜水器匀速下潜的速度为20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50s时悬停在海中某一深度,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2s后收到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求:(1)潜水器下潜50s的深度;(2)收到回波信息时潜水器与海底的距离;(3)此海域的深度。83.下表是D412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时间上海苏州常州南京到站时间09:5110:3311:45发车时间09:1509:5310:3511:50里程/km084300(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该列车长200m,以72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隧道,用时100s,求此隧道的长。(3)若列车以180km/h的速度沿着一条平直铁路匀速驶向一座大山,途中列车鸣笛一次,2s后听到回声,求听到回声时,列车距大山多远。(v声=340m/s)

专题03声现象TOC\o"1-3"\h\u【题型1声音的产生】 1【题型2声音的传播】 2【题型3声音的反射——回声】 4【题型4音调】 6【题型5超声波与次声波】 8【题型6响度】 10【题型7音色】 11【题型8声音特性的综合】 12【题型9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13【题型10减弱噪声的途径】 16【题型11声与信息】 18【题型12声与能量】 19【题型13声现象的综合】 21【题型14声现象的实验】 23【题型15回声的相关计算】 24【题型1声音的产生】1.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周围溅起水花。这是为了证明()A.液体能够发声 B.液体传声更快 C.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音叉的音调在降低【答案】C【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2.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与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关于声音和振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C.振动停止,声音能继续传播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答案】D【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B正确;C、物体的振动停止了,但声音还能继续传播。故C正确;D、物体振动能够产生声音,但人不一定能听到,与是否有介质、声音响度及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都有关系。故D错误。故选:D。4.演奏吉他时,声音是由琴弦的而产生的;吹奏笛子时,声源是(选填“竹管”“嘴唇”或“空气柱”)。【答案】振动;空气柱【解析】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演奏吉他时,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而产生的;吹奏笛子时,声音是由笛管中的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声源是空气柱。5.如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几组装置。(1)图甲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观察到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这个实验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2)图乙中,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小明发现自己家的玻璃窗就是将两层玻璃之间做了真空处理,这样做的好处是能避免噪声干扰。【答案】(1)振动;(2)介质【解析】(1)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用线悬挂的乒乓球,会发现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2)将一只发声的小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小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小,此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此实验可以推理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题型2声音的传播】7.花样游泳被誉为“水中芭蕾”,运动员在音乐的伴奏下在水面和水下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如图所示。运动员头部浸没在水下的时候能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以下哪些介质传到耳朵()A.只有固体 B.只有气体 C.固体、气体 D.气体、液体【答案】D【解析】岸上的音乐先通过空气传播到水面,然后音乐在水下通过水传播到耳朵里,所以运动员听到岸上的音乐是因为声音通过了气体和液体两种介质传到耳朵。故选:D。8.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次声波【答案】C【解析】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故选:C。9.小丽嚼口香糖时感到声音很大,而同桌的同学却只能看到她的嘴在动,几乎听不到声音,其主要原因是()A.同学离小丽较远,听不到 B.声音不集中,被分散了 C.小丽自己听到的声音主要靠骨传导 D.这说明了空气比固体传声效果好【答案】C【解析】小丽嚼口香糖时的声音是经过头部骨骼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旁边的同学往往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是因为此时发出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到同学耳朵的过程中,在空气中就会损失一部分,且气体比固体传声效果差,所以身旁的同学往往却听不到明显的声音。故选:C。10.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有关;在一个长铁管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从铁管传过来的,原因是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答案】温度;大于【解析】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从铁管传过来的,原因是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11.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蓝牙跑步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传播的。【答案】固体;空气【解析】(1)佩戴该耳机时,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头骨、颌骨等骨骼传播到听觉神经,然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此种听到声音的方式被称作骨传导,即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的;(2)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跑步时他听到周围环境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题型3声音的反射——回声】12.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A.1.70m B.1.65m C.0.85m D.0.80m【答案】B【解析】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5×10﹣3s,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s=vt=340m/s××5×10﹣3s=0.85m;人的身高h=2.5m﹣0.85m=1.65m。故选:B。13.声音以的形式向外传播。如图所示,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答案】波;回声【解析】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得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可以增大声音。1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m/s;声音当遇到远处障碍物就会被回来形成回声,当人对着障碍物喊话,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大于0.1秒),人距离障碍物大于m。【答案】340;反射;17。【解析】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小,其中在15℃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当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能分辨出回声,要回声与原声区分开,至少要离障碍物的距离为15.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则测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秒才能接收到信号。【答案】液体9【解析】(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收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9s。【题型4音调】16.(2024•无锡中考)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答案】A【解析】简谱中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7.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传播途径【答案】C【解析】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只有C符合题意。故选:C。18.如图所示,将大小相同、齿数不同的发音齿轮分别装在玩具电动机上。当齿轮以相同的转速匀速转动时,将一张硬纸片分别接触不同的齿轮,使硬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A.B. C.D.【答案】D【解析】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纸片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因此发生音调最高的为D选项中的齿轮。故选:D。19.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玻璃瓶中,装入不同高度的水,则()A.用嘴依次吹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B.用嘴依次吹瓶口,丙的音调最高 C.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甲的音调最高 D.用筷子依次敲打瓶口,丁的音调最高【答案】C【解析】AB、用嘴依次吹瓶口,丁中的空气柱最短,振动最快,发出的音调最高,即丁的音调最高,故AB错误;CD、由于瓶子中装有水的多少不同,导致敲击时,振动快慢就不同,甲水少,振动最快,音调最高,即甲的音调最高,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0.物理上常通过声波的波形图来反映声波的特点。如图所示,根据甲、乙两个音叉振动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音叉比乙音叉振动得快 B.甲音叉比乙音叉发声的音调低 C.甲、乙两音叉发声的频率相同 D.甲音叉发声的响度比乙音叉发声的响度大【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A、由波形图可知,相同的时间内甲音叉振动的次数多,甲音叉振动快。B、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C、发声的频率表示发声体振动的快慢,甲音叉振动快,甲音叉发声的频率高。D、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的,音叉乙振动幅度﹣﹣﹣振幅大,所以响度大。故选:A。【题型5超声波与次声波】21.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B.利用监测超声波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海啸 C.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 D.蝙蝠利用次声波捕食,大象利用超声波交流【答案】C【解析】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B、利用监测次声波来预报地震、台风和海啸,故B错误;C、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和次声波,故C正确;D、蝙蝠利用超声波捕食,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故D错误。故选:C。22.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物体求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地震时会伴随有低频的振动,产生次声波,故A错误;B.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主要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CD.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方式求救,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故CD正确。故选:A。23.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它在技术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有关超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超声波的频率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B.超声波的传播距离很短,所以人听不到 C.电视机遥控器所发出的就是超声波 D.潜水艇常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测量【答案】D【解析】AB、超声波的频率很高,超出了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故AB错误;C、电视遥控器采用红外线工作,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D、潜艇上的声呐利用超声波进行工作,这样可以传播相当远的距离,符合题意,故D正确。故选:D。24.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的振动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会降低。如果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1000次,则声音的频率是。【答案】音调;500Hz【解析】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后,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以前低,因而声音的音调会降低;小明的声带在2s内振动了1000次,则声音的频率f==500Hz;同学们根据声音就能分辨出不同老师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25.如图所示,古诗词“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扇动的声音是由于蝴蝶翅膀振动的低,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人们是根据声音的来辨别黄莺啼声的。【答案】频率;音色【解析】(1)因为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因此人耳是听不到的;(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人们根据音色来辨别黄莺啼声。26.超声波与次声波:(1)人能感知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在之间,物理学中把人类能听到的声叫声音;(2)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把低于20Hz的声叫;(3)人和动物听觉频率范围各不相同;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一般会伴有产生,很多动物都能听到;海豚、蝙蝠等能发出超声波。【答案】(1)20~20000Hz;(2)超声波;次声波;(3)次声波【解析】(1)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000Hz之间。(2)声音按振动的频率来分,分为超声、可听声和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介于两者之间的是可听声。(3)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等,都会产生我们听不到的次声波。【题型6响度】27.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答案】B【解析】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B。28.生活中有很多与声音相关的成语,那么“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高 B.音调低 C.音色好 D.响度大【答案】D【解析】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声如洪钟”是指声音的大小,即声音的响度大,故D正确。故选:D。29.(2024•湖南中考)考古人员用两千多年前楚国的编钟演奏《茉莉花》时,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A.传播速度 B.响度 C.音调 D.音色【答案】B【解析】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如图所示编钟的相同位置,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选:B。30.下列几种方法中,不能提高声音的响度的是()A.增大声源振动的幅度 B.用力敲击发声体 C.离声源近些 D.提高声源振动的频率【答案】D【解析】A、响度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故增大声源的振动的幅度,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故不符合题意;B、用更大的力击鼓,增大了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鼓声的响度。不符合题意。C、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故离声源近一些后,可以增大响度,故不符合题意;D、提高声源的振动频率可以提高该鼓振动时的音调,故该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31.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物体振动得越快,其发声的响度越大 D.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答案】D【解析】A、我们能够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误;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属于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故B错误;C、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C错误;D、敲锣时用力越大,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故选:D。32.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越大;若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最终我们只能看到尺子振动却听不到声音,此时可能产生(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答案】振动;响度;次声波【解析】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若增加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那么塑料尺振动的频率变慢,音调变低,它的振动频率可能低于20Hz,故人听不到。【题型7音色】33.(2024•贵州中考)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传播速度 B.音调 C.响度 D.音色【答案】D【解析】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有关,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人耳能辨别鸟声与琴声,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34.(2024•福建中考)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答案】C【解析】语音识别机器人通过声音验证用户身份,这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5.(2024•宜宾中考)“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答案】C【解析】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他能确定是小英在唱歌,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选:C。36.古诗《春夜洛城闻笛》中有诗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诗人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笛子,是根据声音的()A.振幅 B.音调 C.响度 D.音色【答案】D【解析】诗人判断出演奏的乐器是笛子,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7.(2024•广元中考)夏天,乡村的傍晚,蝉鸣、蛙叫交织在一起,蝉鸣声与蛙声()A.传播都不需要介质 B.音调一定相同 C.音色不同 D.都不能传递能量【答案】C【解析】A、蝉鸣声与蛙声传播都需要介质,故A错误;B、蝉鸣声与蛙声振动的频率不同时,音调不同,故B错误;C、蝉鸣声与蛙声的特点和品质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D、蝉鸣声与蛙声都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C。38.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该音响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要适中,以免影响听力。【答案】音色;响度【解析】智能音箱可以模仿很多动物的声音,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休息时,智能音箱可以播放轻音乐舒缓身心,但音量不能过大,是指声音的响度不能太大,太大了会对人耳有影响。【题型8声音特性的综合】39.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橡皮筋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 D.轻拨和重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C【解析】A、振动的物体会发出声音,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且只有达到一定响度,且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B、声速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与手拨动快慢无关,故B错误;C、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粗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更低,故C正确;D、响度与振幅有关,轻拨和重拨同一根橡皮筋,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D错误。故选:C。40.通过观察下列的声音波形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丁音调相同 B.甲、丁音色不同 C.甲、乙音色不同 D.甲、乙、丙响度相同【答案】B【解析】A、甲、乙、丁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故A正确;B、甲、丁波的形状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C、甲、乙波的形状不同,音色不同,故C正确;D、甲、乙、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D正确。故选:B。41.如图所示,是两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筝时的情景,表演者动作优美,声音婉转悠扬。关于古筝在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C.古筝声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答案】D【解析】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故B错误;C、古筝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42.《诗经》有云:“伯氏吹埙(xūn),仲氏吹篪(chí)”。其中的“埙”是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埙的声音主要是由埙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B.用力吹埙,可使埙内空气柱振动频率加快 C.人们主要依靠音色辨别出埙和其他乐器的声音 D.吹埙的过程中,按住不同的小孔,会改变声音的音调【答案】B【解析】A、吹埙发出的声音是由埙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用力吹埙,可使埙内空气柱振动幅度变大,响度变大,不会改变振动频率,故B错误;C、能区分埙和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吹埙过程中,按住不同小孔,改变的是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即声音的音调,故D正确。故选:B。43.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二胡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摩擦粗细不同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音调 D.随着二胡的声音向外传播,其音调也越来越低【答案】C【解析】A、加大摩擦弦的力量,可使弦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声的响度不同,不能影响音调,故A错误;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摩擦粗细不同弦,由于两根弦的粗细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部分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C正确;D、随着二胡的声音向外传播,其振动频率不变,则音调不会降低,D错误。故选:C。44.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答案】B【解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A错误;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B正确;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故C错误;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故选:B。45.(2024•广安中考)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关于乐器使用所涉及的声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唢呐表演,模仿鸟儿的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B.笛子演奏,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击鼓鸣锣,告知将士冲锋或收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答案】A【解析】A、乐音是指乐器发声时,物体有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从声音产生的角度,唢呐表演,是乐音,正确;B、笛子靠空气柱振动发声,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是在改变振动部分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故B错误;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击鼓鸣锣,是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敲击编钟,周围的人能听到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D错误。故选:A。【题型9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46.为了保证老师们的工作和同学们的学习,学校周围环境中噪声应控制在()A.0dB以下 B.50dB以下 C.70dB以下 D.90dB以下【答案】C【解析】为学校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地方,因此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正常的听课和学习,学校的噪声不得超过70分贝。故选:C。47.为控制噪声对环境的污染,合肥市最近在学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装了一种在线实时监测噪声的设备。当有汽车经过鸣笛时,设备上会显示数字并自动抓拍予以处罚。这个设备上的数字65的单位应该是()A.Hz B.dB C.km/h D.km【答案】B【解析】因为监测噪声的设备是用来测定噪声的等级的,而声音的强弱用分贝来表示,所以监测噪声设备上数据的单位是分贝(dB);故选:B。48.下列情景中,属于噪声的是()A.图书阅览室里的吵闹声 B.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 C.林间树叶微动发出的声音 D.运动会上拉拉队震天的加油声【答案】A【解析】A、图书阅览室里的吵闹声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A正确;BD、演奏会里的摇滚乐曲声、运动会上拉拉队震天的加油声是人们要听到的声音,都没有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不属于噪声,故BD错误;C、林间树叶微动发出的声音响度很小,没有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工作和学习,也没有对人们要听的声音造成干扰,不属于噪声,故C错误。故选:A。49.如图所示,是手持式噪声监测器,上面显示的数字是62.9,后面的单位是;数字越大,表示声源振动时(选填“频率”或“幅度”)越大。【答案】分贝;振幅【解析】噪声监测仪测量的是声音的响度,面显示的数字是62.9,后面的单位是分贝;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声音的距离和振幅的大小有关,数字越大,响度越大,表示声源振动时幅度越大。50.如图所示,在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答案】dB;不能【解析】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是54.4,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4.4分贝(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5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手机上安装的一款工具软件,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根据图中的测量结果可知,此时的环境(选填“是”或“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答案】响度;不是【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dB是分贝的符号,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故该软件的作用是测量声音的响度。(2)因30~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声音大于50dB会影响人的正常休息和睡眠,大于70dB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大于90dB将会影响人的听力,图中显示为79dB,超出了30~40dB范围,会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学习,故此时的环境不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题型10减弱噪声的途径】52.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 D.以上都不符合【答案】C【解析】禁止鸣笛即阻止声音的产生,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3.下列措施中是在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的是()A.高速公路周围植树造林 B.工厂作业工人戴耳罩 C.图书室有“禁止喧哗”的标示语 D.高架桥旁边的居民家中装双层玻璃【答案】C【解析】A、高速公路周围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工厂作业工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图书室有“禁止喧哗”的标示语,是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C符合题意;D、高架桥旁边的居民家中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故选:C。54.下列减弱噪声的几种措施中,属于在噪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的是()A.给汽车排气管装上消音器 B.在城市地上高架轻轨两旁安装隔音篷 C.射击训练时带上耳塞 D.装修房屋时选择在邻居上班不在家中的时间段进行【答案】B【解析】A、给汽车排气管装上消音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城市地上高架轻轨两旁安装隔音篷,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C、射击训练时带上耳塞,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D、装修房屋时选择在邻居上班不在家中的时间段进行,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5.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是()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 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答案】C【解析】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可以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B.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C.在城市中心区安装噪音测量设备,只能测量噪声的响度大小,不能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D.在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6.空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在众多新型建筑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下列措施与利用其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A.考试期间禁鸣喇叭 B.车间工人佩戴耳罩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屏障【答案】D【解析】离心玻璃棉作为一种新型的吸声建筑材料,主要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B、车间工人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合题意;C、设置噪声监测仪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合题意;D、高架路两侧设有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故选:D。57.如图,双层真空玻璃在减弱噪声上比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玻璃的效果(选填“更好”或“更差”);理由是。【答案】更好;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这种措施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题型11声与信息】58.以下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利用声波信息对核爆炸进行监测B.超声加湿器 C.利用声波粉碎结石 D.利用金属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答案】D【解析】A、核爆炸时会产生次声波,可利用次声波信息对核爆炸进行监测,故A不符合题意;B、超声加湿器可利用超声波将水分解成小水珠形成水雾,对空气进行加湿,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金属探伤仪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是利用超声波传递金属内部是否存在缺陷这一信息,故D符合题意。故选:D。59.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水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 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答案】B【解析】AC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疾病,都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将结石击碎,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60.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答案】B【解析】ACD、电动牙刷刷牙、清洗眼镜片、除去人体内的结石都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ACD错误;B、给金属工件探伤,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正确。故选:B。61.声波既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如图所示,下列事例主要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A.教师授课 B.超声加湿器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用超声波给病人粉碎结石【答案】A【解析】A、教师授课,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A符合题意;BCD、超声加湿器、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用超声波给病人粉碎结石,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②医用B超诊断仪③超声波清洗眼镜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A.①②③④ B.②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答案】D【解析】①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②医用B超诊断仪,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③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的是声音传递能量;④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结石,利用的是声音传递能量;⑤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⑥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检查螺栓是否松动利用的是声音传递信息。综上分析可知,属于利用声传递信息的是①②⑤⑥。故选:D。【题型12声与能量】63.下列事例中,利用声音传播能量的事例是()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D.买西瓜时用手拍拍【答案】C【解析】A、利用声呐探测海深,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买西瓜时用手拍拍,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4.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密零件 B.孕妇用“B超”检查身体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答案】B【解析】ACD、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密零件、外科医生用超声波粉碎病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等,都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ACD不合题意;B、孕妇做“B超”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故选:B。65.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解析】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错误;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正确。故选:D。66.声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渔民利用声呐系统探知鱼群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工人师傅利用超声波探伤仪进行工件检测 D.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答案】B【解析】A、渔民利用声呐向海水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鱼群被反射回来,渔民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来判断鱼群的位置,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仪器发出超声波引起水的振动,水的振动引起眼镜上灰尘的运动,灰尘脱离眼镜,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这属于声能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工人师傅利用仪器向工件发出超声波,超声波达到工件内部,根据工件反射回来的信息,知道工件内部的情况,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地震、台风发生时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通过接收地震、台风产生的次声波来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这属于声能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7.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甲: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 B.乙: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位置 C.丙: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D.丁: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答案】C【解析】A、利用“B超”对孕妇做常规检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位置,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D、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8.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扬声器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发现烛焰晃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选填“信息”或“能量”)。【答案】能量【解析】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扬声器发出有节奏的音乐,发现烛焰晃动,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题型13声现象的综合】6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物理老师增大嗓门讲课是提高了音调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答案】B【解析】A、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有传声介质,且达到一定响度,人耳才能听到,故A错误;B、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正确;C、物理老师增大嗓门讲课是提高了响度,故C错误;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D错误。故选:B。70.如图所示,是两位表演者在演奏古筝时的情景,表演者动作优美,声音婉转悠扬。关于古筝在演奏中涉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不可以通过空气传播 C.古筝声传播的速度为3×108m/s 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答案】D【解析】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们能听到古筝声,说明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故B错误;C、古筝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D、根据声音的音色可分辨出古筝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71.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