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地理 含解析_第1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地理 含解析_第2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地理 含解析_第3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地理 含解析_第4页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 地理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一联考地理试题浙江强基联盟研究院命制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综合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古生代中后期的植物复原场景图,该时期气候适宜,植被茂盛。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植物属于()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古生代末期()A.恐龙突然消失匿迹 B.空中出现始祖鸟C.原始鱼类大量灭绝 D.三叶虫大量出现某科学研究团队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古生代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完成下面小题。3.珊瑚化石的发现,说明当时该地处于()A还原环境 B.氧化环境 C.浅海环境 D.内陆环境4.该处秦岭山脉珊瑚化石形成的地质时期()A.陆地面积极小 B.欧亚大陆雏形形成C青藏高原隆起 D.我国结束南海北陆格局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6.②地层形成时期()A.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B.爬行类动物盛行C.鱼类演化成为两栖类 D.灵长类动物出现2024年6月,美国“星际客机”飞船的返航出现问题,导致两名宇航员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这两名宇航员于2025年2月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返回地球。下图为绕地运行的国际空间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有()①失重②缺氧③强风④辐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滞留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可能观测到()A.木星从太阳表面掠过 B.土星的影子遮住木星C.水星从地球表面掠过 D.地球的影子遮住月球1994年7月17日,苏梅克一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据科学家统计,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相比其他行星每年受天体撞击的次数偏多。下图为此次彗木撞击的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彗木撞击过程中,彗星始终位于()A.地月系 B.太阳系 C.仙女星系 D.比邻星系10.木星受撞击次数偏多,主要是因为()A.靠近小行星带 B.质量、体积相对较大C.距离太阳遥远 D.自转、公转周期适中2024年8月19日,家住浙江的小陈同学在傍晚放学回家的途中,拍摄到了下图所示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1.当日是农历()A.初三 B.初七 C.十六 D.廿三12.一周后,观察到的月相接近()A.① B.② C.③ D.④2024年8月26日,在印尼爪哇岛以南地区发生了5.5级地震。印尼是全球火山和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会发生上千次大小不一的地震。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A.5.5级表示烈度,衡量震源释放出的能量大小B.5.5级表示震级,反映地震对地表破坏程度C.5.5级表示烈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D.5.5级表示震级,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14.为应对多发的地震灾害,岛上居民家中应常备()A.手电筒 B.身份证 C.银行卡 D.计算器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序号所对应名称正确的是()A.①地壳 B.②下地幔 C.③岩石圈 D.④外核16.地震波自上而下传播时,到不连续面处波速的变化特征为()①横波消失②纵波减速③横波加速④纵波加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图中软流层()A.呈熔融状态接近液态 B.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D.位于上地幔的顶部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四大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字母与圈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P大气圈,Q岩石圈 B.P水圈,Q大气圈C.M岩石圈,N生物圈 D.M生物圈,N水圈19.地球的四大圈层()A.水圈中海洋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B.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外核的顶部C.大气圈内的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的两次大冰期出现的时间是()A.甲 B.乙 C.丙 D.丁21.丁时期()A.冰川覆盖面积增大 B.海平面下降 C.海水淹没低洼地区 D.气候变暖湿22.与现代相比,恐龙繁盛时期,气候()A.温暖 B.寒冷 C.湿润 D.干燥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是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为恒星M宜居带范围随着其演化的变化示意图,Ma为其系内的一个行星,其位置如图所示。据科学家判定,行星Ma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完成下面小题。23.随着恒星M的演化,行星Ma()A.目前温度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 B.表面温度逐渐升高C.目前光照稳定,导致昼夜温差小 D.表面温度逐渐降低24.行星Ma孕育生命,还需要具备()A.稳定的恒星光照 B.适中的质量体积 C.适中的恒星距离 D.坚硬的固体表面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某中学的部分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乌鲁木齐,参加英仙座流星雨的天文观测活动。2024年8月12日晚,他们在郊区拍摄到了流星雨,并且在同一时间还见证了极光的出现,罕见地将极光与流星雨同框收入镜头。此外,学生们在乌鲁木齐还看到了大量风车和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深刻体会到了当地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材料二学生在此次观测后,通过查询得知:作为地处中纬度的城市,乌鲁木齐极光现象通常较为罕见,由于今年太阳活动异常强烈带来了难得的观赏机会。材料三图1为我国某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2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1)乌鲁木齐大量风车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其丰富的____资源,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同时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还包括大量使用的____、____等化石燃料,它们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2)由于太阳活动增强,地处中纬度的乌鲁木齐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这种现象是来自太阳外部圈层中____(填字母)层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轰击高层大气产生的。在太阳活动增强的年份,c层中的数目会增多,b层中的____活动也会增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影响____通信。(3)简述选择乌鲁木齐郊区拍摄流星雨照片的优势条件。(4)乌鲁木齐的年太阳辐射量为____千卡/平方厘米,从地理位置角度,阐述乌鲁木齐发展光伏发电有利条件____。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长的河流,河流沿岸自然风光独特。浙江某地理研学小组暑期赴美开展了一场“密西西比河之行”的活动,该研学小组在密西西比河流域不同地点拍摄了多张景观图,甲、乙、丙、丁为研学小组在4个拍照点拍摄的景观图(图2)。材料二图1为美洲部分区域略图。(1)图2中甲所示的河谷大多呈____形,其两岸常出现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____,人们常选择此地作为居住和耕作的场所,试说明原因____。(2)图2中乙所示地貌名称为____,描述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的变化特点____。(3)图1中③拍照点所在沟谷处,在出现连续降雨或暴雨后,可能会出现的地质灾害是____。在生活中面对这种灾害,正确逃生路线是向沟谷____(填“下方”或“两侧”)迅速躲避。(4)图2中丙所示地貌拍摄于图1中____(填序号)地,由于河流不断凸岸____,凹岸____,最终____,原有的河道被废弃,形成____湖。(5)图2中丁所示地貌拍摄于图1中____(填序号)地,分析其成因____。浙江强基联盟2024年10月高一联考地理试题浙江强基联盟研究院命制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综合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古生代中后期的植物复原场景图,该时期气候适宜,植被茂盛。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的植物属于()A.藻类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2.古生代末期()A.恐龙突然消失匿迹 B.空中出现始祖鸟C.原始鱼类大量灭绝 D.三叶虫大量出现【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的植物属于蕨类植物,古生代蕨类植物发展,故选B。【2题详解】恐龙突然消失匿迹是中生代末期,A错误。空中出现始祖鸟是在中生代,B错误。原始鱼类大量灭绝是在古生代末期(二叠纪)

,C正确。三叶虫是在早古生代,D错误。故选C。【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一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某科学研究团队在开展地质调查时,发现了丰富典型的古生代泥盆纪珊瑚化石,为佐证秦岭山脉曾发生海陆变迁事件提供了重要科学实物证据。完成下面小题。3.珊瑚化石的发现,说明当时该地处于()A.还原环境 B.氧化环境 C.浅海环境 D.内陆环境4.该处秦岭山脉珊瑚化石形成的地质时期()A.陆地面积极小 B.欧亚大陆雏形形成C.青藏高原隆起 D.我国结束南海北陆格局【答案】3.C4.B【解析】【3题详解】题目中提到发现了丰富典型的古生代泥盆纪珊瑚化石,珊瑚主要生活在温暖的海洋环境中,所以可推测泥盆纪时期秦岭地区是浅海环境,C正确;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秦岭山脉珊瑚化石形成的地质时期是古生代泥盆纪,陆地面积在逐渐扩大,A错误;欧亚大陆雏形形成于古生代,B正确;青藏高原隆起是新生代,C错误;我国结束南海北陆格局是中生代,D错误;故选B。【点睛】历史上重要的成煤期是晚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和中生代的侏罗纪。从时间来讲,由老到新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6.②地层形成时期()A.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B.爬行类动物盛行C.鱼类演化成为两栖类 D.灵长类动物出现【答案】5.D6.B【解析】【5题详解】由图可知,④为古生代早期地层,③为古生代晚期地层,②为中生代地层,①为新生代地层,根据地质年代表的相关知识,其地层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④③②①,D正确,ABC错误;故选D。【6题详解】②为中生代地层,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出现在早古生带时期,A错误;爬行类动物盛行在中生代,符合题意,B正确;鱼类演化成为两栖类在古生代,C错误;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D错误;故选B。【点睛】中生代:距今2.52亿年至6600万年,板块剧烈运动,大陆漂移,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中后期开始向鸟类转化小型哺乳动物,出现裸子植物极度兴盛,是重要成煤期,后期物种大灭绝。2024年6月,美国“星际客机”飞船的返航出现问题,导致两名宇航员滞留在国际空间站。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这两名宇航员于2025年2月搭乘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返回地球。下图为绕地运行的国际空间站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国际空间站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有()①失重②缺氧③强风④辐射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滞留的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中,可能观测到()A.木星从太阳表面掠过 B.土星的影子遮住木星C.水星从地球表面掠过 D.地球的影子遮住月球【答案】7.B8.D【解析】【7题详解】国际空间站所在的宇宙环境:真空、失重、强辐射,人体会处于失重状态,需要克服感觉和运动状态,而且没有大气的阻挡,宇宙射线多,辐射强烈,①④正确。国际空间站里面有人造氧气,没有强风,②③错误。故选B。【8题详解】国际空间站围绕着地球在旋转,国际空间站在太阳和木星之间,不能观测到木星从太阳表面掠过,A错误。土星距离太阳比木星更远,从太阳来的光线,土星的影子不能遮住木星,B错误。水星和地球都是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公转,水星不能从地球表面掠过,C错误。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影子可能会遮住月球,产生月相,D正确。故选D。【点睛】在失重状态下,人体有不断下坠的感觉,甚至恶心、头晕,识别方向能力降低,肌肉动作不灵活,产生感觉和运动障碍。1994年7月17日,苏梅克一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据科学家统计,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木星相比其他行星每年受天体撞击的次数偏多。下图为此次彗木撞击的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此次彗木撞击过程中,彗星始终位于()A.地月系 B.太阳系 C.仙女星系 D.比邻星系10.木星受撞击次数偏多,主要是因为()A.靠近小行星带 B.质量、体积相对较大C.距离太阳遥远 D.自转、公转周期适中【答案】9.B10.B【解析】【9题详解】由材料与图可知,1994年7月17日,苏梅克一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彗星与木星均位于太阳系,B正确,ACD错误;故选B。【10题详解】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木星的体积和质量最大,引力非常强大,能够吸引周围的小质量天体,使它们被拉入木星的大气层中,因此被天体撞击的几率最大,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地月系‌:地球与月球构成的地月系,地球是中心天体。‌太阳系‌:包括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等,太阳系总质量中太阳占99.86%。‌银河系‌:包含约1000亿颗恒星,直径约10万光年。‌总星系‌: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部分,半径约为150亿光年。2024年8月19日,家住浙江的小陈同学在傍晚放学回家的途中,拍摄到了下图所示的景观。完成下面小题。11.当日是农历()A.初三 B.初七 C.十六 D.廿三12.一周后,观察到的月相接近()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此时的月相是满月,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十六,C正确。初三是蛾眉月,初七是上弦月,廿三是下弦月,ABD错误。故选C。【12题详解】根据第一题可知,此时是农历的十六,一周后,是农历的二十三,是下弦月(东侧部分亮)。①是蛾眉月,②是上弦月,③是满月,④是下弦月。故选D。【点睛】月相的变化依次为:新月(也称“朔”)(初一)→蛾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渐盈凸月)→满月(也称“望”)(十五,十六)→凸月(渐亏凸月)→下弦月(廿二、廿三)→残月→新月(初一)。2024年8月26日,在印尼爪哇岛以南地区发生了5.5级地震。印尼是全球火山和地震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会发生上千次大小不一的地震。完成下面小题。13.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A.5.5级表示烈度,衡量震源释放出的能量大小B.5.5级表示震级,反映地震对地表的破坏程度C.5.5级表示烈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D.5.5级表示震级,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14.为应对多发的地震灾害,岛上居民家中应常备()A.手电筒 B.身份证 C.银行卡 D.计算器【答案】13.D14.A【解析】【13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震级表示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因此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故5.5级表示震级,一次地震,只能有一个震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14题详解】地震可能会破坏电网,引发停电,为应对多发的地震灾害,岛上居民家中应常备手电筒,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震级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烈度表示地表受地震破坏的程度,受震中距、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地区可能出现不同的烈度,因此一次地震会有多个烈度,同级地震,震源越浅,离地面越低,地震波的强度越大,因此破坏力越大,震源越深则相反。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图中序号所对应名称正确的是()A.①地壳 B.②下地幔 C.③岩石圈 D.④外核16.地震波自上而下传播时,到不连续面处波速的变化特征为()①横波消失②纵波减速③横波加速④纵波加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图中软流层()A.呈熔融状态接近液态 B.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D.位于上地幔的顶部【答案】15.A16.D17.C【解析】【15题详解】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地下80-400km处为③软流层,图中不连续面位于软流层以上,为莫霍面,故①为地壳,A正确;莫霍面至地下1000km之间为上地幔,故②④均为上地幔,BD错误;软流层以上的①+②为岩石圈,C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排除BCD。故选A。【16题详解】由上一题分析可知,图中不连续面为莫霍面,地震波自上而下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纵波速度都明显增加,③④对;经过古登堡界面时,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①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排除ABC。故选D。【17题详解】联系已学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物质是熔融态,横波能够通过软流层物,说明软流层呈熔融状态但接近于固态,略有流动性,C正确,AD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B错误。故选C。【点睛】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纵波在固、液、气体中都能畅通无阻,而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而且密度大传播快,密度小传播慢。科学家们在地球内部33千米和2900千米两处,分别发现地震波传播速度急剧变化,说明在这两个地方,物质差异很大,存在两个不连续面。位于33千米处的称莫霍面,这个面以上是地壳,以下是地幔;位于2900千米处的称古登堡面,这里是地幔同地核的分界面。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层次分明的三个主要同心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个且选对得3分,每小题选一个且选对得2分,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球各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下图为四大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8.图示字母与圈层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P大气圈,Q岩石圈 B.P水圈,Q大气圈C.M岩石圈,N生物圈 D.M生物圈,N水圈19.地球的四大圈层()A.水圈中的海洋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B.岩石圈包括地壳、地幔和外核的顶部C.大气圈内的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D.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答案】18.BC19.CD【解析】【18题详解】读图可知,N圈层输出氧气,说明N为生物圈;P圈层具有供水的作用,说明P圈层为水圈;M圈层接受降水与渗透,为岩石圈;Q圈层有降水功能,并接受氧气,说明为大气圈,综上所述,BC正确,AD错误。故选BC。【19题详解】水圈中的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A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B错误;大气圈内的大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C正确;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D正确。故选CD。【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0.图中的两次大冰期出现的时间是()A.甲 B.乙 C.丙 D.丁21.丁时期()A.冰川覆盖面积增大 B.海平面下降 C.海水淹没低洼地区 D.气候变暖湿22.与现代相比,恐龙繁盛时期,气候()A.温暖 B.寒冷 C.湿润 D.干燥【答案】20.BD21.AB22.AD【解析】20题详解】大冰期出现的时候气温处于较低水平,读图可知,对应的时间应为气温较低的乙和丁,BD正确,排除AC。故选BD。【21题详解】丁时期气温上升方向为负值,气温下降,气候趋于寒冷,冰川覆盖面积增大,海平面下降,AB正确,排除CD。故选AB。【22题详解】恐龙繁盛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与现代相比,中生代气温更高,降水更少,气候温暖干燥,AD正确,BC错误。故选AD。【点睛】在地质时期,地球表面经历过几次大冰期气候,即震旦纪大冰期、石炭—二叠纪大冰期和第四纪大冰期。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是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下图为恒星M宜居带范围随着其演化的变化示意图,Ma为其系内的一个行星,其位置如图所示。据科学家判定,行星Ma存在孕育生命的条件。完成下面小题。23.随着恒星M的演化,行星Ma()A.目前温度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 B.表面温度逐渐升高C.目前光照稳定,导致昼夜温差小 D.表面温度逐渐降低24.行星Ma孕育生命,还需要具备()A.稳定的恒星光照 B.适中的质量体积 C.适中的恒星距离 D.坚硬的固体表面【答案】23.AD24.BC【解析】【23题详解】读图可知,恒星质量越大(即发出的能源越高),宜居带恒星越远,说明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行星Ma距离恒星近,温度较高,随着宜居带距离行星Ma越来越近,说明表面温度逐渐降低,B错误,D正确;目前行星Ma逐渐接近宜居带内,说明温度适宜,可能存在液态水,A正确;目前光照稳定,但不是昼夜温差小的原因,C错误;故选AD。【24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的一定距离范围,在这一范围内水可以以液态形式存在,行星Ma孕育生命,还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适宜与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故应具备适中的质量体积,有助于大气的形成,B正确;适中的恒星距离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温度,C正确;稳定的恒星光照是已经具备的条件,坚硬的固体表面不是影响孕育生命的主要条件,AD错误;故选BC。【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外部条件: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自身条件:1.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2.生命必需条件: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3.液态水的存在。三、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5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某中学的部分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前往乌鲁木齐,参加英仙座流星雨的天文观测活动。2024年8月12日晚,他们在郊区拍摄到了流星雨,并且在同一时间还见证了极光的出现,罕见地将极光与流星雨同框收入镜头。此外,学生们在乌鲁木齐还看到了大量风车和光伏发电的太阳能板,深刻体会到了当地丰富的新能源资源。材料二学生在此次观测后,通过查询得知:作为地处中纬度的城市,乌鲁木齐极光现象通常较为罕见,由于今年太阳活动异常强烈带来了难得的观赏机会。材料三图1为我国某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图2为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1)乌鲁木齐大量风车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其丰富的____资源,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同时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还包括大量使用的____、____等化石燃料,它们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2)由于太阳活动增强,地处中纬度的乌鲁木齐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这种现象是来自太阳外部圈层中____(填字母)层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轰击高层大气产生的。在太阳活动增强的年份,c层中的数目会增多,b层中的____活动也会增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____现象,影响____通信。(3)简述选择乌鲁木齐郊区拍摄流星雨照片的优势条件。(4)乌鲁木齐的年太阳辐射量为____千卡/平方厘米,从地理位置角度,阐述乌鲁木齐发展光伏发电有利条件____。【答案】(1)①.风能②.煤炭③.石油(2)①.a②.耀斑③.磁暴④.无线电短波(3)乌鲁木齐郊区的天气通常晴朗无云;低湿度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乌鲁木齐郊区远离城市灯光,减少了光污染,提高照片质量‌;乌鲁木齐郊区的高海拔地区空气透明度高。(4)①.130-140②.降水少,光照充足,具有丰富的日照资源;乌鲁木齐土地面积广,适合大规模铺设光伏组件‌。【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与太阳圈层结构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小问1详解】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内陆,风力强盛,大量风车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其丰富的风能资源,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同时人类对太阳能的利用还包括大量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它们是在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并积累的太阳能。【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a为日冕层、b为色球层、c为光球层,由于太阳活动增强,地处中纬度的乌鲁木齐出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这种现象是来自太阳外部圈层中a日冕层的带电粒子到达地球,轰击高层大气产生的。在太阳活动增强的年份,c层中的太阳黑子数目会增多,b层中的耀斑活动也会增多,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失灵,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小问3详解】乌鲁木齐郊区拍摄流星雨照片的优势条件包括晴朗的天气、低湿度、无月光干扰、远离光污染以及高海拔地区。‌首先,乌鲁木齐郊区的天气通常晴朗无云,这确保了星光能够清晰地投射到地面上,使得拍摄出的星空照片更加明亮和清晰‌。其次,低湿度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避免星光闪烁现象,从而提高照片的清晰度‌。此外,乌鲁木齐郊区远离城市灯光,减少了光污染,使得观测和拍摄流星雨时能够获得更暗的天空背景,提高照片质量‌。最后,乌鲁木齐郊区的高海拔地区空气透明度高,天空背景更黑,这有助于拍摄到更清晰和明亮的流星雨照片‌。小问4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的等间距为10,乌鲁木齐介于130-140千卡/平方厘米,乌鲁木齐位于新疆中北部,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具有丰富的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