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1页
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2页
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3页
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4页
2024年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江淮十校2024届高三第三次联考生物学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同位素标记法常用于示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常用技术之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15N和14N标记DNA,通过检测放射性强度的变化证明DNA半保留复制B.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以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过程C.用含3H标记的尿嘧啶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只能在分生区细胞中检测到放射性D.给绿色植物提供用18O标记的H218O和CO2,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会释放18O2【答案】D【解析】【分析】1、同位素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高中阶段,课本中涉及的放射性同位素有:3H、35S、32P、14C;稳定性同位素有:18O、15N。2、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的,3H标记的亮氨酸可以用于追踪蛋白质的合成运输过程。3、尿嘧啶是RNA合成(基因的表达、RNA复制)的原料,其中基因的表达在根尖所有细胞中都能进行。4、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H2O。【详解】15N是稳定性元素,没有放射性,不可通过检测15N的放射性强度来探究DNA分子复制的方式,A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液;给豚鼠的胰腺腺泡细胞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不能追踪胰岛素的合成和运输过程,B错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而洋葱根尖所有细胞都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都能合成RNA,在所有细胞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C错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水,因此给绿色植物提供用18O标记的H218O和CO2,在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会释放18O2,D正确。故选D。2.拟南芥根毛细胞在盐胁迫环境下的自我调节机制如图所示,SOS1和NHX1均为Na+/H+转运蛋白,会使Na+外排或进入液泡,从而防止Na+在细胞质基质中积累影响细胞代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HX1转运Na+进入细胞液,有利于根毛细胞渗透吸水B.SOS1转运Na+和H+的运输方向相反,运输方式相同C.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降低NHX1转运Na+的速率D.H+泵转运H+进入细胞液的过程,与ATP的水解相联系【答案】B【解析】【分析】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需要载体;主动运输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大分子或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详解】A、NHX1转运Na+进入细胞液,能提高细胞液浓度,进而有利于根毛细胞渗透吸水,A正确;B、SOS1蛋白运输H+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进而驱动了Na+的转运过程,即此时H+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为协助扩散,而钠离子的转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B错误;C、NHX1转运Na+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氢离子的梯度势能,而氢离子浓度差的维持是需要消耗ATP的,因此,抑制细胞的呼吸作用,会降低NHX1转运Na+的速率,C正确;D、H+泵转运H+进入细胞液的过程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即该过程与ATP的水解相联系,D正确。故选B。3.自然界中的L酶能破坏塑料PET中的化学键,利于PET的降解、回收和再利用。研究人员对L酶进行改造,获得了一种M酶。研究人员测定L酶与M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酶的种类L酶M酶温度(℃)7272727275酶的相对浓度(单位)11231PET降解率(%)53.985.695.395.160.9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温度B.温度由72℃升高到75℃,M酶的催化活性降低C.随着酶浓度的增加,M酶对PET的降解率增加D.M酶和L酶均为PET中化学键的破坏提供活化能【答案】B【解析】【分析】题中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温度、酶的相对浓度,因变量是PET降解率。【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酶的种类、温度和酶的相对浓度,A错误;B、温度由72℃升高到75℃,PET降解率降低,可知M酶的催化活性降低,B正确;C、当酶的相对浓度从2增加到3时,M酶对PET的降解率有少量降低,C错误;D、酶的作用原理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会提供活化能,D错误。故选B。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SAC蛋白与APC(后期促进因子)的监控机制。初期SAC位于染色体的着丝粒上,当染色体与纺锤丝正确连接并排列在赤道板上之后,SAC会失活并脱离着丝粒,进而激活APC,促进细胞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B.连续分裂的细胞中,SAC会不断地与着丝粒结合和脱离C.推测SAC的功能是使细胞进入分裂后期D.推测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上的SAC都失活后APC才具有活性【答案】C【解析】【分析】有丝分裂过程:(1)前期:①核仁、核膜消失;②染色质→染色体;③纺锤体形成,植物细胞是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是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2)中期:①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于赤道板上;②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3)后期: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②子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4)末期:①核仁、核膜出现,形成两个细胞核;②染色体→染色质;③纺锤体消失;④细胞质分裂,植物细胞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动物细胞细胞膜向内凹陷,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详解】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时,染色体已在间期完成了复制,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染色体和核DNA数目之比为1:2,A正确;B、由题意可知,在连续分裂的细胞中,SAC会不断地与着丝粒结合和脱离,促进细胞完成分裂过程,B正确;C、由题意可知,SAC会失活并脱离着丝粒,进而激活APC,促进细胞正常完成后续的分裂过程,可推测SAC的功能是抑制细胞进入分裂后期,C错误;D、由题意可知,每条染色体着丝粒上的SAC都失活后教会激活APC,使APC才具有活性,D正确。故选C。5.人体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可进入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在肝脏细胞中再次合成葡萄糖或糖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人体产生的乳酸积累引起肌肉酸痛属于非条件反射C.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能量使体内ATP含量显著下降D.肝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因乳酸堆积引发乳酸性酸中毒【答案】D【解析】【分析】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是:6O2+C6H12O6+6H2O

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能量。【详解】A、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不彻底的氧化产物乳酸中,A错误;B、人体产生的乳酸积累引起肌肉酸痛未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剧烈运动消耗大量的能量,但体内ATP含量不会显著下降,ATP和ADP之间的转化速率提高,C错误;D、依据题干信息,乳酸可进入血液循环运输至肝脏,在肝脏细胞中再次合成葡萄糖或糖原,若肝功能出现障碍,则会导致乳酸不能及时在肝脏细胞内合成葡萄糖或糖原,可能因乳酸堆积引发乳酸性酸中毒,D正确。故选D。6.有研究认为芽产生的生长素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为验证该观点,利用下图所示的研究模型进行了两组实验:I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L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一段时间后检测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I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等于Ⅱ组B.I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C.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D.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说明观点正确【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详解】A、I组在图中1处施加适量的3HLAA,2处施加适量的NPA(生长素运输阻断剂);Ⅱ组在图中1处施加等量的3HIAA,2处不施加NPA,由于生长素运输阻断剂会阻止1处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故I组a段的放射性强度大于Ⅱ组,A错误;B、由于I组1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d段,而Ⅱ组1处生长素能运输到d段,故I组d段的放射性强度小于Ⅱ组,B正确;C、该实验检测的是各部位的放射性情况,由于3处产生的生长素不含放射性,因此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C正确;D、若两组c段均没有检测出放射性,说明芽产生的生长素不用于调节子房发育成果实,即观点正确,D正确。故选A。7.人在情绪激动、过于紧张等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肺通气过度,排出CO2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轻症患者可用纸袋罩住口鼻部,在纸袋中大口呼吸来缓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支气管扩张B.纸袋罩住口鼻呼吸可提高血浆中CO2浓度来缓解症状C.患者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血浆pH值高于正常范围D.患者还可以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答案】D【解析】【分析】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详解】A、情绪激动时,人体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使支气管扩张,A正确;B、可用纸袋罩住患者口鼻增加CO2分压,进而缓解眩晕、手足麻木、抽搐等症状,B正确;C、内环境正常的酸碱度在7.357.45之间,呼吸性碱中毒会导致患者内环境pH大于7.45,C正确;D、情绪激动时呼吸急促,会导致肺过度通气,进而可能引起呼吸性碱中毒,D错误。故选D。8.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机体的免疫细胞会参与破坏移植的细胞和器官,影响器官的存活。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可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IL10等,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移植器官的耐受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在骨髓中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且继续发育成熟B.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抗体的攻击C.抑制TReg功能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失调引发自身免疫病D.细胞因子IL10通过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来提高免疫力【答案】C【解析】【分析】进行器官移植手术后,免疫系统会把来自其他人的器官当作非己成分进行攻击,这是器官移植容易失败的原因。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蛋白质组织相容性抗原,也叫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或组织移植过来,白细胞就能识别出HLA不同而发起攻击,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着和受者的HLA是否一致或相近。【详解】A、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对移植器官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来自细胞毒性T细胞的攻击,B错误;C、抑制TReg的功能可能会导致细胞因子IL10分泌减少,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免疫功能过强而引起产生自身免疫病,C正确;D、器官移植发生的免疫排斥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结合题意可知,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能够调节抗原呈递细胞的功能以及T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同种异体移植物的耐受,说明细胞因子IL10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来降低细胞免疫,从而降低免疫能力,D错误。故选C。9.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设立,为东北虎、东北豹等提供了栖息地。调查发现6年内东北虎从27只增加到50只,其中新生幼虎数量10只。野猪、狍子等虎豹猎物也显著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变化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的结果B.为了解东北虎的年龄结构需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C.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强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答案】A【解析】【分析】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逐个计数,但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困难,需要采用估算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详解】A、东北虎为猛兽,数量少,不易捕捉,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可用逐个计数的方法进行统计,采用红外触发相机拍摄法调查东北虎的种群数量,A错误;B、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因此为了解东北虎种群的年龄结构需要调查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目,B正确;C、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越高,种间竞争强度越强,C正确;D、野猪等虎豹猎物的增长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食物供应量,从而提高了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A。10.湖北省某村庄开展了“鱼+稻+蛙”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鱼和蛙以稻田中的害虫、田间杂草等为食,产生的粪便为水稻供肥,鱼和蛙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可供水稻进行光合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蛙在该生态系统中至少占有2个营养级B.该立体种养模式提高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率C.合理控制鱼和蛙的投放量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该立体种养模式中对害虫、杂草的防治属于生物防治【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详解】A、依据题干信息,蛙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也可以捕食田间杂草,故至少可以形成杂草蛙,稻田害虫蛙,在这两条食物链中,蛙分别处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A正确;B、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是单向的,递减的,B错误;C、协调原理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适应,同时还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合理控制鱼和蛙的投放量就是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C正确;D、该立体种养模式中对害虫、杂草的防治,对环境无污染,属于生物防治,D正确。故选B。11.染色质由DNA、组蛋白等构成,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破坏染色质中组蛋白和DNA之间的紧密结合。研究发现,多种癌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酶表达水平过高,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的表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B.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与基因的转录活性呈负相关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D.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可能使抑癌基因的表达受阻【答案】B【解析】【分析】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表观遗传的分子生物学基质包括:DNA的甲基化、基因印记、RNA干扰和组蛋白修饰。【详解】A、组蛋白发生乙酰化修饰会破坏染色质中组蛋白和DNA之间紧密结合,据此可推测,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A正确;B、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与基因的转录活性呈正相关,即组蛋白质乙酰化会促进基因的转录,B错误;C、组蛋白乙酰化不会改变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但会影响基因的表达,C正确;D、题意显示,多种癌细胞内组蛋白去乙酰酶表达水平过高,导致乙酰化水平下降,进而阻止了控制细胞正常活性的基因的表达,据此可推测,组蛋白乙酰化不足可能使抑癌基因的表达受阻,进而可能诱发癌变,D正确。故选B。12.自然界中存在一种“单向异交不亲和”玉米,表现为:自交可以结实,异交时做父本可受精结实、做母本不能结实。假设该性状由H/h控制,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玉米籽粒颜色紫色和黄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用基因A/a表示。研究人员选择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纯种黄粒正常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黄粒正常品系。下列推测错误的是()①hh(♂)×HH(♀)→不结实;②HH(♂)×hh(♀)→结实;③HH(♂)×Hh(♀)→结实;④Hh(♂)×HH(♀)→结实。A.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B.基因为H的雌配子可能无法与基因为h的雄配子结合C.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纯种黄粒正常品系应作为母本D.可推测紫粒为隐性性状,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③④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Hh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雌穗均可结实,说明应是h的精子无法参与受精作用。【详解】A、单向异交不亲和表现为自交可以结实,异交时做父本可受精结实、做母本不能结实,①②组属于正反交实验,其中hh作父本,则雌穗均不能结实,若用其作母本,则可以结实,即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的基因型为HH,A正确;C、据①②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植株的基因型为HH,从配子的角度看单向异交不亲和现象是雌配子H不能与雄配子h结合导致,B正确;C、纯种紫粒表现为单向异交不亲和,因而不能做母本,只能作父本,因此,为了让亲本正常杂交,纯种黄粒正常品系应作为母本,C正确;D、题意显示,纯种紫粒单向异交不亲和品系与纯种黄粒正常品系进行杂交,F1均为黄粒正常品系,说明黄粒对紫粒为显性,但据此不能确定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D。13.科学家在广西发现了一块距今2.4万年的古大熊猫化石。将该化石中提取到的线粒体DNA通过测序分析和比较,发现古大熊猫与现存大熊猫的相关DNA序列高度相似,且大熊猫与熊类有共同的远古祖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大熊猫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大熊猫发生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该发现有助于研究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D.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差异的根本来源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1)化石证据: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2)比较解剖学证据: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这些具有共同祖先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发展,其结构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因而产生形态上的差异。(3)胚胎学证据:人和鱼的胚胎在发育早期都出现鳃裂和尾;人和其它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4)细胞水平的证据:细胞有许多共同特征,如有能进行代谢、生长和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5)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性。【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子代线粒体DNA来源于母亲,故该研究对获得大熊猫和熊类远古父系祖先的相关信息没有直接帮助,C错误;D、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造成现存大熊猫与古大熊猫基因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发生了突变,D正确。故选C。14.青霉素发酵是高耗氧过程,为保证发酵过程中青霉素的持续高产,研究人员将透明颤菌的血红蛋白引入青霉菌,设计方案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③过程通常在低渗溶液中采用PEG融合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除上述方案,通过杂交育种的方式也可以培养出该杂种菌株D.可利用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筛选出融合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技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和化学法(聚乙二醇等)。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意义: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扩大亲本范围,培育作物新品种。【详解】A、酶具有专一性,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可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但透明颤菌属于细菌,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肽聚糖,青霉菌是真菌,细胞壁成分主要是几丁质,A错误;B、③过程在低渗溶液中会发生渗透吸水,导致原生质体涨破,B错误;C、杂交育种在自然状态下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上述杂种菌株不适于勇杂交育种,C错误;D、融合细胞兼有两个细胞的特点,可利用缺乏甲硫氨酸和精氨酸的基本培养基筛选出融合细胞,D正确。故选D。15.科研人员将寒带地区海鱼中的抗冻基因转入千禧果细胞中,成功培育出抗冻千禧果。下图为培育过程中使用的Ti质粒示意图,其中Vir区的基因活化能促进TDNA的加工和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最好选择限制酶Ⅱ和Ⅲ来切割质粒B.利用PCR扩增抗冻基因,需提前检测抗冻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C.Vir区的基因活化促进抗冻基因整合到千禧果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利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可筛选出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PCR是一种在体外快速扩增DNA的技术,其原理是DNA双链复制,包括变性、复性、延伸三个步骤;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是: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其中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详解】A、使用限制酶Ⅱ会破坏Vir区的基因,Vir区的基因活化能促进T−DNA的加工和转移,是T−DNA转移整合到受体细胞DNA上必不可少的,不能选限制酶Ⅱ,A错误;B、使用PCR技术扩增抗冻基因,只需要知道抗冻基因两端碱基序列设计引物即可,B错误;C、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后,Ti质粒上的T−DNA能转移到被侵染的细胞并整合到该细胞的染色体DNA上,所以Vir区基因活化可促进抗冻基因整合到千禧果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正确;D、为筛选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最好在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可以筛选成功导入抗冻基因的千禧果细胞,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潮间带是陆、海交汇处狭窄但有众多生物类群栖息的区域。潮间带中的大型底栖动物因其活动区域范围相对局限、对栖息环境的变化较敏感等特点,其群落结构变化常用来反映潮间带受干扰的程度。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样方法,可推测大型底栖动物的活动特点为______。对某些种群密度较低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时,可适度______(填“增大”或“缩小”)样方面积。(2)生态学上,常用“丰度”表示群落中某一物种的个体数目;“生物量”表示群落中某一物种有机物的总干重。且根据生物进化环境和生态对策的不同,可将物种划分为两类:①K选择物种:个体大、寿命长,子代出生率低,适应于稳定的栖息生境;②r选择物种:个体小、寿命短,子代出生率高,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生境。据此分析,潮间带受到的干扰小,稳定性良好时,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_____(填“K选择”或“r选择”)物种为主,且在该物种中_____(填“生物量”或“丰度”)更占优势。(3)科研人员调查某地区潮间带在不同时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中物种的生物量和丰度曲线如图所示,综合以上信息分析,随着调查时间延长,该潮间带受干扰程度逐渐_____(填“加深”或“减弱”),判断的依据是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造成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原因有海岸带开发引起的环境变化、旅游者拿走底栖动物的行为等。为保护该潮间带的稳定性,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有_____。【答案】(1)①.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②.增大(2)①.K选择②.生物量(3)①.加深②.调查早期物种生物量占优势,随着时间延长,物种丰度逐渐占优势(4)控制海岸带开发的强度以及游人的数量【解析】【分析】物种丰富度:一个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称为物种丰富度。【小问1详解】适合采用样方法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群密度,说明该动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在实际操作中,对某些种群密度较低的底栖动物进行取样时,可适度增大样方面积。【小问2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大型底栖动物个体大,活动范围局限,寿命长,对栖息环境的变化敏感,适合于稳定的栖息生境,所以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以K选择物种为主,且该物种中生物量更占优势。【小问3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在调查早期,物种生物量占优势,随着时间的延长,物种丰度逐渐占据优势,说明随着调查时间的延长,该潮间受干扰程度逐渐加深。【小问4详解】由于大型底栖动物对栖息环境的变化较敏感,所以为保护该潮间带的稳定性,可以通过控制海岸带开发的强度以及游人的数量来实现。17.土壤盐碱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农作物的产量。水稻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蘖数,研究证实喷施抗盐碱剂对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数有影响。科研人员对土壤进行人工盐碱胁迫(T4处理除外),用微纳米硅、矿源黄腐酸钾2种抗盐碱剂分别处理盐碱化土壤后,再移栽甲、乙两种水稻品种,观测水稻的分蘖数变化如图所示。注:图1为水稻甲的处理结果,图2为水稻乙的处理结果;T1,喷施微纳米硅;T2,喷施矿源黄腐酸钾;T3,不施抗盐碱剂:T4,无人工盐碱胁迫。回答下列问题:(1)水稻栽种在盐碱化的土壤中时,根细胞会大量______(填“吸水”或“失水”),进一步推测水稻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降低的原因是______。(2)与图1相比,图2中T4处理组与T3处理组的分集数差异较大,表明_____。(3)从图1分析可得到两个结论:①移栽水稻甲39天后,T1与T2处理组分蘖数均高于T3,表明_____;②在不同的处理组中______,表明微纳米硅的处理效果优于矿源黄腐酸钾。(4)据图2分析,抗盐碱剂微纳米硅在水稻乙分蘖初期的作用更明显,判断依据是_____。【答案】(1)①.失水②.水稻失水会导致气孔关闭,CO2无法进入叶片组织,致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限制(2)盐碱胁迫对水稻乙分蘖的抑制作用强于水稻甲(3)①.抗盐碱剂能减轻盐碱胁迫对水稻甲分蘖的抑制作用②.T1处理组的分蘖数高于T2处理组(4)移栽水稻乙15天之前,T1处理组的分蘖数显著高于T4处理组;15天之后,T4处理组的分蘖数更高【解析】【分析】分析可知,T1、T2组相比,可探究不同抗盐碱剂对盐碱胁迫下水稻分蘖的抑制作用效果;T1、T2组与T3组相比,可探究喷施抗盐碱剂对盐碱胁迫条件下水稻的分蘖数的影响;T3、T4组相比,可探究盐碱胁迫对水稻的分蘖数的影响。实验分析时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小问1详解】水稻栽种在盐碱化的土壤中时,外界溶液渗透压大于细胞液的渗透压,根细胞会大量失水,导致气孔关闭,CO2无法进入叶片组织,致使光合作用暗反应受到限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小问2详解】T3组为不施抗盐碱剂,T4为无人工盐碱胁迫。与图1相比,图2中T4处理组分蘖数与T3处理组的差异较大,说明盐碱胁迫对水稻乙分蘖的抑制作用强于水稻甲。【小问3详解】T1组喷施微纳米硅,T2组喷施矿源黄腐酸钾,二者为抗盐碱剂,由图1可知,移栽水稻甲39天后,T1与T2处理组的分蘖数均高于T3,说明抗盐碱剂能减轻盐碱胁迫对水稻甲分蘖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的处理组中T1处理组的分蘖数高于T2处理组,表明微纳米硅的处理效果优于矿源黄腐酸钾。【小问4详解】分析图2,在移栽水稻乙15天之前,T1处理组的分蘖数显著高于T4处理组;15天之后,T4处理组的分蘖数更高,说明抗盐碱剂微纳米硅在水稻乙分蘖初期的作用更明显。18.鹌鹑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鹌鹑有栗色(野生型)、黑色、不完全黑色、和白色等多种羽色,由两对等位基因(B/b和H/h)控制,其中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H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为研究鹌鹑羽色的遗传规律(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科研人员利用纯系鹌鹑进行了如下杂交实验。实验一:多对栗羽与黑羽进行正反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雌雄个体中的表型及比例均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实验二:多对雄黑羽与雌白羽杂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F1个体相互交配,F2中雄性个体表型及为例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雌性个体的为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白羽=1:2:1:4。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一中,若F2中的栗羽与不完全黑羽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2)可推测控制色素合成的Bb基因位于_____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3)实验二中,F1不完全黑羽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F2中栗羽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中白羽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4)生产实践中若需根据羽色区分子代性别,常选择黑羽雌鹌鹑与______进行杂交,子代性别的区分方式为_______。【答案】(1)栗羽:不完全黑羽=1:1(2)①.Z染色体②.实验二的F2中只有雌性个体中出现白羽(3)①.HhZBW②.1/8(4)①.白羽雄鹌鹑②.子代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不完全黑羽和黑羽个体为雄性【解析】【分析】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小问1详解】实验一中,多对栗羽与黑羽进行正反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表现为性状表现与性别无关,据此可推测其中一对表现为纯合,另一对表现为杂合,且表现为不完全显性,由于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H基因控制合成黑色素,据此可推测亲本的基因型可表示为HHBB、hhBB,F1的基因型为HhBB(不完全黑羽),F2的表现型和基因型为栗羽(hhBB)∶不完全黑羽(HhBB)∶黑羽(HHBB)=1∶2∶1,因此,若F2中的栗羽与不完全黑羽杂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栗羽∶不完全黑羽=1∶1。【小问2详解】由实验二中F2的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即白羽仅为雌性,又b基因使细胞不能合成色素,因此白羽雌性个体不含b基因,说明控制羽色的B、b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H、h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小问3详解】实验二中,多对雄黑羽(HHZBZB)与雌白羽(hhZbW)杂交,产生的F1均为不完全黑羽(HhZBZb、HhZBW),F2中栗羽雌雄个体的基因型为1/2hhZBZB、1/2hhZBZb,hhZBW,它们相互交配,子代中白羽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4=1/8。【小问4详解】生产实践中若需根据羽色区分子代性别,常选择黑羽雌鹌鹑(HHZBW)与白羽雄鹌鹑(__ZbZb)进行杂交,则子代中白羽个体均为雌性,不完全黑羽和黑羽个体为雄性,据此可将其加以辨别。19.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会释放大量的毒素,引发前列腺素E(PGE)合成增多,同时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使患者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部分机制如图所示。退烧药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1)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_____处,人会产生痛觉。(2)某患者出现持续高烧的症状,体温升高时,人体会出现肌肉酸痛,原因是_____。服用退烧药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患者通过生理性调节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答出两点).(3)患者出现症状的第3天想要确定是否受该病毒感染,宜检测______(填“抗体”或“抗原”)水平,理由是_____。(4)病毒入侵后,被感染的细胞释放出干扰素,同时巨噬细胞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吞噬流感病毒。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都具有抗原识别作用,区别是_____。(5)退烧药布洛芬可以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从而达到镇痛退热的效果,请据图分析布洛芬镇痛退热的机制:______。【答案】(1)大脑皮层(2)①.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②.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3)①.抗原②.此时病毒数量较多,但还没有产生特异性抗体(4)巨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5)布洛芬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PGE的产生,降低痛觉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达到镇痛效果,同时,PGE的减少也会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作用减弱,使体温恢复正常,达到退热效果【解析】【分析】1、分析图可知,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会释放大量的毒素,花生四烯酸在环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PGE,PGE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患者出现发热症状。PGE还可与痛感受器上的受体结合,使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增强感受器对致痛物质的敏感性,传至大脑皮层产生痛觉。2、分析图可知,患者感染病毒后,15天病毒数量呈上升趋势,612天病毒数量呈下降趋势,在感染第五天,机体才产生特异性抗体。【小问1详解】感觉的产生在大脑皮层。人体感染病毒后,通过炎症反应产生的致痛物质可刺激痛觉感受器,从而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大脑皮层处,人会产生痛觉。【小问2详解】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体温升高,说明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有限。体温升高时,人体代谢加快,耗氧量增加,由于供氧不足,肌肉组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肌肉酸痛。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