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堂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1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堂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2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堂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3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堂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4页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课堂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作业一、单选题1.西周和春秋时期,“相”为礼宾之官。战国时期,“(相)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相”的变化反映出(

)A.贵族政治的确立 B.君主集权的增强C.选官标准的提高 D.等级制度的消亡2.东汉王充《论衡》记载,“萧何入秦,收拾文书,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该材料最能说明秦代文书A.传送系统规定严格 B.有利于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治理C.保障了政令的畅通 D.由丞相负责掌管并发挥重要作用3.唐高宗时期,皇后武则天建立了一个由非官员的文人谋士组成的“北门学士”,名义上是修撰著作,实际上是武则天的智囊团,可参决朝政。该机构的职责与唐代哪一部门相同(

)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军机处4.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据此推断,假如是在西周,下图中有资格继承住宅的堂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6.春秋战国时期,忠于君主个人成为“忠君”思想的首义:但“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臣之间要讲究所谓的“君臣要义”,即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仍受到重视 B.诸侯国变法以儒学为指引C.贵族分封等级制逐渐解体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7.《史记・陈丞相世家》云:“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其任职焉。”以下关于历代宰相制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丞相是百官之长,分左、右丞 B.汉朝设立中朝,外朝丞相权力被削C.宋朝的枢密院、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D.明朝为加强皇权,明成祖废除宰相8.《汉书·公孙弘传》载:“(丞相公孙弘去世后)李蔡、严青翟、赵周、石庆、公孙贺、刘屈牦继踵为丞相,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牦时,坏以为马底、车库、奴婢室矣!”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西汉A.中央集权的强化 B.丞相更替的频繁C.社会经济的凋敝 D.中枢机构的调整9.明以前,训诫类史书已有散见,但未成体例;明代仅光洪武年间就有《昭鉴录》《外戚事鉴》《忠义录》《醒贪简要录》《女戒》等数十种,这些数量众多的训诫类史书除各级臣民外,主要训诫对象包括两类人:宗室和权臣外戚。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宗室和外戚势力强大 B.政治的开明程度降低C.市民阶层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10.北宋官僚权力运转平衡,制约成效凸显。这一机制交叉错置、彼此制约,构建起一个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的制约系统,充分保证了政治权力的平稳运作。下图符合这一系统的是(

)A. B.C. D.11.秦朝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其积极意义得到古代进步文士的高度肯定,被视为“公天下之端”。但他们也毫不讳言秦朝实施郡县制的动机——“其情,私也”。对秦朝实施郡县制动机的这一认识主要基于A.中央集权政体服务于皇权专制 B.郡县制削弱了儒生的社会影响C.秦朝真正开创了“家天下”局面 D.秦始皇个人性格的自私与暴戾12.图一是中国某一朝代疆域图,下列各项中出现于这一朝代的是A.丝绸之路的首次开通 B.曲辕犁的大规模推广C.西藏正式归中央管辖 D.“改土归流”的实施13.如表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据此可知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A.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 B.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C.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 D.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14.“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掌握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此材料所述的唐代政治制度是指A.三公九卿制 B.察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15.唐朝政府规定,地方向中央贡献之物应为价值不超过50匹绢的“当土所出”,且须官方购买。虽然全国每年贡物的价值只占全国户税的很小一部分,但中央要求“天下诸郡每年常贡”。此项规定旨在(

)A.遏制地方节度使势力的发展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C.强化地方对中央的服从意识 D.促进区域性商品市场的形成1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这些描述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政治权力实现集中 B.宗法政治体制趋向崩溃C.政治统一趋势增强 D.政治体制的转换已完成17.明代内阁大学士多数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这一阶衔上面,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政府把大学士的品秩由正五品升格到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格至正一品。清代内阁大学士品秩的变化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 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前期重文轻武 D.促使中央权力体系完善18.据记载,嘉靖二年(1523年)二月,明世宗在批答都察院关于请差御使巡盐的奏疏时未经内阁票拟,刑科给事中(负责刑科的监察官)黄臣立即“封还原本,以重命令”。这说明,内阁票拟(

)A.对皇帝独断的牵制 B.防止了政治腐败发生C.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D.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19.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朝代曾发生过宦官弄权的祸害,但论其程度的深重,要以明代为最甚。其主要原因在于明朝:A.人主昏庸,广置后宫B.依靠宦官与外戚斗争C.皇权加强,废置宰相D.儒生见识鄙陋,奴颜婢膝20.春秋战国之交,韩、赵、魏作为异姓大夫取得了姬姓晋的政权,田氏以客卿取得姜齐的政权,逐渐形成七雄局面。这反映了该时期(

)A.宗法制度彻底崩溃 B.地域关系国家正在形成C.诸侯势力逐渐衰落 D.上下尊卑观念日益淡薄二、材料分析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期概况商

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两

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无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隋

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同管)库,悉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敫(此字应加“西”字头)奏考帐……——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7材料二中书不与知兵,增兵多少不知也;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曾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足也;三司但知支办食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四者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若通而为一,则可以计较兵积多少,财用有无,不致于冗。——摘自《蔡忠惠公文集》卷22(1)材料一中宋朝官制有何特点?(2)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宋朝这种官制导致什么弊端?(3)材料二中为消除“冗兵”弊端提出了“通而为一”(将材料中涉及的部门合并)的主张,分析这一主张不能实现的原因?23.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ADCD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CCBBACB1.B2.B3.C4.A5.D6.C7.D8.D9.B10.C11.A12.C13.C14.C15.C16.B17.B18.A19.C20.B21.示例一:商周时期信息:注重宗族血缘关系;强调家庭成员尊卑有序。简析:商周实行宗法制度,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财产;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示例二:两汉时期信息:重视孝道,财产继承嫡庶同权;“家学”兴起。简析:察举制注重孝廉;推恩令的影响;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示例三:宋元时期信息:重视三纲五常;南方大家庭的规模超过北方。简析:理学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22.(1)特点:分化事权;设立众多机构,互不统属。(2)材料二:可看出各部门都不了解全局,各行其是,遇事互相推诿,行政效率低下,朝政混乱。(3)原因:封建帝王为加强皇权,必然会通过分化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