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E/2E/wKhkGWcb4JmAPS2tAAJ1KZoR8gU871.jpg)
![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E/2E/wKhkGWcb4JmAPS2tAAJ1KZoR8gU8712.jpg)
![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E/2E/wKhkGWcb4JmAPS2tAAJ1KZoR8gU8713.jpg)
![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E/2E/wKhkGWcb4JmAPS2tAAJ1KZoR8gU8714.jpg)
![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6/0E/2E/wKhkGWcb4JmAPS2tAAJ1KZoR8gU8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民立中学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原兔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其中虚线表示草原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的种群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说明此地草原兔种群的K值为K2B.a段快速增长的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C.草原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种群数量持续下降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居民打猎一次不会改变草原兔的K值2.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都属于初生演替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3.下述古代诗句中,部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其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影响的是()A.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昨夜雨疏风骤……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C.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峰里,长烟落日孤城闭4.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基因与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酶是基因转录的重要产物B.酶和基因都是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成分C.只要含有某种酶基因,细胞中就含有相应的酶D.基因能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性状5.如图为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T1 B.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散热量增加 D.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毛细血管扩张6.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数量B.年龄结构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C.所有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受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D.所有种群的种群密度都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上体育课时,某学生由于运动过度,脚上长了水泡。甲图是此学生血浆中部分成分含量,乙图是此学生身体内一部分的大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M最可能是_______,a____b(填>,<或=)。此学生还可能出现______症状。(2)此学生水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脚部分组织细胞代谢增加,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水从_______到________引起水泡形成。水泡内液体主要是_________。(3)乙图中涉及的系统是___________,A处与B处相比,营养物质A处_____B处(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氧气从红细胞到达组织细胞被利用一共穿过_____层磷脂分子。(4)乙图中除了涉及血浆和组织液,还有______(填内环境成分)。8.(10分)将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与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2)在对植物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理由是_____。(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和_____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_____的。9.(10分)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造食品的历史悠久。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制作面包时,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腐乳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其制作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其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___________________时食用。10.(10分)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各自优势(甲耐盐、乙高产),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请完善图实验流程并回答问题:(1)A是________酶,B是_____________,D是具有_______优良性状的幼芽。D长成的幼苗需要选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C形成植株的过程利用了__________技术,形成愈伤组织需要经过_______过程,愈伤组织形成D需要经过_______过程。整个培养过程要在_______条件下进行。(3)植物体细胞融合成功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下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①~④为激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产生冷觉的A是____。(2)当激素③以B为靶细胞时,体现了激素的____调节。(3)与激素④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____。(4)人在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中更容易集中精力,神经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1、种群数量稳定后在K值上下波动。2、据图分析,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b达到最大值;c段种群数量下降;d段种群数量下降后保持不变,d段所对应的种群数量就是K值。3、K值随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详解】A、图中K2为草原兔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此地草原兔种群的K值为K1,A错误;B、a段种群数量持续上升,类似于J型曲线,其原因可能是食物和空间充足、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正确;C、草原兔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草原兔的活动范围会缩小,食物会减少,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C正确;D、居民打猎一次,改变了草原兔的种群数量,但未改变草原兔的生存环境,因此不会改变其K值,D正确。故选A。2、A【解析】1、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初生演替的一般过程是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次生演替:当某个群落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该群落中的植被受严重破坏所形成的裸地,称为次生裸地,在次生裸地上开始的生物演替,称为次生演替。3、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植被彻底消失,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详解】A、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故之后甲地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故之后乙地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故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A错误;B、甲地是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而引起的次生演替,故若没有外力干扰,可演替到森林阶段,B正确;C、初生演替要依次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故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C正确;D、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故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D正确。故选A。3、B【解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的数量变化,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性别比例影响种群数量变化。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也会影响种群数量变化。【详解】A、春天气温回升,草原上的草数量增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A正确;B、一夜的风雨过后,海棠树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没有体现非生物因素对海棠树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B错误;C、暮春三月,江南绿草遍野,树上各种花朵盛开,成群的黄莺到处飞翔,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C正确;D、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产生的影响,D正确。故选B。4、D【解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详解】A、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少数酶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错误;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包括蛋白质和DNA,不包括酶,B错误;C、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即使含有某种酶的基因,细胞中不一定有相应的酶,C错误;D、结合分析可知,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有些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相应代谢过程实现的,D正确。故选D。5、D【解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的产热和散热量增加,可知T2<T1,A正确;B、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即寒冷环境,散热量增加,随后由于体温调节,产热量增加,从而达到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达到平衡,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曲线A表示散热量,曲线B表示产热量,B正确;C、a~b表示散热量增加,是因为进入T2寒冷环境的缘故,C正确;D、和T1相比,T2环境中机体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D错误。故选D。6、B【解析】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密度、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组成、种群的性别比例。其中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鉴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影响种群密度。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详解】A、种群最基本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B、年龄结构是预测种群数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B正确;C、有些种群其个体没有雌雄之分,就没有性别比例这个数量特征,C错误;D、对于陆生植物来说,一般不存在迁入率和迁出率,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葡萄糖②.>③.肌无力(2)①.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②.血浆③.组织液④.组织液(3)①.循环系统②.大于③.12(4)淋巴液【解析】图示分析:乙图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液。A端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小问1详解】M正常含量范围3.9~6.1mmol/L,是血糖浓度范围,故M是葡萄糖,细胞内的钾浓度高于细胞外钾浓度,细胞外钠浓度高于细胞内钠浓度,故血浆中a(钠浓度)大于b(钾浓度)。此学生血钙浓度较高,可能出现肌无力症状。【小问2详解】此学生水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脚部分组织细胞代谢增加,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水从血浆到组织液引起水泡形成。水泡内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小问3详解】乙图中涉及的系统是循环系统,A端是动脉端,B是静脉端。故A处与B处相比,营养物质A处大于B处,若红细胞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红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2层膜,进入组织细胞1层膜,被线粒体利用穿过2层膜,则至少穿过6层生物膜,12层磷脂分子。【小问4详解】内环境除了乙图中涉及的血浆和组织液,还有淋巴液。【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利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8、①.地理隔离②.生殖隔离③.否④.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⑤.种群⑥.自然选择⑦.隔离⑧.共同进化【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这说明种群b和c已产生了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个物种。(2)调查植物乙种群,第一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则Dd所占的比例为20%,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10%+20%×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第二年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则Dd所占的比例为32%,由此可以计算出D的基因频率为4%+32%×12=20%,d的基因频率为80%。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由于生物进化的过程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因此这一年中该种群可能没有发生进化。(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在相互作用中共同进化的,即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而是共同进化的。【点睛】熟知现代生物进化的基本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生物进化的实质及其表现是解答本题的前提,共同进化的概念以及新种产生的标志也是本题的考查点。9、(1).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或洗洁精洗涤)(2).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3).毛霉(4).发酵条件(5).30~35(6).O2和糖源(7).创造无氧环境(8).亚硝酸盐含量较低【解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详解】(1)制作面包时,可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器皿进行消毒。经发酵制作的面包比较松软,原因主要是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面包松软。(2)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各地腐乳风味迥异,在原料和菌种相同时,可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制作出不同风味的腐乳。(3)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醋酸菌在氧气和碳源都充足的条件下,醋酸菌能将糖类分解成醋酸。(4)参与泡菜制作的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泡菜坛口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创造无氧环境。制作的泡菜不能急着食用,从防癌的角度考虑,应等到亚硝酸盐含量较低时食用。【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泡菜的制作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及相关细节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0、(1)①.纤维素酶和果胶②.融合的原生质体③.耐盐④.有耐盐高产和耐盐不高产两种植物(2)①.植物组织培养②.脱分化③.再分化④.无菌(3)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A表示酶解法去除细胞壁,B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C为杂种细胞,D为筛选获得的耐盐细胞。【小问1详解】A是去除细胞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使用的酶是纤维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春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上课课件 U1 Period 6 Writing
- 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4课《我的作品排行榜》教学设计
- 2024福建厦门莲前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广东茂名市电白区区属国有企业招聘1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甘肃兰州野生动物园管理有限公司招聘人员及拟录用情况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福建莆田市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招聘企业员工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小学生防汛知识
- 2025-2030年排毒养颜饮料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可视化测试软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城市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发电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煤炭筛分试验技术操作规程
- 化疗致骨髓抑制的分级和处理(综合版)课件
- 配电箱试验项目
- 固体废弃物检查记录
- 温室大棚花卉苗圃采暖方案空气源热泵
- BEC商务英语高级考试历年真题
- 初二地理中考复习备考策略与计划
- GB/T 5465.1-2009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概述与分类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黔2022-T122 磷石膏砂浆喷筑复合墙标准图集 第1部分:轻钢龙骨-磷石膏砂浆喷筑复合墙体
- GB 29444-2012煤炭井工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