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8/32/wKhkGWca9eOAKeFaAAJ95CSN8C0874.jpg)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8/32/wKhkGWca9eOAKeFaAAJ95CSN8C08742.jpg)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8/32/wKhkGWca9eOAKeFaAAJ95CSN8C08743.jpg)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8/32/wKhkGWca9eOAKeFaAAJ95CSN8C08744.jpg)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6/38/32/wKhkGWca9eOAKeFaAAJ95CSN8C08745.jpg)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2023·云南昆明期中)汉朝时期,国家建立了以察举为主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曹魏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这种变化()A.加强了中央权力B.保障了公平公正C.迎合了豪强地主D.催生了门阀士族2.(2023·山东德州期末)古诗“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体现了当时的选官制度。这一选官制度()A.是选官制度的重大倒退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C.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3.(2023·四川成都期末)隋唐时期科举考试设科招考,不论门第、地域、行业等出身,开创了选人不论出身的传统。这()A.开启了以才选人制度B.避免了任人唯亲的腐败C.扩大了统治的基础D.消除了怠于政事的弊病4.(2023·河北沧州期中)唐玄宗时,科举主管部门由吏部改为礼部,标志着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这种做法()A.确立了中央六部体制B.有助于科举制度走向规范化C.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D.维护了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5.(2023·河南郑州期中)隋炀帝大业三年,尚书省各曹原有侍郎三十六人,改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曹,各置侍郎一人,以副尚书。其余诸曹改称为司,侍郎改称为郎。这一做法()A.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B.弱化了各部门的职能C.分散了宰相的决策权D.实现了监察机构独立6.(2023·浙江杭州联考)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7.史学家钱穆先生说:“租庸调制的精神,不仅在于轻徭薄赋,而尤重为民制产。”下列对“租庸调制”解读正确的是()A.保证农民较充裕的生产时间B.税收形式是货币地租C.收税时间是每年的夏秋两季D.有效消除了土地兼并8.(2023·广东揭阳期中)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A.加强了人身控制B.简化了税收名目C.缩小了征税范围D.降低了赋税税率9.(2023·江西宜春练习)魏晋时期,吏部委州郡中正“铨第等级,凭之授受”。州郡中正则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其有言行修著,则升进之……倘或道义亏阙,则降下之”。这表明当时的人才选拔()A.削弱了中央权威B.缺乏严密的程序C.完全沿袭汉代制度D.比较注重德行考察10.(2023·山东烟台期末)唐代科举制规定,士子应在本地参加府试获得解送资格,若要离开本籍,到其他府州参加府试以取得解送资格再到京师参加全国性考试,即为冒籍。这一规定()A.保证了科举考试的公平性B.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C.促进了官僚政治日益成熟D.缘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11.(2023·湖南株洲统考)唐代宰相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反映出当时()A.行政效率有所提高B.中央政府决策实现民主化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制约12.(2023·重庆渝北期末)开元中,张说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新唐书》的记载表明()A.三省六部制遭到破坏B.决策权与行政权分开C.宰相权力趋于强化D.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13.(2022·江苏镇江统考)下表是两税法在晚唐行政体系中具体实施的方案,由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行政级别财政来源中央州上供藩镇(节度使、观察使)所辖州的部分税收上缴(称送使)州送使外的留州份额A.削弱了藩镇割据的势力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关系C.杜绝了额外加税的可能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非选择题14.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制度创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王朝……大力依靠建立在个人才干基础上的官僚体制,个人才干可以通过帝国的科举考试体现出来。依照汉朝的先例,隋唐的统治者选拔的政府官员是那些通过儒家系统教育,并已经掌握了以中国文学和哲学经典著作为主要的复杂课程的人……这一有才能的阶层通常是忠诚于王朝的。他们是为了国家稳定和富强而工作。儒家教育系统及相关的文官体制对中国政府如此有益,以至于虽经一定的修改和偶尔的断裂,它们仍然存在了13个世纪,只是在清朝于20世纪初崩溃之后才消失。——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继承与创新”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科举制能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的原因。答案及解析1.解析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察举制,由地方向中央举荐人才,但到了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这改变了东汉晚期地方豪强大族控制选官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A项;九品中正制不能保证完全公平公正,排除B项;东汉晚期,豪强地主控制了地方选官权,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是为了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排除C项;门阀士族并非九品中正制催生,排除D项。答案A2.解析据材料“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可知,世家子弟能登上高位获得权势,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在下级官职中,可以判断这一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后来成为维护特权的工具,故选B项;材料强调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重大倒退”说法错误,排除A项;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官员来源,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的基础,排除C项;为两汉政权选拔人才的是察举制,排除D项。答案B3.解析“选人不论出身”说明科举考试扩大了选官范围,让不同门第、地域、行业的人都有机会入仕,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科举制的选官范围,而非选官标准,排除A项;“避免了腐败”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消除了弊病”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4.解析唐玄宗时,科举考试机构完全从官员铨选机构中脱离出来,取得相对的独立性,这有助于科举制度的规范化,故选B项;隋文帝时,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排除A项;C项夸大了这一做法影响,排除;科举制使平民出身的读书人可以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排除D项。答案B5.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此次机构改革简化了部门,明确了职能,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故选A项;原三十六侍郎改为六曹,职能明确,不是弱化了职能,排除B项;决策权掌握在君主手里,排除C项;监察机构一直是独立于行政部门之外的,排除D项。答案A6.解析据材料“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参与起草,故选A项;门下省职责是审核政令,排除B项;尚书省的职责是执行政令,排除C项;政事堂是三省联署办公的场所,排除D项。答案A7.解析租庸调制规定了农民负担的上限,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故选A项;租庸调制税收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排除B项;两税法收税的时间是每年的夏秋两季,排除C项;“消除了土地兼并”表述错误,排除D项。答案A8.解析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官员对农民的盘剥,故选B项;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A项;两税法只是按人丁和资产收税,并未缩小范围,排除C项;两税法并未降低赋税税率,排除D项。答案B9.解析据材料可知,当时的人才选拔由州郡中正结合乡党舆论品评人才,根据德行好坏升降等次,体现注重德行考察,故选D项;州郡中正根据吏部的指派选拔人才,中央控制选官权,有利于加强中央权威,排除A项;魏晋时期由中正官凭借德行品评人才,人才选拔具有比较严密的程序,排除B项;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改变了汉代的察举制度,排除C项。答案D10.解析唐朝时期不允许士子在本籍之外参与全国性的科举考试,这是由于当时地区发展不平衡,教育水平不一,冒籍不利于科举考试的公平竞争,故选D项;这一规定有助于减少考试的不公平性,但并不一定能“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为了减少科举考试的不公平,并不是为了提升社会文化水平和促进官僚政治的日益成熟,排除B、C两项。答案D11.解析据材料“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也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表明,唐代的相权对皇权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相权对君权的制约,“行政效率有所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唐代的政治体制为君主专制,“民主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在题干所给的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答案D12.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从门下省到中书省,最后改为“中书门下”,并且在其后设置吏、户、礼、兵、枢机分管政务,这体现了三省合署办公的趋势,即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故选D项;材料信息无法看出三省六部制被破坏,排除A项;材料信息涉及的是中枢机构办公地点的转移,未涉及决策权与行政权分开,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答案D13.解析据材料可知,两税法的实施建立了中央与地方分级分享两税的关系,这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选B项;材料与削弱藩镇割据势力无关,排除A项;“杜绝”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对农民的人身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迁出户口申请书
- 保定大学生科技创业创新项目
- 音乐与生活模板
- 传统媒体的半年之旅
- 餐饮行业半年盘点
- 农民贫困申请书
- 学生自愿降级申请书
- 入警申请书范文
- 礼仪队申请书
- 加快信息化建设夯实数字基础能力
-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练习300道及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表格版)
- 2022年江苏省常州市强基计划选拔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体外除颤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人力资源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机械基础(少学时)(第三版) 课件 0-绪论
- 2024-2030年中国桦树汁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政治试题分析及2025届高考复习备考建议
- 酒厂承包合作模式
-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第一期)专题12 机械能及能量守恒定律(第01期)(解析版)
- 2024-2030年中国演出行业市场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