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二单元敬业与乐业_第1页
课件二单元敬业与乐业_第2页
课件二单元敬业与乐业_第3页
课件二单元敬业与乐业_第4页
课件二单元敬业与乐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敬業與樂業 梁啟超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廣東省新會人。

梁啟超是康有為弟子。清末兩人主張維新變法,史稱「戊戌維新」。可惜變法敗只維持了約一百天,便因慈禧等的反對而失敗

。後梁逃到日本,先後主辦《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等、對社會思想文化很影響深遠。民國以後,梁啟超曾任司法總長和財政總長等職位。其後專注著述和講學的工作,任清華研究院國學導師。梁啟超提倡「新民體」,把古文方言韻語外國譯語共治一爐,文章務求平易暢達,感情充沛,為白話文的先導。梁啟超的著作收入《飲冰室全集》。

題解本文選自《飲冰室全集》,原是一九二三年作者在上海的講詞。「敬業與樂業」一題,是截取《禮記》「敬業樂群」和《老子》「安其居樂其業」兩句話組合而成:「敬業」就是重視和專注自己的工作。

「樂業」就是從工作中發掘趣味。本文是論說文。議論部分論點包括:「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業有甚麼可敬?為甚麼該敬?」「凡職業都是神有趣味的」說明部分包括「敬業」的態度和「樂業」的方法。

本文的主旨:本文是作者向一群職業學校學生說明對職業應有「敬業」和

「樂業」的態度,並說出如何培養

「敬業精神」的精神

段意(1-5)(1)說明文題「敬業樂業」四個字的出處,並指出敬業與樂業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禮記》:「敬業樂群」

《老子》:「安其居樂其業」(2)說明先要有業,才能去「敬」和「樂」。(3-5)援引孔子和百丈禪師的話,說明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3)孔子認為無業游民難以教化。(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4)百丈禪師深知有業的重要,天天都勞作。(正)(5)闡述有正當職業和不斷勞作的重要,點明演講的題旨。段意(6)(6)解釋「敬」的含義和要敬業的原因。「敬業」的定義:「主一無適便是敬。」(朱子)

「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以當大總統和當車夫作為設例,說明職業無分貴賤和高下,這就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

段意(7)(7)指出敬業是把工作做到圓滿,而其中的祕訣是忠實。再次強調敬業的重要。以莊子「痀瘻承蜩」的故事作設例,說明「凡做一件事,便把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

以木匠和政治家來作設例,說明不同的工作都應有相同的價值。引用曾文正的話:「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說明做事要專注。以英法兩國人的工作態度作事例,說明何謂「敬」、何謂「不敬」。最後給「敬業」下一個定義: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莊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孔子)段意(8-9)指出「樂業」的重要,舉例說明任何職業都有趣味,能夠領略職業的趣味,生活才有價值。(8)做工與無業之比較第一等苦人-無業遊民第二等苦人-厭惡自己本業的人(9)職業的趣味:層累、曲折成就感競爭性杜絕妄想引用孔子的語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0)總結全文,指出「敬業樂業」是人類合理的生活態度。複習題(1)

作者說:「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試回答:(1)、為甚麼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對游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作者有甚麼看法?人人都要有職業的原因:1、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也為勞動而生活,不能只吃不做,各人應該因應自己的地位和才能,認定一件事去做,這樣生活才有意義,人生才有價值。2、作者認為不務正業的人是社會上的蛀米蟲,是掠奪別人勞動成果的盜賊,他們對社會只有破壞,沒有貢獻。(2)、作者舉甚麼例子來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作者指出,孔子曾謂「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認為游手好閒的人難以教化;而百丈禪師曾謂「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認為人必須工作。由此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的職業。複習題(2)

試細閱下面一段文字,然後回答問題:「人類一面為生活而勞動,一面為勞動而生活。人類既不是上帝特地製來充當消化麵包的機器,自然該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為一件事的,甚性質都是可敬。當大總統是一件事,拉黃包車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稱,從俗人眼裡看來,有高下;事的情質,從學理上解剖起來,並沒有高下。只要當大總統的人,信得過我可以當大總統才去當,實實在在把總統當作一件正經的事來做;拉黃包車的人,信得過我可以拉黃包車才去拉,實實在在把拉車當作一件正經事來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這叫做職業的神聖。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1)、這一段引文所說的「一件事」或「事」,實際是指甚麼?「一件事」和「事」,實際是指「正當的職業」。(2)、試從這段文字中,歸納出我們必須「敬業」的原因。我們必須敬業的原因:1、人生在世,不僅要為生活而勞動,也為勞動而生活,各人應該按照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認定一件事去做,並專心一意地做好它。2、職業無分高低貴賤,只要是正當職業,便是神聖的,應該同樣受人敬重。(3)、為甚麼作者說「凡職業沒有不是神聖的,所以凡職業沒有不是可敬的」?因為作者認為職業沒有高低之分,不論是拉黃包車或當大總統,只要是為大眾服務,對社會有所貢獻,便是神聖的、可敬的。複習題(3)

作者認為職業沒有高低的分別,他另有判別人的價值高低的標準。試回答:(1)、作者判別人的價值高低的標準是甚麼?作者判別人的價值高低的標準,是那個人有沒有因應自己的才能、處境,把一種工作做到圓滿。(2)、作者根據「敬業」和「樂業」的標準,舉出了哪幾類人?試逐類說明。作者舉出了三類人:1、天地間第一等人:能夠因應自己的才能、處境,把一種工作做到圓滿的人。2、天下第一等苦人:終日閒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裡才好的無業游民。天下第二等苦人: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種人不懂得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結果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地工作,十分痛苦。

複習題(4)作者認為「敬業」的唯一祕訣就是忠實。試回答:(1)、試從「尊重」和「專注」兩方面,分別說明「敬業」的表現,並根據課文各舉一例加以說明。1、尊重:作者認為尊重自己所做的工作,是敬業應有的態度。就是把職業看作自己的生命,無論有甚麼其他好處,也不肯犧牲現在做的事來交換。例如痀瘻丈人重視捕蟬,雖然天地廣闊,事物繁多,但他的精神只集中在蟬翼的動靜上。只有重視自己所做的工作,對它忠實負責,才能把事情做到圓滿。2、專注:作者認為專心工作,是敬業應有的態度。做事的時候,絲毫不分心到事外。例如英國人辦公時埋頭執筆做事,這種專心致志的表現便是敬;法國人辦公時銜著煙捲出神,這種心不在焉的表現便是不敬。只有集中精神,專心致志,才能把事情做好。(2)、作者認為不敬業的人會有甚麼惡果?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不敬,從學理方面來說,是褻瀆了職業的神聖;從事實方面來說,一定會把事情弄糟,結果害了自己。

複習題(5)

有些人經常埋怨做工好苦,作者卻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試回答:(1)、作者怎樣開解那些經常歎息「做工好苦」的人?作者指出不做工並非就不苦,苦樂全在主觀的心,而且人活著便不能擺脫勞苦。(2)、作者說:「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這句話是甚麼意思?他舉了甚麼例子來說明?1、這句話是指痛苦、快樂全受內心主觀感受影響,與客觀事物無關。對於同一事物,人人的感受各有不同,有些人覺得是苦事,有些人覺得是樂事。2、作者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這一點:(1)、有些人覺得在大熱天氣中演講是苦事,但作者卻樂在其中。(2)、有些人覺得賭錢、喝酒是樂事,但有些人認為這是耗神、費力的苦事。(3)、為甚麼作者說「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因為:1、每項工作總有許多層次,過程曲折,如果能投入去看看其間的變化、進展,是很有趣味的。2、要在工作上取得成就,離不了奮鬥;一步一步的奮鬥前進,可以從刻苦中得到更大的快樂。3、工作中要常常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從競爭中可得到快感。專心工作,可以杜絕游思妄想,省卻許多無謂的煩悶。

複習題(6)作者在最後一段說:「我生平最受用的有兩句話:一是『責任心』,二是「趣味」。」這兩句話與「敬業」、「樂業」有甚麼關係?作者認為「敬業即是責任心」,有責任心的人都希望把工作做好,要把工作做好,便要專注其中,心無旁騖,這便是「敬業」;作者又認為「樂業即是趣味」,能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的人,都會喜歡自己的工作,這便是「樂業」。

複習題(7)作者在文中列舉了下列的人為例,分別說明甚麼道理?(1)、百丈禪師百丈禪師認為每個人都應該有工作,不工作的人便不應吃飯。作者舉百丈禪師為例,說明人人都應工作,人人都要有職業。(2)、痀丈人痀丈人重視捕蟬,捕蟬的時候,對於其他的事物一概不理,這種心無旁騖,忠於工作的表現,便是敬業應有的態度。作者舉痀丈人為例,說明對工作忠實專一是敬業應有的態度。(3)、木匠和政治家木匠做好一張桌子和政治家建成一個共和國的價值相等,無論從事哪份職業,都要相信自己的工作是有價值的,盡力把它做到妥當、圓滿。作者舉木匠和政治家為例,說明尊重自己的工作,並把它做最好,這便是敬重應有的態度。(4)、英國人和法國人英國人辦公時埋頭做事,這種做事專一的表現便是敬;法國人辦公時銜煙出神,這種心不在焉的表現便是不敬。作者舉出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例,說明敬業與不敬業的分別。複習題(8)本文引用了不少古人的話。試回答:1、作者引用下列古語的目的是甚麼?(1)、孔子:「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說明人人都要有工作。連孔子也認為無業游民難以教導,由此可見人人都要有職業。(2)、朱子:「主一無適便是敬。」說明「敬」的涵義。凡做一件事,便忠於這件事,將全副精神休集中,心無旁騖。(3)、《莊子》:「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說明對工作忠實專一是敬業的態度。只要專心致志地做事,心無旁騖,定能把事情做到圓滿。(4)、孔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說明專心工作是敬業的態度。做事時應就自己所處的地位專心做好分內的工作,不要想本分以外的事。(5)、孔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說明樂業的好處。一個人如果能夠從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2

、在文章中引用古今賢哲的話,有甚麼好處?在文章中引用古今賢哲的話,不但使文章簡潔凝煉,含蓄典雅,更能夠幫助說明道理,增強說服力。複習題(9)寫作議論文,通常會使用例證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例證一般可分三類,就是事例(以生活中發生的事例)、語例(以某些著名人物的言論為例)和設例(虛擬一些事情為例)。本文用了哪幾類例證?試各舉兩個例子。本文用了事例、語例和設例三類例證,以下各舉兩個例子:1、事例:(1)、百丈禪師的門生把他本日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不肯吃飯。(2)、到英國人公事房裡頭,只看見他們埋頭執筆做他的事。2、語例:(1)、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2)、莊子說:「用志不分,乃凝於神。」3、設例:(1)、《莊子》記痀丈人承蜩的故事。(2)、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淘神、費力?

複習題(10)本文的論說方法和《以畫為喻》的論說方法有甚麼不同?試分別說明。本文運用「引用論證」,引用了孔子、百丈禪師、曾文正、莊子等人的話,說明敬業樂業的道理;而《以畫為喻》則用了「比喻論證」,以繪畫比喻寫作,說明作文的道理。雖然「引用論證」和「比喻論證」都是借用他物來說明道理,但「引用論證」所引用的是名人的言論、經典著作裡的文句、科學原理、古語警句、成語格言等;而「比喻論證」所運用的卻是一些與本體關係密切,而讀者又容易理解的事物。語例1、「敬業樂群」

《禮記》2、「安其居樂其業」

《老子》3、「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以哉!」

《論語》(孔子)4、「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論語》(孔子)5、「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

(百丈禪師)6、「主一無適便是敬。」

(朱熹)7、「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莊子》(莊子)8、「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

(曾國藩)9、「用志不分,乃凝於神。」

《莊子》(莊子)10、「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禮記》11、「知之者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