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考卷试题_第1页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_第2页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_第3页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_第4页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B卷)七年级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者认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其依据是北京人遗址发现了A.头盖骨化石 B.石锤和石砧 C.灰烬和烧骨 D.炭化的稻粒2.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约有七千年。可以推断,此人类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陶寺遗址 D.大汶口遗址3.玉钺象征着良渚文明的军事权力,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玉器体系的核心,彰显了特权阶级高贵的身份。这表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A.文明发展已领先世界 B.手工制作技术水平高C.社会阶级分化已产生 D.出现灿烂的青铜文明4.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黄帝四面”(长了四张面孔)。对此,孔子解释为,黄帝派四个重要人物治理四方、为民造福。据此可知A.神话口耳相传 B.传说反映历史真相C.神话不足为信 D.传说可经现实解释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这样的变化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史记》记载,商纣施用酷刑,残害人民,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据此可知,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 B.统治暴虐 C.外族入侵 D.对外征战7.“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材料描述了分封制的A.背景 B.条件 C.内容 D.影响8.周礼严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五鼎,士三鼎。由此可知,西周A.社会等级森严 B.疆域空前庞大 C.青铜工艺高超 D.人民生活富裕9.图1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图1A.《道德经》 B.《论语》 C.《孟子》 D.《韩非子》10.“(思想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对此,墨子提出的“原则”是A.无为而治 B.以德治国 C.兼爱非攻 D.民贵君轻11.表1所示大事记可佐证我国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表1孔子年谱(局部)年份年龄大事记前548年4岁在鲁,齐国大臣崔杨弑齐庄公前517年35岁离鲁去齐,鲁昭公被权臣驱逐逃至齐国前493年59岁离开卫国西行,卫国内乱父子夺位A.社会动荡不安 B.诸侯争霸不断 C.经济快速发展 D.竞相推行改革12.“铁制农具和牛耕标志农业生产技术的飞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共同经营发展为个别零细经营,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农业经营方式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B.农业生产仍然无法取得较大的突破C.生产技术的飞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催生出新的生产关系1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助于A.维护旧贵族的利益 B.提高军队的战斗力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促进封建经济发展14.图2工程中A处设施巧妙地将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它的名称是图2A.鱼嘴 B.宝瓶口 C.离堆 D.飞沙堰15.《黄帝内经》着重阐释人类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思维方式,用以指导对疾病病理的认识、诊治和预防。这凸显了《黄帝内经》A.理论体系完善 B.思想内容丰富 C.提倡预防疾病 D.尊重生命规律16.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李斯、尉缭等人出身卑微都得到了重用。嬴政欣赏韩非的学说,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由此可知,秦能统一中国得益于A.任用贤能 B.策略得当 C.国富民强 D.严刑峻法17.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图3图3秦阳陵(调兵)虎符注:此虎符铭文意为右半符存皇帝处,左半符存驻扎阳陵的统兵将领处,调动军队时,由使臣持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A.是研究秦汉时期军事活动的依据 B.完整再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C.说明地方统兵将领独揽军事大权 D.反映了我国古代战争异常的残酷18.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19.汉文帝废除了各种株连律法和残酷刑罚;将田赋从“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由此可知,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A.因循守旧 B.休养生息 C.尊崇儒术 D.以法治国20.图4是小史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朝代的建立者是图4A.嬴政 B.刘邦 C.刘秀 D.苻坚21.梁冀(东汉梁太后之兄)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跋扈将军”,反而被毒死。这反映当时A.地方势力膨胀 B.宦官把持朝政 C.外戚独断专权 D.阶级矛盾尖锐22.司马迁游历各地,搜集历史资料,考证文献记载,在此基础上“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史记》的著述。这表明司马迁A.注重对史料的鉴别分析 B.秉承朝廷旨意编修史书C.坚持“有闻必录”原则 D.忽略实地考察的真实性23.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以“人间地位的平等和财富的平均”为教义,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这说明道教产生的社会背景是A.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B.时局动荡,民生艰难C.百家争鸣,思想活跃 D.经济发展,政治清明24.三国时期,注重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开发的政权是A.曹魏 B.蜀汉 C.孙吴 D.西晋25.230年,吴国将领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夷洲”最早的记述。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A.海南 B.台湾 C.日本 D.西域26.台湾历史教科书把东汉末到魏晋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内迁至黄河流域的史实称为“五胡乱华”。这样的定义A.彰显了少数民族内迁的功绩 B.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否定了少数民族地位和贡献 D.加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27.七年(1)班开展历史主题学习,表2是他们搜集的资料,他们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表2类型内容文献《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探讨》壁画南朝牛砖画像砖文物南朝青瓷莲花尊数据东晋南朝时期海外贸易数据A.南朝政权的更迭 B.江南经济的开发C.海外贸易的兴盛 D.南朝文教的发展28.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经营权收归国有 B.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C.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D.东晋精兵在淝水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争霸孕育着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各民族社会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以黄河、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夏族同姓诸侯国、各民族国家逐渐联为一体,互相依存。——摘编自杜国林《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时期最早称霸的霸主。(2分)(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大国的争霸孕育着各民族历史发展的新趋势”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30.诗歌是历史的回响,时代的音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西极天马歌①汉·刘彻天马徕②兮从西极③,经万里兮归有德。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史记·乐书》注:①公元前101年,汉军斩大宛王首,获汗血马来,武帝作西极天马歌。②徕,通“来”。③西极,即西域。(1)课堂上同学们齐声朗读《西极天马歌》,小历同学认为应用欢快舒缓的情感语调来朗读,小史同学则认为应用高亢激昂的情感语调。你认为应采用怎样的情感语调?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西汉历史知识,说明理由。(6分)【示例】《短歌行》(节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情感语调:豪迈。理由: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曹操深感只有唯才是举,迅速壮大实力,才能尽快结束战乱不已的局面,所以用豪迈的情感语调表达作者招揽人才的渴求和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材料二《丝绸之路》现代诗(节选)一棵大树,根在长安。①枝繁叶茂,雄视天下数千年,联系着东方西方。一张名片,身为华夏,传奇着世界,中国丝绸多绵软。西汉张骞,西行路上有遗篇。②滞留匈奴数十年,西行数十载,终唱凯歌还。一张大网啊,笼住东方西方。一个世界,万千种牵挂,同舟方可共济,换了人间。——摘编自穆海峰《丝绸之路》(2)从材料二的诗词①②中,选出你感悟最深刻的一句诗词(写出序号即可),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你选择该句诗词的原因。(6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时空观念————都城变化】材料一图5——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家国情怀————世系衍变】材料二北魏元勰家族世系表(局部)图6——据《魏书》整理【史料实证————碑刻研读】材料三图7北魏侯夫人墓志局部(1911年出土于河南)(1)根据材料一,简述北魏都城地点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对北魏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以元勰为例,概括北魏贵族的家庭关系特点。(2分)(3)按照史料的价值,可将史料划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依据这一标准,判断材料三图7所属的史料类型,并概述该史料的历史价值。(4分)(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2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图8刻有文字的甲骨注: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图91962年发行的蔡伦纪念邮票注: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图10《齐民要术》书影注:全书共10卷,92篇,11万余字,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反映了贾思勰的农学思想。图11《兰亭集序》(摹本·局部)注:全篇324字,书法精美,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气度、襟怀、情愫。——以上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等阅读以上材料,选择图8至图11中的两个历史现象或事件(写出两幅图片的序号即可),确定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B卷)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CBCDABDAACADDA题号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答案DAADBCCABBBCBC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44分。29.(8分)(1)齐桓公(2分)(2)【示例一】判断:同意(2分)理由:春秋战国时期因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各诸侯国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交融,使国家趋于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所以我同意材料的观点。(4分)【示例二】判断:不同意(2分)理由: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深重灾难,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所以我不同意材料的观点。(4分)30.(12分)(1)【示例一】情感语调:欢快舒缓(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理由:汉军成功征服敌军,斩大宛王首,得汗血宝马,胜利凯旋。用欢快舒缓的情感语调朗读表达了汉武帝得胜后威震西域的喜悦兴奋之情。(史实加结论,共4分。)【示例二】情感语调:高亢激昂(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理由: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征服“四夷”,从军事方面巩固了汉朝大一统局面,西汉王朝在武帝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用高亢激昂的情感语调朗读能表达汉武帝踌躇满志、自豪不已的雄心壮志。(史实加结论,共4分。)(2)【示例一】选择诗词序号:①(2分)原因:千年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等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以及许多蔬菜瓜果等也传入中国。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史实加结论,共4分。)【示例二】选择诗词序号:②(2分)原因:张骞两次奉命出使西域,途中曾被匈奴抓住并扣留10余年,但仍凭借忠于祖国的精神和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毅力坚持完成了使命,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史实加结论,共4分。)31.(12分)(1)变化:从平城迁往洛阳。(2分)影响:有利于北魏更好地接受中原汉族先进文化;巩固了北魏对北方的统一。(一点2分)(2)特点:多与汉族通婚;采用汉姓。(一点2分)(3)史料类型:第一手史料;(2分)历史价值:可以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改鲜卑姓为汉姓(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史实相互印证,为史学研究提供有力证据。(2分)(4)阶段特征:社会发展、民族交融(意思相近即可,2分)32.(12分)【示例一】图片序号:图9、图10(2分)观点: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2分)论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提高且易于推广。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的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