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油气开采与处理技术指南TOC\o"1-2"\h\u17923第1章油气藏地质与评价 4103241.1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4159371.1.1构造油气藏 4211971.1.2地层油气藏 4111001.1.3水动力油气藏 5213841.2油气藏评价方法 5102811.2.1地质评价 5232391.2.2地球物理评价 5106511.2.3钻井评价 5247051.2.4试井评价 529041.3油气藏地质建模技术 5120771.3.1数据处理与分析 5240211.3.2结构建模 6117341.3.3岩性建模 6272901.3.4物性建模 6112401.3.5含油气性建模 618268第2章钻井与完井技术 6174982.1钻井工艺及设备 6222722.1.1钻井工艺流程 6233232.1.2钻井设备 6204402.2井身结构设计 638172.2.1井身结构设计原则 6226702.2.2井身结构设计内容 728222.3完井工艺及方法 765532.3.1完井工艺 7162252.3.2完井方法 7202762.3.3完井材料及设备 731530第3章油气开采技术 720913.1常规油气开采方法 712623.1.1钻井技术 7245763.1.2钻完井作业 7257733.1.3采油(气)工艺 7141233.2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 8306033.2.1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 8170413.2.2煤层气开采技术 8250893.2.3页岩气开采技术 8213383.3提高采收率技术 8237493.3.1注水驱油技术 87193.3.2化学驱油技术 8311693.3.3热力采油技术 825443.3.4气驱采油技术 8106903.3.5微生物采油技术 82777第4章油气藏动态监测与调控 8206994.1油气藏动态监测方法 95634.1.1钻井液监测 9262434.1.2生产测试 923674.1.3静态资料分析 9184204.1.4动态模拟 954474.2油气藏生产数据分析 9221184.2.1产量数据分析 919064.2.2压力数据分析 920564.2.3含水量数据分析 9144084.2.4油气藏物性数据分析 1025434.3油气藏生产调控策略 10175284.3.1生产制度优化 10169774.3.2油气藏改造措施 10196064.3.3水平井开发技术 10158154.3.4生产优化与调整 10102124.3.5智能化调控 1010091第5章油气藏改造与保护技术 10190565.1油气藏改造技术 10110135.1.1水平井技术 10248385.1.2压裂技术 10229655.1.3酸化技术 10311735.1.4热力采油技术 11114375.2油气藏保护技术 1116315.2.1防止水敏伤害技术 11243145.2.2防止气敏伤害技术 11115905.2.3防止微生物伤害技术 11241825.2.4防止腐蚀伤害技术 11187755.3油气藏环境保护 11218415.3.1环保型油气藏开发技术 11132485.3.2废水处理技术 1163535.3.3废气处理技术 1146595.3.4油气藏开发环境监测与评价 1128481第6章油气处理与储运技术 12296096.1油气分离与净化 12281986.1.1概述 1262096.1.2油气分离原理 12315296.1.3油气净化技术 12258496.1.4油气分离与净化设备 1234256.2油气处理工艺及设备 12190296.2.1油气处理工艺流程 12311996.2.2原油处理工艺及设备 12238676.2.3天然气处理工艺及设备 12116936.2.4液化天然气工艺及设备 1270336.3油气储运设施及安全 1222006.3.1储运设施概述 12250596.3.2油气储运设施设计原则 12264956.3.3油气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 1320176.3.4油气储运安全措施 1387126.3.5油气储运设施运行维护 1329922第7章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1378957.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 13261417.1.1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13314347.1.2经济效益原则 1339607.1.3技术可行性原则 13252837.1.4环保与安全原则 13226747.2开发方案编制方法 13320017.2.1资料收集与分析 13162017.2.2开采方式选择 13261487.2.3开发层系划分 14294837.2.4开发井网设计 14100487.2.5开采工艺设计 1465807.2.6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14301327.3开发方案评价与优化 14269567.3.1开发方案评价 14211597.3.2开发方案优化 14310727.3.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1439127.3.4方案实施与监测 1422536第8章油气田生产管理与优化 1492958.1油气田生产组织与管理 14148718.1.1生产组织结构 14323398.1.2生产计划与调度 151478.1.3生产安全管理 15117538.1.4质量管理与控制 15263288.2油气田生产优化技术 1586208.2.1采油工艺优化 1517868.2.2注水工艺优化 154178.2.3油气集输与处理优化 1536238.3油气田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 15160178.3.1数据采集与处理 1523218.3.2数据分析方法 15156898.3.3生产优化建议 15124568.3.4案例分析 161259第9章油气田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686219.1油气田环境保护措施 16206599.1.1环境保护概述 16322369.1.2油气田开发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价 16104519.1.3油气田环境保护措施 16112849.2节能减排技术及应用 168629.2.1节能技术 16213879.2.2减排技术 17136549.3环保法规与标准 17234749.3.1环保法规 17320859.3.2环保标准 17129159.3.3环保监管 1731861第10章油气田智能化与大数据应用 173175810.1智能油气田建设 172235710.1.1智能油气田总体架构 17780710.1.2智能油气田关键技术 181854410.2大数据技术在油气田的应用 182790010.2.1数据采集与存储 183025410.2.2数据处理与分析 18724410.2.3数据可视化 181286910.3智能化生产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 181205110.3.1生产实时监控 181367510.3.2生产预测与优化 181671210.3.3生产决策支持 181675510.3.4业务协同与集成 19第1章油气藏地质与评价1.1油气藏类型及特征油气藏是指在地层中储存有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地质单元。油气藏的类型繁多,根据其地质特征和储存条件,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1.1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构造变动,使含油气地层产生断裂、褶皱等构造变形,形成的油气聚集区。其特征为:(1)油气藏形态与构造形态密切相关;(2)油气藏分布受构造控制;(3)油气藏具有较好的圈闭条件;(4)油气藏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压力梯度。1.1.2地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油气藏。其特征为:(1)油气藏分布广泛,与构造关系较小;(2)油气藏具有较稳定的压力和温度条件;(3)油气藏孔隙度、渗透率相对较高;(4)地层油气藏往往需要注水等人工措施提高采收率。1.1.3水动力油气藏水动力油气藏是指油气藏的储存和运移受地下水动力条件影响较大。其特征为:(1)油气藏分布受地下水动力条件控制;(2)油气藏压力梯度与地下水动力条件密切相关;(3)油气藏往往具有较好的水驱开发条件。1.2油气藏评价方法油气藏评价是对油气藏的储量、开发潜力、可采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常用的油气藏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2.1地质评价地质评价主要包括对油气藏的地层、构造、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地质参数的分析,以判断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和开发潜力。1.2.2地球物理评价地球物理评价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等,对油气藏的地质结构、岩性、含油气性等进行评价。1.2.3钻井评价钻井评价通过对油气藏的钻井资料进行分析,如钻井液性质、钻头磨损、测井曲线等,对油气藏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进行评价。1.2.4试井评价试井评价是通过地面或井下试井手段,获取油气藏的压力、产量、含油气饱和度等参数,对油气藏的产能、可采储量等进行评价。1.3油气藏地质建模技术油气藏地质建模是对油气藏的地质结构、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进行三维可视化建模。主要包括以下技术:1.3.1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油气藏勘探开发过程中获取的各类数据进行整理、处理和统计分析,为地质建模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1.3.2结构建模结构建模是基于地震、钻井等资料,构建油气藏的断层、地层、构造等结构模型。1.3.3岩性建模岩性建模是对油气藏的岩性进行分类和预测,主要包括岩性识别、岩性参数计算和岩性分布预测等。1.3.4物性建模物性建模是对油气藏的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进行预测和建模,为油气藏开发提供重要依据。1.3.5含油气性建模含油气性建模是对油气藏的含油气饱和度、可采储量等参数进行预测和建模,为油气藏开发决策提供参考。第2章钻井与完井技术2.1钻井工艺及设备钻井是油气开采的关键环节,其工艺及设备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钻井效率和油气田开发成本。本节主要介绍油气钻井的工艺流程及所涉及的主要设备。2.1.1钻井工艺流程钻井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井位选择、井场布置、钻井设计、钻进、测井、固井、完井等环节。各环节需严格遵循相关技术规范,保证钻井安全、高效。2.1.2钻井设备钻井设备主要包括钻机、泥浆处理设备、钻头、钻具、测井设备等。根据钻井工艺要求,合理配置设备,提高钻井效率。2.2井身结构设计井身结构设计是油气钻井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井身结构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降低开发成本、保证井筒安全。2.2.1井身结构设计原则井身结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要求、保证井筒安全、降低开发成本、提高钻井速度、便于后期生产。2.2.2井身结构设计内容井身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井筒直径、井壁稳定性分析、套管设计、井底设计等。根据地质条件、开发需求及钻井技术,优化井身结构。2.3完井工艺及方法完井是油气井建井工程的最后环节,其目的是实现油气的有效开采。本节主要介绍常见的完井工艺及方法。2.3.1完井工艺完井工艺包括:射孔、压裂、酸化、试油、投产等环节。根据油气藏特性、开发需求,选择合适的完井工艺。2.3.2完井方法常见的完井方法有:裸眼完井、套管射孔完井、砾石充填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各种完井方法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完井方法。2.3.3完井材料及设备完井材料主要包括:射孔弹、压裂液、酸化剂、砾石等。完井设备包括:射孔枪、压裂车、酸化泵、砾石充填设备等。合理选择完井材料及设备,提高完井效果。第3章油气开采技术3.1常规油气开采方法3.1.1钻井技术钻井技术是油气开采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直井、斜井和水平井等钻井方式。钻井过程中需考虑地质条件、钻井液性质、钻头选择等因素,以保证钻井安全和效率。3.1.2钻完井作业钻完井作业包括井筒设计、射孔、完井、试油试气等环节。根据油气藏类型和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如套管完井、裸眼完井、筛管完井等。3.1.3采油(气)工艺采油(气)工艺主要包括自喷、抽油、气压驱动、水驱、聚驱、热采等方法。根据油气藏特性、开发阶段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采油(气)工艺,以提高油气产量。3.2非常规油气开采技术3.2.1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针对非常规油气藏的一种高效开采方法。通过在水平井筒内实施分段压裂,增大油气藏改造面积,提高单井产量。3.2.2煤层气开采技术煤层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煤层气井钻井、压裂、排采等环节。通过优化钻井设计和压裂工艺,提高煤层气的可采储量。3.2.3页岩气开采技术页岩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水平井钻完井、分段压裂、水力压裂等。通过大规模改造页岩气藏,提高气藏的渗透率和可采储量。3.3提高采收率技术3.3.1注水驱油技术注水驱油技术通过向油藏注水,提高油藏压力,驱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主要包括同步注水、异步注水、分层注水等方法。3.3.2化学驱油技术化学驱油技术利用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化学剂,改变油藏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提高采收率。主要包括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复合驱等。3.3.3热力采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通过向油藏注入热介质,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藏渗透率,从而提高采收率。主要包括蒸汽驱、热水驱、火驱等。3.3.4气驱采油技术气驱采油技术利用气体(如二氧化碳、天然气等)驱动原油向生产井流动。主要包括二氧化碳驱、天然气驱、氮气驱等。3.3.5微生物采油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改变油藏流体性质,提高采收率。主要包括微生物驱、微生物聚合物驱、微生物表面活性剂驱等。第4章油气藏动态监测与调控4.1油气藏动态监测方法油气藏动态监测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油气藏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实时监测,为油气藏生产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油气藏动态监测方法:4.1.1钻井液监测钻井液监测是指在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对钻井液性质进行定期检测,分析油气藏压力、渗透性等参数的变化。主要包括:密度、粘度、滤失量、pH值等指标的检测。4.1.2生产测试生产测试是通过对油气井进行短期关井和开井试验,获取油气藏压力、产量、含水量等参数,分析油气藏动态特征。主要包括:压力恢复测试、不稳定试井、产能测试等。4.1.3静态资料分析静态资料分析是指对油气藏地质、地球物理、钻井、试油等静态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油气藏动态监测提供基础数据。主要包括:岩心分析、测井解释、地震资料解释等。4.1.4动态模拟动态模拟是通过建立油气藏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预测油气藏生产过程中各项参数的变化,为油气藏调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数值模拟、物理模拟等。4.2油气藏生产数据分析油气藏生产数据分析是通过对油气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为油气藏调控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4.2.1产量数据分析分析油气井产量变化趋势,判断油气藏生产能力、可采储量及生产潜力。4.2.2压力数据分析分析油气藏压力变化,评估油气藏压力保持程度、压力分布特征及水驱效果。4.2.3含水量数据分析分析油气井含水量变化,判断水驱开发效果、水侵速度及水淹状况。4.2.4油气藏物性数据分析分析油气藏物性参数变化,如渗透率、孔隙度等,评估油气藏改造效果及可采性。4.3油气藏生产调控策略根据油气藏动态监测与数据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生产调控策略,以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4.3.1生产制度优化根据油气井生产能力、压力、含水量等参数,优化生产制度,如调整产量、工作制度等。4.3.2油气藏改造措施针对油气藏物性、水驱效果等因素,采取相应的改造措施,如压裂、酸化、注水等。4.3.3水平井开发技术根据油气藏特点,采用水平井开发技术,提高油气藏开发效果。4.3.4生产优化与调整根据油气藏生产动态,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如优化井网、调整注采比、控制水侵等。4.3.5智能化调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油气藏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调控,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第5章油气藏改造与保护技术5.1油气藏改造技术5.1.1水平井技术水平井技术是油气藏改造的重要手段,通过增大井眼与油气藏的接触面积,提高单井产能。主要包括水平井设计、钻井、完井及生产优化等方面。5.1.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通过在地层中创造裂缝,增大油气流动面积,提高油气藏产能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水力压裂、酸化压裂、泡沫压裂等。5.1.3酸化技术酸化技术是利用酸液对地层进行处理,溶解地层中的矿物,改善油气藏的渗透性。主要包括酸化液配方、酸化工艺及酸化效果评价等方面。5.1.4热力采油技术热力采油技术是通过向油气藏注入热能,降低原油粘度,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主要包括蒸汽驱、火驱、电加热等方法。5.2油气藏保护技术5.2.1防止水敏伤害技术水敏伤害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通过研究水敏机理,采取合理的防膨剂、保护剂等措施,降低水敏伤害。5.2.2防止气敏伤害技术气敏伤害主要指地层中气体与水相互溶解导致的渗透性降低。采取合理的气体处理方法、注气工艺等,降低气敏伤害。5.2.3防止微生物伤害技术微生物伤害是指地层中的微生物对油气藏的开发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研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规律,采取杀菌剂、生物抑制剂等措施,保护油气藏。5.2.4防止腐蚀伤害技术腐蚀伤害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一大难题。采取防腐涂层、阴极保护、缓蚀剂等方法,降低腐蚀速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5.3油气藏环境保护5.3.1环保型油气藏开发技术采用环保型钻井液、压裂液、酸化液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优化开发方案,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5.3.2废水处理技术针对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5.3.3废气处理技术对油气藏开发过程中产生的废气进行处理,如采用吸收、吸附、膜分离等方法,降低废气排放浓度,保护大气环境。5.3.4油气藏开发环境监测与评价建立油气藏开发环境监测体系,对开发过程中的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等环境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保证油气藏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可控范围内。第6章油气处理与储运技术6.1油气分离与净化6.1.1概述油气分离与净化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环节,其目的是将开采出的原油和天然气进行有效分离,去除杂质,保证油气产品的质量。6.1.2油气分离原理介绍油气分离的基本原理,包括重力分离、离心分离、聚结分离等。6.1.3油气净化技术分析目前油气净化领域的主要技术,如化学破乳、电脱水、膜分离等。6.1.4油气分离与净化设备介绍常用的油气分离与净化设备,包括分离器、脱水器、过滤器等。6.2油气处理工艺及设备6.2.1油气处理工艺流程详细阐述油气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原油稳定、天然气净化、液化天然气等。6.2.2原油处理工艺及设备介绍原油处理的主要工艺及设备,如加热炉、换热器、沉降罐等。6.2.3天然气处理工艺及设备分析天然气处理的主要工艺及设备,包括脱硫、脱水、压缩、冷却等。6.2.4液化天然气工艺及设备介绍液化天然气(LNG)的工艺流程及其关键设备,如液化装置、储罐、运输船等。6.3油气储运设施及安全6.3.1储运设施概述介绍油气储运设施的类型,包括地上储罐、地下储库、管道等。6.3.2油气储运设施设计原则阐述油气储运设施设计的基本原则,如安全、环保、经济等。6.3.3油气管道设计及施工技术分析油气管道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技术,包括管道选材、焊接、防腐、检测等。6.3.4油气储运安全措施列举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火、防爆、防泄漏等,并提出应急预案。6.3.5油气储运设施运行维护介绍油气储运设施运行维护的方法和要点,以保证设施长期稳定运行。第7章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7.1开发方案设计原则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是保证油气资源高效、经济开采的关键环节。在设计开发方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7.1.1合理利用资源原则开发方案应充分考虑油气田的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储层物性等因素,合理规划开采顺序、开采方法及开发层系,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7.1.2经济效益原则开发方案应保证在满足国家能源需求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投资、成本、收益等因素,保证开发项目的经济合理性。7.1.3技术可行性原则开发方案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油气开采与处理技术,保证技术可行性。同时要关注技术创新,提高油气田开发技术水平。7.1.4环保与安全原则开发方案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要求,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7.2开发方案编制方法7.2.1资料收集与分析收集油气田地质、地球物理、钻井、试油试气、开发试验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开发方案编制提供基础数据。7.2.2开采方式选择根据油气田地质条件、油气藏类型、储层物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开采方式,如常规开采、注水开采、气举开采等。7.2.3开发层系划分结合油气田地质条件、油气藏特点、开发技术要求等因素,合理划分开发层系,保证各层系间相互独立,提高开发效果。7.2.4开发井网设计根据开发层系划分,设计合理的井网密度、井型、井距等,以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7.2.5开采工艺设计根据开采方式,设计相应的开采工艺,包括钻井、完井、采油、注水、油气处理等工艺。7.2.6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对开发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分析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为方案决策提供依据。7.3开发方案评价与优化7.3.1开发方案评价从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环保与安全等方面对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以保证方案的合理性和优越性。7.3.2开发方案优化根据评价结果,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主要包括井网优化、开采工艺优化、投资与成本优化等,以提高油气田开发效果。7.3.3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对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开发风险。7.3.4方案实施与监测在开发方案实施过程中,加强监测与管理,及时调整开发策略,保证油气田开发目标的实现。第8章油气田生产管理与优化8.1油气田生产组织与管理8.1.1生产组织结构油气田生产组织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各级组织应明确职责,协同高效地推进油气田生产工作。8.1.2生产计划与调度根据油气田开发方案,编制年度、季度、月度生产计划,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生产调度要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保证生产平稳运行。8.1.3生产安全管理加强生产安全管理,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防范生产安全。8.1.4质量管理与控制严格执行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提高产品质量。8.2油气田生产优化技术8.2.1采油工艺优化根据油气田特点,优化采油工艺,提高油井产量。主要包括:优选采油方法、调整采油参数、改进采油设备等。8.2.2注水工艺优化合理配置注水井网,优化注水方案,提高注水效率。主要包括:注水量调整、注水周期优化、分层注水等。8.2.3油气集输与处理优化优化油气集输工艺,降低能耗,提高油气处理效率。主要包括:集输管网优化、油气分离技术改进、气体处理工艺优化等。8.3油气田生产数据分析与应用8.3.1数据采集与处理建立健全生产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8.3.2数据分析方法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技术,对生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发觉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规律。8.3.3生产优化建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生产优化措施,指导生产实践,提高油气田生产水平。8.3.4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生产案例,分析生产数据在油气田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第9章油气田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9.1油气田环境保护措施9.1.1环境保护概述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油气田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目标及主要措施。9.1.2油气田开发环境污染源识别与评价分析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环境污染源,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并对污染源进行评价。9.1.3油气田环境保护措施(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钻井、开采、运输等环节的废气处理与排放控制。(2)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污水处理、回用及排放管理。(3)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油气田开发过程中的土壤保护,防止土壤污染。(4)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措施:优化设备选型,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措施降低噪声与振动污染。(5)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加强固体废物的分类、处理与处置,提高资源利用率。9.2节能减排技术及应用9.2.1节能技术(1)优化油气田开发工艺:通过提高采收率、降低能耗等技术手段,实现节能。(2)高效节能设备:推广应用高效电机、变压器、压缩机等节能设备。(3)余热回收利用:利用余热发电、供暖等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9.2.2减排技术(1)二氧化碳排放控制:采用碳捕捉、封存等技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氮氧化物排放控制:采用低氮燃烧技术、脱硝技术等,降低氮氧化物排放。(3)有机污染物排放控制:采用高级氧化、生物处理等技术,降低有机污染物排放。9.3环保法规与标准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农业科技园区设施租赁协议4篇
- 启迪未来点亮梦想
- 2025版收入证明模板制作与市场推广合作合同3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气体激光清洗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住宅用灌溉喷水阀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宠物肝脏功能补充剂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印章套件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光伏发电箱变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施工承包合同标准模板
- 2025版个人购房贷款还款顺序合同模板3篇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简便计算》练习题(310题-附答案)
- 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寒假作业
- 培训如何上好一堂课
- 高教版2023年中职教科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教案全册
- 2024医疗销售年度计划
- 税务局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
- 人教版语文1-6年级古诗词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软件运维考核指标
- 空气动力学仿真技术: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简介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