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册语文名著阅读《艾青诗选》备考复习知识点清单(黄金版)知识点速览作品简介、情节图示、作者名片、经典名言、思想内涵、诗歌风格、诗歌意象、考点梳理、常考诗歌分篇赏析【作品简介】《艾青诗选》收录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作品真实地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的思想,蕴含强烈深沉的情感,表达对劳苦大众痛苦生活的同情,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祖国的热爱。艾青的诗歌一般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了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的向往与追求,字里行间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在这些诗歌中,诗人艾青以激越抒情的笔触,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吟唱多灾多难的祖国大地和旷野农村,礼赞太阳、黎明、火把,抒发了对普通大众和生命本源的深沉爱恋。【情节图示】【作者名片】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现代文学家、诗人,艾青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被称为“一生追求光明的作家”。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艾青的诗歌创作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密不可分,他的诗歌既是时代的记录,也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理解艾青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以及他独特的艺术风格。1933年第一次用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解放后的诗集有《欢呼集》、《春天》等。1948年以后发表了《在浪尖上》、《光的赞歌》等诗作。出版了《艾青选集》等。另有论文集《诗论》、《论诗》、《新诗论》等著作。1985年,获法国艺术最高勋章。其诗作《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经典名言】①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②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人人心中都有一架衡量语言的天平。③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④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⑤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⑥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思想内涵】
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他的“归来”之歌,内容更为广泛,思想更为浑厚,情感更为深沉,手法更为多样,艺术更为圆熟。从思想内容上看,艾青的诗主题多样,主要体现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艾青的诗歌充满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渴望。《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歌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深沉热爱,即使化作一只鸟,也要用歌声来赞美这片土地。《北方》: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北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北方人民的敬佩之情。《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歌描写了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人皮》:这首诗歌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残暴罪行,表达了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侵略者的控诉,激发了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光的赞歌》:这首诗歌歌颂了革命先烈的贡献,并号召人们继承他们的遗志,继续为光明和进步而奋斗,体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2.人道主义:艾青的诗歌关注人民的苦难,同情弱者,呼吁社会公正,体现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描写了大堰河的悲惨命运,以及“我”在亲生父母家的愧疚和不安,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批判。《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妇女、土地垦殖者等不同群体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切同情。3.革命精神:艾青的诗歌歌颂革命,赞美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的英雄和人民,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太阳》:这首诗歌歌颂了革命带来的光明和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火把》:这首诗歌以火炬游行为背景,描写了抗战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变化,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他死在第二次》: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普通士兵的形象,歌颂了他为祖国解放而英勇献身的精神。《吹号者》: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吹号者形象,歌颂了抗日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4.对生命的思考:《启明星》:这首诗歌歌颂了启明星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启迪人们要像启明星一样,为他人带来光明和希望。《鱼化石》:这首诗歌以“鱼化石”为线索,引发对生命和运动的思考,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神秘果”:这首诗歌鼓励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苦与乐,只有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希望》:这首诗歌探讨希望的本质,指出希望虽然虚无缥缈,却始终激励着人们前进。《失去的岁月》: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惋惜和怀念,提醒人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关于眼睛(两首)》: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眼睛的赞美和思考,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艾青的诗歌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人民和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时代的记录和精神的象征。【诗歌风格】艾青的诗作可划分为三个阶段:【诗歌意象】艾青的诗歌创作中,大量运用象征和比喻等手法,创造了许多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一)自然意象:土地:象征着祖国、人民、生命力、希望和未来。例如,《我爱这土地》、《复活的土地》、《北方》等诗歌中,都将土地视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和精神的归宿。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温暖、革命的力量和新生活的开始。例如,《向太阳》、《太阳》等诗歌中,都将太阳视为引领人们走向光明的指引者。雪:象征着纯洁、高尚、寒冷、苦难和黑暗。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诗歌中,都用雪来渲染悲凉的氛围,也象征着旧社会的黑暗和寒冷。春天:象征着生命力、希望和新生。例如,《春》、《复活的土地》等诗歌中,都用春天来表达对未来充满信心。黎明: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新生活的开始。例如,《黎明》、《黎明的通知》等诗歌中,都将黎明视为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的使者。河流:象征着生命、历史和时间的流逝。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等诗歌中,都用河流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历史的追溯。山:象征着坚强、稳定和永恒。例如,《北方》、《礁石》等诗歌中,都用山来展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顽强。树木:象征着生命力、成长和希望。例如,《春》、《北方》等诗歌中,都用树木来展现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二)社会意象:城市:象征着现代文明、工业化和社会发展。例如,《马赛》、《向太阳》等诗歌中,都用城市来展现社会的变迁和进步。乡村:象征着传统文化、自然和谐和淳朴的民风。例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北方》等诗歌中,都用乡村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工厂:象征着工业文明、劳动人民的力量和社会发展。例如,《马赛》、《向太阳》等诗歌中,都用工厂来展现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劳动人民的力量。战争:象征着苦难、破坏和死亡。例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等诗歌中,都用战争来表达对苦难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革命:象征着光明、希望、进步和新生的力量。例如,《向太阳》、《火把》等诗歌中,都用革命来表达对未来充满信心。(三)其他意象:眼睛:象征着心灵的窗户,可以反映出人的内心世界。例如,《关于眼睛(两首)》中,用眼睛来表达各种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芦笛:象征着自由和正义。例如,《芦笛》中,用芦笛来表达对自由和正义的追求。火把:象征着革命的火焰和光明,以及希望和未来。例如,《火把》中,用火把来展现革命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十字架:象征着苦难和牺牲。例如,《一个拿撒勒人的死》、《笑》等诗歌中,用十字架来表达对革命者的敬佩和对苦难的思考。【考点梳理】题型归纳1.意象分析:识别并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以及在表达主题、情感、氛围中的作用。2.语言技巧分析:分析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沉郁顿挫、慷慨激昂等),以及它们对诗歌表达效果的影响。3.主题理解: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并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分析。4.情感把握: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例如热爱、赞美、悲愤、忧虑、希望等),分析诗歌是如何通过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表达情感的。5.诗歌鉴赏: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诗歌进行赏析,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明确题意: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抓住关键词,确定答题方向和要点。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快速浏览诗歌全文,把握诗歌的主题、情感、结构和艺术特色,为答题提供整体思路。3.结合文本,细致分析:根据题目要求,找到相关的诗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并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创作意图、以及诗人的人生经历进行阐释。4.规范答题,层次分明:答案要简洁明了,层次分明,要点突出,语言规范准确。答题技巧:1.意象分析:“是什么+象征什么+作用是什么”的三步法。(1)准确识别诗歌中的关键意象。(2)分析意象的象征意义,并结合诗歌主题和情感进行解释。(3)概括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例如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寄托理想等等。2.语言技巧分析:“技巧+例句+效果+作用”的四步法。(1)确定诗歌运用的语言技巧(例如比喻、拟人、排比等)。(2)摘录诗歌中运用该技巧的例句。(3)分析该技巧的效果,例如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诗歌的节奏感等等。(4)概括该技巧对诗歌主题表达和情感表达的作用。3.主题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三步法。(1)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可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中心内容。(1)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经历,分析诗歌的主题是如何产生的。(1)评价诗歌主题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后世的影响。4.情感把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表现”的三步法。(1)确定诗歌表达的情感,例如喜悦、悲伤、愤怒、希望等等。(1)分析诗歌的情感是如何产生的,可以结合诗歌的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1)概括诗歌是如何通过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来表达情感的。实例讲解:1.诗歌意象分析: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雪”为例:(1)是什么:“雪”是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意象。(2)象征什么:“雪”象征着寒冷、苦难,但也象征着纯洁、美好。(3)作用是什么:“雪”渲染了诗歌悲凉的氛围,烘托了诗人悲伤的情感,也象征了大堰河的纯洁善良,以及她对诗人无私的爱。2.语言技巧分析:以《我爱这土地》中“假如我是/一只鸟”为例:(1)技巧:比喻(2)例句:“假如我是/一只鸟”(3)效果:将诗人比作一只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依恋之情。(4)作用: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诗歌更加感人至深。3.主题理解:以《向太阳》为例:(1)是什么:这首诗歌颂了太阳的力量,表达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充满希望。(2)为什么:诗歌创作于抗战时期,诗人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渴望和平与光明,因此在诗中歌颂了太阳的力量,表达了对未来充满希望。(3)怎么样:诗歌以其积极向上的主题,鼓舞了人们在战争年代的斗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常考诗歌】(一)大堰河——我的保姆1.诗歌基本信息:主题:歌颂伟大的母爱,表达对保姆的深切怀念和感激,批判旧社会的不公。形式:自由体诗,长诗2.诗歌结构和内容概括:第一部分(1-6节):介绍大堰河的身份和“我”与她的关系,“我”因家境原因被寄养在大堰河家,吃了她的奶长大,称她为“保姆”。第二部分(7-12节):描写看到雪后联想到大堰河的贫苦生活,回忆起她辛勤劳作的场景,以及对“我”的细心呵护。第三部分(13-21节):描写“我”被亲生父母领回家后的生活,物质条件优越,但内心感到不安和愧疚。第四部分(22-32节):描写大堰河在“我”离开后继续辛勤劳作,以及她对“我”的深切思念和爱。第五部分(33-41节):描写大堰河的去世和不幸的命运,表达对她的同情和哀悼。第六部分(42-50节):描写大堰河去世后她的家庭的悲惨遭遇,表达对旧社会的不满和批判。第七部分(51-59节):写“我”在狱中创作这首诗歌,表达对大堰河的敬爱和怀念。3.经典诗句和赏析:“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开篇点题,介绍大堰河的身份,语言朴素却富有情感。“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表达“我”对大堰河的感激和亲近,也为后面的内容埋下伏笔。“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描写大堰河的辛勤劳作,展现她的坚韧和伟大。“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描写大堰河对“我”的深切爱护,展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大堰河,含泪的去了!/同着四十几年的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描写大堰河的不幸命运,表达对旧社会的控诉和批判。“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交代“我”写作这首诗的背景,也表达对大堰河的敬意和怀念。4.写作手法:(1)对比:通过对比地主家庭与大堰河家的生活,突显了社会的不公与劳动人民的苦难。(2)细节描写:通过对大堰河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她勤劳、善良、慈爱的形象。(3)反复:对“大堰河,我的保姆”的反复吟咏,强化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与怀念。(4)象征:通过象征手法,赋予一些具体事物以更深层的意义,例如“雪”象征寒冷和苦难,“大堰河”象征广大劳动人民和哺育民族的土地。5.写作特色:(1)真挚的感情:诗人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倾诉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感情,感人至深。(2)民歌风格:诗歌采用自由诗的形式,语言简洁流畅,具有民歌的韵味和节奏感,读来朗朗上口。(3)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诗歌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同时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二)春1.主题:歌颂春天带来的生命力和希望,也暗含对战争的控诉和对和平的渴望。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开篇描写了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然而这美丽却发生在“血斑点点的夜间”,暗示着战争带来的伤痛。随后,诗人表达了对这片“古老的土地”的热爱,以及对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年轻生命的敬佩。最后,诗人指出“春从何处来?/我说:来自郊外的墓窟。”,将春天的生机与牺牲者的鲜血联系在一起,表达对和平的期盼。3.经典诗句和赏析:“春天了,/龙华的桃花开了,/在那些夜间开了,/在那些血斑点点的夜间。”——诗歌开篇描绘了一幅鲜明的画面:桃花在春夜里静静地开放。然而,"血斑点点的夜间"却打破了这宁静的氛围,暗示着战争带来的伤痛和血腥。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对生命的摧残,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这古老的土地呀,/随时都像一只饥渴的野兽,/舐吮着年轻人的血液,/顽强的人之子的血液”——诗人将土地比喻成“饥渴的野兽”,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战争对年轻生命的吞噬,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和对生命的惋惜。“于是,经过了悠长的冬日,/经过了冰雪的季节,/经过了无限困乏的期待,/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的蓓蕾,/点缀得江南处处是春了。”——诗歌最后将“血迹”与“蓓蕾”联系在一起,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和平的期盼。年轻战士的鲜血滋养了大地,带来了春天的生机,也预示着和平与希望的到来。4.艺术特色:对比: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进行对比,突出了战争的破坏性,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象征:诗歌中桃花、血迹、蓓蕾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生命、牺牲和希望。比喻:诗人将土地比喻成“饥渴的野兽”,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战争的残酷。(三)雪里钻1.主题:歌颂抗日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人和马之间深厚的感情。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一次夜袭行动为背景,讲述了诗人与战马“雪里钻”之间的故事。诗歌详细描写了“雪里钻”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展现它的俊美、机敏和勇敢。诗歌重点描绘了“雪里钻”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它与诗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战马“雪里钻”的感激和敬佩之情。3.经典诗句和赏析:“它肃静地站在夜色里,/全身的黑毛映着雪光,/好像随时都在警戒着;/假如不是它的耳朵在翻动/和它的眼睛在闪瞬,/你会以为它是一个/为纪念英雄而铸造的马像。”——诗歌开篇便细致地描绘了战马“雪里钻”的形象,展现了它俊美、机警的特点。诗人将它比喻成“为纪念英雄而铸造的马像”,突出了战马的英勇和不凡。“我的马,在祖国的平原上/广阔的被凌辱的土地上/奔跳着,急驰着,/像一阵旋风/卷过山谷似的勇猛。”——诗人用“旋风”比喻马的勇猛,展现抗日战士不畏艰险,奋勇杀敌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愤恨。“‘雪里钻’/奔到205号马尸的旁边,/它的后左腿/突然陷进冰窟里,/两条前腿被冰一滑/跪下了。/我发出了惊叫:/‘完了!’”——诗歌描写了战斗中“雪里钻”受伤的场景,突出了战斗的残酷和紧张的氛围。“我握住小刀,咬紧牙齿,/猛烈地向马屁股上一刺。/我噙着眼泪/叫喊着:/‘起来!伙计!/你不要出卖我!’”——诗人为了不拖累战友,忍痛用刀刺向“雪里钻”,展现了抗日战士的坚毅和牺牲精神。“中国的雪的平原,/突然看见鲜红的/血迹/淋滴在洁白的雪堆上,/淋滴在印着蹄影的道路上……”——诗歌结尾,诗人用“鲜红的/血迹”象征着战士的牺牲和奉献,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和怀念。4.艺术特色:描写:诗歌对战马“雪里钻”的外貌、动作和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它的英勇和忠诚。比喻:诗人用“旋风”比喻马的勇猛,用“马像”比喻马的英勇和不凡,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战马的特点。象征:诗歌中“雪里钻”、“鲜红的血迹”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抗日战士的英勇顽强和他们的牺牲精神。(四)礁石1.主题:歌颂礁石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礁石面对海浪冲击的场景。“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展现了海浪的猛烈和无情。“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则突出了礁石的坚强和不屈。3.经典诗句和赏析:“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礁石面对海浪冲击的场景,“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展现了海浪的猛烈和无情,“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则突出了礁石所遭受的磨难。然而,“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表现出礁石的坚强和不屈,也象征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用礁石和海浪的对比,突出了礁石的坚韧和顽强,也象征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抗争,永不放弃的精神。对比:诗歌将礁石的坚强和海浪的无情进行对比,突出了礁石的顽强和不屈。(五)鱼化石1.主题:歌颂生命的活力和永恒,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鱼化石”为线索,引发对生命和运动的思考。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诗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鱼变成化石后的静止状态,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3.经典诗句和赏析:“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诗歌开篇描写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诗歌描写了鱼遭遇不幸的场景,暗示着生命中的意外和无常。“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诗歌描写了鱼变成化石后的状态,“依然栩栩如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永恒。“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诗歌描写了鱼化石的静止状态,与之前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诗歌点明了生命的真谛,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4.艺术特色:对比:诗歌将鱼的活动和静止两种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生命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象征:用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象征生命的活力和美好。(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1.主题:描写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遭受的苦难,表达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爱。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起兴,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引出下文对中国人民苦难的描写。诗歌分别描写了农民、妇女、土地垦殖者等不同群体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3.经典诗句和赏析:“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诗歌开篇用“雪”和“寒冷”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也象征着战争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和黑暗。“风,/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手指/拉扯着行人的衣襟,”——诗人将风比喻成“悲哀的老妇”,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凄凉和绝望。“沿着雪夜的河流,/一盏小油灯在徐缓地移行,/那破烂的乌篷船里/映着灯光,垂着头/坐着的是谁呀?”——诗人用一连串的问句,引出下文对战争中妇女苦难的描写,也表达了对她们的深切同情。“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诗歌描写了战争给农民带来的苦难,他们失去了家园和土地,流离失所,生活陷入绝望。“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诗人用“雪夜”比喻战争带来的苦难,突出了苦难的深重和漫长。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雪”、“寒冷”等意象象征着战争带来的苦难和黑暗。比喻:诗歌将风比喻成“悲哀的老妇”,将中国的苦痛与灾难比喻成“雪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悲凉和绝望。排比:诗歌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也更能突出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人们的悲惨处境。(七)北方1.主题:表达诗人对北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北方人民的敬佩之情。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开篇点明北方“是悲哀的”,引出下文对北方荒凉景象的描写。诗歌用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北方荒凉的景象:沙漠风、沙雾、荒漠、枯死的树木、低矮的住房等等,展现了北方harsh的自然环境。然而,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对北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北方人民的敬佩之情。诗歌结尾,诗人歌颂了北方人民的坚韧、淳朴和勇敢,以及他们为这片土地做出的贡献。3.经典诗句和赏析:“北方是悲哀的。/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与时日的辉煌/——一片暗淡的灰黄/蒙上一层揭不开的沙雾;”——诗歌开篇点明北方“是悲哀的”,并用“沙漠风”、“沙雾”、“灰黄”等词语,展现了北方荒凉的景象和harsh的自然环境。“而我/——这来自南方的旅客,/却爱这悲哀的北国啊。/扑面的风沙/与入骨的冷气/决不曾使我诅咒;/我爱这悲哀的国土,/一片垠的荒漠/也引起了我的崇敬”——诗人笔锋一转,表达了自己对北方这片土地的热爱,以及对北方人民的敬佩之情。“我们的祖先/带领了羊群/吹着笳笛/沉浸在这大漠的黄昏里;/我们踏着的/古老的松软的黄土层里/埋有我们祖先的骸骨啊,”——诗人追溯了北方人民的历史,歌颂了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并为之付出生命的精神。“它的广阔而瘦瘠的土地/带给我们以淳朴的言语/与宽阔的姿态,/我相信这言语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诗人歌颂了北方人民的坚韧、淳朴和勇敢,以及他们为这片土地做出的贡献。4.艺术特色:对比:诗歌将北方荒凉的自然环境与诗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北方的深厚感情。象征:诗歌中“沙漠风”、“沙雾”等意象象征着北方harsh的自然环境,“黄土层”、“祖先的骸骨”等意象则象征着北方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和贡献。排比:诗歌中多处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也更能突出诗人对北方人民的敬佩之情。(八)向太阳1.主题:歌颂革命带来的光明和希望,表达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我起来”开篇,象征着诗人在革命的影响下,从迷茫和绝望中觉醒。诗歌描写了诗人在城市街道上看到的景象,以及他对城市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诗歌用大量的篇幅歌颂了“太阳”,将它比喻成革命带来的光明和希望。诗歌展现了在“太阳”的照耀下,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以及他们为新生活而奋斗的场景。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太阳的热爱,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3.经典诗句和赏析:“我起来——/像一只困倦的野兽/受过伤的野兽/从狼藉着败叶的林薮/从冰冷的岩石上/挣扎了好久”——诗歌开篇,诗人将自己比喻成“困倦的野兽”,暗示着革命前自己迷茫和绝望的状态。“太阳/从远处的/高层建筑/——那些水门汀与钢铁所砌成的山/和那成百的烟囱/成千的电线杆子/成万的屋顶/所构成的/密丛的森林里/出来了……”——诗人用“高层建筑”、“烟囱”、“电线杆子”、“屋顶”等意象,展现了现代城市的景象,也暗示着革命带来的新气象。“太阳出来了……/当它来时……/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诗人将“太阳”比喻成革命带来的光明和希望,用“电力与钢铁”象征着革命的力量和进步。“是的/太阳比一切都美丽/比处女/比含露的花朵/比白雪/比蓝的海水/……想起华盛顿列宁孙逸仙/和一切把人类从苦难里拯救出来的/人物的名字/是的/太阳是美的/且是永恒的”——诗人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歌颂了“太阳”的美丽和伟大,并将它与革命先烈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和怀念。“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照在我们久久地低垂着/不曾抬起过的头上/……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诗人用“太阳”的光芒,象征着革命带来的希望和光明,它唤醒了沉睡的人们,也照亮了黑暗的社会。“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颅/从濡湿的地面/一致地/向高空呼嚷/‘看我们/我们/笑得像太阳!’”——诗歌展现了在“太阳”的照耀下,中国人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扬眉吐气,对未来充满信心。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太阳”象征着革命带来的光明和希望,“高层建筑”、“电力与钢铁”等意象象征着革命的力量和进步。比喻:诗人将“太阳”比喻成各种美好的事物,如处女、花朵、白雪、海水等,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太阳”的美丽和伟大。排比:诗歌中大量使用排比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气势,也更能突出诗人对“太阳”的热爱和对革命的赞美。(九)吹号者1.主题:塑造了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吹号者形象,歌颂了抗日战士的英勇和牺牲精神。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开篇介绍了吹号者的身份和职责,以及他与号角之间的关系。诗歌详细描写了吹号者在黎明时分吹响号角的场景,以及号声带来的影响。诗歌展现了吹号者在行军和战斗中的作用,他用号声鼓舞士气,指挥战斗。诗歌结尾描写了吹号者在战斗中牺牲的场景,以及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3.经典诗句和赏析:“在那些蜷卧在铺散着稻草的地面上的困倦的人群里,/在那些穿着灰布衣服的污秽的人群里,/他最先醒来——”——诗歌开篇介绍了吹号者的身份,他身处艰苦的环境中,却始终保持着警惕和责任感。“他走上了山坡,/在那山坡上伫立了很久,/终于他看见这每天都显现的奇迹:/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从天的那边到来……”——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黎明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现在他开始了,/站在蓝得透明的天穹的下面,/他开始以原野给他的清新的呼吸/吹送到号角里去,”——诗人描写了吹号者吹响号角的场景,号声清脆嘹亮,响彻云霄。“他吹过了吃饭号,/又吹过了集合号,/而当太阳以轰响的光彩/辉煌了整个天穹的时候,/他以催促的热情/吹出了出发号。”——诗歌展现了吹号者在行军和战斗中的作用,他用号声鼓舞士气,指挥战斗。“于是,残酷的战斗开始了——/无数千万的战士/在闪光的惊觉中跃出了战壕,/广大的,急剧的奔跑/威胁着敌人地向前移动……”——诗歌描写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展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无畏。“在那号角滑溜的铜皮上,/映出了死者的血/和他的惨白的面容;/也映出了永远奔跑不完的/带着射击前进的人群,/和嘶鸣的马匹,/和隆隆的车辆……/而太阳,太阳/使那号角射出闪闪的光芒……”——诗歌结尾描写了吹号者在战斗中牺牲的场景,他手中的号角依然闪闪发光,象征着他的精神永垂不朽。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号角”象征着战斗的号召和胜利的希望,“吹号者”则象征着千千万万为祖国解放而奋斗的无名英雄。描写:诗歌对吹号者的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勇敢、坚定和对祖国的热爱。对比:诗歌将吹号者牺牲后的寂静与战斗时的喧嚣进行对比,突出了吹号者的牺牲精神和战斗的残酷。(十)启明星1.主题:歌颂启明星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象征着希望和指引。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启明星的特征:在光明与黑暗交替之际出现,为人们带来希望和指引。诗歌将启明星拟人化,赋予它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3.经典诗句和赏析:“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诗歌开篇点明了启明星出现的时间,它象征着希望和新生的力量。“群星已经退隐/你依然站在那里/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诗歌将启明星拟人化,赋予它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精神。启明星不求回报,只为指引人们走向光明。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启明星”象征着希望和指引。拟人:诗歌将启明星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品质,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感人。(十一)下雪的早晨1.主题:表达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纯真美好的向往。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下雪的早晨”为背景,描写了诗人在雪景中回忆起童年时光的情景。诗歌回忆了诗人小时候在夏天的树林里玩耍的情景,展现了童年的快乐和美好。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纯真美好的向往。3.经典诗句和赏析:“雪下着,下着,没有声音,/雪下着,下着,一刻不停,/洁白的雪,盖满了院子,/洁白的雪,盖满了屋顶,/整个世界多么静,多么静。”——诗歌开篇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景,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也为诗人回忆童年时光做了铺垫。“看着雪花在飘飞,/我想得很远,很远,/想起夏天的树林,/树林里的早晨,/到处都是露水,/太阳刚刚上升,”——诗人在雪景中回忆起童年时光,将冬天的雪景与夏天的树林进行对比,突出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一个小孩子,赤着脚,/从晨光里走来,/他的脸像一朵鲜花,/他的嘴发出低低的歌声,”——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童年时的自己,展现了童年的天真和烂漫。“这一切啊,/我都记得很清。”——诗人对童年时光的记忆深刻而美好,表达了对那段纯真岁月的怀念。4.艺术特色:对比:诗歌将冬天的雪景与夏天的树林进行对比,突出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描写: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雪景和童年时的自己,展现了童年的天真和烂漫。(十二)鱼化石1.主题:歌颂生命的活力和永恒,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鱼化石”为线索,引发对生命和运动的思考。诗歌前半部分描写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诗歌后半部分则描写了鱼变成化石后的静止状态,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3.经典诗句和赏析:“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诗歌开篇描写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诗歌描写了鱼遭遇不幸的场景,暗示着生命中的意外和无常。“过了多少亿年,/地质勘探队员,/在岩层里发现你,/依然栩栩如生。”——诗歌描写了鱼变成化石后的状态,“依然栩栩如生”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永恒。“但你是沉默的,/连叹息也没有,/鳞和鳍都完整,/却不能动弹;/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诗歌描写了鱼化石的静止状态,与之前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形成鲜明对比,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诗歌点明了生命的真谛,鼓励人们积极进取,为理想而奋斗。4.艺术特色:对比:诗歌将鱼的活动和静止两种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了生命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象征:用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活动,象征生命的活力和美好。(五)太阳1.主题:歌颂太阳带来的光明和希望,表达诗人对新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将太阳拟人化,赋予它生命和力量,它从远古走来,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诗歌表达了诗人对太阳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新生活的憧憬。3.经典诗句和赏析:“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诗歌开篇将太阳拟人化,赋予它生命和力量,它从远古走来,给世界带来光明和希望。“它以难遮掩的光芒/使生命呼吸/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当它来时,我听见/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诗歌描写了太阳带来的生命力和活力,万物在阳光的照耀下都充满了生机。“于是我的心胸/被火焰之手撕开/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诗人表达了对太阳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新生活的憧憬。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太阳”象征着光明、希望和新生活。拟人:诗歌将太阳拟人化,赋予它人的动作和情感,使其形象更加生动感人。(十三)煤的对话1.主题:表达对革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煤”渴望燃烧,发出光和热的愿望。诗歌将“煤”比喻成革命者,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3.经典诗句和赏析:“‘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诗歌开篇描写了“煤”的古老和沉寂,暗示着革命力量的积蓄和等待。“‘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吗?’/‘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诗歌将“煤”比喻成革命者,表达了他们对革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煤”象征着革命者,“火”象征着革命的火焰和光明。对话:诗歌以对话的形式,展现了“煤”渴望燃烧,发出光和热的愿望,也表达了革命者对革命的渴望和对光明的追求。(十四)笑1.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者的敬佩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心。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笑”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革命者的敬佩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心。诗人指出,革命者的牺牲和奉献是值得纪念和尊敬的。诗人相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未来的人们会带着微笑回忆起革命者们的功绩。3.经典诗句和赏析:“我不相信考古学家——/在几千年之后,/在无人迹的海滨,/在曾是繁华过的废墟上/拾得一根枯骨/——我的枯骨时,/他岂能知道这根枯骨/是曾经了二十世纪的烈焰燃烧过的?”——诗人认为,考古学家无法真正了解革命者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品质。“我们岂不是/都在自己的年代里/被钉上了十字架么?/而这十字架/决不比拿撒勒人所钉的/较少痛苦。”——诗人将革命者比喻成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突出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敌人的手/给我们戴上荆棘的冠冕/从刺破了的惨白的前额/淋下的深红的/血点,/也不曾写尽/我们胸中所有的悲愤啊!”——诗人用“荆棘的冠冕”和“深红的血点”象征革命者所遭受的苦难和牺牲。“但,我却甘愿/为那笑而捐躯!”——诗人相信,革命最终会取得胜利,未来的人们会带着微笑回忆起革命者们的功绩。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枯骨”、“十字架”、“荆棘的冠冕”等意象都具有象征意义,分别代表着革命者的牺牲、苦难和奉献精神。比喻:诗人将革命者比喻成被钉上十字架的耶稣,突出了他们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十五)黎明1.主题:表达了诗人对黎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2.结构和内容概括:诗歌以诗人迎接黎明为线索,表达了他对黎明的热爱和赞美。诗人回忆起在田野和城市里迎接黎明的经历,展现了黎明带给他的自由和快乐。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和不幸的厌恶,以及他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3.经典诗句和赏析:“当我还不曾起身/两眼闭着/听见了鸟鸣/听见了车声的隆隆/听见了汽笛的嘶叫/我知道/你又叩开白日的门扉了……”——诗歌开篇描写了诗人聆听着各种声音迎接黎明的场景,展现了黎明带给他的喜悦和希望。“黎明,/为了你的到来/我愿站在山坡上,/像欢迎/从田野那边疾奔而来的少女,/向你张开两臂——”——诗人将黎明比喻成“少女”,展现了黎明带给他的美好和纯洁。“我怀念那:/同着伙伴提了篾篮/到田堤上的豆棚下/采撷豆荚的美好的时刻啊——”——诗人回忆起在田野里迎接黎明的经历,展现了黎明带给他的自由和快乐。“但,我却不愿/看见你罩上忧愁的面纱——/因我不能到田间去了,/也不能在街上奔跑——/一切/都沉默着,/望着阴郁的雨滴徘徊在我的窗前/我会联想到:死亡,战争,/和人间一切的不幸……”——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黑暗和不幸的厌恶,以及他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而当我看见了你/披着火焰的外衣,/从天边来到阴暗的窗口时啊——/……我的心儿感激着,/我将带着呼唤/带着歌唱/投奔到你温煦的怀里。”——诗歌结尾,诗人表达了对黎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他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4.艺术特色:象征:诗歌中“黎明”象征着光明、希望和自由。比喻:诗人将黎明比喻成“少女”,展现了黎明的美丽和纯洁。对比:诗歌将黎明的景象与黑暗和不幸进行对比,突出了黎明带给人的希望和力量。(十六)风陵渡1.主题:这首诗以渡河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中华民族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期盼2.背景:风陵渡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是黄河的重要渡口。1938年初,艾青随抗战队伍途经此地,亲眼目睹了风陵渡的险要地势和黄河的波涛汹涌。诗歌正是诗人在渡河时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他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和对未来胜利的期盼。3.内容:这首短诗描绘了诗人在风陵渡口目睹的景象,黄河的险恶、渡船的古旧,以及远处潼关的庄严,共同构成了一幅悲壮苍凉的图景。诗歌以渡河象征着中国人民面临的艰险处境,也暗喻着中华民族在抗战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考验。4.意象:(1)风陵渡:象征着抗战时期中国人民所处的艰难险阻的境地。(2)黄河、污浊的水、险恶的浪:象征着抗战的艰难险阻。(3)古旧的渡船、古旧的布帆:象征着中国古老的文明和积淀,也暗示着国家和民族面临的困境。(4)潼关:象征着祖国的安全和希望,是抗战胜利的目标。5.写作手法:(1)象征:渡河是全诗的象征意象,象征着抗战的艰难险阻和中华民族面临的考验。(2)反复:诗歌开头反复吟咏“风吹着……”,渲染了风陵渡的苍凉悲壮的氛围。(3)拟人:将黄河之水“激起险恶的浪”,“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将潼关“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赋予自然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6.写作特色:(1)简洁凝练:诗歌篇幅短小,语言简洁凝练,但却充满了力量,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2)悲壮苍凉:诗歌的基调是悲壮苍凉的,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危难的沉重心情。(3)坚定信念:诗歌最后以“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和信心,相信中国人民终将战胜困难,抵达胜利的彼岸。(十七)火把1.内容:这首长诗描绘了一场火炬游行,通过描写人们从准备到参加游行的过程,展现了抗战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企业宣传册设计制作服务合同5篇
- 乡镇卫生院聘用合同简易
- 二零二五年度超声刀医疗器械注册与审批合同3篇
- 2025年度林业科研基地春季植树合作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虫草产品出口代理及国际市场拓展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糕点行业人才培训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住宅小区综合安装工程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产业园区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合同4篇
- 个人房屋交易过程中违约金赔偿2024年度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小卖部特色商品开发与采购合同3篇
- 《霍尔效应测量磁场》课件
- 30题纪检监察位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高考作文复习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立意课件73张
- 询价函模板(非常详尽)
- 《AI营销画布:数字化营销的落地与实战》
- 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与管理规章制度
- 一个28岁的漂亮小媳妇在某公司打工-被老板看上之后
- 乘务培训4有限时间水上迫降
- 2023年低年级写话教学评语方法(五篇)
- DB22T 1655-2012结直肠外科术前肠道准备技术要求
- GB/T 16474-2011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