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1页
专题02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2页
专题02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3页
专题02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4页
专题02地表形态的塑造【考题猜想】(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题型预览题型01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 题型02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题型03构造地貌 题型04河流地貌的发育题型05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题型01岩石圈中的物质循环小明同学学习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简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或岩浆,老师阅后,批语:“总体较好,但有一条虚线箭头明显错误”。据此完成下列1-2小题。1.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是(

)A.甲和④ B.乙和① C.丁和② D.丙和③2.图中明显错误的一条虚线箭头是(

)A.⑤ B.⑥ C.⑦ D.⑧【答案】1.D2.B【解析】1.石灰岩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而成,图中丙是沉积岩;喀斯特地貌是由流水的溶蚀作用产生的,是外力作用,图中③是外力作用,D正确。由上地幔直接出来的甲代表岩浆,岩浆只能冷却凝固成岩浆岩,乙是岩浆岩,丁是变质岩。所以A、B、C错误。故选D。2.图中乙代表岩浆岩,岩浆岩只能是岩浆冷却凝固产生,所以⑥是错误的,丁代表的变质岩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⑤代表外力作用、固结成岩,⑦⑧代表重熔再生,ABD表述都正确。故明显错误的是⑥,B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的选项,故选B。3.旅游者在湖北恩施游玩时,可观赏到峰丛、溶洞等典型喀斯特地貌景观,构成此类景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A.喷出岩 B.侵入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答案】D【解析】喷出岩、侵入岩属于岩浆岩,不可溶,故AB错误;变质岩一般质地坚硬,不可溶,故C错误;峰丛、溶洞等典型喀斯特形成要以可溶性岩石为基础。石灰岩、硫酸盐岩、岩盐都是可溶的,但由于硫酸岩、岩盐分布范围小,石灰岩分布面积大,所以喀斯特地貌多在石灰岩地区才发育典型,上述岩石都属于典型沉积岩,故D正确,综上,选D。题型02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图”。完成下面4-5小题。4.有关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山地地形为主,且山高谷深 B.分水岭总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C.地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而成 D.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超过5km5.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A. B. C. D.【答案】4.B5.C【解析】4.据图可知,结合河流源头分布位置,两河流发源的山脉是分水岭,总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B对。区域海拔高度不超过500米,以丘陵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和缓,A错。地表形态由内力、外力共同作用塑造而成,C错。结合比例尺,两干流水平最短距离约2km,D错。所以正确答案是B。根据岩层新老关系,沿甲乙剖面,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凹,图A错。根据等高线数值,甲乙剖面经过山岭地貌,B错。丙丁剖面岩层新老未变,推测位于同一岩层内,向斜槽部,岩层是水平状,C正确。丙丁之间没有断层构造,D错。丙丁经过的地貌是山岭,与甲乙、丙丁沿线相符的剖面图是图C,C对。所以正确答案是C。题型03构造地貌下图是湖南省境内的一处背斜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背斜形成后长期遭受外力侵蚀。据此完成下面6-8小题。6.影响该背斜的外力,作用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7.组成图示沉积岩的沉积物,形成时间(

)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 C.①先于② D.④先于③8.②③两地的形成遭受到的侵蚀程度不同,是因为②地比③地(

)A.受到的侵蚀力更强 B.受到的侵蚀力更弱 C.地层的抗蚀力更强 D.地层的抗蚀力更弱【答案】6.B7.C8.D【解析】6.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影响该背斜的外力以流水作用为主,作用最强的季节是多雨季节,也就是夏季,B项正确,ACD错。故选B。7.同一地层沉积物形成的顺序是先下后上,不同地层亦是如此。处于同一沉积岩层的①与②相比,①处于该岩层的最底部,故①的形成时间比②早,C项正确;④地层在最上层,形成时间最晚,③先于④,B、D错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C。8.②地侵蚀程度强于③地,排除B、C两项;②③两地气候相同,外力侵蚀能力相差不大,排除A项。所以②③两地的形成遭受到的侵蚀程度不同,是因为②地位于背斜顶部,岩层向的弯曲时受到的张力作用更大,岩体更疏松,因此②地比③地地层的抗蚀力更弱,D项正确。故选D。题型04河流地貌的发育图为我国南方地区某河谷割面示意。据此完成下面9-10小题。9.河漫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10.河流阶地(

)A.由河流的堆积作用形成 B.洪水期淹没,枯水期出露C.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 D.对称分布在河谷两侧【答案】9.D10.C【解析】9.河漫滩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容易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因此,河漫滩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D正确,排除ABC。故选D。10.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相对抬升到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的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简称阶地。河流阶地由地壳的间歇性抬升和河流的不断向下侵蚀而成,因此A错误,C正确。河流阶地是由地壳间歇性抬升形成,抬升后的阶地远离河道,洪水期难以淹没,B错误。由于受左右岸或者凸凹岸的影响,河流侵蚀或者堆积的位置不同,河流阶地一般不会呈现堆成分布,D错误。因此本题选C。在河海交汇处,流水和海浪共同作用,共同塑造着海岸地貌。下图为我国最大冲积岛崇明岛沙洲的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11-12题。11.不考虑人为因素,崇明岛今后的变化有(

)①面积变小

②面积变大

③东西延展

④南北减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若一年中沙洲面积大小不定,则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水潮汐作用 B.泥沙淤积速度 C.地壳垂直运动 D.河流水位变化【答案】11.C12.D【解析】本题以崇明岛的变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11.今后若不考虑人为因素,从自然方面看,崇明岛位于长江入海口,泥沙淤积严重,堆积作用大于海浪侵蚀作用,故面积变大,①错误,②正确;随水流方向可知,崇明岛将沿河流流动方向东西延展,③正确;随着泥沙沉积,崇明岛南北方向也将增宽,④错误,故C正确。12.潮汐作用往往以日为周期,不会导致沙洲的季节变化,A错误;泥沙淤积导致沙洲持续增大,不会往复变化,B错误;地壳的升降不可能以年为周期,C错误;崇明岛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水量大,水位高,沙洲出露的面积小,冬季降水少,水量小,水位低,沙洲出露的面积大,D正确。题型05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印加入从山顶到山脚开垦了无数的梯田,水渠和梯田修筑得非常坚固。读古印加文明区域示意图和古印加文明梯田景观图。完成下列13-15题。13.左图中a、b两处流水作用不同,其差异是A.a处于下游,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B.b处于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C.a处于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 D.两处均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14.古印加文明的农田以用石块垒成的梯田为主,修筑这种梯田能A.阻止雨水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B.降低山地坡度,方便居民出行C.减少耕作地坡度,防止土壤流失 D.提高植被覆盖,改善局地气候15.古印加文明分布于秘鲁山区,据图推测其中的原因应包括①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 ②山区冰川融水量大,河谷水源充足③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 ④山区为河流源头,水运便利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13.C14.C15.A【解析】13.亚马孙河发源于安第斯山。根据图示,a处流经安第斯山脉,地处河流上游,地形陡峭,流速快,侵蚀作用强,该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b处流经亚马孙平原,地处河流的下游,流速缓慢,以泥沙沉积作用为主,选C,其余选项可排除。14.古印加文明主要分布在山区,山区因地形崎岖,土层浅薄,且容易受到雨水淋失,一般不适宜开辟耕地,但是通过用石块垒成梯田,改造地表状况,可以增加土层厚度,防止土壤流失,可以发展种植业,据此选C。该地降水多,土壤水分多,A错;修梯田不能降低山地坡度,B错;梯田是为发展种植业而建,必然破坏原始植被,降低植被覆盖率,D错。15.根据材料,古印加文明分布区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区,地处低纬,为热带气候。低地闷热,而山区海拔高,气候凉爽;山体海拔高,山上有积雪使得山区有冰川融水,为发展农业提供有利条件。古代文明的发展,需要有较好的防御条件,山区地形崎岖,,利于防御;山区为河流源头,但河源水量小,地势起伏大,水运不便利,据此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限时30分钟)1.陕北地区分布较多丹霞地貌,主要由红色石英砂岩构成,并有交错层理,红色石英砂岩属于(

)A.沉积岩 B.侵入岩 C.喷出岩 D.变质岩【答案】A【解析】红色石英砂岩有交错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A正确;侵入岩、喷出岩、变质岩均没有层理构造,BCD错误。故选A。2.下图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防洪堤用地【答案】D【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处是凹岸,流速快,侵蚀作用显著,主要修筑堤坝或是其他水利设施,减少洪涝灾害的威胁,D正确,A错误。乙处是凸岸,流速慢,沉积作用显著,地势平坦,可以作为建设用地,如住宅用地,B错误。乙地水浅,不适宜建设港口,C错误。故选D。3.以下地貌景观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①是角峰,刃脊,是冰川侵蚀地貌;②是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③是风蚀蘑菇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④是岩石裂隙,风化作用形成的。因此②④正确,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4.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 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 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答案】B【解析】判断图中的等值线的值,①处等深线为(38.5,39),②处等深线(35.0,35.5),③处等深线值为(37.5,38.0),④处等深线的值为(35.0,35.5)。根据地球的圈层划分,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①处等深线比②③④处都深,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地表起伏不大,因此①处地壳最厚,A不对;根据材料信息判断②地地壳较薄,且位于河流流经地区,推测可能堆积了富含金属矿产的岩石,B对;从图中看,②④的莫霍界面的深度较浅,地幔深度较浅,③不是最浅的,C不对;根据一般规律,④地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地势较低,是集水区域,地下水埋深浅,D不对。故选B。白龙堆雅丹地貌位于新疆罗布泊东北部的白龙堆沙漠中,是在以灰白色沙泥岩夹石膏层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基础上发育而成,高10~20米,长200~500米以上,弯曲延伸,远望就如蜷伏在大漠上的白色巨龙。读图,据此完成下面5-7小题。5.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下沉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湖水干涸一地面龟裂一风力、流水侵蚀B.地壳抬升一岩层沉积一地壳下沉一湖水干涸一地面龟裂一风力,流水侵蚀C.地壳下沉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抬升一风力、流水侵蚀一湖水干涸一地面龟裂D.地壳抬升一湖水干涸一地面龟裂一地壳下沉一风力、流水侵蚀一岩层沉积6.推测白龙堆雅丹地貌区的盛行风向主要是(

)A.西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东南风7.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其形成原因是(

)A.湖水退缩蒸发的盐壳痕迹 B.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口C.地壳上升形成的湖岸阶地 D.古代人类活动改造的梯田【答案】5.A6.B7.A【解析】5.雅丹地貌是发育在沉积岩上典型的风力侵蚀地貌,首先地表通过内力作用下沉,使得沉积物堆积成岩,后经抬升出露陆地地表,受风力流水侵蚀,综上,白龙堆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是地壳下沉一岩层沉积一地壳抬升一湖水干涸一地面龟裂一风力、流水侵蚀,A正确、BCD错误。故选A。6.结合雅丹地貌所学,雅丹地貌区的盛行风向与其走向一致,为东北-西南方向,该地位于内陆受大陆影响较大,远离海洋受西南风影响较小,故盛行风为东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7.卫星从900公里高空拍摄到的罗布泊湖盆形似人耳,有八道耳轮线与湖岸线形态类似,逐渐向内发育,主要原因是随着气候变化,湖水蒸发退缩,湖内盐分残留在岸上形成的蒸发盐壳,A正确;该地附近没有火山发育,B错误;阶地往往发育在河流两侧,湖泊无法在地壳抬升同时不断下切,C错误;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较为有限,D错误。故选A。下图为我国某盆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8-9小题。8.图中断层的形成较(

)A.花岗岩早 B.沙砾岩Ⅰ早 C.石灰岩晚 D.沙土晚9.甲地砂砾岩Ⅰ组成成分最主要来自(

)A.花岗岩 B.沙土 C.石灰岩 D.沙砾岩Ⅱ【答案】8.C9.A【解析】8.根据图中岩层的新老关系,读图可知,断层发生在花岗岩、砂砾岩I、石灰岩之后,在沙土之前,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选C。9.由图可知甲地砂砾岩附近有花岗岩,因此甲地砂砾岩I源自于最近的花岗岩风化物,A正确;由图可知甲地附近没有沙土、石灰岩、沙砾岩Ⅱ,其他地方的沙土、石灰岩、沙砾岩Ⅱ很难搬运到甲地,BCD错误。灌丛沙堆是风沙流运移过程中,受到植被拦截形成的风积地貌,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我国东南某地灌丛沙堆是典型的第四纪季风运移聚沙形成,下表是该灌丛沙堆第四纪岩层的剖面概况。据此完成下面10-12小题。岩层性质埋深/m年龄/距今万年平均粒径/mm含水量/%沙丘砂—1.52.85.9砂质古土壤1.73.03.67.4砂质古土壤2.63.73.33.4沙丘砂3.45.02.43.7砂质古土壤4.25.72.86.2沙丘砂5.77.71.78.610.推测第四纪季风风力较小的时段距今(

)A.1.4万年 B.3万年 C.5.7万年 D.7.7万年11.从距今5万年至距今3万年,该地的古地理环境特征是(

)A.河川径流量减少 B.生物多样性减少C.气候趋于暖湿 D.土壤趋于黏重12.灌丛沙堆发育过程中(

)A.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B.灌丛越密,沙堆坡高越高C.迎风坡沙粒粒径小于背风坡 D.风力越大,沙堆发育越好【答案】10.D11.C12.B【解析】10.风力越大,搬运能力越强,剩余的土壤平均粒径越大。据此推测,平均粒径最小的沙丘砂的形成时期,风力最小,据表可知,沙丘砂的年龄为距今7.7万年,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据表可知,从距今5万年至距今3万年,含水量由3.7%上升到7.4%,表明降水增多,气候趋于湿润。砂质古土壤的发育反映当时气候相对温暖湿润,适宜植被生长;沙丘砂发育反映当时气候相对干旱,因此可知距今5万年至距今3万年,气候趋于暖湿,C正确;降水增加,河川径流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加,AB错误;从距今5万年至距今3万年,粒径从2.4到3.3,再到3.6,粒径不断增大,土壤通气透水性好,土壤不会趋于黏重,D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它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风中挟带的沙物质受到植物阻挡,沙在植物下风向沉积下来,因此,迎风坡灌丛越密,沙堆坡高发育越大,坡度陡,A错误,B正确;迎风坡风力大,沙粒粒径大于背风坡,C错误;灌丛沙堆其发育状况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但风力过大,搬运能力过强,不利于沙堆的形成,D错误。堪察加半岛处于亚欧大陆东部边缘,岛上有一百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28座。位于堪察加半岛中部的克柳切夫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及其周边地区。据此完成下面13-14小题。13.堪察加半岛活火山发育的主要原因是(

)A.受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地壳运动活跃B.海洋板块厚度较薄,岩浆易喷出C.受亚欧板块的拉伸,岩浆容易喷出地表D.大陆板块密度较小,上覆岩层压力较小14.组成克柳切夫火山的主要岩石(

)A.岩石晶体颗粒粗大 B.可能存在气孔构造C.可以找到化石 D.一定具有片理结构【答案】13.A14.B【解析】13.堪察加半岛处于亚欧大陆东部,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受到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挤压,多火山地震,A正确,C错误。岩浆喷出与海洋板块的厚度关系不大,大陆板块厚,但陆地上依然也有很多火山,B错误。大陆板块密度大,D错误。故选A。14.岩石晶体颗粒粗大的是花岗岩,为侵入岩,多存在于地下,A错误。火山附近多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多气孔构造,B正确。沉积岩中存在化石,C错误。组成的岩石不一定有片理构造,D错误。故选B。【点拨】花岗岩色泽较浅,颗粒较粗,可用肉眼识别,而玄武岩色泽较深,颗粒较细,有明显的气孔构造。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东山陆桥”的概念在1981年提出,之所以称为陆桥,是因为此处浅滩在过去某个时期出露海面,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桥梁”。据地质资料显示,浅滩物质由更新世(从距今2588000年前到11700年前)不同时期的陆相堆积物组成,略高于海峡底部的台地。目前,“东山陆桥”已被淹没于海底。澎湖东北水道是日本暖流支流的主流区,形成时间较晚,底层流速大。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及“东山陆桥”位置。(1)推测“东山陆桥”出露海面时期,该区域的总体气候特征并说明理由。(2)简述澎湖东北水道自形成初期至今的深度变化状况并分析原因。(3)简述“东山陆桥”出露海面对台湾海峡两岸动物与古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1)气候特征:干旱、寒冷。理由:气候干旱时,降水稀少,海平面较低;气候寒冷时,冰川面积广,海水冷缩,海平面下降,“东山陆桥”出露海面。(2)不断加深。理由:“东山陆桥”出露海面时期,陆上径流可能经澎湖东北水道一带注入南海,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影响,澎湖东北水道加深;澎湖东北水道底层海水流速大,不断侵蚀海底,导致澎湖东北水道进一步加深。(3)“东山陆桥”成为古人类与动物的栖息地;成为古人类、动物迁徙的重要通道。【解析】(1)根据材料可推知,“东山陆桥”出露海面时期的气候特征应为干旱、寒冷。原因在于当气候干旱时,降水稀少,水源补给较少,海平面降低;且气候寒冷时,冰川覆盖面积广,海平面下降,从而使“东山陆桥”出露海面。(2)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深度变化趋势为加深。原因在于,东山路桥出露海面的时候,陆地地表径流可能经澎湖的东北水道一带注入南海,该地区受流水侵蚀,搬运作用较为明显,使得东北水道河床加深,水道加深;且结合材料信息可知,澎湖东北水道是日本暖流支流的主流区,形成时间较晚,底层流速较大,流速较快导致其侵蚀能力较强,海底不断遭受侵蚀,从而使东北水道进一步加深。(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山路桥在出露海面时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的桥梁,有利于人们和动物通过该路桥进行迁徙;同时,出露于海面时成为陆地,成为了当时动物和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