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师大附中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況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均为30℃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不全是原核生物2.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从而产生新物种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可增殖、分化为B细胞或T细胞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4.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诊断等C.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需在人群中进行随机调查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则确定胎儿不患遗传病5.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豌豆雌蕊、雄蕊的形成由性染色体上基因决定B.萨顿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肓携带者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致病基因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基因不复制6.下表各选项中,符合“M-定能推理得出N结论”的是()选项MNA花药离体培养植株体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存在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转化D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A.A B.B C.C D.D7.对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下列采取的方法不合理的是()A.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能量利用率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吸引大量传粉动物可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C.通过不断施肥、灌溉以及消灭所有病虫害使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保持稳定D.通过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来发展立体农业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8.(10分)米象是一种以小麦种子为食、活动能力弱的昆虫。在食物与空间不受限制、没有天敌的环境中,温度和小麦含水量对该种温带米象种群增长率(rm)的影响,如右图所示。据此做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调查小麦中米象的种群密度时需随机取样B.在300C、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危害较重C.在25℃、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数量开始下降D.若研究对象为热带米象,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二、非选择题9.(10分)图所示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B/b表示),两个家族中的致病基因均可单独致病,Ⅱ-2和Ⅱ-3均不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都是_______________性基因(填“显”或“隐”),可以确定________(填“甲”或“乙”)家族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_______(填“常”或“性”)染色体上。甲、乙两个家族的遗传病属于______________(填“单基因”“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遗传病。(2)若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请在图中画出Ⅲ-2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_________。10.(14分)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回答下列问题。(1)“绿水青山”指明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的内容有____________。(2)“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蕴藏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价值大于______________价值。“绿水青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即______________的结果。11.(14分)科学家卡尔文将小球藻装在一个密闭容器中,通入14C标记的14CO2,给予充足的光照,每隔一定时间取样、分离、鉴定光合产物。实验结果:若光照30s后检测产物,检测到了多种带14C标记的化合物(C3、C4、C5、C6等);若将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至几分之一秒,90%的放射性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在5s的光照后,同时检测到了含有放射性的五碳化合物(C5)和六碳糖(C6)。请根据材料分析下列问题:(1)卡尔文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推理出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样时,卡尔文和同事每次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从代谢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纸层析法分离出各种化合物,这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12.果蝇的眼形有棒眼与圆眼之分,受基因A/a控制;翅形有长翅与残翅之分,受基因B/b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实验前,先对其中一只果蝇进行了某种处理,随后进行多次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A/a和基因B/b的遗传______(选填符合或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现上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吻合,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_____的_________(选填雌或雄)配子失活,导致子代部分雌雄个体不能产生。若要获得更明确的结论,请利用上图中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3)F1圆眼长翅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题图分析: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其中充气口a是在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b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图乙表示图甲发酵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①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下降,②物质随发酵时间延长逐渐上升。【详解】A、酵母菌开始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因此曲线①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的变化,酵母菌发酵过程中不断产生酒精,因此曲线②表示装置甲中酒精浓度的变化,A正确;B、果醋发酵时需要氧气,因此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30~35℃,15~18℃,C错误;D、果酒、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毛霉,都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正确。故选C。2、B【解析】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正确;B、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二倍体西瓜经一定浓度秋水仙素诱导,可得到四倍体西瓜,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由于三倍体西瓜高度不育,从而证明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生殖隔离,进而证明四倍体西瓜是新物种,D正确。故选B。3、A【解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详解】A、T细胞是在胸腺里分化成熟的,A错误;B、脱毒苗的培育过程中包含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B正确;C、细胞凋亡有助于机体维持自身的稳定,C正确;D、细胞衰老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D正确。故选A。4、D【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概念、类型及特点,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详解】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的调查更容易进行,适合学生活动,A正确。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龄生育和进行产前检测可以降低遗传病患儿的出生率,B正确。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要在随机的人群中进行,C正确。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没有致病基因,不携带致病基因也可能患有遗传病,D错误.【点睛】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系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5、C【解析】

1、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伴X隐性遗传):(1)交叉遗传(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的);(2)母患子必病,女患父必患;(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豌豆的花为两性花,其细胞中不含性染色体,A错误;B、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一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正常情况下,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复制,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2个致病基因的致病基因母亲,C正确;D、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和DNA复制,DNA加倍,染色体没有加倍,D错误。故选C。6、C【解析】

1.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几倍体的关键是看该个体是由什么发育来的。若该个体是由未受精的配子直接发育来的,则为单倍体;若该个体是由受精卵发育来的,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2.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3.反射的完成离不开完整的反射弧,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是单向进行的,在神经纤维上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信号发生转变,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能交配,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现象。【详解】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植株,其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如四倍体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A错误;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但是后代骡不可育,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C、人体发生缩手反射时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在经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C正确;D、孟德尔假说“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一定使得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且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子代数量足够多、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存活率相同等,D错误。故选C。7、C【解析】

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详解】A、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获得更多的产品,提高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B、通过模拟动物信息,实现了繁殖信息的传递,有利于提高果树的传粉效率和结实率,B正确;C、单一作物的农田生态系统不利于维持稳定,C错误;D、立体农业运用的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D正确。故选C。8、C【解析】

A、调查米象的种群密度需随机取样,使结果更接近实际值,A正确;B、曲线表示,在30℃、小麦含水量14%时米象种群增长率最大,危害较重,B正确;C、在25℃、小麦含水量10%时,米象种群增长率下降,但数值大于零,种群数量还是增加的,C错误;D、热带米象,适宜增殖的温度高,曲线峰值将向右移动,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9、隐乙常单基因如图(染色体顺序、基因顺序颠倒也对)【解析】

两个家族都存在“无中生有”——父母正常、子女中至少一个患病,则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都为隐性基因。据图分析,甲病致病基因既可以在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在X染色体上,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Ⅱ−3是女性患者,其父母正常,则乙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否则其父亲要患病,因此乙病致病基因只能在常染色体上。【详解】(1)据上分析可知,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都是隐性基因。甲病致病基因既可以在常染色体上,也可以在X染色体上,不可能在Y染色体上;Ⅱ−3是女性患者,其父母正常,则乙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在X染色体上,否则其父亲要患病,因此乙病致病基因只能在常染色体上。甲、乙两个家族中的遗传病分别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都属于单基因遗传病。(2)这两个家族的致病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乙家族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甲家族的致病基因也要在同源的常染色体上,但是两种致病基因不能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否则Ⅱ−2和Ⅱ−3就含有对方家族的致病基因。Ⅱ−2致病基因为a,Ⅱ−3致病基因为b,则Ⅱ−2基因型为Ⅱ−3基因型为其女儿基因型就为。即Ⅲ-2相应染色体上的基因如下图所示:。【点睛】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目的考查学生对遗传规律的运用,掌握常见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学会遗传病的相关计算是关键。10、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间接直接共同进化【解析】

1、生物进化的结果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2、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详解】(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由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直接价值,因此“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点睛】熟记掌握生物的多样性的概念、价值及保护,掌握相关知识点结合题意答题。11、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C3→(CH2O)使酶失活,反应停止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解析】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详解】(1)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O2作为原料,探究暗反应的过程,所以不断缩短光照时间,是为了确定被14C标记的化合物出现的先后顺序,CO2中C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2)将小球藻放入热的乙醇中可以使酶失活,反应停止;纸层析法分离化合物的原理是不同化合物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熟记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教材实验识记纸层析法的原理。12、符合F1棒眼只出现在雄性,为伴性遗传,基因在性染色体上;长翅和残翅在雌雄中的比例都为2:1,比例相同,与性别无关,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BXA雌实验思路:让P圆眼长翅雌果蝇与F1棒眼残翅雄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结果:圆眼残翅雌果蝇:棒眼长翅雌果蝇:棒眼残翅雌果蝇:圆眼残翅雄果蝇:棒眼长翅雄果蝇:棒眼残翅雄果蝇=1:1:1:1:1:1(或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1:1:1,或后代中不出现圆眼长翅的果蝇)0【解析】

根据题意和遗传图谱分析可知:圆眼与圆眼杂交子代出现棒眼,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圆眼相对于棒眼为显性性状,同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