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题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题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题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题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训练题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4-二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全面练】1.“春秋五霸”中最先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是()A.晋文公 B.齐桓公C.楚庄王 D.秦穆公2.[2024·宁波1月高一期末]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补偿训练】《<战国策>书录》记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铁犁牛耕推广 B.华夏文化认同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分封制受到挑战3.[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战国初期韩国的铁农具制造技术在各国中最为发达。结合所学我们可知最合理的说法是()A.韩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B.其他六国阶级关系没有变化C.铁器先进导致韩国军力不振D.韩非主张变革刺激铁器改进4.[2024·浙江金华十校高一期末]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项中,体现这一举措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5.《新论》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这表明郢都()A.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B.涌现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C.使用尖首刀币进行贸易D.当地手工业分工十分细密6.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7.[2024·浙江衢温“5+1”联盟期期中联考]有思想家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子8.[2023·浙江7月学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 D.“有教无类”9.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实行宗法制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农具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A.国家的治理方略 B.国家统一的方式C.国家最高统治权 D.单纯的学术问题12.[2024·嘉兴高一上期末]战国时期,李斯上书秦王嬴政:“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A.奖励耕战 B.广纳贤才C.整顿吏治 D.尊奉法家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14.(原创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并非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这说明百家争鸣()A.是源于学术自由B.离不开地主阶级的强大C.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同发展模式辩论D.受到诸侯国国君不同治国主张的影响【综合应用练】15.《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材料表达的思想()A.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与孔子“仁”的思想一致16.[2024·北京合格考]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潮流。这些变法()A.强化了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B.推动了社会转型C.维护了分封宗法的社会秩序D.巩固了贵族特权17.[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有学者将某时期政治制度本身的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尊王攘夷”与五霸迭兴时期;第二阶段为“弭兵”会盟与民族交融时期;第三阶段为七雄并争与中央集权制度萌芽时期。下列表述属于第三阶段的是()①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国人暴动”“共和行政”④“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8.[2024·浙江温州高一上期末]下表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年代记载秦惠文王时期(约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取楚商於地为黔中郡”赵武灵王时期(约公元前325——公元前299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燕昭王时期(约公元前311——公元前279年)“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A.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相关B.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D.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19.[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赞同,孟子主张仁政被各国摒弃。这反映出()A.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深入人心B.研究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学派已经消失C.主张统治者重用贤能的思想成为主流D.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的主张得到推崇20.[2024·杭州精诚联盟高一10月联考]《商君书》载:“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胜敌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下列变法措施能体现其意的有()①奖励耕织②授田于民③奖励军功④实行什伍连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补偿训练】[2022·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上期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④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1.下图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已经存在的封建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摘编自李静、萧洪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1)请指出材料一图中①②③④诸侯国的名称。结合所学简述该时期的兼并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2)依据材料二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商鞅为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需要,在富国方面采取的改革措施。22.[2024·宁波金兰联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思想家观点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荀子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荀子》)庄子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材料二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富者田连阡陌”……中国共产党在“改地换天”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摘编自《赵俪生文集》、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老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追求。在老子看来,天地人关系中的“有”和“无”、“难”和“易”、“福”和“祸”都可以相互转化,其体现的方法论是什么?概括荀子在天人关系上的思想主张。庄子崇尚怎样的精神境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商鞅于“帝王之制”“改”的是什么。答案与解析1.“春秋五霸”中最先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是()A.晋文公 B.齐桓公C.楚庄王 D.秦穆公【解析】选B。结合所学,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最先建立霸权的是齐桓公,故选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拓展延伸】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转型的动力(1)经济根源: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使得开垦大量荒地和精耕细作成为可能,社会生产力得到显著发展。(2)政治动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3)思想理论:法家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4)民心所向: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2.[2024·宁波1月高一期末]春秋前期七八十年的大国争霸,宋国被卷入战事40多次,对外不得不采取“二亲”政策,即楚强亲楚,晋强亲晋。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据材料可知()A.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B.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C.当时礼乐征伐已自大夫出D.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破坏【解析】选A。根据材料“但不管是亲晋、亲楚,附属国对霸主是‘无岁不聘,无役不从’,大国出兵攻战,附属国要陪着出兵,供应赋役”可知,春秋时期,大国之间的争霸使一些小国沦为了附属国,并且要为霸主国提供赋役,说明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分封制遭到了破坏,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力日渐削弱,A正确;“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属于战国时期的特征,排除B;春秋时期,礼乐征伐已自诸侯出,排除C;春秋时期,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并未完全被破坏,排除D。【补偿训练】《<战国策>书录》记载:“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这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铁犁牛耕推广 B.华夏文化认同C.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D.分封制受到挑战【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六卿分晋、田氏代齐,即一些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周朝传统的分封制受到挑战,故选D;春秋战国时期,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与材料无关,排除A;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意思是制礼作乐、出兵征伐,由天子来决定,这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特征,排除C。3.[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战国初期韩国的铁农具制造技术在各国中最为发达。结合所学我们可知最合理的说法是()A.韩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B.其他六国阶级关系没有变化C.铁器先进导致韩国军力不振D.韩非主张变革刺激铁器改进【解析】选A。结合所学可知,铁制农具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即韩国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故选A;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排除B;铁器先进推动经济发展,促使军力强大,“不振”说法错误,排除C;韩非是战国后期的思想家,铁器改进是韩非改革的背景,排除D。4.[2024·浙江金华十校高一期末]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其中一项重要举措是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下列项中,体现这一举措的是()A.“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C.“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解析】选B。据材料“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可知,这是商鞅变法中的“分异令”,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故选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是什伍连坐,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是废井田,开阡陌,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是重农抑商政策,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5.《新论》记载战国时期的楚国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敝。”这表明郢都()A.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B.涌现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C.使用尖首刀币进行贸易D.当地手工业分工十分细密【解析】选A。据材料“车毂击……暮衣敝”可知,郢都城内,车碰车,人挤人,早晨穿着新衣服出门,到晚上回来就被碰磨成了破衣裳,体现出郢都是商业繁荣的中心城市,故选A;战国时期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富比王侯,但与材料不符,排除B;战国时期燕国使用尖首刀币进行贸易,楚国使用蚁鼻钱进行贸易,排除C;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有木、铜、玉、陶等工种,但与材料不符,排除D。6.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他是()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统治者应该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为政以德”,故选B;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排除A;孟子生活于战国,排除C;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排除D。7.[2024·浙江衢温“5+1”联盟期期中联考]有思想家认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荀子D.墨子【解析】选C。据材料中“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可知,该思想家认为崇礼重贤可以称王,重法爱民可以称霸,即主张礼法并重,与荀子的“隆礼重法”思想一致,故选C;结合所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与题干中思想不符,排除A;根据所学,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和无为而治,与题干中思想不符,排除B;结合所学,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尚贤等,与题干中思想不符,排除D。8.[2023·浙江7月学考真题]春秋战国时期创私学、兴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子,相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下列思想中,与这一成绩的取得关系最密切的是()A.“道法自然” B.“相生相胜”C.“格物致知” D.“有教无类”【解析】选D。据材料“创私学、兴教育”“孔子”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办学,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对文化教育的垄断局面,故选D;“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排除A;“相生相胜”是邹衍的思想,排除B;“格物致知”是南宋朱熹的思想,排除C。9.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实行宗法制②奖励军功③普遍推行县制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奖励军功;普遍推行县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③④正确;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①错误,故D正确,排除A、B、C。10.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①使用铁农具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选D。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以及变法运动是推动当时社会转型的原因,①④正确。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和农民起义频繁都不是这一时期的表现,可排除含有②和③的选项,故选D。11.春秋战国时期,儒道争锋,儒墨争雄,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各家本质上“争”的是()A.国家的治理方略 B.国家统一的方式C.国家最高统治权 D.单纯的学术问题【解析】选A。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诸子百家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了各自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被统治者认可并实践,所以本质上各家阐释的都是关于国家的治理方略,故选A;诸子百家只有法家明确提出了国家统一,排除B;诸子百家的主张是协助最高统治者维护统治的,而不是争夺最高统治权,排除C;表面看诸子百家是学术问题的争鸣,实质上是对当时割据混战的政局有自己的政治主张,而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排除D。12.[2024·嘉兴高一上期末]战国时期,李斯上书秦王嬴政:“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材料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A.奖励耕战 B.广纳贤才C.整顿吏治 D.尊奉法家【解析】选B。据材料“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可知,驱逐宾客对国家不利,主要反映李斯劝诫秦王要广纳贤才,故选B;据材料“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可知,题中主旨强调人才的重要性,奖励耕战是重视农耕与军事,排除A;题中信息是招揽人才,不是整顿吏治,排除C;李斯的主张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D。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些主张出自()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解析】选C。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老子朴素的唯物论,故选C;据所学,孔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排除A;据所学,荀子的主要思想是隆礼重法,排除B;据所学,韩非的主要思想是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排除D。14.(原创题)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并非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这说明百家争鸣()A.是源于学术自由B.离不开地主阶级的强大C.是社会经济领域的不同发展模式辩论D.受到诸侯国国君不同治国主张的影响【解析】选A。据材料“于政治权势是相对独立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百家争鸣离不开学术自由的氛围,故选A;据所学,百家争鸣为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提供了思想基础,排除B;据所学,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的争鸣,不是经济领域,排除C;据所学,诸侯国国君都想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排除D。【综合应用练】15.《吕氏春秋》记载:“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材料表达的思想()A.是黎民百姓的政治呼声B.只有统一才能结束战乱C.为汉初治理国家提供了指导思想D.与孔子“仁”的思想一致【解析】选B。根据材料“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刬,不得休息”可知,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给社会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只有完成统一才能结束分裂割据的战乱状态,故选B;材料只是反映了人民渴望统一的心声,不是政治呼声,排除A;汉初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黄老学说,主张与民休息,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孔子的“仁”意为关爱他人,统治者要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16.[2024·北京合格考]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一股潮流。这些变法()A.强化了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B.推动了社会转型C.维护了分封宗法的社会秩序D.巩固了贵族特权【解析】选B。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故B正确。17.[2024浙江台金七校联盟高一期中]有学者将某时期政治制度本身的转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尊王攘夷”与五霸迭兴时期;第二阶段为“弭兵”会盟与民族交融时期;第三阶段为七雄并争与中央集权制度萌芽时期。下列表述属于第三阶段的是()①传统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②“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③“国人暴动”“共和行政”④“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选A。由材料“七雄并争与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可知,为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礼崩乐坏,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冲击,传统政治秩序被破坏,故①正确;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其中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②正确;“国人暴动”和“共和行政”是西周时期的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故③错误;“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体现了朴素辩证法,是道家思想,与材料内容无关,故④错误。正确选项为A。18.[2024·浙江温州高一上期末]下表是战国时期有关“郡”的历史记载,据此可知当时()年代记载秦惠文王时期(约公元前337—公元前311年)“取楚商於地为黔中郡”赵武灵王时期(约公元前325——公元前299年)“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而置云中、雁门、代郡”燕昭王时期(约公元前311——公元前279年)“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A.郡的设置与军事战争相关B.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C.郡是地方最高的行政区划D.诸侯国普遍推行郡县制【解析】选A。据题干可知,秦国将楚国的商於夺取后设立黔中郡,赵国设立云中、雁门、代郡等郡是为了统治刚击败的林胡、楼烦,燕国设立上谷等郡是为了抵御东胡,总之三国设立“郡”都与战争有关,故选A;“分封制退出了历史舞台”不符合史实,排除B;“最高”不符合题意,排除C;“普遍推行”不符合史实,到战国末期郡县制才得到普遍推行,排除D。19.[2024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一期中]商鞅主张“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秦孝公赞同,孟子主张仁政被各国摒弃。这反映出()A.主张统治者爱惜民力的思想深入人心B.研究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学派已经消失C.主张统治者重用贤能的思想成为主流D.适应统治者争霸需要的主张得到推崇【解析】选D。根据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家代表商鞅主张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想要国家繁荣发展就不能仿效旧的法度,倡导变法图强适应了争霸战争需要,得到推崇,孟子主张仁政不能满足现实需要,被摒弃,故选D;儒家思想主张爱惜民力,但是在当时(战国时期)并未受到重视,排除A;研究自然界规律的学派如道家并未消失,B史实错误,排除;尚贤思想是墨家主张,在战国时期并未成为主流,排除C。20.[2024·杭州精诚联盟高一10月联考]《商君书》载:“故圣人之为国也,入令民以属农,出令民以计战。……胜敌而草不荒,富强之功可坐而致也。”下列变法措施能体现其意的有()①奖励耕织②授田于民③奖励军功④实行什伍连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选A。材料“入令民以属农”强调的是重视农业,奖励耕织体现这一点,故①正确;材料“入令民以属农”强调的是重视农业,授田于民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②正确;材料“出令民以计战”强调的是对军事的重视,奖励军功体现这一点,故③正确;“实行什伍连坐”强调的是对人民的控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符合题意。【补偿训练】[2022·浙江9+1高中联盟高一上期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居五年,秦人富强。”材料反映了秦国富强的原因有()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④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C。“为田开阡陌封疆”说明“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故①正确;商鞅变法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与材料不符,故②错误;“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表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故③正确;“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说明强拆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故④正确;选择C符合题意。21.下图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解析】选C。材料图示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水利灌溉工程的成就,结合所学,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故选C;土地私有制确立也得益于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秦朝,排除B;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已经成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