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云南省临沧市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为“J”形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2.将长势相同的四株植物,分别扣在不同颜色的玻璃罩内,其他生长条件相同,经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最好的是()A.红色 B.绿色 C.蓝色 D.无色3.2018年10月1日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治疗癌症的方法——通过刺激免疫系统原有的能力,来对抗肿瘤细胞,该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PD—1的细胞表面成分能帮助免疫系统识别癌症细胞,请问PD—1的化学成分是()A.磷脂 B.胆固醇 C.蛋白质 D.脂肪4.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不是由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是()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在水中“憋气”一段时间出来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5.可持续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下列相关人类活动、观念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伦理道德观念---其他生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的B.生态农业---利用物质、能量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多层次综合生产体系C.立体农业---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D.建立自然保护区---利用就地保护的原理,提高被保护生物的环境容纳量6.下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a7B.能量散失a3可以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7.小明不小心被针刺,做出抬手动作,其反射相关结构如右图。小明抬手后对妈妈说“我手被针刺了,有点疼。”与上述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是抬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元B.抬手时屈肌收缩而伸肌舒张,可推测b和c处释放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物质C.脊髓神经中枢先产生痛觉再发出抬手指令D.小明说话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V区的参与8.(10分)下列关于免疫学应用叙述中,正确的是()A.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免疫增强疗法,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B.只有供者和受者的HLA完全相同,才能进行器官移植C.接种破伤风疫苗相较于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D.给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注射灭活新冠疫苗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二、非选择题9.(10分)免疫系统会消灭外物,对自身细胞不予侵犯,这是免疫的自身耐受性。决定自身耐受性的一组特异糖蛋白分子,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和人的指纹一样,不同人的MHC不同。MHC有两类,第1类分布于几乎身体全部细胞的表面,第II类只定位于巨噬细胞租B细胞表面。图1和图2是病毒侵入人体后发生的免疫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巨噬细胞吞噬入侵病毒的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第_____道防线。(2)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_____直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受体,第二信号是_____提供的活化信号。白细胞介素可作用于活化的B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_____细胞。由图l可知,它还可作用于_____细胞。(3)由图2可知,胞毒T细胞通过_____来特异性识别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_____的功能。(4)异体器官移植时,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_____。为减少器官移植带来的排斥反应,据题意分析,应选择_____的器官,使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10.(14分)下图是利用生物技术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基因工程中,A→B为_____________技术,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中的________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____________酶作用来完成的。(3)当温度降低时,引物与模板链互补结合,在__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引物沿模板链延伸,最终合成两个DNA分子,此过程中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4)目的基因导入绵羊受体细胞常用_____________法,而图中④导入植物细胞时,若该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最常用_____________法。(5)B→D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请写出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11.(14分)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______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2)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______系统和______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______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12.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5)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6)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7)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8)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种群的增长曲线有两种数学模型,“J”型和“S”型,其中“J”型曲线是指种群数量每年以恒定的倍数增长,而“S”型曲线由于资源空间和天敌的限制,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会维持相对稳定。图甲为“J”型曲线,图乙为“S”型曲线。【详解】A、“J”型增长曲线中每年以恒定的倍数在增长,因此每年增加的个体逐渐增多,A错误;B、图乙cd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种群数量依然在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错误;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即c点以前,C错误;D、渔业捕捞时为了持续获得较大产量,需要种群捕捞后能以较快的速度恢复,因此剩余量在K/2左右,即c点左右,D正确。故选D。2、D【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叶片呈现绿色。【详解】在相同光照条件下,加了透明罩后,玻璃罩是什么颜色,说明什么颜色的光才能透过,即分别透过红光、绿光、蓝光、白光。由于D无色透明罩任何光都可以透过,因此所能吸收的光照最多,光合作用最强,生长情况最好;由于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因此B绿色透明罩的植物只能吸收很少量的绿光,光合作用最弱,长势最差。D正确。故选D。3、C【解析】人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其中脂质包括磷脂和胆固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蛋白质以不同的方式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其种类和含量与细胞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详解】磷脂双分子层过程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没有特异性,不能识别癌细胞,A错误;人体细胞膜含有少量胆固醇,没有识别作用,B错误;细胞膜上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如蛋白质与多糖形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C正确;细胞膜上不含脂肪,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膜的成分,明确不同的成分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与细胞膜的功能复杂程度密切相关。4、C【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空调病”“高原反应”“中暑”分别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差过大、氧气稀薄和长期高温造成的;人屏住呼吸时,与外界环境不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累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详解】A、夏天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空调病”是温差大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A不符合题意;B、到青藏高原后出现的头疼乏力、血压升高是因为缺氧导致内环境失调引起的,B不符合题意;C、人憋气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明显加强是机体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需加大呼吸强度才能提供足够能量,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符合题意;D、中暑是高温导致体温调节失调引起的疾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解析】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的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详解】A、生态伦理道德使我们认识到,其他生物也有生存的价值和权利,不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更不是为了这一代人的需要才生存的,A正确;B、生态农业---利用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生产体系,B错误;C、立体农业是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为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D、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提高被保护生物的环境容纳量,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通过生态伦理道德观念、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和原理,考查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群落的空间结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相关知识的掌握和理解。6、A【解析】一个营养级能量的去路:①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量;②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③遗体、残骸、粪便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物遗体、残骸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存储起来的能量。【详解】A、图中的a7是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该能量并没有被第二营养级同化,仍然属于生产者(第一营养级)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因此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是a4+a7,A正确;BC、能量散失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会以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存在,这部分能量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C错误;D、从题图中可看出,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即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a6,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a6/a1×100%,D错误。故选A。7、B【解析】1、据反射弧图可知,a与d是传出神经元,e是传入神经元。2、感知觉形成于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据图分析,a是传出神经元,e传入神经元,A错误;B、抬手时,伸肌和屈肌的反应不同,说明b和c两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B正确;C、痛觉等各种感觉都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的,C错误;D、小明说话时一定有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参与调节,不一定有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的参入,D错误。故选B。8、C【解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详解】A、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通过降低患者的免疫力进行治疗,A错误;B、只要供者和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B错误;C、接种破伤风疫苗,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和记忆细胞等,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C正确;D、给重症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注射相应抗体是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注射灭活新冠疫苗是预防的手段,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二(2)①.抗原-MHCⅡ复合物②.白细胞介素③.浆细胞和记忆细胞④.助T细胞、胞毒T细胞(3)①.与MHC1结合的抗原②.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①.细胞免疫②.自身【解析】分析题图1:当外源性抗原被巨噬细胞吞入后,以抗原-MHCI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该细胞与助T细胞接触时,抗原-MHCⅡ复合物被助T细胞的受体识别,从而将信息传递给胞毒T细胞和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被体内免息细胞吞噬消化,同时,此过程还有白细胞介素的活化作用。分析题图2:当寄主细胞(靶细胞)被病毒等感染后,靶细胞的细胞表面分子发生变化,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信号,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穿孔素可对靶细胞打孔,使颗粒酶迅速进入靶细胞胞浆,它进入胞浆后通过激活凋亡相关的酶系统而使靶细胞解体凋亡。当靶细胞死亡后,病原体暴露,从而有可能被抗体消灭。【小问1详解】人体的防卫功能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人体第二道防线的功能。【小问2详解】根据分析可知,B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的刺激,第一信号是抗原-MHCⅡ复合物直接刺激B细胞表面的受体,第二信号是白细胞介素提供的活化信号。白细胞介素是由多种细胞产生并作用于多种细胞的一类细胞因子。据图1可知,白细胞介素Ⅰ能活化助T细胞,白细胞介素Ⅱ能活化助T细胞,同时也能作用到胞毒T细胞和B细胞,因此白细胞介素能作用到助T细胞、胞毒T细胞和B细胞,作用到B细胞时,能使其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小问3详解】据图2可知,寄主细胞膜表面有MHC1,病毒进入寄主细胞〈靶细胞)后,此时靶细胞相当于抗原,能被胞毒T细胞识别,胞毒T细胞与靶细胞表面的MHC1特异性结合,释放穿孔素,导致靶细胞解体,这样信息就从胞毒T细胞传到靶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4详解】器官移植时会出现免疫排斥反应,主要是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与靶器官结合,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所以异体器官移植时,受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有细胞免疫;为减少器官移植带来的排斥反应,据题意分析,应选择自身的器官,使移植成功的可能性增大。【点睛】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0、①.PCR②.体外DNA双链复制③.氢④.解旋酶⑤.Taq-酶;⑥.dNTP或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⑦.显微注射法;⑧.农杆菌转化法⑨.分子杂交技术;【解析】据图分析可知,①是变性,②是延伸,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是农杆菌转化法。【详解】(1)在基因工程中,A→B包括变性、复性和延伸三个过程,属于PCR技术的三个过程,利用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PCR技术模拟的是细胞内DNA复制的过程。(2)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两条链之间的氢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细胞内是通过解旋酶的作用完成的,因此,加热和解旋酶均可破坏氢键。(3)PCR技术合成的是DNA,因此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遵循的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此过程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即Taq酶的催化。(4)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动物细胞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多种,因植物的种类不同而不同,而图中④导入植物细胞时,若是双子叶植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5)B→D为抗虫棉的培育过程,要确定目的基因(抗虫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是否能稳定遗传并表达,需进行检测和鉴定工作,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转基因生物DNA的方法是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的方法是分子杂交技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以及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11、(1).消化系统(2).呼吸(3).循环(4).终尿(5).内环境(6).神经-体液-免疫【解析】稳态调节机制的研究:最初,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后来,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后来人们发现,免疫系统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详解】(1)图中[①]是消化系统,食物、水和无机盐,经消化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由大肠排出的是[②]食物残渣(粪便)未被吸收的物质。(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氧气,排出[④]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参与。(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为终尿,其中含有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还有多余的水和无机盐。(4)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内环境才能完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熟知内环境稳态的内容以及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辨析图示各个编号的含义是解答本题的前提。12、(1)①.池鹭②.随机③.标记重捕法(2)垂直(3)①.时间②.取食地点③.种间竞争④.适应(4)①.抽样检测②.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5)①.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