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半期生物答案_第1页
高二下期半期生物答案_第2页
高二下期半期生物答案_第3页
高二下期半期生物答案_第4页
高二下期半期生物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期半期质量检测生物学试题解析1.C。解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生产者一定是能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消费者包括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生物,B正确;食物链食物网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不包括分解者,C错误;2.B。解析:油茶树枯朽树桩中的能量属于油茶树用于同化能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A错;茶树菇属于营腐生生活的分解者,B正确;套作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只能提高能量利用率,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C错误;茶树菇是分解者,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光能,D错误。3.C。解析:生态金字塔是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的统称,而各营养级数目比只能代表数量金字塔,A错误;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不一定属于同一条食物链,B错;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能量金字塔通常呈现上窄下宽的金字塔形,不可倒置,C正确,D错误。4.B。解析:丁表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消耗的CO2总量,并将吸收的光能或化学能固定在有机物中,可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由图可知,CO2消耗量(丁)大于CO2释放量的总和(甲+乙+丙),可能是有生产者的种类和数量增加所以起的,可知该森林生态系统生产量可能增加,即物种丰富度可能在增加,B正确;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沿食物链食物网单向传递,C错误;人工生态系统中CO2消耗量往往较小,CO2释放量往往较大,不符合该图,D错误。5.C。方案1和2采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A错误;方案1实验组应灭菌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B错误;方案一的自变量是土壤中是否存在微生物,土壤的理化性质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灭菌处理时尽量不要被破坏,C正确;方案2若用斐林试剂检测淀粉分解情况,应在5065℃水浴加热后才能看到颜色变化,D错误。6.D。镉会通过植物进入生物群落,会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A正确;人类活动可能产生大量的镉,提高镉污染的风险,B正确;镉可以被植物吸收,可利用植物对环境中的镉进行集中处理,C正确;由于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因此有害物质的循环也具有全球性,即重金属镉等有害物质的富集具有全球性,D错误;7.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不一定都是由生物产生,也可能来自非生物环境,如光、声音等,A错误;温度、声音、颜色等都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因求偶展开头部的羽冠,是一种吸引异性的特殊行为,属于行为信息,C错误;叫声吸引天敌,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不能说明信息传递不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错误。8.A。热带雨林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弱,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长时间,B错误;增加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程度,能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进而提高抵抗力稳定性,而不是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缩短食物链长度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9.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河流中生产固定的太阳能和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总和,A错误;AB段有机物含量多,好氧细菌分解有机物消耗大量氧气可导致溶解氧减少,B正确;BC段有机物因被微生物被分解而减少,产生的NH4+等无机盐可被植物吸收,使藻类大量繁殖,C正确;图中的自我净化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受到干扰后经过调节使其恢复正常的过程,这属于负反馈调节,D正确。10.D。生态瓶中的光照表示输入生态瓶的能量,泥沙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泥沙可为生态瓶提供物质基础,藻类和水草是生产者,浮游动物是消费者。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之外的能量补充,A瓶有光照,B瓶没有,因此一段时间后A瓶的生态系统比B瓶的生态系统更稳定,A正确;两个生态瓶中的加水量不能加满,需要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留有一定的空间,B正确;阳光直接照射会使瓶内温度过高,动物死亡,C正确;动物属于消费者,数量不宜过多,D错误。11.B。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资源和水域面积。减少肉食类食物比例,可减少能量损耗及CO2排放量进而减小生态足迹,B错误;12.A。果酒发酵利用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的酒精发酵,原理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酵母菌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利用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糖或乙醇转化为醋酸的过程,醋酸菌是好氧型生物,进行有氧呼吸,醋酸菌是原核生物;腐乳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有机物种类增多,毛霉是真核生物;泡菜利用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乳酸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A正确;微生物产生的酶才能对原料起催化作用,B错误;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总量由于微生物的消耗会减少,但微生物的种类会因微生物将大分子分解成小分子而增加,C错误;在发酵过程中,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不同,可能利用微生物的有氧呼吸或者无氧呼吸,D错误。13.D。解析:单细胞蛋白指的是微生物菌体,而不是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的蛋白质,A错误;发酵过程中不需要添加菌种,但需要添加必须的营养成分等,B错误;发酵条件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影响微生物代谢产物,C错误;14.C。该培养基能提供碳源的物质有乳糖、蔗糖、蛋白胨,A错误;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处理,B错误;该培养基添加了琼脂,是固体培养基,可以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其表面进行连续划线,将菌液稀释分散后获得单菌落,用于分离大肠杆菌,即平板划线法,C正确;若要用该培养基筛选产生脲酶的细菌,应去除蛋白胨,添加尿素为唯一氮源,D错误。15.B。解析:涂布器不能用于蘸取菌液,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时,应先用微量移液器吸取一定量菌液滴在平板上,再使用涂布器均匀涂抹开,A错误;当样品中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活菌数往往比实实际数目偏少,B正确;统计菌落数目时需要菌落数目在30~300之间,且同一稀释倍数下平板上菌落数量接近,C错误;统计土壤中细菌数量时一般选用的稀释倍数为104、105、106,D错误。16.B。解析:植物激素X和Y分别是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A错误;由图可知,阶段Ⅱ属于诱导生芽过程,X/Y的比值大于1,B正确;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未分化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C错误;三个阶段中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是阶段I、Ⅱ和Ⅲ,D错误。17.A。过程I可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指的是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后的结构,原生质层指的是植物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A错误;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若c发出两种荧光即可证c为a和b融合而成,B正确;若杂种细胞再生出细胞壁,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C正确;图示方法获得的优良性状牧草体细胞中含有豆科牧草(2n=16)的2个染色体组以及另一种四倍体豆科植物(4n=48)的4个染色体组,共由6个染色体组,D正确。18.B。在A过程以及丙和丁融合成杂种细胞的过程中还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获得次生代谢物的过程没有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植物茎尖含病毒少或没有病毒,常作为培育脱毒植物的材料,但并不是不能抗病毒,D错误。19.B。解析:若①是花粉,则③是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成为纯合二倍体植株,可稳定遗传,A正确;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用③进行繁育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不改变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若①是不同种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中包含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会表现出双亲的遗传特性,C正确;若①是人参细胞,②是愈伤组织,可对其进行细胞培养使其大量增殖,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苷的产量,D正确。20.A。解析: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幼龄动物的组织或器官分裂能力强,更易于培养,A正确;动物细胞应置于95%空气和5%的CO2气体培养箱中培养,B错误;培养瓶中贴壁生长的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再分瓶培养,悬浮培养的细胞不需要胰蛋白酶处理,C错误;当贴壁生长的细胞出现接触抑制现象时,细胞通常会停止分裂,D错误。21.C.解析:诱导多能干细胞是在体外培养诱导而成,正常机体内不存在诱导多能干细胞。22.D。解析:卵母细胞中的“核”实质是“纺锤体染色体”复合物,不是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错误;②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错误;重组胚胎需要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电刺激、Ca2+载体、乙醇、蛋白酶合成抑制剂等)激活,使其完成分裂和发育进程,不能直接移植,C错误;培育的克隆动物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供体细胞和去核的卵母细胞,因此遗传性状由供体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决定。23.A。解析:促性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激素,动物食用后会在消化道内被水解,不能发挥作用,A错误;受精前卵子处于MⅡ期,受精作用可以促进其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正确;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排出第二极体,透明带内还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排除的第一极体,因此能在透明带观察到两个极体,C正确;胚胎发育卵裂期在透明带内进行细胞分裂,细胞数目增多,细胞核增多,但胚胎总体积不变,因此每个细胞的细胞质减少,细胞核与细胞质体积之比逐渐增大,D正确。24.B。解析:卵子在受精前需要进行成熟培养至MⅡ期,不需要获能处理,A错误;胚胎移植时,受体母牛不会对移植的胚胎发生免疫排斥,C错误;应取滋养层细胞进行DNA分析和性别鉴定,D错误。25.D。解析:若A是胚胎分割技术,则产生的所有B个体基因型相同,但表型可能与环境等因素有关,不一定相同,A错;若A是体外受精技术,则形成B的过程不属于克隆,是一种有性生殖方式,B错误;若A是核移植技术,则形成B的过程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26.(13分)(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分)生产者(1分)(2)一部分能量被与乙处于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获取(2分)1.12×103(2分)(3)抵抗力(1分)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2分)(4)直接和间接(2分)协调(1分)(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蓝细菌细胞内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甲→乙→丙只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所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除了乙,还可能有其他食物链上的生物,而能量传递效率(10%~20%)指的是两个营养级之间的同化能的数量关系;用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量呼吸量=5.5×1034.38×103=1.12×103J/hm2·a。(3)河水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使河水仍能保持清澈,相当于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这属于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强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破坏。(4)鱼类资源属于对人类有食用、科学研究等价值,这属于直接价值,但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净化污水属于调节生态功能方面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城中河修复过程中在沿河两岸种植多种林木,考虑的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与适应,体现了生态工程“协调”的原理。27.(11分)酶(1)接种(1分)酵母菌和霉菌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乳酸菌和醋酸菌没有(2分)酶(2)醋酸菌(1分)C6H12O6+2O2—→2CH3COOH+2H2O+2CO2+能量(2分)(3)分解淀粉形成糖浆(1分)所需的酶来源不同(所需酶的来源分别是微生物和发芽的大麦)(2分)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2分)解析:(1)略。(2)坛内密封不严,会导致空气进入坛内,乳酸菌为厌氧型生物,空气不利于其生存,醋酸菌为好氧型生物,会在有氧条件下讲坛内的酒精转化为乙醛,进一步转化为醋酸。(3)糖化的目的都是利用酶将淀粉分解形成糖浆,但小曲白酒制作过程所需酶的来源是微生物,啤酒生产过程中酶的来源是发芽的大麦中的淀粉酶。啤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同时会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倒啤酒时产生丰富的泡沫。28.(14分)(1)分解聚氯乙烯的微生物为好氧型微生物(2分)湿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1分)形状、大小、颜色(2分)(2)唯一碳源(1分)蛋白质、核酸(2分)(3)不(1分)当稀释倍数为107时,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4,不在30~300之间的范围(2分)(4)培养基高盐环境使杂菌渗透失水而死亡;pH为10的碱性环境使杂菌酶变性失活,生长受到抑制(3分)解析:(1)在摇床上振荡培养可以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培养所得的菌落更多说明分解聚氯乙烯的微生物为好氧型微生物;对培养基一般采用湿热灭菌法,其中高压蒸汽灭菌法效果最好;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形态、大小、颜色等。(2)聚氯乙烯可是一种有机物,可以作为微生物的碳源,为选育对聚氯乙烯的耐受能力高和分解效率的菌株,培养基中需要以聚氯乙烯为唯一碳源;氮源在细胞内还能合成含氮物质,如核酸、蛋白质等含氮物质属于生物大分子。(3)假设在107稀释倍数下平板上菌落平均数为C,根据溶液中活菌数的计算方法,C/0.1×107×103=4×1011,求得C为4,不在30~300之间的范围内,该稀释倍数不符合要求。(4)菌株B嗜盐、耐酸碱能力强,可以再盐浓度为60g/L,pH为10的培养基中正常发酵,但一般的微生物发酵在高盐浓度培养基中会渗透失水而死亡,在pH为10的碱性环境使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