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作业指导书TOC\o"1-2"\h\u15563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 4219191.1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 4244901.2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危害 461791.2.1来源 4118671.2.2危害 588281.3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 5170第2章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 5229472.1固体废物收集技术 5191032.1.1分类收集 5165482.1.2集中收集 634792.1.3自动化收集 6153352.2固体废物运输设备与方式 6191842.2.1运输设备 69212.2.2运输方式 6197782.3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 7262552.3.1压缩与打包 710852.3.2破碎与筛分 7187192.3.3混合与配料 7206472.3.4脱水与干燥 726549第3章填埋处理技术 7186993.1填埋场设计与建设 7254013.1.1设计原则 713013.1.2场地选择 734543.1.3填埋场布局 7114493.1.4防渗系统 7241473.1.5排水系统 8126873.1.6填埋单元设计 8322383.2填埋场运行与管理 830813.2.1运行要求 8306573.2.2填埋作业 8254593.2.3渗滤液处理 82573.2.4填埋气体处理 8324763.2.5环境监测 8226323.2.6生态恢复 836733.3填埋气处理与利用 8125353.3.1填埋气体收集 859493.3.2填埋气体处理 8265553.3.3填埋气体利用 9254063.3.4污染物排放控制 912633.3.5安全保障措施 94513第4章焚烧处理技术 9191784.1焚烧设备与工艺 989304.1.1焚烧设备选型 9270634.1.2焚烧工艺流程 9231494.1.3焚烧操作要点 9256854.2焚烧过程污染控制 9285264.2.1二噁英和重金属污染控制 9237794.2.2颗粒物和酸性气体污染控制 932574.2.3恶臭和噪声污染控制 9264394.3焚烧灰渣处理与利用 10249224.3.1焚烧灰渣的分类与特性 10159004.3.2焚烧灰渣处理技术 10200524.3.3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 1021473第5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0254865.1污泥的分类与性质 10191315.1.1污泥来源与分类 10115285.1.2污泥性质 10285005.2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 1068555.2.1污泥浓缩 10306155.2.2污泥脱水 10248635.3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 1031565.3.1污泥焚烧 11236135.3.2污泥土地利用 1174505.3.3污泥资源化利用 116437第6章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1142816.1农业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危害 11305956.1.1特点 11106516.1.2危害 11130406.2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176236.2.1物理处理技术 12224466.2.2化学处理技术 12199436.2.3生物处理技术 1215026.3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2150406.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163136.3.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2225616.3.3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128798第7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13115127.1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性 1397687.1.1来源 13124937.1.2特性 13109307.2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 13149067.2.1物理处理技术 13296767.2.2化学处理技术 13118157.2.3生物处理技术 13104837.2.4热处理技术 13240107.3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13108877.3.1材料回收 14127297.3.2能量回收 1416217.3.3土壤改良剂 14293387.3.4建筑材料 14136807.3.5环保材料 14174527.3.6生态修复 141964第8章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 14199048.1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特性 14273218.1.1分类 1490558.1.2特性 14294878.2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 15238488.2.1预处理技术 15324958.2.2处理技术 15303908.3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15172768.3.1再生骨料利用 1578148.3.2金属回收利用 15287388.3.3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利用 1576058.3.4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 1630378.3.5建筑垃圾制备环保建材 16655第9章危险废物处理与利用 16114939.1危险废物的特性与分类 16196619.1.1特性 16291309.1.2分类 1642019.2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 16309049.2.1物理处理技术 16277659.2.2化学处理技术 16244959.2.3生物处理技术 17239049.2.4焚烧处理技术 17220539.2.5固化/稳定化处理技术 17282859.3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与利用 17217439.3.1安全处置 17114829.3.2资源化利用 1730279第10章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发展趋势 17348710.1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173050410.1.1环保与高效处理技术 181959710.1.2综合利用技术 182977810.1.3智能化与自动化技术 181109610.2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前景 181861710.2.1废旧物资回收利用 1823910.2.2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 182462310.2.3有害废物资源化利用 181637410.3固体废物管理与政策建议 181036910.3.1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法规体系 18561410.3.2强化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研发与推广 182365410.3.3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8433710.3.4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 19第1章固体废物概述1.1固体废物的分类与特性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在一定条件下丧失使用价值或者经过利用后仍需处理的物质。根据其性质、来源及处理方式,固体废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生活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商业服务、机关团体等日常生活产生的废物,如厨余垃圾、废纸、塑料、玻璃、金属、织物等。(2)工业固体废物: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废渣、废料、废品、副产品等。(3)农业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等。(4)建筑垃圾:指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混凝土、砖块、木材、钢筋等。(5)危险固体废物: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感染等性质的固体废物。固体废物的特性包括:(1)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性质复杂;(2)产生量大,增长速度快;(3)处理难度大,资源化利用程度低;(4)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人类健康。1.2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危害1.2.1来源(1)生活来源:居民日常生活、商业服务、机关团体等产生的废物。(2)工业来源:各类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3)农业来源: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4)建筑来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物。(5)其他来源:如科研、医疗、交通等领域的废物。1.2.2危害(1)占用土地资源:固体废物的堆存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2)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固体废物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地下水,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3)影响空气质量:固体废物在堆存、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恶臭、粉尘等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4)传播疾病:固体废物中的病原体、有害生物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5)影响景观和生态平衡:固体废物的堆存、处理不当会影响景观和生态平衡。1.3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我国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危险废物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2)政策规划:如《“十三五”全国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实施方案》、《“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等。(3)标准规范:如《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等。(4)技术指导: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导则》、《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等。(5)监督管理:各级环保部门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处理、利用和处置环节进行监督管理。通过以上固体废物管理体系与政策,我国致力于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第2章固体废物收集与运输2.1固体废物收集技术2.1.1分类收集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是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理的重要前提。应根据废物性质、形态、危害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包括:(1)按废物性质分类:可分为有机废物、无机废物、危险废物等;(2)按废物形态分类:可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废物;(3)按废物来源分类:可分为生活源、工业源、农业源等。2.1.2集中收集集中收集是指将分散在产生源点的固体废物统一收集到指定的收集点。集中收集方式包括:(1)设置废物收集容器:如垃圾桶、废物箱等;(2)废物收集车辆:如垃圾车、废物运输车等;(3)废物收集站点:如废物中转站、废物处理厂等。2.1.3自动化收集自动化收集技术主要包括:(1)机械臂收集:适用于工业生产线上产生的固体废物;(2)自动分选设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对废物进行自动分选;(3)无人机、无人车收集:适用于危险废物、偏远地区废物的收集。2.2固体废物运输设备与方式2.2.1运输设备固体废物运输设备主要包括:(1)垃圾车: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工业废物等;(2)废物运输船:适用于水路运输;(3)废物运输火车:适用于长距离、大量废物的运输;(4)废物集装箱:便于实现多式联运,提高运输效率。2.2.2运输方式固体废物运输方式主要有:(1)陆路运输:包括公路、铁路运输;(2)水路运输:包括内河、海洋运输;(3)航空运输:适用于危险废物、偏远地区废物的运输;(4)管道运输: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废物,如污泥等。2.3固体废物预处理技术2.3.1压缩与打包压缩与打包技术用于减小废物体积,便于运输和储存。主要包括:(1)压缩设备:如压块机、压缩机等;(2)打包设备:如打包机、捆扎机等。2.3.2破碎与筛分破碎与筛分技术用于减小废物粒度,提高废物处理效率。主要包括:(1)破碎设备:如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2)筛分设备:如振动筛、滚筒筛等。2.3.3混合与配料混合与配料技术用于改善废物性质,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主要包括:(1)混合设备:如搅拌机、混合机等;(2)配料设备:如配料机、给料机等。2.3.4脱水与干燥脱水与干燥技术用于降低废物含水量,便于后续处理。主要包括:(1)脱水设备:如压榨机、离心机等;(2)干燥设备:如干燥机、烘干机等。第3章填埋处理技术3.1填埋场设计与建设3.1.1设计原则填埋场设计应遵循安全、环保、经济、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保证填埋场长期稳定运行。3.1.2场地选择填埋场场地应选择远离城市居民区、水源地、文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域,并具备一定的地形、地质条件。3.1.3填埋场布局填埋场布局应合理规划,包括填埋区、防渗系统、排水系统、覆土区、办公区等。3.1.4防渗系统填埋场应采用可靠的防渗系统,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水和土壤。防渗系统包括水平防渗层、垂直防渗层和防渗膜等。3.1.5排水系统填埋场排水系统应设计合理,保证填埋场内雨水、渗滤液等得到有效收集和处理。3.1.6填埋单元设计填埋单元应按照废物类别、性质和处置要求进行划分,实现废物分区、分层填埋。3.2填埋场运行与管理3.2.1运行要求填埋场运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废物入场,保证废物符合填埋要求。3.2.2填埋作业填埋作业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包括废物预处理、分层填埋、压实、覆土等。3.2.3渗滤液处理渗滤液应进行处理,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处理方法包括生化处理、物化处理等。3.2.4填埋气体处理填埋气体应进行收集、处理和利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3.2.5环境监测填埋场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周边环境、地下水、气体等进行监测。3.2.6生态恢复填埋场封场后,应进行生态恢复,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环境。3.3填埋气处理与利用3.3.1填埋气体收集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应包括气体收集井、收集管网、抽气设备等。3.3.2填埋气体处理填埋气体处理方法包括预处理(如除尘、除湿)和深度处理(如脱硫、脱氮)等。3.3.3填埋气体利用填埋气体可进行资源化利用,如发电、供热、燃料等。3.3.4污染物排放控制填埋气体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标准。3.3.5安全保障措施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火灾、爆炸等发生。第4章焚烧处理技术4.1焚烧设备与工艺4.1.1焚烧设备选型焚烧处理固体废物,首先应对焚烧设备进行合理选型。常见的焚烧设备包括回转窑、流化床、固定床等。各类设备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处理能力,应根据废物类型、成分及处理规模等因素综合考虑。4.1.2焚烧工艺流程焚烧工艺主要包括废物预处理、焚烧、余热利用和尾气处理等环节。废物预处理包括废物分类、破碎、干燥等;焚烧过程中,废物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燃烧,实现减量化、无害化;余热利用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尾气处理保证满足排放标准。4.1.3焚烧操作要点焚烧操作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焚烧温度、氧气浓度、焚烧时间等参数,以保证废物充分燃烧,降低污染物排放。4.2焚烧过程污染控制4.2.1二噁英和重金属污染控制焚烧过程中,二噁英和重金属是重点关注污染物。通过优化燃烧条件、采用先进的尾气处理技术和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可有效降低二噁英和重金属的排放。4.2.2颗粒物和酸性气体污染控制颗粒物和酸性气体(如SO2、NOx等)是焚烧过程中的主要污染物。采用布袋除尘、湿法脱硫、SCR脱硝等技术,可实现对颗粒物和酸性气体的有效控制。4.2.3恶臭和噪声污染控制针对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恶臭和噪声,可采取密闭、负压、吸声、消声等措施进行治理。4.3焚烧灰渣处理与利用4.3.1焚烧灰渣的分类与特性焚烧产生的灰渣可分为底灰、飞灰和重金属灰等。各类灰渣具有不同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需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处理和利用措施。4.3.2焚烧灰渣处理技术焚烧灰渣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固化/稳定化、熔融、筛分等。固化/稳定化处理可降低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溶出性;熔融处理可实现灰渣的减量化;筛分处理可回收利用其中的金属等有价值物质。4.3.3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焚烧灰渣的资源化利用包括制备建筑材料、道路基层材料、土壤改良剂等。通过资源化利用,可减少灰渣的堆存压力,提高焚烧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第5章污泥处理与资源化利用5.1污泥的分类与性质5.1.1污泥来源与分类污泥主要来源于污水处理过程,根据其来源及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初沉污泥、活性污泥、消化污泥和化学污泥等。各类污泥的性质及处理方法亦有所区别。5.1.2污泥性质污泥性质主要包括污泥的含水率、有机物含量、营养元素、重金属含量、病原微生物等。了解污泥性质对于选择合适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具有重要意义。5.2污泥浓缩与脱水技术5.2.1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降低污泥含水率的过程。常见的污泥浓缩方法有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等。5.2.2污泥脱水污泥脱水是将浓缩后的污泥进一步降低含水率,以便于污泥的运输、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常用的脱水方法有机械压滤、板框压滤、离心脱水等。5.3污泥焚烧与土地利用5.3.1污泥焚烧污泥焚烧是将污泥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实现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和稳定化的处理方法。焚烧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焚烧温度、停留时间等参数,保证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5.3.2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土地利用是将污泥作为一种有机肥料施入土壤,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在土地利用前,需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保证其符合相关环保要求。应根据污泥性质和土壤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方式。5.3.3污泥资源化利用污泥资源化利用包括生物质能源回收、建筑材料制备等。通过先进技术将污泥转化为有价资源,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第6章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6.1农业固体废物的特点与危害6.1.1特点农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残留物、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以及农村生活中的垃圾。其特点如下:(1)来源广泛,种类繁多,包括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农膜、农药包装物等;(2)产量大,分布广泛,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特点;(3)有机物质含量高,可生化性好;(4)污染负荷重,含有大量的氮、磷、钾等养分元素。6.1.2危害农业固体废物若处理不当,会对环境产生以下危害:(1)污染土壤、水体和空气,影响生态环境;(2)影响作物生长,降低农产品质量;(3)传播病虫害,影响农业生产安全;(4)占用土地资源,影响农村环境卫生。6.2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6.2.1物理处理技术(1)筛选、分级:将固体废物进行筛选、分级,去除其中的杂质和不可利用部分;(2)破碎、切割:减小固体废物体积,便于运输和利用;(3)压缩、打包:降低固体废物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6.2.2化学处理技术(1)氧化还原法:利用化学方法对固体废物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达到降解目的;(2)酸碱中和法:调节固体废物的酸碱度,使其达到中性,降低对环境的危害;(3)化学稳定化:通过添加化学稳定剂,降低固体废物中有害成分的溶解性和迁移性。6.2.3生物处理技术(1)堆肥化: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转化为肥料;(2)厌氧消化: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产生可利用的气体和肥料;(3)好氧消化: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分解,降低固体废物的有机物含量。6.3农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6.3.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作物秸秆:制作生物质燃料、生物质板材、饲料等;(2)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生物质燃料等;(3)农膜:回收利用,生产再生塑料。6.3.2农产品加工废弃物资源化利用(1)米糠、麦麸:提取油脂、蛋白质,生产饲料、生物质燃料等;(2)果皮、果渣:提取果胶、色素,生产饲料、生物质燃料等;(3)茶叶渣:提取茶多酚、茶碱,生产保健品、饲料等。6.3.3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1)分类回收:将可回收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如塑料、纸张、玻璃等;(2)堆肥化处理:将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化处理,转化为肥料;(3)焚烧发电:将垃圾进行焚烧,利用热能发电。第7章工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7.1工业固体废物的来源与特性7.1.1来源工业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制造业以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包括采矿、冶金、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这些废物产生于原料的提取、生产加工、产品使用及最终处置等各个阶段。7.1.2特性工业固体废物具有以下特性:(1)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等;(2)产量大,处理难度较高;(3)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如含有毒有害物质,可能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影响;(4)具有一定的资源价值,可通过适当处理实现资源化利用。7.2工业固体废物的处理技术7.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分、破碎、压实、磁分离等,用于对废物进行预处理和分选,降低废物体积,便于后续处理。7.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离子交换等,用于去除废物中的有害成分,降低废物危害性。7.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化、厌氧消化等,利用微生物将有机废物转化为肥料、气体等资源。7.2.4热处理技术热处理技术包括焚烧、热解、气化等,用于减少废物体积,实现能量回收和有害物质的无害化。7.3工业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7.3.1材料回收对废物中的金属、非金属等有价成分进行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7.3.2能量回收通过热处理技术,将废物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能源,如焚烧发电、生物质燃料等。7.3.3土壤改良剂将废物作为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7.3.4建筑材料将废物作为原料,制备建筑材料,如再生砖、混凝土等。7.3.5环保材料利用废物制备环保材料,如废塑料制备环保型复合材料、废橡胶制备改性沥青等。7.3.6生态修复利用废物进行生态修复,如矿山复绿、河道治理等,实现废物资源化与环境治理的有机结合。第8章建筑垃圾处理与利用8.1建筑垃圾的分类与特性8.1.1分类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土石方垃圾:包括挖掘、填埋、堆积等过程中产生的土壤、石头、岩土等。(2)废弃混凝土:包括废弃的混凝土块、混凝土拌合物、混凝土预制构件等。(3)废弃木材:包括废弃的木材、木制品、木质包装材料等。(4)废弃金属:包括钢筋、型钢、钢管、铁丝等金属废弃物。(5)废弃塑料:包括各种塑料制品、包装材料等。(6)废弃玻璃:包括各种玻璃制品废弃物。(7)废弃陶瓷:包括瓷砖、卫生洁具等废弃物。(8)其他废弃物:包括废弃物料、报废设备等。8.1.2特性建筑垃圾具有以下特性:(1)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成分复杂。(2)体积大,重量重,不易搬运。(3)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污染物。(4)具有一定的可回收利用价值。8.2建筑垃圾的处理技术8.2.1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分、破碎、分选等,目的是将建筑垃圾进行初步处理,便于后续的利用。(1)筛分:通过振动筛、滚筒筛等设备将建筑垃圾按粒度进行分级。(2)破碎:利用颚式破碎机、圆锥破碎机等设备对大块垃圾进行破碎,减小颗粒大小。(3)分选:采用人工或机械分选设备,将建筑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质分离出来。8.2.2处理技术(1)物理处理:包括重力分选、磁力分选、涡电流分选等,用于分离建筑垃圾中的金属、塑料等。(2)化学处理:利用化学方法对建筑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3)生物处理:通过微生物分解、植物修复等技术,处理建筑垃圾中的有机物质。8.3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8.3.1再生骨料利用将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清洗、筛分等处理,制备成再生骨料,用于生产新的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8.3.2金属回收利用对建筑垃圾中的金属进行回收,如钢筋、铁丝等,经过处理后可作为原材料重新使用。8.3.3木材、塑料、玻璃等废弃物利用(1)木材:经处理后可用作生物质能源、家具、装饰材料等。(2)塑料:通过再生造粒、改性等处理,用于生产塑料制品。(3)玻璃:经破碎、清洗、熔融等工艺,制备成再生玻璃。8.3.4有机废弃物制备生物质能源将建筑垃圾中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发酵、焚烧等处理,制备生物质燃料,用于发电、供热等。8.3.5建筑垃圾制备环保建材利用建筑垃圾制备环保型建筑材料,如再生砖、再生板材、再生隔墙板等,实现建筑垃圾的循环利用。第9章危险废物处理与利用9.1危险废物的特性与分类9.1.1特性危险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科研等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感染性等危害特性的固体废物。其危害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毒性: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2)腐蚀性:对金属、混凝土等物质产生腐蚀作用;(3)爆炸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爆炸反应;(4)感染性:含有病原体,可能导致生物感染。9.1.2分类根据危险废物的特性,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有害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爆炸性等危害特性的废物;(2)易燃废物:易燃的固体废物;(3)反应性废物:与水、空气等物质接触,可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废物;(4)感染性废物:含有病原体的废物;(5)放射性废物:含有放射性核素的废物。9.2危险废物的处理技术9.2.1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筛选、重力分选、磁选、浮选等,主要用于去除危险废物中的可回收物质。9.2.2化学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包括氧化、还原、中和、沉淀等,主要用于改变危险废物的化学性质,降低其危害性。9.2.3生物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主要包括堆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等。9.2.4焚烧处理技术焚烧处理技术是将危险废物在高温条件下燃烧,转化为无害或低害物质的方法。9.2.5固化/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维护合同
- 地源热泵合同模版
- 2024版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与维护合同2篇
- 2024年度电气工程进度付款合同2篇
- 2024年度丙方物流服务提供合同标的甲方货物运输
- 二零二四年度博物馆布展材料环保检测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发布合同的广告内容、发布媒介与费用结算
- 二零二四年度版权购买与授权合同:音乐产业
- 二零二四年度高端设备制造技术引进合同
- 二零二四年餐饮行业竞争性谈判合同
-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信息化项目大数据平台设计方案
-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评价表
- 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主题班会课件
- 饮食行为问卷(DEBQ)
- 眼球摘除术后护理查房
- 医院院长一岗双责述职报告
- 西泠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0课 山字头与京字头》教学设计
- 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项目
- 四上科学3.4《弹簧测力计》教学设计(新课标)
- 生物统计及试验设计课件
- 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