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_第1页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_第2页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_第3页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_第4页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应用指南TOC\o"1-2"\h\u1157第1章物联网与智能交通概述 3193391.1物联网技术发展背景 3270501.2智能交通行业需求与挑战 3321701.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424259第2章车联网技术 4275452.1车载终端设备与传感器 4241712.2车联网通信技术 5319762.3车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 513252第3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5129653.1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概述 5318273.2物联网技术在信号控制中的应用 5312983.3信号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 69664第4章智能交通监控与调度 6206994.1交通监控技术概述 6118944.2视频监控与图像识别 74614.2.1视频监控技术 7267544.2.2图像识别技术 7252554.3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调度中的应用 7143654.3.1车联网技术 7163834.3.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 7214394.3.3公共交通调度 82492第5章智能停车系统 8311625.1停车场管理与调度 87165.1.1停车场信息采集 8285825.1.2停车场数据传输 859795.1.3停车场智能调度 85455.2车位检测与诱导系统 8220315.2.1车位检测 8122165.2.2车位诱导 9112185.2.3车位预约 9163725.3停车场智能收费与支付 9161725.3.1停车场智能收费 9204425.3.2多元支付方式 9284835.3.3无感支付 9264635.3.4停车费用优惠与调度 923539第6章无人驾驶与车路协同 919606.1无人驾驶技术概述 9183426.1.1感知技术 9245826.1.2决策技术 10268246.1.3控制技术 1020616.2车路协同系统架构 10123056.2.1车载层 10202846.2.2路侧层 10291856.2.3中心层 10304806.3物联网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 1054316.3.1车载传感器数据传输 1047266.3.2车辆间通信 10134566.3.3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 11240496.3.4云端数据处理与分析 11233446.3.5车路协同控制指令传输 1115871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 11291547.1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11157337.2公交车辆监控与调度 11287927.2.1车辆监控 11296777.2.2调度管理 11151117.3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11154867.3.1列车运行监控 1146657.3.2乘客信息系统 12100677.3.3票务系统 12304827.3.4设备维护与管理 129438第8章道路安全与应急管理 1296778.1道路安全监测技术 1281208.1.1智能监控系统 12104358.1.2车载传感器技术 1288138.1.3道路基础设施监测 12193268.2道路预警与救援 12206808.2.1预警系统 12141798.2.2救援资源调度 13308108.2.3现场处置 1337298.3物联网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13231148.3.1灾害预警与监测 13161128.3.2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 1383828.3.3应急资源管理与调度 13221488.3.4应急演练与培训 1317490第9章交通数据平台与分析 13111309.1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 1326799.1.1数据采集 13321479.1.2数据处理 14193849.2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分析中的应用 1491659.2.1数据挖掘技术 14269319.2.2机器学习技术 14124179.2.3深度学习技术 14211929.3交通拥堵预测与缓解 1418729.3.1拥堵预测 14194039.3.2拥堵缓解 1431636第10章智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151900310.1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581310.1.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52785910.1.2大数据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51046610.1.3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 15983110.2跨界融合与创新 1669010.2.1智能交通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 162903910.2.2智能交通与互联网产业的融合 162145110.2.3智能交通与金融、保险业的融合 161349010.3智能交通行业政策与产业布局展望 163250410.3.1政策支持 16266310.3.2产业布局 16第1章物联网与智能交通概述1.1物联网技术发展背景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代表,其发展背景主要源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以及全球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大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来,信息技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类社会逐步迈向信息化时代。物联网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通过将物体与物体、物体与网络相连,实现智能化的信息交互和处理。1.2智能交通行业需求与挑战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给交通行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缓解交通拥堵、降低交通、提高道路运输效率,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智能交通行业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通过智能化手段,优化交通信号控制,实现道路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保障交通安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降低交通发生率。(3)减少交通拥堵: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交通流量的合理分配,缓解交通拥堵问题。(4)降低环境污染:优化交通出行方式,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减少私家车出行,降低环境污染。但是智能交通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1)技术挑战:如何实现大规模、高并发、低时延的数据传输和处理,以满足智能交通系统的实时性要求。(2)管理挑战:如何整合各部门资源,实现跨区域、跨行业的协同管理,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3)安全挑战:如何保证智能交通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1.3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监控:通过安装车载终端,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包括车辆位置、速度、行驶轨迹等信息,为交通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交通信号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流量自动调整信号灯配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智能停车: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场的智能管理,为驾驶员提供实时空车位信息,提高停车效率。(4)公共交通优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公共交通工具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降低乘客等待时间。(5)车联网:通过车与车、车与路之间的信息交互,实现智能驾驶辅助,提高行车安全。(6)道路基础设施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道路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并处理道路病害,保障道路安全。(7)交通大数据分析:通过收集、整合交通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为交通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第2章车联网技术2.1车载终端设备与传感器车载终端设备是车联网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实现对车辆的实时监控与信息采集。这些设备主要包括行车电脑、导航系统、车载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方面,主要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转向角传感器、车辆姿态传感器等,用以获取车辆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信息。2.2车联网通信技术车联网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车内通信和车外通信两大类。车内通信主要通过CAN(ControllerAreaNetwork)、LIN(LocalInterconnectNetwork)等总线技术实现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交换。车外通信则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DSRC(DedicatedShortRangeCommunications)、CV2X(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等,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的实时信息交互。2.3车联网数据采集与分析车联网数据采集主要依赖于车载终端设备与传感器的实时数据收集,包括车辆运行状态、驾驶行为、环境信息等。数据采集后,通过车联网通信技术传输至云端或边缘计算设备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车辆状态分析:通过对车辆运行状态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车辆健康状况的监测,提前预警潜在的故障风险。(2)驾驶行为分析:通过分析驾驶行为数据,评估驾驶者驾驶习惯,提供驾驶建议,降低交通发生的概率。(3)环境信息分析:对环境信息进行分析,为驾驶者提供实时路况、交通预警等信息,提高行驶安全性。(4)大数据挖掘:结合海量车联网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优化交通管理。第3章智能交通信号控制3.1智能信号控制系统概述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手段,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调控的系统。其核心目标是实现城市道路交通流的优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交通拥堵,减少交通,降低能耗和污染。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传感器设备、信号控制器、通信网络、中心控制系统等部分。3.2物联网技术在信号控制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如地磁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实时采集交通流数据,包括车辆速度、车辆间距、车道占有率等,为智能信号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通信传输:采用物联网通信技术,如4G/5G、LoRa、NBIoT等,实现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各部件之间的实时、高效、稳定的数据传输。(3)智能控制:利用物联网技术,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对交通信号进行智能调控。根据实时交通流数据,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实现交通流的优化。(4)设备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对信号控制器、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远程监控,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3信号控制系统优化与调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优化与调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配时优化:根据实时交通流数据,运用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方案,提高道路通行能力。(2)相位优化:合理设置信号灯相位,减少交通冲突,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3)协调控制:实现相邻交叉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整体通行效率。(4)应急调度:当发生交通或特殊事件时,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迅速调整信号灯配时,引导车辆绕行,减轻拥堵。(5)自适应控制: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系统自动调整信号控制策略,实现信号灯的自适应控制。通过以上优化与调度措施,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有效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耗和污染。第4章智能交通监控与调度4.1交通监控技术概述交通监控技术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标是实时获取交通信息,通过对交通流量的监测、分析,为交通管理和调度提供科学依据。交通监控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多个方面。本章将从物联网技术角度,探讨交通监控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的应用。4.2视频监控与图像识别4.2.1视频监控技术视频监控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交通场景的实时监控,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直观的交通信息。目前视频监控技术主要包括数字视频监控和高清视频监控两种类型。4.2.2图像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是通过对视频监控获取的交通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实现对交通场景中车辆、行人等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跟踪。图像识别技术在交通监控中的主要应用包括车牌识别、车型识别、车流量统计等。4.3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调度中的应用4.3.1车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是将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车辆与行人等连接起来,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传输和共享。车联网技术在交通调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车辆定位与导航: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实时获取车辆位置信息,为驾驶者提供导航服务,提高道路通行效率。(2)车辆行驶状态监测:实时监测车辆的速度、加速度等行驶状态,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道路安全监测数据。(3)紧急救援与处理:当发生交通时,车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现场信息的实时,为救援部门提供准确的位置和现场情况,提高救援效率。4.3.2智能交通信号控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对交通流量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动态调整信号灯配时,实现交通流量的优化调度。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信号灯控制策略: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动态调整信号灯的绿信比,提高路口通行能力。(2)交叉口协调控制: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相邻交叉口信号灯的协调控制,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提高道路通行效率。(3)应急事件处理:在突发事件或拥堵情况下,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以快速响应,调整信号灯配时,疏导交通。4.3.3公共交通调度物联网技术在公共交通调度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1)车辆实时监控: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获取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状态、位置信息等,为调度部门提供决策依据。(2)客流统计分析:利用物联网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数量,为线路调整和车辆调度提供数据支持。(3)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基于大数据分析,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监控与调度中具有重要作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将为智能交通行业带来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第5章智能停车系统5.1停车场管理与调度智能停车系统是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本节主要介绍停车场管理与调度方面的技术。通过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停车场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停车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5.1.1停车场信息采集采用地磁传感器、摄像头、红外探测器等设备,实时采集停车场内车位使用情况,为车辆提供实时停车信息。5.1.2停车场数据传输利用无线通信技术,如WiFi、蓝牙、ZigBee等,将采集到的停车场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为停车场管理与调度提供数据支持。5.1.3停车场智能调度根据采集到的停车场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停车场内的车位进行智能调度,引导车辆合理停放,提高车位利用率。5.2车位检测与诱导系统车位检测与诱导系统是智能停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主要介绍车位检测与诱导方面的技术。5.2.1车位检测采用地磁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实时检测车位占用情况,为驾驶员提供空余车位的实时信息。5.2.2车位诱导通过LED显示屏、手机APP等途径,向驾驶员发布空余车位诱导信息,引导驾驶员快速找到空余车位。5.2.3车位预约驾驶员可通过手机APP预约停车位,提前锁定车位,减少寻找车位的时间。5.3停车场智能收费与支付停车场智能收费与支付是智能停车系统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介绍停车场智能收费与支付方面的技术。5.3.1停车场智能收费运用车牌识别技术,实现车辆自动识别和计费,提高停车场收费效率。5.3.2多元支付方式支持现金、刷卡、手机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驾驶员快速支付停车费用。5.3.3无感支付结合车牌识别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实现驾驶员无感支付,提高停车场通行效率。5.3.4停车费用优惠与调度根据停车场实际运营情况,制定停车费用优惠政策,引导驾驶员合理停放,缓解交通拥堵。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停车场调度策略,提高车位利用率。第6章无人驾驶与车路协同6.1无人驾驶技术概述无人驾驶技术作为智能交通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对于提高道路安全性、缓解交通拥堵、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无人驾驶车辆通过搭载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以及相应的算法,实现对车辆的自主控制。本节将从感知、决策和控制三个方面对无人驾驶技术进行概述。6.1.1感知技术无人驾驶车辆的感知技术主要包括雷达、激光雷达(LiDAR)、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为车辆提供了周围环境的详细信息,包括道路状况、障碍物位置、交通标志和信号等。6.1.2决策技术无人驾驶车辆的决策技术涉及路径规划、行为决策和运动控制等方面。通过融合感知层获取的信息,决策系统为车辆最优行驶策略,保证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6.1.3控制技术控制技术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精确行驶的关键。主要包括驱动、制动、转向等控制模块。通过接收决策层的指令,控制模块实现对车辆运动状态的调整,保证车辆稳定行驶。6.2车路协同系统架构车路协同系统(VehicleRoadCooperationSystem,VRCS)是实现无人驾驶的重要支撑。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次:6.2.1车载层车载层主要包括车辆上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设备,负责收集车辆状态信息、环境信息以及执行控制指令。6.2.2路侧层路侧层主要由路侧单元(RoadSideUnit,RSU)组成,负责与车载层进行通信,并实时传输道路信息、交通信号等数据。6.2.3中心层中心层是车路协同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车载层和路侧层传输的数据,进行全局优化和协调控制,并向车载层和路侧层发送指令。6.3物联网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为无人驾驶车辆提供了实时、高效的信息传输手段,以下是物联网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实例。6.3.1车载传感器数据传输通过物联网技术,无人驾驶车辆可以将车载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实时传输至车路协同系统,为车辆提供全面的环境感知信息。6.3.2车辆间通信物联网技术支持无人驾驶车辆之间进行通信,实现车间距离保持、协同避障等功能,提高行驶安全性和道路通行效率。6.3.3车辆与基础设施通信无人驾驶车辆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与交通信号灯、路侧单元等基础设施进行通信,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和控制指令,实现交通流优化。6.3.4云端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技术将无人驾驶车辆的行驶数据传输至云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为车辆提供更精准的决策支持。6.3.5车路协同控制指令传输物联网技术为车路协同系统提供指令传输通道,实现对无人驾驶车辆的高效控制,保证行驶安全。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7.1公共交通系统概述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提高出行效率等任务。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应运而生。本章主要介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7.2公交车辆监控与调度7.2.1车辆监控物联网技术在公交车监控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车辆位置跟踪、运行状态监测、车载视频监控等。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GPS、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车辆运行数据,为调度中心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7.2.2调度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可以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调度。通过大数据分析,结合线路客流量、实时路况等信息,为调度中心提供最优的车辆调度方案,提高公交运营效率。7.3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7.3.1列车运行监控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列车运行监控、设备状态监测等。通过安装在列车上的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采集列车运行数据,保证列车安全、准点运行。7.3.2乘客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轨道交通乘客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实时信息发布、乘客导流等功能。通过分析乘客出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乘客出行满意度。7.3.3票务系统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票务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票务、自动售票机等。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票务系统的智能化、便捷化,提高乘客购票体验。7.3.4设备维护与管理物联网技术在轨道交通设备维护与管理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测等方面。通过对关键设备的实时监测,提前发觉潜在故障,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我国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8章道路安全与应急管理8.1道路安全监测技术8.1.1智能监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通过部署在道路沿线的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对道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道路交通、拥堵、违法停车等事件的自动检测和报警。8.1.2车载传感器技术车载传感器技术可实时收集车辆运行数据,如速度、加速度、转向角等,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和分析,为道路安全提供数据支持。8.1.3道路基础设施监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道路基础设施(如桥梁、隧道、边坡等)进行实时监测,通过传感器收集数据,分析其健康状况,提前发觉潜在风险,保证道路安全。8.2道路预警与救援8.2.1预警系统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道路交通进行预测,提前向驾驶员发送预警信息,降低发生概率。8.2.2救援资源调度在发生道路交通时,通过物联网平台实时获取信息,智能调度附近救援资源,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率。8.2.3现场处置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对现场进行快速勘查,获取现场信息,为救援决策提供依据。8.3物联网技术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8.3.1灾害预警与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气象、地质等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降低灾害损失。8.3.2应急通信与指挥调度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应急通信网络,实现救援现场与指挥中心的信息实时传输,提高指挥调度的效率和准确性。8.3.3应急资源管理与调度结合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应急资源进行合理规划、调度,保证救援过程中资源充足,提高救援效率。8.3.4应急演练与培训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应急演练与培训系统,通过模拟灾害场景,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速度。第9章交通数据平台与分析9.1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交通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是智能交通行业应用的核心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交通数据的采集方式、处理技术以及数据质量保障措施。9.1.1数据采集(1)传感器数据采集:利用地磁、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设备,实时监测道路交通状况,如车流量、车速、道路占有率等。(2)移动设备数据采集:通过手机、车载导航等移动设备,收集用户的出行信息,如位置、速度、出行路径等。(3)部门数据共享:获取部门的数据资源,如交通规划、信号灯控制、公交运营等数据。9.1.2数据处理(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归一化等预处理操作,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融合:将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格式,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存储: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便于快速读取和分析。9.2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分析中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在交通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技术:9.2.1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可以从海量交通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如出行模式、拥堵原因等。9.2.2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可应用于交通预测、拥堵识别等领域,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9.2.3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可应用于交通场景识别、车辆识别等任务。9.3交通拥堵预测与缓解9.3.1拥堵预测基于历史交通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机器学习等方法,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交通拥堵情况。9.3.2拥堵缓解(1)实时交通控制:根据实时交通数据,调整信号灯配时、车道引导等措施,缓解拥堵。(2)智能出行诱导:通过导航、地图等移动应用,为用户提供实时交通信息,引导用户合理选择出行路径。(3)交通需求管理:通过政策调控、经济手段等,引导公众合理出行,减少交通需求。(4)公共交通优化:优化公交线网、提高公交运营效率,吸引更多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第10章智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10.1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智能交通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新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10.1.1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中的应用物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行业具有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