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部分第8单元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部分第8单元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部分第8单元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部分第8单元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3部分第8单元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近代民主政治的扩展(对应学生用书第197页)考点1eq\a\vs4\al(|)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巴黎公社[识记—基础知识梳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条件 (1)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和其固有的基本矛盾逐渐暴露。 (2)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基础:德意志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4)个人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工人群众,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致力于理论研究。2.标志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3.内容 (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2)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3)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4.意义 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易错提醒]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1)空想性:它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2)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二、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2.公社成立 1871年3月18日革命爆发;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3.革命措施 (1)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 (2)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4.失败原因 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广大农民,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5.历史意义 (1)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轻巧识记]巴黎公社 eq\a\vs4\al([教材补遗]关于巴黎公社的原则) 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时曾指出:“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传统观点一般都把马克思所说的原则归纳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必须用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这种观点开始受到质疑。 有些学者认为,传统上对巴黎公社原则的论述并不符合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历史经验的实际情况。马克思在谈到“公社原则”时,无论是英文还是德文,都是复数,而非单数。所以,公社的原则不是上述一条原则,而是一系列原则。除了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外,还包括:国际主义原则、人民当家作主原则、民主共和制政体原则、公社作为兼管行政和立法的工作机关原则、公社各级负责人由选举产生、受公众监督并可以随时撤换原则、国家工作人员薪金相当于一个熟练工人工资原则等。●[选修融会]无产阶级革命家(选修4)1.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 (1)理论贡献 ①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②晚年致力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研究,1867年出版《资本论》。 (2)革命实践活动 ①1846年初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第二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②1848年创办《新莱茵报》;1864年成立“国际工人协会”。 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写了《法兰西内战》,系统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2.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1)理论研究 ①创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②在马克思主义史上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③对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中的一些新现象,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2)革命实践:指导和推动成立第二国际,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解—史料研习归纳]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失败的原因史料一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巴黎公社)实行公职人员的民主选举,选举不受任何限制,是名副其实的普选制。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几乎都参加了投票……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订了建立工人合作总社的计划。——刘祚昌《世界通史》史料二历史证明我们以及那些与我们抱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错误的。历史指出: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经济革命证明了此点。……大工业第一次真正确立起来,又把德国变成一个第一流的真正工业国——一切都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所以,这个资本主义的基础,在1848年,还是很有发展能力的。——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序言[史料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巴黎公社采取的措施及其体现的政权性质,解读时要分段概括。从史料一第一段“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等信息中认识政权的阶级性;从史料第二段“普选制”等政权产生方式的信息中认识其性质;从史料第三段“工人合作总社”等经济举措的信息中理解其性质。(2)史料二中恩格斯指出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关键信息“在那个时候,欧洲大陆的经济状态,还没有成熟到可废弃资本主义的生产”是恩格斯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也就点明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巴黎公社是什么性质的政权?并说明你的理由。[提示]性质: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理由:从公社委员的组成看,大多数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代表。从措施看,政治方面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经济方面触及了资产阶级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提示]当时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史论归纳]全面认识巴黎公社(1)爆发的偶然性: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不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普法战争失败后的法国巴黎,外有敌军侵略,内有临时政府投降卖国,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交织导致革命仓促爆发,具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社会条件并不具备。因此,巴黎公社革命只不过是特殊条件下一个城市的起义。(2)失败的必然性:巴黎公社革命的偶然性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当时法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还能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巴黎公社人民以革命的手段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因此,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3)意义的深远性: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第一次给资本主义以沉重打击,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革命应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4)教训的深刻性: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必须要有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必须掌握足够的武装力量;必须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这部著作明确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进而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的愿望。”这说明() A.无产阶级革命历史条件已成熟 B.工人运动有了成熟的理论做指导 C.是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否定 D.这一思想成为巴黎公社指导思想 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尚不是很成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表达了通过阶级斗争向不平等宣战……实现没有阶级和剥削的理想社会”可知,该著作为《共产党宣言》,成为工人运动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故B项正确;它是在吸收空想社会主义基础上有所发展突破,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运动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偶然性事件,故D项错误。]2.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 B[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职位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这说明巴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3.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导学号:61600114】 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科学社会主义典范 B[直到现在也不能说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题干中只是说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故A项错误;一个倒金字塔的人民监督和一个正金字塔的人民选举共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B项正确;题干揭示的是选举权和监督权相结合,而不是矛盾,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典范,仅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故D项错误。]4.1871年4月16日,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规定:“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交给工人协作社管理,以便组织生产。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按资产量确定补偿数额”。这项措施() A.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 B.没收了部分私人资本 C.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D.维护了资本家的利益 A[材料“保证企业主有权获得补偿”体现了对私有财产权的尊重,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一切企业主已经逃跑或已停业的工厂和作坊”不符,故B项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资本或已停业资本只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途径之一,故C项错误;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颁布的法令是为了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而不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故D项错误。]考点2eq\a\vs4\al(|)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扩展一、资产阶级民主化趋势1.英国 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2.美国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二、震荡中的法国和“一票共和”1.频繁变动的法国政坛 (1)政权更迭:自1789年以来,法国经历了大革命、拿破仑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七月王朝及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 (2)政局动荡:党派林立,执政者变换频繁,政治运动和人民斗争此起彼伏。2.共和体制确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宪法颁布:1875年1月,国民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 (2)宪法内容 ①总统:拥有极大权力,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实行大赦等;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②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内阁要对参议院负责。 ③将《马赛曲》定为国歌,将7月14日定为国庆日,规定共和体制永远不得动摇。3.共和体制的影响 (1)法国共和制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 (2)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很大则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3)法国的共和政体并不巩固,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的顽强斗争。 [形象记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内容三、脆弱的德国民主1.背景:德意志的统一 (1)过程: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为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2)标志:1871年1月,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加冕为皇帝。2.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 (1)确定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海关等权限,各邦则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2)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①授予德意志皇帝巨大权力,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等大权。 ②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③实行两院制议会,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帝国议会作用很小。3.评价 (1)性质:德意志帝国是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 (2)局限: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是一种不完善的代议制。 (3)积极:帝国的成立及宪法的颁布,是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的标志。从此,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十分迅速的发展。 [轻巧识记]脆弱的德国民主●[选修融会]一、日本明治维新(选修1)1.历史条件 (1)农民遭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 (2)日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工商业者不满幕府的严厉控制和肆意掠夺。 (3)统治阶级内部的中下级武士产生了反抗思想。 (4)“黑船事件”使日本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 (5)倒幕派推翻幕府体制,建立并巩固了明治政府。2.主要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确立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2)经济上:改革币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文化教育上: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系;生活习俗推进西化。 (4)军事上: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3.历史影响 (1)进步性: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亚洲强国;其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1)1.改革背景 (1)内忧 ①政治: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②经济:落后的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工业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 ③思想:出现了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反对沙皇封建专制,主张废除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 (2)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2.内容 (1)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 (2)经济: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份地须高价赎买,未付清赎金前,农民还要给地主服劳役、交代役租。 (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改革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三、法国“雄狮”拿破仑(选修4)1.主要活动与贡献 (1)1795年平定王党叛乱。 (2)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掌握了政治军事大权。 (3)1804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组织编撰《民法典》。 (4)对外战争:维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给欧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2.历史评价 (1)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2)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 (3)多次与反法同盟进行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在其后期进行的战争中,他侵犯了许多国家,掠夺和奴役了欧洲各国人民。[理解—史料研习归纳]“一票共和”的法国政体史料一法国共和制的曲折历程史料二法国人推崇理性的力量,他们相信理性可以设计周全的制度,大众只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就可以实现人们美好的制度愿景……但理性是有限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也仅仅代表特殊团体的利益。任何一派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理念,因此,任何一派建立的政治制度都不可能长久稳定存在。——摘编自肖艳银《从历史看法国政治制度演变特点》[史料解读](1)解读史料一,注意图中的时间节点及政体变化的历程,主要反映了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说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2)史料二中“理性是有限的”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也就意味着要在总统和参议院、众议院、内阁之间实现一定程度的相互制约。[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归纳从1789年至1875年法国的政局变化有何特点。[提示]共和制与君主制之间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法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的法国是如何建立起一种长期稳定存在的政治制度的。[提示]说明:工业革命后,法国工业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力量也随之增强;1875年,共和派与保皇派达成妥协,最终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使共和制在法律上得以确立。[史论归纳]法国代议制政体的确立1.长期性、曲折性 (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2)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2.原因 (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3.特点 (1)立法权由参、众两院行使,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同制定法律。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共同掌握。 (3)总统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以议会粉饰门面”的德国君主立宪制史料一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德意志帝国宪法》史料二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史料解读](1)史料一说明君主拥有巨大的权力,包括任免宰相和其他官吏,创制法律,甚至召开和解散议会。君主的权力高于议会。(2)史料二中马克思客观地评价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两面性。关键信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说明虽然有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但徒有虚名,实权掌握在皇帝和宰相手中,是一种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关键信息“受到资产阶级影响”说明德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相对于君主专制政体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法、德两国议会权力的确立和差异的存在说明了什么?[提示]不同:德国议会立法权受皇帝制约,无行政制约权。说明:代议制民主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议制民主的差异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2)结合史料,应如何评价《德意志帝国宪法》?[提示]一方面,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形式——君主立宪制,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制,与专制体制相比是历史的进步。另一方面,帝国宪法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保留了大量专制主义残余,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史论归纳]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其成因1.特点 (1)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掌握行政权和军队,拥有广泛的权力。 (2)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 (3)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 (4)立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2.原因 (1)历史原因:德国统一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实现的;容克贵族在德意志的统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邦国在统一过程中处于领导地位,帝国成立后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2)现实原因: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德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步晚,发展不充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帮助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同他国展开竞争。[应用—对点强化训练]1.近代法国先后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86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世界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侵略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C[启蒙思想是在17、18世纪进入到繁盛阶段,故A项错误;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B项错误;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的斗争此消彼长,说明法国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故C项正确;外国势力的干涉仅是宪法更换的其中一个原因,故D项错误。]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增加了总统解散众议院必须获得参议院同意的规定,而议会对总统的不信任权却没有类似的明确限制。这些含糊不清的规定从侧面反映了() A.行政权不能制约立法权 B.法国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C.共和制是政治妥协的产物 D.总统与议会斗争的失败 C[根据材料“总统解散众议院”,体现了总统对议会的制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各派妥协的结果,符合法国国情,顺应了历史潮流,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总统”“众议院”“参议院”三者的相互制约关系,是不同社会阶层、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故D项错误。]3.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讨论制定宪法时,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曾希望自己能称为“德国皇帝”,但却遭到巴伐利亚国王为首的很多国王的反对,因为它意味着正式承认普鲁士国王居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A.实行联邦制原则 B.国家统一尚未完成 C.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D.皇帝权力受到限制 A[从材料中“最后威廉一世只得接受‘德意志皇帝’的称号”,表明普鲁士国王并未取得凌驾于帝国内其他国王之上的至高地位,各邦国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这很明显是一种联邦制而非君主专制,故A项正确。]4.德意志帝国以普鲁士王国为核心,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建立的,宪法规定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容克资产阶级在各级政府和军队中享有特权。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 D.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 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德意志的政治特点是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C项表述绝对化,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容克和将军享有特权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对应学生用书第202页)2011—2017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考点卷别《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全国卷Ⅰ——2016·欧洲代议制全国卷Ⅱ——201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全国卷Ⅲ——2016·1958年以来法国政体的变化全国卷2011·巴黎公社文告—— 考情分析本讲内容在全国卷中属于低频考点,无规律可循。但鉴于“社会主义”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地位,复习备考应该给予适当的关注。西方代议制的扩展,考查较多,这与当今我国重视法制建设这一热点问题相关,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史鉴功能。高考命题探究——找规律1.(2011·全国卷)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 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 D[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巴黎公社发布文告是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以摆脱政治孤立被动的局面,故选D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建立的政权,排除A项;巴黎公社没有实行工农联盟,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彻底废除财产私有,C项错误。] [名师点拨]题干材料在教材之外,材料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亦在教材之外。关于“巴黎公社”文告的考查,主要是基于学科素养考查的目的,是时空判断、史料实证以及历史理解能力的综合体现。立足历史解释——方法能力创新考2.(2016·全国卷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 A.有利于政局稳定 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 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 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 A[1875年以后,法国的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内阁更迭频繁。戴高乐时期,宪法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国家政治中的权力中心从议会转至总统,使政府有相对独立性,增强了政府的稳定性,故选A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该规定只是强化了总统权力而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排除C项;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3.(2013·全国卷Ⅱ)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A[19世纪晚期,德国经济迅猛发展,但民主政治发展滞后,这是由历史因素造成的。德国是在容克贵族的指导下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的,皇帝和容克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故选A项。] [名师点拨]“新的经验会导致新的历史见解,而根据新的见解,又可以阐述新的问题,可以重新审查新老论据,可以从大量似乎无用的资料中挑选出颇有意义的事实来。”全国卷往往以此为情境,同时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融合在一道题上综合体现,加大了能力考查的力度。高考仿真演练——明趋向1.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D[材料中恩格斯认为民主选举比用暴力斗争的方式与资产阶级斗争更有效,而非放弃暴力斗争,故A项错误;材料中恩格斯的认识不能代表各国工人政党的认识,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得出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中斗争方式和平化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对权力获取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项正确。]2.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公社曾想消灭那种将多数人的劳动变为少数人的财富的阶级所有权。它曾想剥夺剥夺者……以实现个人所有权。”这说明巴黎公社() A.实质是工人阶级政府 B.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典范 C.建立了民主政治体制 D.实现了经济的根本变革 A[材料中的“所有权”变革,体现了巴黎公社曾设想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而这种所有制的变革是资产阶级政权和工人阶级政权的本质区别,故A项正确;“曾想”说明这种情况并未成为现实,故D项错误;B、C两项虽是巴黎公社的特点,但与材料信息无甚关联,排除。]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工人阶级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这说明巴黎公社的基本经验是() A.坚持民主与自由原则 B.坚持暴力革命学说 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贯彻人人平等原则 C[材料中“工人阶级必须用巴黎公社式的革命政权来代替它”,说明马克思主张用巴黎公社式的工人阶级政权取代旧的国家机器,尽力清除旧的国家机器的不良影响,也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故C项正确。]4.在1877年“5·16危机”中,法国君主派总统解散共和派政府,引起议会和总统的冲突,6天后总统解散众议院,重新进行选举。在这次选举中,法国人民做出了倾向共和派的选择,共和派也逐渐占据上风。这表明() A.民主共和制逐渐完善 B.君主派退出了政治舞台 C.法国共和政体未确立 D.总统对人民负责 A[在这场政治危机中,民众做出了倾向共和派的选择,共和派逐渐“占据上风”,民主共和政体更为稳固,故选A项;“5·16危机”说明君主派仍拥有较大的影响力,B项“退出了政治舞台”表述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已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C项错误;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5.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然而,帝国政府的收入只需要投一次票,就成为固定税收;假如入不敷出,帝国政府就让各邦出“国库捐”,因此帝国政府是永远不用开征新税的。这反映了() A.帝国议会对政府无实际制约作用 B.帝国议会掌握政府大权 C.军国主义传统浓厚 D.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 A[帝国议会虽然有权通过帝国预算并监督财政支出,但帝国政府可通过其他手段达成自身需求,帝国议会并不能对政府形成实际的制约,故选A项;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残余,帝国议会的权力相对较小,故B项错误;C、D两项与材料无关,可排除。]以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例说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前沿][理论综述]1.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史学研究方法就是利用史料的搜集、考订和编次,论证历史现象的真伪、获取历史结论的方法,简单地说是考查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的理解运用。 (2)历史比较法,即将相同或相似的历史现象放到一起进行分析比较,获取结论。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辨证分析法或者历史结构分析法,立足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研究历史。 (5)“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扩展 (1)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践,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资产阶级代议制维护的仍是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并且在欧美部分国家尚未成熟。 (2)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政治民主,日益健全代议制度,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 (3)伴随着“西学东渐”的潮流,资产阶级代议制度还扩展到了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运用点拨]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与扩展 (1)1832年英国实行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代表大量进入议会,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而广大的工人阶级、贫民的政治权利仍然受到种种限制。 (2)美国在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治新局面。 (3)法国在大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随后君主制与共和制反复更替,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4)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并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措施,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6)1889年,日本以普鲁士宪法为蓝本,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7)德、日、俄三国虽然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政治上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2.全面把握资产阶级代议制 (1)一个观点: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2)两种比较:既要将各国代议制进行纵向比较,把握各国政体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质变;也要进行横向比较,总结代议制体现出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特色与本质。 (3)三点共识:一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发展与完善是曲折的;二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呈现出统一性与多样性;三是民主政治制度仍有其局限性。 (4)四个重点:一是英国的《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近代民主制度的完善;二是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基本原则、联邦制的特点及两党制的发展与完善;三是法国的共和之路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四是德意志国家的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3.(对接高考)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研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当今反腐倡廉具有史鉴功能。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特点 ①形式上由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议员同意才能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②坚持权力制衡的原则,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③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历史作用 ①代议制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体现了民主精神,对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这一制度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地防止封建势力的复辟,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代议制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在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进步作用和历史意义。[针对训练]1.在宪法形式上,英国“有宪制而无单一的成文宪法”,其宪法“成分复杂,包括法律文件、判例、习惯法和惯例等,可以使统治阶级根据形势变化增删修改,解释和运用起来反倒得心应手”。这主要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制度的() A.繁杂性 B.权威性 C.随意性 D.灵活性 D[材料仅涉及宪法成分复杂,不能由此得出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具有繁杂性,A项错误;B项在材料中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