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适应性考试历史本试卷共6页,20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以上信息,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青铜罍是先秦礼器的一种。在北起内蒙古东部,东南经山东、安徽,南下湖南、广西,西入四川的广阔范围内,都发掘出土有东周时期的青铜罍。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在形制、装饰等方面具有中原晚商至西周早中期同类青铜器的特点,但该类青铜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就在中原地区消失了。此外,发掘的形制、装饰风格都较一致的蟠龙盖青铜罍和矮体青铜钲的分布范围也与古式青铜罍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合。据此可知,这几类青铜器()古式青铜罍内蒙古宁城县出土安徽高桥镇出土四川牟托出土A.呈现了华夏边缘地区对中原地区的巨大影响B.生动展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文化的频繁交流C.其分布状况受到了地理环境的较大影响D.实证了华夏边缘地区之间存在文化交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据材料“在北起内蒙古东部……的广阔范围内……都出土了东周时期的青铜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上述华夏边缘地区存在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在中原青铜器传播到周边地区后,这些华夏边缘地区也存在内部的横向交流,形成华夏边缘地区的族群认同,实证了华夏边缘地区之间存在文化交流,D项正确;由材料可推断,华夏边缘地区向中原地区的学习,而不是华夏边缘对中原地区的巨大影响,毕竟这类器物在中原地区已经消失了,排除A项;根据“在形制、装饰等方面具有中原地区晚商至西周早中期同类青铜器的特点,但该类青铜器在西周中期以后就在中原地区消失了。此外,发掘的形制、装饰风格都比较一致的蟠龙盖青铜罍和矮体青铜钲的分布范围也与古式青铜罍的分布范围大致相合”,不能得出两大地区存在频繁交流,否则就不会只有西周时期的器物形制了,排除B项;各类青铜器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地域差别很大,排除C项。故选D项。2.秦汉时期在地方推行由官定物价标准的“平贾”制,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这一变化说明()A.国家治理能力的逐步提高 B.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C.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松弛 D.抑商政策得到有效贯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秦朝至西汉初期平贾的制定属于县,到了西汉中后期,平贾的定价中心由县转移到了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平贾”制逐渐演变为郡主导,政府加强了对市场价格的管理,反映出大一统的背景下国家治理能力的加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平贾的定价中心变化,不能说明地方行政权力趋于膨胀,排除B项正确;政府对物价干预日渐严格,而不是松弛,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抑商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3.晋唐草书是中国草书史上的两座高峰。晋人王羲之创“今草”,突破了汉代“章草”的单字造型,形成“字群结构”,但字画方圆变易,仍不逸出常轨,因此既道美多姿,又易于辨识摹学,如其《初月帖》;唐人草书,首推“张颠”,张旭喜欢当众表演草书,个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故而其字逸出常态,有如惊雷激电,气蒸烟合,如其《肚痛帖》。据此可知晋唐之际草书创作的演变呈现出A.创作题材生活化的趋势 B.创作材料平民化的趋势C.审美法度去标准化趋势 D.情感演绎随意化的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突破了汉代‘章草’的单字造型”“字画方圆变易,仍不逸出常轨”“个人情感得以充分表露”等信息可知,晋唐时期的草书字形变易,而且更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个性,在审美法度上出现了去标准化的趋势,故选C;生活化、平民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材料强调的晋唐草书的审美法度的的变化,随意化趋势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D。4.下表所示为文献中对古代南方部分地区经济信息的记载。这些记载最有可能出现在()地区记载吴越十二州(今浙江大部及闽北)以境内田亩荒废者,纵民耕之,公不加赋杭州周三十里,邑屋之繁会,江山之雕丽,实江南之胜概也成都岁市布织缣数十万以给秦、陇军用江西、浙江、福建及四川的丘陵地区垦山垅为田,层起如阶梯,每远引溪谷水以灌溉A.公元36世纪 B.公元10—13世纪C.公元14—16世纪 D.公元17—19世纪【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赋税政策,说明当时可能当时并非由大一统王朝统治,杭州成为江南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说明当时太湖平原和钱塘江流域得到进一步开发,蜀地的手工业收入主要用于陕西、甘肃一带的军事活动,说明河西走廊乃至西域均不在中央政府管辖范围内,南方广大地区兴起了梯田建设,一定程度上说明南方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综上可以判断这些史料描述的最可能是(五代)十国至两宋时期的南方,B项正确;36世纪主要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经济虽得到一定发展,但并未如材料所描述那样繁盛,排除A项;14—16世纪主要为元中后期到明朝,都属于大一统王朝统治时期,全国实行统一的赋税政策,排除C项;17—19世纪为明末至清中叶,属于大一统王朝统治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5.下图是某学者构建的中国古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示意图。这一治理模式()治理领域资源吸取与社会稳定(赋役、治安、礼仪政教、大型水利工程等)地方性公共产品(通路、水利、救恤、乡勇)民间内部秩序(三老、乡约、宗族、商人会馆)统治风险高中低影响范围全国性区域性俱乐部性质行政外包组合强行政、弱外包行政、外包均衡结合弱行政、强外包官民互动方式官为主、民为辅官民合作官督民办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C.利于降低国家治理成本 D.注重基层的决策自主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示意图可知,中国古代国家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领域:资源汲取与社会稳定、地方性公共产品、民间内部秩序,在这些领域中,政府通过行政外包的方式与民间组织合作,共同管理国家事务,这种治理模式利用民间组织的力量,减少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降低了国家治理成本,C项正确;中国古代国家一社会关系的治理模式,是学者对古代不同时期统治者社会治理政策的归纳总结,统治者的政策其目的必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排除A项;该治理模式有助于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排除B项;官民互动方式以官为主,最终决定权归属官府,排除D项。故选C项。6.宋恕在《六字课斋津谈》(1895年)中认为“纵观西国英雄,如法之拿破仑,英之格朗艺(即克伦威尔),其初皆起于民主党,及功成名立,仍谋世袭,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邹容在《革命军》(1903年)中则说:“若华盛顿,若拿破仑,此地球人种所推尊为大豪杰者也,然一华盛顿、一拿破仑倡之,而无百千万亿兆华盛顿、拿破仑和之,一华盛顿何如?一拿破仑何如?”这说明A.宋恕的评价符合从专制到民主的时代潮流,更加进步B.邹容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更为客观C.历史评价需坚守客观立场,必须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D.人物评价应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趋势并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独华盛顿坚拒诸将奉为皇帝世袭之请,异矣”可得出宋恕认为只有华盛顿才是西方英雄的典范。而邹容则认为拿破仑和华盛顿都是西方民主革命的典型人物,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判,说明人物评价应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趋势并推动社会进步,D项正确;宋恕的看法并不一定更进步,排除A项;邹容的也不一定更客观,华盛顿代表的也不是大多数人的得益,排除B项;历史评价肯定会带有个人的主观色彩,排除C项。故选D项。7.如图为近代中国英商、华商、日商纱厂已开车的机器设备增长情况(纺机锭数)。甲、乙、丙分别对应的是()A.华商、日商、英商 B.日本、华商、英商C.英商、华商、日商 D.华商、英商、日商【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依据材料1890年到1936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列强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故华商发展迅速,故甲是华商;1931年之后日本开始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范围,日商纱厂迅速增多,所以乙是日商;英商因为本国本身棉纺织业发达,所以在中国纱厂一直较少,尤其是一战及之后,日本势力加紧侵略,所以丙是英商,排除BCD项。故选A项。8.如图为抗日战争时期某重大战役示意图。下列各项记述中,与此战役直接相关的是()A.“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B.“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C.“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D.“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地图可看出战役主要围着交通线展开,地点是华北地区,通过图示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与日本的战役,因此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该战斗系于昭和十五年八月二十日夜,即1940年8月20日,同时向我(指日方)交通线及生产地区发动奇袭,尤其在山西省的攻势特别猛烈,表述准确,B项正确;第3师团及军直属部队主力(指日军)在吴淞方向登陆,⋯⋯战斗中要向黄浦江上游机动,务必切断沪杭铁路,是淞沪会战,排除A项;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之敌(指日军),以侧击方式取攻势,牵制其南下或西上,确保徐州,是徐州会战,排除C项;第一阶段的末尾⋯⋯敌人(指日军)将不得不决定在一定限度上的战略进攻终点。到达此终点以后即停止其战略进攻,是武汉会战,排除D项。故选B项。9.从1956年开始,在中国农村迅速推广。到1960年底,99.1%的人民公社和86.9%的大队都通了,农村数量反超城市,通信在农村各级行政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这说明了()A.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加强 B.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D.国家建设重心转向农村【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到1960年底(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56年到1960年底,在中国农村迅速推广,这说明随着我国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组织动员能力加强,使得通信在农村各级行政工作、人民的生产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A项正确;1956年正处于我国开展一五计划的时期,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不是城乡一体化发展,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人民生活水平在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后面临严重困难,并未得以提升,排除C项;当时国家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和工业,并未转向农村,排除D项。故选A项。10.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就开始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分享建设经济特区、产业园区的工业化经验,促进国际经贸合作,对当地就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材料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深入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C.对外开放优化我国工业结构 D.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0年后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题干反映出中国建设经济特区的经验推广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这些国家和地区引进技术、利用外资提供了借鉴,促进了当地发展,说明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指政府对国内自身经济体制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21世纪初才初步建立,时空信息与题干不吻合,排除B项;题干与对外开放有关,但无法体现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化我国工业结构,排除C项。故选D项。11.646年开始,日本政府把原先的氏族变为世袭贵族,选调其中那些社会等级最高的人出任比较重要的职位:同时把全国划分为66“国”,向每一“国”委派一名“国司”及其辅助官员。该举措()A.利于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B.埋下战国割据的隐患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 D.助推武士阶层的崛起【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7世纪日本。646年日本开始“大化改新”,把原来占有土地和部民、独立性很强的各级氏姓贵族改组为律令制国家的官僚,在地方设置各级机构,把地方置于中央控制之下。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废除世袭氏族贵族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未提及土地制度改革,排除A项;日本战国割据与幕府权威衰落、守护大名割据有关,体现中央集权遭到破坏,材料所述为中央集权强化,排除B项;武士阶层的崛起与土地兼并,庄园兴起,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有关,体现中央集权遭到破坏,材料所述为中央集权强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为奥斯曼帝国1480—1629年阿克切(货币)含银量和物价指数变化表。对表中数据变化解释合理的是()年份消费价格指数(CPI)1469=1.0每克阿克切的银含量1480—1489年1.300.681520—1529年1.870.661580—1589年3.350.391600—1609年5.430.291620—1629年5.560.25A.奥斯曼殖民地不断扩张 B.价格革命的影响外溢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D.生产方式的逐渐变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1480年到1629年,奥斯曼帝国的银币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升,货币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所以奥斯曼帝国的这种情况是欧洲价格革命外溢影响的结果,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情况,不能体现奥斯曼殖民地的不断扩张,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奥斯曼帝国内部通货膨胀的情况,并不能体现商业经营方式变化或生产方式的逐渐变革,排除CD项。故选B项。13.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入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A.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 B.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C.个人自由受理性原则约束 D.社会契约保障了个人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卢梭认为人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被赋予道德的自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B项正确;材料中卢梭没有提出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的主张,材料中卢梭认为自由是有限度的,排除A项;材料中卢梭并没有提出个人自由受理性原则约束,材料中卢梭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社会正义,排除C项;材料中卢梭关于自由的观点中不涉及社会契约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图为1806年英国的时事漫画《法国姜饼大师》,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该漫画反映的是()A.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 B.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建立C.维也纳体系名存实亡 D.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06年英国。根据材料“图中拿破仑被描绘成烤制姜饼的厨师,正把欧洲各国的君主送进烤炉,而炉底下涌出来的是被烧成炭灰的欧洲各国”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这引发了英国人对拿破仑征服欧洲大陆的焦虑和恐慌,D项正确;该漫画反映的是英国对拿破仑扩张的恐惧,并不能说明欧洲君主制日趋式微,排除A项;1799年,拿破仑发动军事政变,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协商打败拿破仑的战后事宜)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维护和平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故选D项。15.1927年9月,苏联一位富农在与同村人谈话时说道:“我还有3000普特去年的粮食,但我不会卖掉它,我会等到春天价格上涨,也许还会有饥荒,那时我就可以买一台拖拉机了。我将卖掉三头猪和一些羊来交税,但我不会卖任何粮食。”这反映了当时苏联()A.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将继续 B.新经济政策摆脱了经济困境C.富农屯粮是苏联饥饿的根源 D.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年(苏联)。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富农对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的不满和抵触,而国家工业化发展需要大量粮食和原料,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苏联急需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来保障工业建设,D项正确;工农业双轨并行发展不适合当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农业集体化实施具有迫切性,1927年新经济政策摆脱经济困境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苏联饥饿的根源是生产力的落后,并非是富农屯粮食造成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6.该机制的宗旨是为推动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机制是()A.二十国集团 B.“金砖国家”合作机制C.上海合作组织 D.中非合作论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当今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十国集团的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A项正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出自身声音、表明自身立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越来越发挥着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维护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是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鼓励成员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旅游、环保及其它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排除C项;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在南南合作范畴内的集体对话机制,其宗旨是平等互利、平等磋商、增进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友谊、促进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古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赋税征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福建建阳县田赋案案件起因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接任建阳县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前官多致挂误,于是遍访舆情,发现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明朝初年每亩只征银五分一厘,后加至七分三厘一丝五忽,赋重田硗(薄),民力难完,以至积逋累累。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将已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据《闽浙总督郝玉麟奏陈福建建阳田粮始末酌办清厘征粮册籍折》案件判决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二十八日,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经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清朝中央政府放弃已垦荒田695顷余的田赋收入,将向中央上报的奏销册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四毫,使其与李六成在1686年私自减则以来的该县实征册科则相符。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同时针对李六成自行减则及其在赋税征收问题上引起的混乱,决定“罚俸一年”。乾隆帝批准执行。——据《大学士张廷玉等为请照建阳县册载亩数赋额征收并改正部册事奏折》学者评价这种处理看起来是十分宽松的,并为今天的史家引为清朝政府对垦复或新辟土地升科条例执行时往往采取宽厚措施的例证。——摘编自何平《从乾隆建阳田赋案论清代的赋税管理》(1)根据“案件起因”和“案件判决”,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阳县知县李六成行为引发的后果。(2)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简析清廷采取“宽厚”措施处理该案件的缘由。【答案】(1)李六成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清政府赋税管理规定,冲击了法律制度和政府权威;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田赋造假,容易导致赋税征收的混乱;将已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对以后的劝垦及纳税带来隐患;等等。(2)知县李六成的行为虽然不合法,但他体恤百姓的艰辛,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阳县地瘠民贫,如补税或恢复旧制,脱离实际,完纳困难;案件从发生到判决,历时近50年,李六成所定的赋制早已约定成俗,如增加势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激化矛盾;本地原来的田赋记录多错误较混乱;清政府合理的让步,也是其法律灵活性的突出表现;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由材料“李六成目击其艰,遂私自下调税额,将已开垦田地归入未垦荒地,用其征赋来弥补降税之田的差额。”“同时针对李六成自行减则及其在赋税征收问题上引起的混乱,决定‘罚俸一年’。乾隆帝批准执行。”及所学可得出李六成的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清政府赋税管理规定,冲击了法律制度和政府权威;减轻了百姓的赋税负担;由材料“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可得出减少了政府的赋税收入;田赋造假,容易导致赋税征收的混乱;由材料“清朝中央政府放弃已垦荒田695顷余的田赋收入,将向中央上报的奏销册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四毫,使其与李六成在1686年私自减则以来的该县实征册科则相符。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可得出将已开垦的田地归入未垦荒地,对以后的劝垦及纳税带来隐患。【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由材料“李六成接任建阳县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前官多致挂误,于是遍访舆情,发现阳邑民田皆系下则(不肥沃)”及所学可得出知县李六成的行为虽然不合法,但他体恤百姓的艰辛,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由材料“清朝中央政府放弃已垦荒田695顷余的田赋收入,将向中央上报的奏销册改为每亩征银六分一厘四毫,使其与李六成在1686年私自减则以来的该县实征册科则相符。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及所学可得出建阳县地瘠民贫,如补税或恢复旧制,脱离实际,完纳困难;由材料“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李六成接任建阳县知县,因见民间钱粮历年拖欠,前官多致挂误,于是遍访舆情”“乾隆元年(1736年)十月二十八日,户部大学士张廷玉等经密议后提出处理意见”及所学可得出案件从发生到判决,历时近50年,李六成所定的赋制早已约定成俗,如增加势必会引起民众的不满,激化矛盾;由材料“同时删去本不存在的荒田695顷的记载。并且将该县存在的虚粮八百余两中无从征收的631两余予以豁除。”可得出本地原来的田赋记录多错误较混乱;由材料“同时针对李六成自行减则及其在赋税征收问题上引起的混乱,决定‘罚俸一年’。乾隆帝批准执行。”及所学可得出清政府合理的让步,也是其法律灵活性的突出表现。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18世纪,由传教士郎世宁、王致诚设计,中国工匠精心修建的圆明园分园——长春园的欧式宫殿,是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光辉典范。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摘编自田毅鹏《西式建筑进入中国的沧桑往事》材料二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让西方对中国园林的了解进入到图像时代。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摘编自李晓丹《17—18世纪中西建筑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大量传入中国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式建筑风格东渐和中国园林艺术西传的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建筑文化交流的历史启示。【答案】(1)原因:受西方侵略的影响;通商口岸的开辟;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增多;先进中国人的引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原因;建筑技术的进步。(2)不同:西式建筑东渐:西式建筑的东渐主要原因是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而传入中国;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人的有意识的引入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西式建筑的东渐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中国园林艺术西传: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受中国建筑的吸引;传播的主体是西方人;受欢迎的原因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后思想的转变有关。(3)启示:丰富了中西方建筑的风格;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受政治、经济影响;中西方建筑交流是以西方为主体的,有明显的殖民色彩;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1840年后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可得出受西方侵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得出通商口岸的开辟;结合所学知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可得出外国商人和传教士的增多;根据材料“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可得出先进中国人的引入;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可得出社会近代化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20世纪上半叶、西式、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如上海国际饭店高达24层”,可得出建筑技术的进步。【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后的世界。不同:西式建筑的东渐:根据材料“16世纪,西式建筑在中国出现,多集中于澳门,主要由传教士和殖民商人修建和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作为工业文明的体现,开始大量传入中国”,可得出西式建筑的东渐主要原因是西方对中国的侵略而传入中国;根据材料“给国人巨大的思想冲击,如康有为见识了香港西式建筑林立、街路整齐后,认为西人治国有方,进而摒弃了‘西人为古之夷狄’的看法”,可得出西方传教士和中国人的有意识的引入是其发展的重要原因;根据材料“另外,资政院、教堂、医院等建筑也一改中国传统建筑。‘城高池深’的特点,体现了某些近代社会的气息”,可得出西式建筑的东渐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中国园林艺术西传:根据材料“早在秦汉时期,西方就通过陆路交通,从中国瓷器、漆器等商品上的建筑、风景图案信息来猜想推测中国园林”,可得出主要原因是西方国家受中国建筑的吸引;根据材料“16世纪末开始,来华传教士的著作中对中国园林的记录让西方全新认知了中国园林,如《张诚日记》认为中国屋宇、花园的美在于布置得宜和对自然的模仿。18世纪,传教士马国贤、王致诚分别将《避暑山庄图咏》《圆明园图咏》传到西方”,可得出传播的主体是西方人;根据材料“受中国园林艺术影响,英国率先在西方兴建了以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为特征的自然风景园”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受欢迎的原因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后思想的转变有关。【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6世纪后的世界。启示: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建筑文化交流丰富了中西方建筑的风格;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受政治、经济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西方建筑交流是以西方为主体的,有明显的殖民色彩;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建筑文化交流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19.[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1955年,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做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决定。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已初具规模,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管理体制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已逐步建设了兵器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军事电子工业以及包括导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国防尖端工业;先后组建了导弹、核武器、飞机、舰艇、军用无线电、兵器等研究院,初步建立了比较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摘编自姬文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国防科技工业领导管理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材料二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技发展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图片中任意提取信息并自拟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达清晰)【答案】(1)特征:坚持独立自主的工业化;侧重发展国防科技;自主研发和接受苏联援助相结合;由中央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领导;科技发展受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2)示例1:论题:中国必须大力加强国防科技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正处于两极格局的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敌视新中国,并多次对新中国进行核威胁,因此,我国大力加强国防科技建设。新中国的五年计划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国家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我国研制原子弹提供了物资保障;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抗美援朝等一系列巩固政权措施为我国科技研究提供了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及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在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大大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对世界和平事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当今世界形势仍然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为了国家的安全和世界的和平,加强国防科技建设仍然十分重要。示例2:论题: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呈现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再加上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和美苏争霸,我国的科技发展体现出以国防科技为主。这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我国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科技发展方面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主,充分利用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借助科技力量大力改进民生。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发展高精尖端科技,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2003以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呈现出了时代性特征。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示例3:论题: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底子薄、基础差的背景下,我们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不仅有赖于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与英明领导,更是包括航天工作者在内中华民族的倾力付出,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国际核讹诈形势,响应党中央战略决策,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民群众,在物质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重要标志。“两弹一星”精神,实质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伟大民族精神。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艰苦创业、奋力攻关,取得了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发展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空间技术发展跨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北斗组网成功、空间站建设圆满收官,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还培育出了北斗精神。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体现了党领导人民捍卫和平、维护新生革命政权的不懈努力,体现了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奋斗精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特征:根据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的国防工业、基础工业和科学技术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在尖端技术领域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并开展了一些科研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并侧重发展国防科技;根据材料“苏联政府也表示愿意在原子能及导弹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可知,自主研发和接受苏联援助相结合;根据材料“1958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国防科委,统一领导核武器、导弹武器和常规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可知,由中央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领导;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发展受不同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当代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首先,确定论题,结合材料信息,“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分别代表的是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首次载人航天成功、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也体现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据此可以提炼论题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呈现时代特征。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新中国的科技发展呈现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弹一星、改革开放后科技发展、航空航天的发展的角度进行说明,如: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期间,由于美国敌视新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再加上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和美苏争霸,我国的科技发展体现出以国防科技为主。这期间,我国成功发射了两弹一星,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保障了国家的安全利益,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同时对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基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我国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在科技发展方面以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主,充分利用世界科技革命的成果,借助科技力量大力改进民生。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推动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大力发展高精尖端科技,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2003以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飞船。最后,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技发展呈现出了时代性特征。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不断得到改善,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大大增强。也可从中国必须大力加强国防科技建设、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是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注脚等角度提炼论题,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阶段现象16—17世纪的欧洲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