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_第1页
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_第2页
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_第3页
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_第4页
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行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实践分享TOC\o"1-2"\h\u7736第1章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概述 4116611.1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44481.2信息保护的重要性 4227231.3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 42643第2章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 5321422.1网络攻击手段及特点 5187002.1.1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 5492.1.2钓鱼攻击 5128862.1.3恶意软件攻击 5265832.1.4侧信道攻击 5111212.2防火墙技术与应用 672952.2.1包过滤防火墙 674752.2.2状态检测防火墙 6187312.2.3应用层防火墙 6322482.2.4防火墙配置与管理 611429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 650752.3.1入侵检测系统(IDS) 6136582.3.2入侵防御系统(IPS) 6311032.3.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 626905第3章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保护中的应用 69283.1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7245033.1.1对称加密基本原理 7208273.1.2非对称加密基本原理 740713.2数字签名与证书 7272073.2.1数字签名原理 7265713.2.2数字证书 774903.3数据加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 7140843.3.1协议 8119643.3.2VPN技术 8241393.3.3数据库加密 867613.3.4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加密 86367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829424.1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857044.1.1访问控制模型 820254.1.2访问控制策略 838984.1.3访问控制实现机制 9281884.2身份认证技术 957984.2.1密码认证 988074.2.2证书认证 9123444.2.3生物识别 9286644.3权限管理及审计 9163354.3.1权限管理 97564.3.2审计 1016823第5章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 10195315.1SSL/TLS协议 10311445.1.1SSL/TLS协议原理 10259065.1.2SSL/TLS协议功能 10304315.1.3SSL/TLS协议在行业中的应用 10305695.2IPsec协议 10321975.2.1IPsec协议组成 1063285.2.2IPsec协议工作原理 11112595.2.3IPsec协议在行业中的应用 11151755.3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 1145695.3.1我国网络安全标准 1186325.3.2我国网络安全法规 1152565.3.3行业合规实践 1132058第6章安全运维管理实践 11180326.1安全运维体系构建 12196796.1.1确立安全运维目标 1239806.1.2制定安全运维策略 1243536.1.3安全运维组织架构 1235526.1.4安全运维流程设计 12149736.1.5安全运维能力提升 1256746.2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12156226.2.1安全事件分类 12162526.2.2应急响应流程 1294466.2.3应急响应团队建设 12308346.2.4定期应急演练 12214736.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 12233086.3.1安全运维工具选型 12261366.3.2工具集成与自动化 13236786.3.3安全运维平台建设 1318226.3.4平台运维与优化 138314第7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 131587.1云计算安全挑战与策略 13132427.1.1云计算安全挑战 13223367.1.2云计算安全策略 13204307.2大数据安全分析 14122127.2.1大数据安全风险 1467877.2.2大数据安全分析策略 14176697.3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 1495647.3.1SECaaS核心能力 14170677.3.2SECaaS优势 1422004第8章移动互联网安全与防护 15102208.1移动终端安全风险 15261728.1.1终端设备硬件安全 15183198.1.2操作系统安全 15255968.1.3应用软件安全 15199578.2移动应用安全开发 1543478.2.1安全编码规范 15186968.2.2应用加固技术 15209168.2.3应用安全测试 15186008.3移动网络安全技术 1516808.3.1数据传输安全 1590868.3.2认证与授权技术 16194408.3.3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 1629048.3.4移动安全态势感知 1616274第9章物联网安全与信息保护 16136969.1物联网安全挑战与需求 1677019.1.1物联网安全概述 16160419.1.2物联网安全面临的挑战 16250009.1.3物联网安全需求与应对策略 16285199.2物联网设备安全 1649069.2.1设备硬件安全 1627984硬件安全设计原则 1618752硬件安全防护措施 1615909.2.2设备软件安全 1627953软件安全开发流程 1628186软件安全防护技术 16234289.2.3设备通信安全 1619909通信协议安全 1626295通信加密技术 16120809.2.4设备认证与访问控制 1613449设备身份认证 1632287访问控制策略 16293549.3物联网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16180739.3.1数据安全概述 1714829.3.2数据加密与解密 1726664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 1711883数据加密应用场景 17276489.3.3数据完整性保护 1714550数字签名技术 1723939数据完整性验证 17148849.3.4数据隐私保护 1716312数据脱敏技术 1710821零知识证明与差分隐私 17204029.3.5数据安全存储与处理 1727484安全存储技术 17765数据处理安全策略 1743369.3.6数据共享与交换安全 1727263数据共享安全协议 173528数据交换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措施 179597第10章企业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体系建设 172595410.1企业网络安全规划 171167510.1.1网络安全战略制定 17982810.1.2网络安全组织架构 171947910.1.3网络安全政策与制度 172394510.1.4网络安全预算与投资 171882210.2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防范 182784310.2.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181353810.2.2网络安全风险防范 182065710.2.3网络安全监测与预警 181732610.2.4应急响应与处理 182832310.3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体系建设实践案例分享 18第1章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概述1.1网络安全现状分析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而来的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当前,网络安全威胁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恶意软件、网络钓鱼、黑客攻击等。各类网络攻击手段不断翻新,对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分析网络安全现状,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显得尤为重要。1.2信息保护的重要性信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战略资源,信息保护关系到个人隐私、企业利益和国家安全。对于个人而言,信息保护有助于维护个人隐私,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对于企业而言,信息保护有助于保护商业秘密,保证企业竞争力;对于国家而言,信息保护是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信息保护在当今社会具有极高的重要性。1.3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为保证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的有效性,以下基本原则需得到遵守:(1)分级保护:根据信息的重要程度和敏感性,对信息进行分级,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证关键信息得到重点保护。(2)整体防护: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应涵盖网络基础设施、信息系统、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3)预防为主: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预防网络攻击和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降低安全风险。(4)动态调整:根据网络威胁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网络安全策略和防护措施,保证信息安全。(5)合规性: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保证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工作的合规性。(6)责任明确: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在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遵循以上原则,不断提高网络安全与信息保护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第2章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护策略2.1网络攻击手段及特点网络攻击手段多种多样,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攻击者的攻击方法也在不断更新。本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及其特点。2.1.1拒绝服务攻击(DoS/DDoS)拒绝服务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无效请求,使目标服务器过载,导致无法正常处理合法用户的请求。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是DoS攻击的升级版,利用大量僵尸主机对目标进行攻击,具有攻击流量大、防御困难的特点。2.1.2钓鱼攻击钓鱼攻击通常通过伪造邮件、网站等手段,诱导用户泄露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信用卡号等。此类攻击具有欺骗性强、难以防范的特点。2.1.3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勒索软件等,它们可以破坏系统、窃取信息、勒索钱财等。恶意软件攻击具有传播速度快、变种多、难以根除等特点。2.1.4侧信道攻击侧信道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分析系统的物理实现或运行时产生的信息泄露,获取敏感数据。这类攻击具有隐蔽性强、难以检测的特点。2.2防火墙技术与应用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可以有效防止非法访问和攻击。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防火墙技术及其应用。2.2.1包过滤防火墙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根据预设的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它适用于简单的网络环境,但对应用层协议无法进行深度检查。2.2.2状态检测防火墙状态检测防火墙通过跟踪连接状态,对数据包进行更细粒度的控制。它可以检测并阻止某些应用层的攻击,如SYN洪水攻击等。2.2.3应用层防火墙应用层防火墙(又称深度包检测防火墙)可以对应用层协议进行深度检查,识别并阻止恶意流量。它适用于复杂网络环境,但可能会影响网络功能。2.2.4防火墙配置与管理防火墙的配置与管理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关键。合理设置规则、定期更新防火墙软件和硬件、审计防火墙日志等都是防火墙应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2.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IDS/IPS)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发觉并阻止网络攻击。2.3.1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网络流量、系统日志等数据,发觉可疑行为和已知攻击。IDS可分为基于签名的IDS和基于异常的IDS。2.3.2入侵防御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在IDS的基础上增加了防御功能,可以自动阻止或隔离攻击。IPS通常采用深度包检测技术,对应用层协议进行深度分析。2.3.3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部署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的部署应遵循以下原则:全面覆盖网络关键节点、与防火墙等安全设备协同工作、定期更新检测规则、实时监控并报警。同时应关注系统功能和误报率,保证网络安全与业务正常运行。第3章数据加密技术在信息保护中的应用3.1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技术,指的是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方法。由于其加密速度快,效率高,对称加密在数据保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AES、DES、3DES等。本节将介绍对称加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信息保护中的应用。非对称加密技术,又称公钥加密,是指加密和解密过程使用不同密钥的加密方法。非对称加密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计算速度较慢。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RSA、ECC等。本节将分析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及其在信息安全领域的应用。3.1.1对称加密基本原理对称加密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数据加密、数据传输、数据解密。加密方使用密钥将明文数据加密为密文,传输过程中密文在安全的通信信道中传递,解密方使用相同的密钥将密文解密为明文。3.1.2非对称加密基本原理非对称加密包括两个密钥:公钥和私钥。公钥可以公开,用于加密数据;私钥必须保密,用于解密数据。加密过程使用接收方的公钥,解密过程使用接收方的私钥。非对称加密有效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2数字签名与证书数字签名技术是保证数据完整性和验证发送方身份的重要手段。数字签名基于非对称加密技术,结合数字证书,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和身份验证。3.2.1数字签名原理数字签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发送方使用哈希函数处理原始数据,数据摘要;然后使用发送方的私钥对数据摘要进行加密,数字签名;接收方收到数据和数字签名后,使用发送方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到数据摘要;使用相同的哈希函数处理原始数据,验证数据摘要是否一致。3.2.2数字证书数字证书是由权威机构(CA)颁发的,用于证明公钥所属身份的电子证书。数字证书包含证书持有者的公钥、证书序列号、证书有效期等信息。数字证书保证了公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防止中间人攻击等安全风险。3.3数据加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3.3.1协议协议是基于HTTP协议的加密传输版本,使用SSL/TLS协议实现数据加密。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保障了网上支付、网上银行等业务的安全。3.3.2VPN技术VPN(VirtualPrivate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加密通信隧道,实现远程访问内部网络。VPN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远程办公、跨地域通信等领域,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3.3.3数据库加密数据库加密是对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常见的数据库加密方法有透明加密、字段加密等。数据库加密在金融、等行业中具有重要意义。3.3.4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加密云计算环境下,数据加密技术保护用户数据不被非法访问。云服务提供商通常采用多种加密算法,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云存储和计算服务。第4章访问控制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4.1访问控制基本概念访问控制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项关键技术,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被未授权用户访问。本章首先介绍访问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策略以及访问控制实现机制。4.1.1访问控制模型访问控制模型是描述如何实施访问控制的抽象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强制访问控制(MAC)模型:基于标签的安全机制,通过安全标签对用户和资源进行分类,实现对信息的严格保护。(2)自主访问控制(DAC)模型:用户可以自主地控制其拥有资源的访问权限,将权限授予其他用户。(3)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通过定义角色,将用户与权限分离,便于管理。4.1.2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控制策略是规定哪些用户可以访问哪些资源的规则。常见的访问控制策略包括:(1)最小权限原则:用户仅被授予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2)权限继承:用户在访问某个资源时,自动继承该资源的权限。4.1.3访问控制实现机制访问控制实现机制主要包括:(1)访问控制列表(ACL):记录用户和用户组对资源的访问权限。(2)访问控制矩阵:表示用户和资源之间的权限关系。(3)访问控制决策:根据访问控制策略和用户请求,决定是否允许访问。4.2身份认证技术身份认证是访问控制的前提,保证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身份认证技术:4.2.1密码认证密码认证是应用最广泛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静态密码和动态密码。(1)静态密码:用户输入固定的密码进行认证。(2)动态密码:通过短信、邮件等途径发送的一次性密码。4.2.2证书认证证书认证是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方式,主要包括:(1)公钥基础设施(PKI):为用户颁发数字证书,保证公钥的真实性。(2)证书链:证书颁发机构(CA)之间的信任传递。4.2.3生物识别生物识别技术是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如指纹、人脸、虹膜等。4.3权限管理及审计权限管理是保证用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资源的过程,审计则是对用户行为的监控和记录,以便事后分析。4.3.1权限管理权限管理主要包括:(1)权限分配:根据用户角色和业务需求,为用户分配相应的权限。(2)权限调整:根据用户职责变化和业务需求,动态调整权限。(3)权限回收:当用户不再需要某项权限时,及时回收。4.3.2审计审计主要包括:(1)用户行为审计:记录用户在系统中的行为,以便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2)系统审计:对系统关键操作进行审计,保证系统安全。(3)审计日志:将审计结果保存到日志文件,便于查询和分析。第5章网络安全协议与标准5.1SSL/TLS协议安全套接层(SecureSocketsLayer,SSL)及其后续版本传输层安全(TransportLayerSecurity,TLS)协议,为网络通信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机制。本节将介绍SSL/TLS协议的原理、功能及在行业中的应用。5.1.1SSL/TLS协议原理SSL/TLS协议采用公钥加密和私钥解密技术,实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安全通信。其主要过程包括握手协议、加密传输、身份验证等。5.1.2SSL/TLS协议功能数据加密: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数据完整性:利用消息摘要算法,验证数据的完整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身份验证:采用数字证书,对通信双方的身份进行验证,保证通信安全。5.1.3SSL/TLS协议在行业中的应用电子商务:在在线支付、用户登录等场景中,使用SSL/TLS协议保障用户数据安全。企业内部网络:通过SSL/TLS协议,实现远程访问、VPN等安全通信需求。5.2IPsec协议IP安全(IPSecurity,IPsec)协议是一套用于保障IP网络通信安全的协议体系。本节将介绍IPsec协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行业中的应用。5.2.1IPsec协议组成IPsec协议主要包括以下组件:身份验证头(AuthenticationHeader,AH):提供数据源验证和完整性保护。封装安全载荷(EncapsulatingSecurityPayload,ESP):提供数据加密和可选的身份验证。密钥交换与管理协议:如互联网密钥交换(InternetKeyExchange,IKE)协议,用于协商和交换加密密钥。5.2.2IPsec协议工作原理IPsec协议通过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和加密,实现端到端的安全通信。其主要过程包括安全策略的制定、安全关联的建立和维护、数据包处理等。5.2.3IPsec协议在行业中的应用跨地域企业网络:利用IPsecVPN技术,实现分支机构之间的安全通信。云计算环境:在虚拟私有云(VirtualPrivateCloud,VPC)中,使用IPsec协议保障数据安全。5.3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为我国网络安全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指导。本节将介绍我国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的相关内容。5.3.1我国网络安全标准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等,为网络安全保护提供技术规范。行业标准:针对特定行业,制定相应的网络安全技术标准。5.3.2我国网络安全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责任主体和监管措施。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对网络安全保护提出具体要求。5.3.3行业合规实践企业应根据国家网络安全标准与法规,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整改工作,保证企业网络符合法规要求。加强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第6章安全运维管理实践6.1安全运维体系构建6.1.1确立安全运维目标在构建安全运维体系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安全运维的目标,保证体系的建立符合企业战略发展需求。这些目标通常包括:保障业务连续性、降低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等。6.1.2制定安全运维策略基于安全运维目标,制定相应的安全运维策略,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6.1.3安全运维组织架构设立专门的安全运维团队,明确各级职责,保证安全运维工作的高效推进。6.1.4安全运维流程设计制定安全运维流程,包括:变更管理、配置管理、漏洞管理、日志管理等,保证各环节的合规性。6.1.5安全运维能力提升通过培训、演练、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安全运维团队的能力。6.2安全事件应急响应6.2.1安全事件分类对安全事件进行分类,以便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件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6.2.2应急响应流程制定应急响应流程,包括:事件发觉、事件上报、事件分析、事件处置、事件总结等环节。6.2.3应急响应团队建设建立专业的应急响应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保证在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6.2.4定期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响应流程和团队的实战能力,不断优化改进。6.3安全运维工具与平台6.3.1安全运维工具选型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安全运维工具,如:漏洞扫描工具、安全审计工具、配置管理工具等。6.3.2工具集成与自动化将各类安全运维工具进行集成,实现自动化运维,提高运维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6.3.3安全运维平台建设构建统一的安全运维平台,实现安全事件监控、资产管理、风险评估等功能,为安全运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6.3.4平台运维与优化对安全运维平台进行持续运维与优化,保证平台稳定、高效地运行,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安全需求。第7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7.1云计算安全挑战与策略云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将其业务迁移至云端。但是云计算在带来便捷与高效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本节将从云计算的安全挑战出发,探讨相应的安全策略。7.1.1云计算安全挑战(1)数据泄露风险:云环境中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均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2)服务中断风险:云计算服务依赖于网络,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可能导致服务中断。(3)系统漏洞:云计算平台可能存在系统漏洞,黑客可利用这些漏洞发起攻击。(4)身份认证与权限管理:云计算环境中,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但往往存在安全隐患。7.1.2云计算安全策略(1)数据加密:对存储在云端的数据进行加密,降低数据泄露风险。(2)多副本备份:在多个地理位置存储数据副本,提高数据冗余性,应对服务中断风险。(3)安全审计:定期进行安全审计,及时发觉并修复系统漏洞。(4)身份认证与权限控制:采用强认证机制,如双因素认证,保证用户身份安全;同时实施严格的权限控制,防止越权访问。7.2大数据安全分析大数据技术在为企业和组织带来巨大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本节将从大数据安全分析的角度,探讨如何保障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7.2.1大数据安全风险(1)数据隐私:在大数据环境下,海量数据中可能包含敏感信息,容易导致数据隐私泄露。(2)数据篡改:大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可能被篡改或损坏,影响数据分析结果的准确性。(3)网络攻击:黑客可能利用大数据平台存在的安全漏洞,发起网络攻击。7.2.2大数据安全分析策略(1)数据脱敏: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保护数据隐私。(2)数据完整性校验:采用数据校验技术,保证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3)安全防护:加强大数据平台的安全防护,定期检查并修复系统漏洞。7.3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安全即服务(SecurityasaService,简称SECaaS)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安全服务模式。本节将介绍SECaaS在云计算与大数据环境下的应用及其优势。7.3.1SECaaS核心能力(1)安全防护:提供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等安全防护功能。(2)安全监控: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用户行为,发觉异常情况并报警。(3)安全合规:协助企业和组织满足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要求。7.3.2SECaaS优势(1)成本效益:企业和组织无需购买昂贵的硬件设备,只需按需购买安全服务,降低成本。(2)灵活性:SECaaS服务可根据企业和组织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满足不断变化的安全需求。(3)专业性:SECaaS提供商拥有专业的安全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安全防护服务。(4)简化管理:企业和组织无需关注安全设备运维,可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发展。第8章移动互联网安全与防护8.1移动终端安全风险8.1.1终端设备硬件安全移动终端设备硬件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设备丢失、硬件被篡改、接口滥用等问题。本节将分析这些风险点及其潜在影响。8.1.2操作系统安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安全风险涉及系统漏洞、权限滥用、恶意应用等方面。本节将探讨这些风险因素以及如何降低安全风险。8.1.3应用软件安全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应用漏洞、数据泄露、恶意代码等。本节将阐述这些问题及其应对措施。8.2移动应用安全开发8.2.1安全编码规范本节介绍移动应用安全编码规范,包括数据保护、通信安全、认证授权等方面的最佳实践。8.2.2应用加固技术针对移动应用的安全加固技术,本节将探讨常见的加固手段,如代码混淆、签名校验、反调试等。8.2.3应用安全测试本节介绍移动应用安全测试的方法、工具和流程,以保证应用在发布前具备较高的安全性。8.3移动网络安全技术8.3.1数据传输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是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分析常见的数据传输加密技术,如SSL/TLS、VPN等。8.3.2认证与授权技术本节探讨移动网络中的认证与授权技术,包括单点登录、多因素认证、OAuth等。8.3.3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护本节介绍移动网络入侵检测与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