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发展作业指导书TOC\o"1-2"\h\u19727第1章城市规划基础理论 4291131.1城市规划的内涵与目标 4275491.2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4160561.3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案例分析 422982第2章智慧城市发展概述 519042.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 536172.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 5262232.3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 61557第3章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融合 693143.1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互动关系 6115073.1.1城市规划对智慧城市的影响 659583.1.2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推动作用 72353.1.3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 7276623.2智慧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原则 732333.2.1以人为本 7139213.2.2数据驱动 7170023.2.3协同发展 7162243.2.4可持续发展 7282863.3智慧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 750163.3.1大数据技术 7244763.3.2人工智能技术 844923.3.3物联网技术 886933.3.4数字孪生技术 814013.3.5云计算技术 818017第4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810854.1智慧交通规划 8164144.1.1概述 816804.1.2规划目标 8301244.1.3规划内容 838234.2智慧能源规划 9178074.2.1概述 9143104.2.2规划目标 915194.2.3规划内容 9137214.3智慧水务规划 9323734.3.1概述 9278474.3.2规划目标 955884.3.3规划内容 94752第5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规划 10309475.1智慧教育规划 1091605.1.1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10284625.1.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10142485.1.3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 10290335.2智慧医疗规划 1043615.2.1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 10307675.2.2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10109085.2.3医疗保障体系完善 10281375.3智慧文体规划 1076085.3.1文化资源数字化与共享 10176275.3.2体育设施智能化升级 111765.3.3文体活动线上线下融合 11313985.3.4文体产业创新发展 11214第6章智慧城市管理与治理 11237406.1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构建 11239566.1.1管理体系概述 11157746.1.2管理体系构建原则 11218226.1.3管理体系构建内容 1122646.2智慧政务与公共服务 12229246.2.1智慧政务 12215306.2.2公共服务 12207076.3智慧社区与基层治理 12158406.3.1智慧社区 1248146.3.2基层治理 1311907第7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 133457.1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13303787.1.1产业现状分析 13282037.1.2产业定位与目标 13241837.1.3产业结构调整策略 13126957.1.4产业链构建与完善 1348337.2智慧产业园区规划 13191867.2.1园区发展定位 1328447.2.2空间布局规划 14238037.2.3产业集聚发展策略 1435807.2.4创新能力提升 14117947.2.5配套设施建设 14326927.3产业协同发展策略 14213907.3.1产业协同机制构建 1488127.3.2产业政策引导 14103667.3.3产业服务平台搭建 1421627.3.4产业协同项目推进 14295787.3.5产业协同效应评估 1411546第8章智慧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14319588.1智慧环保监测与治理 1471938.1.1环境监测技术 14258728.1.2智能环境治理 14184998.1.3环保大数据分析 15155068.2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 15157128.2.1生态景观规划原则 15152228.2.2智慧城市生态景观设计 15129638.2.3生态修复技术 15245748.3绿色低碳发展策略 15106848.3.1绿色建筑 15306578.3.2低碳交通 15271108.3.3能源优化利用 1594848.3.4碳排放权交易 1531478.3.5环保宣传教育 1525639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 16278319.1智慧城市公共安全 16142849.1.1概述 16104159.1.2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 1677669.1.3技术手段 16267199.1.4管理策略 16157339.2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 16184469.2.1风险评估 16246779.2.2预警体系 16117519.2.3技术支持 1612769.3应急管理与救援体系 16305579.3.1应急管理 16220279.3.2救援体系 176379.3.3技术支撑 1797019.3.4案例分析 1731455第10章智慧城市规划实施与评估 172100710.1智慧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172025010.1.1明确规划目标与原则 1734610.1.2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 17688810.1.3构建多元化合作机制 173071910.1.4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172953710.2智慧城市规划评估方法 172290610.2.1建立评估体系 171181310.2.2制定评估指标 171632910.2.3实施动态监测 182942710.2.4开展第三方评估 1893110.3智慧城市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2757510.3.1加强组织领导 182329410.3.2完善法规政策体系 182990710.3.3提高资金保障 18557310.3.4强化人才支撑 181415810.3.5推进技术创新 18576510.3.6加强宣传推广 183138710.3.7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18第1章城市规划基础理论1.1城市规划的内涵与目标城市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长期性、战略性的空间规划,旨在通过对城市土地、建筑、交通、生态环境等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核心内涵包括:规范城市发展建设行为,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功能和居民生活质量。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如下:(1)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2)保障城市土地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3)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4)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5)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提升城市特色和魅力。1.2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理论体系。以下为主要的城市规划理论:(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强调城市规划的综合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公共利益优先等原则。(2)人本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关注人的需求和行为,提倡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规划,强调城市空间的宜人性、可达性和多样性。(3)生态城市规划理论:强调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提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4)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关注城市内部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和联系。(5)城市增长理论:探讨城市增长的动力机制、空间特征和调控策略,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6)城市更新理论:针对城市老城区、衰退地区等问题区域,研究城市更新的目标、策略和方法。1.3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案例分析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实践与案例分析:(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遵循“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的思路,明确了北京市未来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2)上海世博会地区规划:以世博会为契机,实施城市更新,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城市功能区。(3)深圳前海合作区规划:突出绿色、低碳、智慧的发展理念,构建国际化现代服务业合作区。(4)成都天府新区规划:围绕“公园城市”理念,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城。(5)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借鉴新加坡经验,实现产业、城市、生态的协调发展,成为国内工业园区规划的成功典范。第2章智慧城市发展概述2.1智慧城市的定义与特征智慧城市,顾名思义,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高度集成与智能化管理,以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信息化:信息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信息技术在城市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为城市运行提供强大支撑。(2)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集成化:智慧城市各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形成一体化的城市运行体系。(4)可持续:智慧城市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2.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数字化城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提高城市管理效率。(2)网络化城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城市运行效率。(3)智能化城市: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城市各个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提升城市品质。(4)智慧城市:在智能化城市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运行体系。2.3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智慧城市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基础设施层: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如物联网、云计算等。(2)数据资源层: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体系,为智慧城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3)平台服务层:提供城市运行所需的各种通用服务,如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等,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创新与运行。(4)应用层:针对城市运行中的各种需求,开发智慧城市应用系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环保等。(5)管理层: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行、维护等进行全面管理,保证智慧城市的高效、稳定运行。(6)安全与保障层:构建智慧城市的安全体系,保证城市运行安全,防范各类安全风险。(7)标准与规范层:制定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标准和规范,指导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第3章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融合3.1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互动关系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应运而生,成为新时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向。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互动关系。3.1.1城市规划对智慧城市的影响城市规划通过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引导产业布局等手段,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智慧城市得以在有序、高效的城市环境中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3.1.2智慧城市对城市规划的推动作用智慧城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通过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规划理念的创新,使城市规划更加注重人的需求、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3.1.3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在目标、理念、方法等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通过深度融合,实现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高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竞争力。3.2智慧城市规划的理念与原则智慧城市规划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理念,遵循以下原则:3.2.1以人为本智慧城市规划应充分关注人的需求,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通过智能化手段解决城市居民生活中的痛点问题。3.2.2数据驱动智慧城市规划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决策和精准实施。3.2.3协同发展智慧城市规划应注重城市规划与智慧城市各领域之间的协同,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3.2.4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3.3智慧城市规划的关键技术智慧城市规划涉及众多关键技术,以下列举了其中几个核心领域:3.3.1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丰富、实时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挖掘城市运行规律,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3.3.2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实现城市规划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规划效率。3.3.3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将城市基础设施、设备互联互通,为城市规划提供实时、动态的数据支持,提升城市治理能力。3.3.4数字孪生技术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城市模型,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测,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支持。3.3.5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为城市规划提供弹性、可扩展的计算能力,实现大规模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规划效率。通过以上关键技术的应用,智慧城市规划将更加科学、合理,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4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4.1智慧交通规划4.1.1概述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为支撑,构建高效、安全、环保的城市交通系统。本章主要从交通规划、管理、服务等方面,探讨智慧交通的规划内容。4.1.2规划目标(1)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2)降低交通发生率;(3)优化公共交通服务;(4)实现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共生。4.1.3规划内容(1)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公共交通智能化系统;(3)智能停车诱导系统;(4)交通信息服务平台;(5)新能源汽车推广及充电设施建设。4.2智慧能源规划4.2.1概述智慧能源规划以能源的高效利用、清洁能源推广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为核心,通过信息技术与能源技术的融合,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供应体系。4.2.2规划目标(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降低能源消耗强度;(3)优化能源结构;(4)保障能源安全。4.2.3规划内容(1)智能电网建设;(2)分布式能源系统规划;(3)能源大数据平台建设;(4)清洁能源推广;(5)能源需求侧管理。4.3智慧水务规划4.3.1概述智慧水务规划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安全保障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水务管理的智能化。4.3.2规划目标(1)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2)保障水环境安全;(3)提升水务管理能力;(4)降低水务设施运行成本。4.3.3规划内容(1)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2)智能供水系统;(3)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4)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系统;(5)水务信息平台建设。本章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和智慧水务三个方面,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旨在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第5章智慧城市公共服务规划5.1智慧教育规划5.1.1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智慧教育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减少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水平差距。5.1.2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智能化教学。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5.1.3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实现教育大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提高教育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5.2智慧医疗规划5.2.1医疗资源整合与优化通过智慧医疗平台,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实现医疗资源下沉,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5.2.2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推广远程医疗服务,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医疗资源的跨区域共享。发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居民健康管理水平。5.2.3医疗保障体系完善构建智慧医疗保障体系,实现医疗费用实时结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功能。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秩序。5.3智慧文体规划5.3.1文化资源数字化与共享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文化资源的线上线下共享。提高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5.3.2体育设施智能化升级对体育设施进行智能化升级,实现场馆预约、运动数据监测等功能。提高体育设施利用率,鼓励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国民身体素质。5.3.3文体活动线上线下融合推动文体活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举办各类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体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5.3.4文体产业创新发展以智慧城市为载体,推动文体产业创新发展。支持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同时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体育产业的市场化、专业化水平。第6章智慧城市管理与治理6.1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构建6.1.1管理体系概述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城市管理效率与质量为目标,构建的一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本节将从管理体系的角度,探讨智慧城市的管理架构、运行机制及保障措施。6.1.2管理体系构建原则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需求;(2)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3)创新驱动,提高管理效能;(4)开放共享,促进跨界融合;(5)安全可靠,保证信息安全。6.1.3管理体系构建内容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构建内容包括:(1)组织架构:建立智慧城市领导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2)政策法规:制定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信息安全;(3)技术标准:制定智慧城市技术标准,推动技术创新,保证系统兼容;(4)运行机制:建立智慧城市运行监测、指挥调度、应急管理等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5)评价体系:构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城市管理效果,指导工作改进。6.2智慧政务与公共服务6.2.1智慧政务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职能转变、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主要内容包括:(1)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政务数据整合,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提高政务服务效能;(2)政务服务一体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服务便民化;(3)政务公开透明:加强政务信息发布,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6.2.2公共服务智慧公共服务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需求。主要包括:(1)智慧教育: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2)智慧医疗:构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水平;(3)智慧交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缓解城市拥堵;(4)智慧环保:构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环保监管能力,改善生态环境。6.3智慧社区与基层治理6.3.1智慧社区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基本单元,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主要内容包括:(1)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无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智慧社区提供基础支撑;(2)社区治理与服务: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社区治理能力,实现精细化服务;(3)社区安全与便民:构建社区安防体系,提供便民服务,提升居民安全感与满意度。6.3.2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智慧城市管理的基石,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基层治理水平。主要措施包括:(1)基层管理信息化:推进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基层工作效率;(2)网格化管理:实施城市网格化管理,实现问题及时发觉、快速处置;(3)居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居民自治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第7章智慧城市产业发展规划7.1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7.1.1产业现状分析分析城市现有产业基础,明确产业发展优势和劣势,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依据。7.1.2产业定位与目标结合城市发展战略,明确智慧城市产业发展定位,制定产业发展目标。7.1.3产业结构调整策略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包括淘汰落后产能、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融合等。7.1.4产业链构建与完善围绕主导产业,构建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7.2智慧产业园区规划7.2.1园区发展定位明确智慧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7.2.2空间布局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园区空间,提高土地利用效率。7.2.3产业集聚发展策略引导产业链相关企业入驻园区,促进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7.2.4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园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搭建创新平台。7.2.5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7.3产业协同发展策略7.3.1产业协同机制构建建立健全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7.3.2产业政策引导制定有利于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鼓励企业开展合作。7.3.3产业服务平台搭建搭建产业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人才等支持。7.3.4产业协同项目推进推动产业协同项目的实施,促进产业链企业共同发展。7.3.5产业协同效应评估定期评估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及时调整协同发展策略。第8章智慧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8.1智慧环保监测与治理8.1.1环境监测技术智慧城市环境保护依赖于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多方面的监测。本章首先介绍各类环境监测技术,如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无人机监测等,并分析其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8.1.2智能环境治理针对环境问题,智慧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智能治理措施,如智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废气处理等。本节将重点探讨这些治理措施的实施方法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8.1.3环保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环保数据的收集、整合和分析,为政策制定和环保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本节将介绍环保大数据分析方法,并阐述其在智慧城市环境保护中的应用。8.2生态景观规划与设计8.2.1生态景观规划原则生态景观规划是智慧城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将阐述生态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如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8.2.2智慧城市生态景观设计结合智慧城市的特点,本节将介绍生态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廊道、生态公园等方面的设计。8.2.3生态修复技术针对受损生态环境,智慧城市采用了一系列生态修复技术,如人工湿地、植被修复、土壤改良等。本节将探讨这些技术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8.3绿色低碳发展策略8.3.1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本节将从建筑设计、施工、运营等环节,介绍绿色建筑的相关技术和策略。8.3.2低碳交通智慧城市应积极推广低碳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新能源汽车、自行车等。本节将探讨低碳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建设。8.3.3能源优化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智慧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节将介绍能源优化利用的技术措施,如分布式能源、节能技术、智能电网等。8.3.4碳排放权交易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降低碳排放。本节将阐述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和作用。8.3.5环保宣传教育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保意识,推动绿色生活方式。本节将探讨环保宣传教育的途径和手段,以促进智慧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第9章智慧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9.1智慧城市公共安全9.1.1概述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是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本章将从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技术手段以及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9.1.2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主要包括治安、消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网络安全等方面。通过构建全面、立体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9.1.3技术手段本节将介绍一系列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领域的应用。9.1.4管理策略从政策法规、应急预案、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等方面,探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策略。9.2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9.2.1风险评估对城市各类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为智慧城市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9.2.2预警体系构建涵盖自然灾害、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预警体系,提高城市应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