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_第1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_第2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_第3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_第4页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张勇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一)案例一:《千克的认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老师动画播放大象和蚂蚁拉手腕比赛,比赛刚开场,蚂蚁就败下阵来,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师:笑过之后应该有考虑,这样的比赛公平吗?生:不公平。师:为什么?生:它们的力气相差太大,一个属于重量级,一个属于轻量级。师:你是怎样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生:用眼睛看出来的。师:你很会观察,还有吗?生:可以用体重计测量出他们的体重,比一比就知道了。师:你的方法很独到。见过体重计吗?(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经历引出重量单位——千克。)(二)案例二《9加几》问题情境的创设:师:春节就快到了,张老师决定带同学们去游乐场玩。(话音刚落,老师随即播放出幻灯片)小朋友们,快来看,她们已经到了游乐场!从这里你都发现了什么啊?学生听后老师的提问,都认真地观察屏幕上的主题图,大家踊跃地举手发言,在学生的诸多答复中,有这样新奇的答复:生1:我发现游乐场里有许多树。生2:我发现了有一位女同学在往卖气球的阿姨那跑,我想她可能是要买些漂亮的气球吧。生3(好似发现了什么宝贝,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图的右下角有几条白,我想是草地里有毛毛虫吧?针对上述这三种答复,这位老师并没有给予学生即时的评价,因为学生这样的答复,可能是老师意料之外的……(三)反思:1、案例一老师对学生中存在的每一个问题精心剪裁,目的明确,结合教学目的选择了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成层次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组,诱导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使得学生集中精力,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2、案例二老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很新颖,但其所提的问题不明确且过于广泛,使学生摸不到头脑,正是因为这样广泛的一问,使得她把学生思维引入到了广阔的背景之中。这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历和思维,在这样广泛的问题情境中,思维迁移起到了作用,他们会把自己所看到不确定的事物进展大胆想象。整个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老师只注重了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并没有认真考虑.所以造成了在这个问题情境中,产生那么多和数学无关的答复,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离题万里。虽然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的。3、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被广阔小学数学老师所承受,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施行.因为问题可使学消费生困惑,进而产生不满足感。所以说,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成为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领域的动力。然而,一些老师仅仅为了追求“时髦”,不顾学生的感受,课前花费不少精力,绞尽脑汁设计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但结果却事和愿违。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但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的效劳,还会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目的的顺利达成,导致老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陈祥文在《关于创设问题情境的考虑》中认为:问题情境的创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那么:一定的新颖性,灵敏的技巧性,明确的目的性,适度的障碍性。二、提出问题的教学案例:(一)案例一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老师演示“小狗和小熊推车比赛”图,让学生猜一猜,谁的车子让人感到舒适?生1:当然是小狗的,因为它的推车轮子是圆的。生2:小熊的推车的轮子是方的,人坐上去会觉得很颠簸,不舒适.产生问题: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二)案例二师:老师这件衣服漂亮吗?生(齐说):漂亮!师:对于这件衣服,你想说什么?生1:老师,你这件衣服是哪儿买的?生2: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生3:这件衣服是哪儿消费的?什么牌子?(三)反思:1、在案例A中,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圆形到底具备了哪些特征?"来要求学生进一步考虑,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可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不仅为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还激发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的积极性。2、案例二老师浮浅的问题,使学生不用考虑脱口而出就能答复,不能引起学生们积极考虑.这样使课堂陷入无数学问题中,虽然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看起来很热闹,但却达不到教学目的。3、我们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要以“问题”为打破口,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和“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因此老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并提供充足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思维广度。三、解决问题中的案例:分桃子-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三年级上册)(一)案例A:1、呈现例题:计算48÷42、老师提问:这个问题假设要你用笔算,你会怎样算?3、学生自主活动。(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根本方法)4、老师并没有介入,而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几分钟后,还没有学生找到根本方法)5、老师不得不自己讲授根本的计算方法。(二)案例B:1、呈现例题:计算48÷42、学生自主活动:用小棒代替桃子,分一分。并交流结果3、结合直观操作的过程及学生已有知识让学生口算.4、结合口算过程,老师讲授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三)认识分数的教学案例1、创设情境后,提出问题:怎样表示一半?2、学生折、剪。(用直观的方式表述)3、画直观图.(用半直观半抽象的图形语言表述)4、老师引导学生从感性经历中创生数学符号。(用数学符号这种抽象的方式表述)怎样用数来表示一半?(1)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学生创生出不同的数学符号)(2)师小结: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的表示方法,大家的创造都有道理。为了便于交流,我们统一表示成

,板书分数符号。(四)反思:1、案例A中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小组讨论都是缺乏引导的。对于除法的笔算,从形式上分析,和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过程有很大不同,学生假设没有自学过课本,一般不会想到,原有的加减乘三种运算的笔算经历只会带来负迁移。对于一种全新的知识,由于老师没有给予适当的引导或讲授,所以学生碰到困难是很自然的。2、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二分之一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个性化再创造的过程,逐步组织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积聚感性经历,凭借直观操作和图形展开思维,形成的认识成为后续学生的“生长点"。当让学生自主创生新的表示方法时,学生都能有意义地进展个性化的符号表示,水到渠成地进展抽象思维,再在老师的引领下有意义地建构起抽象的分数二分之一。3、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和老师价值引领相统一的过程,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既要真正表达学生的主动性,又要努力发挥好老师的引领作用.老师的正确引领是保证学生学习方向性和有效性的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