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走近大师资料助读

这篇文章写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骑践踏了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关内步步进逼,亡国灭种的威胁迫在眉睫,悲观失望的情绪主宰了一部分国人的头脑。甚至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鲁迅先生的这篇文章,就是为批驳这种悲观的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而写的。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属鲁迅后期杂文。搽

玄虚渺茫摧残诓骗

怀古伤今埋头骨干舍身求法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不足为据

省悟脊梁诬蔑

脂粉

字词学习cháxuánmiǎocuīkuānɡpūxǐnɡjǐmièzhīmái预习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形容专心致志,卖力地工作。埋头苦干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怀古伤今怀念古代,哀叹现在。表示对现状不满的怀旧思绪。文中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情绪。不足为据指替百姓向上申诉,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等。前仆后继也作“伤今怀古”。够不上作为凭据。为民请命含褒义。读“wèi”。也说“不足为凭”。含褒义。舍身求法原指佛教徒舍弃肉身去寻求佛法。后来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理解词义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①、②):摆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起批驳的靶子。第二部分(③~⑧):以古今事例驳斥敌方的论点和论据。第三部分(⑨):逐层推进,得出结论: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要看中国人的筋骨和脊梁,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任务一:整体感知树靶子打靶子立观点摆敌论据论点驳敌论证证观点作结论(1-2)(3-8)(9)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明作者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今天将要学习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属于驳论文。文体知识

◎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正面立论(摆出自己的观点)驳论论证方式论点论据论证本身就是错误的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论点论据之间必需要有内在逻辑关系批驳方式:先破后立、边破边立、先立后破1.本文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这个观点是谁提出的?批驳观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有人(国民党反动派)提出的。任务二:合作探究2.对方论据是什么?对方论据: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3.再读句子“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你觉得还有哪些词语和“总”一样值得品味?

“只”,是只有、仅仅有的意思。从这个字能看出国民党反动派把希望寄托在“国联”,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

“一味”,体现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政府深陷求神拜佛之中,不愿自拔,不愿清醒,一副顽固不化的嘴脸。4.针对国民党“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观点,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也可理解为作者认为“中国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5.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的论据是什么?读6-9段,圈画论据。古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有确信,不自欺前仆后继战斗他们是中国脊梁间接反驳今6.文章第7段中的话特别有力量:“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谈谈你对“中国的脊梁”的理解。

在文中“中国的脊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脊梁”本义指人的脊柱,有坚硬、竖直、人体的中轴等特点。这里比喻中国自古以来有着坚定信念、不屈精神、对历史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华儿女。这样的比喻形象地揭示出有自信力的优秀中华儿女身上坚定、正直、顽强的精神,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起到的重大作用。“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各自的代表人物都有谁?

“埋头苦干的人”指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执著于某一项事业,不畏艰险,奋斗不息的人。如蔡伦、邓稼先、毕升、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

“拼命硬干的人”指那些置身家性命于不顾,揭竿而起、斩木为兵的农民领袖和精忠报国、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

“为民请命的人”指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康有为、梁启超、李大钊、鲁迅等。

“舍身求法的人”指为追求某一种规范(如公平、正义等),不惜牺牲生命,类似于“舍生取义”的人。如唐玄奘、商鞅、谭嗣同、秋菊、任长霞等。7.文章最后一段说:“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请找出其中的比喻词并体会其意思。“脂粉”,比喻统治阶级的欺骗性宣传;“筋骨和脊梁”,比喻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状元宰相",比喻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指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8.“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哪句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呼应开头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等谬论,“要自己去看地底下”呼应第7、8两段提及的中国的脊梁。

这句话是说,中国人是否有自信力,不要看那些反动文人发表出来的文章,而要去看那些真正的堪称中国脊梁的人的作为,他们才是有自信力的中国人。(1)“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2)“只希望着国联”“只”:刻画出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3)“一味求神拜佛”“一味”刻画出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语言尖锐犀利,具有战斗性,带有讽刺意味。反复朗读以下几个句子,说说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任务一:整体感知自信力自欺力他信力仿拟:按照已有的语言表达形式,临时造出新的语言形式的一种辞格。通过一字之差的三个词的对比,将反动派当局仰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文章妙趣横生,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篇驳论文,作者针对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的悲观论调进行了有理有据的批驳,明确提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失去自信力,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表现了作者一颗炽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