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第一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表示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培育小麦新品种的过程,A、a和B、b表示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①~⑦表示培育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⑤的育种原理相同B.过程②⑥都需连续自交并逐代筛选C.过程③④表示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D.过程⑦培育的品种茎秆粗壮,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2.图是某双链DNA分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②③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物质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C.DNA分子中碱基对⑤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不稳定D.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池塘编号捕食者数量/只蝌蚪存活率甲乙丙10877402258302534423211482037I10A.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的数量逐渐增加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4.如图为雄果蝇的一对性染色体,其中A、C为同源区段,B、D为非同源区段(X和Y存在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的区段是同源区段,反之则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若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B区段上,则隐性性状的雄蝇数多于雌蝇B.若有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A、C区段,则这两对等位基因可能进行基因重组C.若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则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最多有6种D.若某种性状只在雄蝇中被发现,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D区段上5.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6.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我校“某研究组”课外小组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小组同学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会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有利于新突触的建立B.学习和记忆只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有关C.适量的有氧运动一定能够让实验动物形成长期记忆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7.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一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不会引起组织损伤8.(10分)“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针对袁隆平院士“亿亩荒滩变良田”的愿景,湖南衡阳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高产攻关试验基地,同一生态区连续2年双季稻亩产超过1500公斤,这意味着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关目标实现了。这也标志着我国育种技术水平更进一步。下列有关水稻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二倍体水稻和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B.将水稻花粉经离体培育,可得到单倍体水稻,能稳定遗传C.二倍体水稻幼苗低温诱导,可得到四倍体水稻,茎秆粗壮、米粒变大D.迄今为止,杂交育种仍然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其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1)甲图表示____________免疫,乙图表示____________免疫。(2)图中乙是____________细胞,戊是____________细胞;(3)图中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____________细胞。(4)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2019-nCoVvaccine),可预防新冠肺炎(COVID-19)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2020年12月8日,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正式公布——8848.86米。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的计算,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登顶前需要在7500米无氧拉练,在拉练和登山过程中,队员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队员在寒冷环境下比炎热环境下兴奋性更高,更容易集中精力,主要原因是_____。(2)普通人初到高原,很容易因缺氧而头疼、恶心、胸闷。机体在缺氧环境下,肾脏细胞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强,图示为红细胞生成的调节过程,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不适症状就会消失,原因是_____,从图示分析可知,机体红细胞数量的调节方式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3)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登山队员在寒冷的环境中,_____加快,当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时,_____受到刺激并产生兴奋,兴奋传到_____(填部位名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_____,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_____,皮肤的血流量减少,出现脸色苍白、汗腺分泌减少等反应。在此环境中队员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量_____。11.(14分)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属于DNA中所特有的碱基是________,在转录过程中与之配对的碱基是________。(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3]________、[5]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的两条链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交替连接形成的。(4)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________。(5)从图甲中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________。12.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a代表低血糖,则b可代表促进肝糖原分解,c可代表抑制葡萄糖的氧化分解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可分别代表传出神经和效应器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D.若A代表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②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①⑦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①③④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⑤⑥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据此答题。【详解】A、过程①⑤的育种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A错误;B、过程②⑥都需连续自交并逐代筛选,直到不在发生性状分离,B正确;C、过程③④为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肯定是纯合子,C正确;D、过程⑦为多倍体育种,多倍体的优点有茎秆粗壮,糖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丰富等,D正确。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种育种方法,能够判断题图各个过程代表的育种方法的名称以及原理,注意识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和多倍体的优点。2、C【解析】题图分析,图中①表示胸腺嘧啶,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④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表示碱基对,⑥表示胞嘧啶。【详解】A、②脱氧核糖与③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B、②是脱氧核糖,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④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正确;C、图示DNA分子中碱基对⑤为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形成的碱基对,且该碱基对之间有三个氢键,故该碱基对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C错误;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D正确。故选C。3、C【解析】题表分析,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详解】A、表中信息显示:甲和丙蝌蚪的存活率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乙的存活率却上升,这说明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A正确;B、无捕食者时,池塘1中的乙蝌蚪存活率最低,说明其竞争力最弱,据此可推测,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B正确;C、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乙蝌蚪的存活率逐渐升高,而存活率升高并不意味着乙的数量逐渐增加,C错误;D、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和丙蝌蚪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乙蝌蚪的存活率逐渐升高,所以乙蝌蚪获得的资源相对增加,D正确。故选C。4、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区段(图中A和C),该部分存在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B和D区段),该部分不存在等位基因,其中B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遗传病,而D区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属于伴Y染色体遗传。【详解】A、如果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B区段上,隐性性状雌果蝇含有两个隐性基因,而隐性性状雄果蝇只含一个隐性基因,故隐性性状雄果蝇的数目多于隐性性状雌果蝇,A正确;B、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其形态、大小却不完全相同,存在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因此交叉互换只能发生在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即A、C区段,B正确;C、若有一对等位基因位于AC区段(设相关基因为A、a),则这对基因构成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Xa、XAYA、XAYa、XaYA、XaYa,共7种,C错误;D、若某种性状只在雄蝇中被发现,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位于D区段上,即Y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D正确。故选C。5、C【解析】本实验中,温度、pH均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底物和酶混合之前应该保证温度和pH都为最适宜;检测指标为底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生成量。【详解】依题意可知,该实验的pH为无关变量,为了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应控制相同且适宜,而缓冲液能够起到维持反应液的pH恒定的作用,因此需最先加入;酶具有高效性,所以在控制pH恒定的条件下,应先加底物后加酶,让酶促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一定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根据题干信息“除酶外所有试剂均已预保温”,所以合理的操作顺序是在调整pH值后,加入酶,即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C正确。故选C。6、A【解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规律适量的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间的联系,有利于学习记忆,且利于新突触的建立,A正确;B、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有关,B错误;C、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与海马区有关,故适量的有氧运动能够促进实验动物学习记忆,但不一定形成长期记忆,C错误;D、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动物也有,D错误。故选A。7、A【解析】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2、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3、过敏反应的原理: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机体会产生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当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被抗体吸附的细胞会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等,进而引起过敏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是由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A错误;B、再次接触过敏原快速引起过敏反应,过敏反应具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的特点,B正确;C、过敏反应因人而异,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C正确;D、过敏反应是由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正确。故选A。8、B【解析】三倍体,是指含有三组染色体的细胞或生物,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三倍体生物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常不育。杂交育种是将父母本杂交,形成不同的遗传多样性,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详解】A、二倍体水稻(产生1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和四倍体水稻(产生2个染色体组的配子)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的受精卵),A正确;B、配子发育而成的称为单倍体,二倍体的水稻其配子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不能稳定遗传(不育),B错误;C、低温也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四倍体水稻比二倍体水稻茎秆粗壮、米粒变大,C正确;D、杂交育种方便操作,是培育新品种的有效手段,基因重组是其原理,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后代,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体液(2).细胞(3).记忆(4).效应T(5).浆(6).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能起到防护作用【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是B细胞,①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②过程是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丁是T细胞,③过程是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④过程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甲图是B细胞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表示体液免疫,乙图是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表示细胞免疫。(2)图中乙是由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记忆细胞,戊是由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3)图中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可以分泌抗体发挥免疫效应。(4)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因此能起到防护作用。【点睛】本题以“COVID-19”为载体,主要考查病毒的特点、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0、(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2)①.环境中缺氧气,能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②.反馈调节(3)①.散热②.冷觉感受器③.下丘脑④.分析、综合⑤.毛细血管收缩⑥.减少【解析】1、当机体感受到寒冷等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小问1详解】在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自身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细胞代谢进而抵御严寒。甲状腺激素还具体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作用。【小问2详解】在高原生活一段时间,不适症状会消失,由图可知,原因是环境中缺氧气,能促进肾脏合成并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使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增加;缺氧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血液中O2分压增加,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保证了体内红细胞数量的相对稳定,此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小问3详解】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与外界温差大,机体散热加快,低温刺激皮肤上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分析和综合,然后使相关传出神经兴奋,进而作用于效应器产生抵御寒冷的反应。在低温环境中,汗腺分泌汗液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所以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1)①T胸腺嘧啶②.A腺嘌呤(2)①.脱氧核糖②.腺嘌呤脱氧核苷酸(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