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辽宁省建平县高级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提供进化的原材料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会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2.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他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中的田鼠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该区域中的田鼠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下降C.该区域中的田鼠存在水平结构分布D.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3.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人体直接完成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C.若成年人能产生尿意但无法控制排尿,说明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受损D.婴儿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还不能对排尿反射进行有效调控4.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无关的是()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B.缩短或延长日照时间以控制植物的开花时间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以提高产蛋率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玉米田中的双子叶杂草5.下图是人体内有关下丘脑分泌及其相关调控关系模式图,X、Y表示相应内分泌器官,①②③④表示相应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是垂体,Y是下丘脑 B.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C.③对X、Y有正反馈调节作用 D.④可能是抗利尿激素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B.体内激素、抗体都依赖体液运输而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C.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主要和其内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如图是胰腺局部组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参与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成分包括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2)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的途径是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胰腺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__________层膜。(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4)该胰腺组织能产生胰蛋白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中__________可以进入血浆。(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A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__________。(6)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8.(10分)回答下列问题:(1)生理学家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_______处形成听觉,(2)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大卫·朱利叶斯(DavidJulius)利用辣椒素发现了在感受疼痛的神经元上有特异性受体TRPV1。辣椒素与感受疼痛的神经末梢上的特异性受体TRPV1结合后,会激活与该结构连在一起的TRPV1离子通道,从而导致阳离子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刺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通过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引起下个神经元_______。此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3)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______,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_____组成的9.(10分)图为DNA(片段)平面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②、④、⑥的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______________方式盘旋成____________结构。(3)DNA在复制时,需要的酶主要是________和_________。(4)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半保留复制或全保留复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存在体温调定点(正常人为37℃左右),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时,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对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在病理条件下,人体体温调定点可能改变,体温也将随之改变。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2)剧烈运动时机体产热大量增加,在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下引起皮肤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3)新冠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的症状,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体温调定点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此时,中枢温度感受器兴奋,通过__________(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使机体产热量__________散热量,进而出现发热症状。11.(15分)为了解不同害虫防治策略对梨园土壤线虫的影响,科研人员将某梨园划分为三个区进行一年的实验研究。实验处理如下:常规区:频繁化学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9次;实验1区:农药减施防治,喷施化学杀虫药剂4次;实验2区:植物源药物减施防治,喷施药剂4次。(1)为调查土壤线虫数量以及种类,科研人员在梨园中__________选择若干取样点,采用__________法进行调查。(2)三个区线虫数量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3)科研人员又根据线虫的生活习性和取食特点,将土壤线虫划分为4个营养类群,再根据调查得到的线虫种类,计算得到各营养类群的相对丰度如下表。0~20cm>20cm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常规区实验1区实验2区食细菌线虫79.9280.0579.7177.4560.9466.39食真菌线虫6.546.337.452.692.562.59杂食-捕食线虫5.775.685.524.454.424.20植物寄生线虫7.777.947.3215.4132.0826.82①梨园中的细菌、真菌、线虫和植物等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各种线虫在土壤中的分层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②在0~20cm土层,各营养类群线虫相对丰度在3个区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而在>20cm土层,实验区__________,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群落结构发生了改变。③土壤线虫食性多样化,使土壤生态系统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4)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农药胁迫较重的土壤浅层,土壤线虫各营养类群均受到影响,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在土壤线虫__________上,而在农药胁迫相对较轻的土壤深层,由于__________线虫可能对农药更敏感,导致不同处理间差异主要体现线虫的相对丰度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入、自然选择、遗传漂变等。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也不能解释进化的实质,B错误;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说明发生了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D、细菌产生的抗药性变异是在自然选择起作用之前就已产生的,抗生素只是起了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C。2、B【解析】分析曲线图:R=出生率:死亡率,当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当R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当R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减小。【详解】A、据图可知,在b-c段R<1,种群数量减少,故种群密度最小的点是d点,A错误;B、结合题意可知,该区域田鼠的R先>1后<1,故该区域田鼠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正确;C、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指群落内部不同物种间的结构,而田鼠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水平结构,C错误;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点和b点时R都大于1,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这两点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错误。故选B。3、C【解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详解】A、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可直接控制排尿过程,A正确;B、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受到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作用,因此排尿不仅受到脊髓的控制,也受到大脑皮层的调控,B正确;C、若成年人能产生尿意但无法控制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传出神经受损,不能支配脊髓中排尿中枢的活动,C错误;D、婴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对排尿反射进行有效调控,故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D正确。故选C。4、D【解析】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黑光灯”可以发出较大剂量的紫外线,用来引诱一些对紫外线敏感的害虫,进一步将其杀死;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详解】A、性引诱剂的重要作用是引诱异性个体交尾,生产中常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运用了生态系统化学信息,A不符合题意;B、植物的开花需要一定时间的光照,分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等,利用植物的这一特点,创造长日照或短日照条件,可以使植物提前或延后开花,运用了生态系统物理信息,B不符合题意;C、延长家禽的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运用了生态系统物理信息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C不符合题意;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属于植物激素的应用,D符合题意。故选D。5、D【解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甲状腺分泌相应激素及其相关调控关系的模式图,其中X为下丘脑,Y为垂体,①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为促甲状腺激素,③为甲状腺激素。【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X是下丘脑,Y是垂体,A错误;B、①代表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③为甲状腺激素,其对X下丘脑、Y垂体的作用为负反馈调节,C错误;D、④由X合成、由Y释放到内环境中,可能是抗利尿激素,D正确。故选D。6、B【解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等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A正确;B、体内激素依赖内环境的运送而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它没有特定的靶细胞,B错误;C、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主要和内环境内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D、负反馈调节机制是内环境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A、B、C(2)①.B→A→D②.6(3)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中含量较多(4)胰岛素(5)组织水肿(6)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其中A液为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B液为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C液为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D液为细胞内液。【小问1详解】图中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故图中参与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成分包括A、B、C。【小问2详解】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细胞的途径是B(血浆)→A(组织液)→D(细胞内液);红细胞中的氧气到胰腺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6层膜,即单层红细胞膜(1层)+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组织细胞细胞膜(1层)+线粒体内膜利用(2层)共6层。【小问3详解】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中含量较多。【小问4详解】胰岛素是激素,由胰岛内分泌腺分泌,分泌的胰岛素弥散到体液中,进入血浆,随血液流到全身,而胰蛋白酶通过导管分泌到小肠中。【小问5详解】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回流受阻,引起图中组织液A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水肿。【小问6详解】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分析题图并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8、(1)大脑皮层(2)①.胞吐②.兴奋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①.反射弧②.外周神经系统【解析】1、大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而控制四肢运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人的神经系统就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两部分。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单独给狗铃声,其耳部传入神经末梢会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处形成听觉,【小问2详解】神经递质的释放涉及突触结构,突触释放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的形成,下一个神经元接受刺激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此过程发生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问3详解】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神经系统是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组成的。【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9、(1).脱氧核糖(2).胞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3).鸟嘌呤(4).反向平行(5).双螺旋(6).解旋酶(7).DNA聚合酶(8).半保留复制(9).细胞核【解析】分析题图:①是磷酸,②是脱氧核糖,③是胞嘧啶,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⑤是腺嘌呤,⑥是鸟嘌呤,⑦是胞嘧啶,⑧是胸腺嘧啶。【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②是脱氧核糖,④是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⑥是鸟嘌呤。(2)DNA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的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3)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4)DNA分子的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在真核细胞中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点睛】本题考查了DNA的结构及DNA复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10、(1)下丘脑(2)①.毛细血管舒张②.抗利尿激素(3)①.上升②.神经-体液③.大于【解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小问1详解】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可以调节体温的变化。【小问2详解】剧烈运动,需要散热增强,因此毛细血管舒张,体表温度上升,散热增大;内环境渗透压升高,需要减少水分流失来降低渗透压,因此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小问3详解】新冠病毒感染引起体温调定点上升,因此新冠肺炎患者常伴有发热的症状;中枢温度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体液(感受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释放,这是神经调节,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产热,这是体液调节),使得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产热大于散热,进而出现发热症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机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应用的能力。11、(1).随机(2).取样器取样(或“样方”)(3).在0~20cm土壤中,减施防治有利于线虫生存,植物源药剂防治效果优于农药防治;>20cm土壤中,不同措施对土壤线虫无显著影响(4).生物群落(5).垂直(6).食细菌线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