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东风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人和高等动物胰液的分泌受神经一体液调节,进食可引起胰液大量分泌,过程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3种B.调节过程①和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均为后天形成的C.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D.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比过程⑤迅速2.图1、图2、图3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部分染色体上携带基因情况如图1所示,图4是根据细胞核中DNA含量进行细胞分类计数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1细胞分裂到后期,基因A、a、B、b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图2细胞对应图4中的A组,含4条染色体C.图1、图2、图3细胞可同时存在于雌性动物的卵巢内D.图4中的B组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3.根据在免疫应答中的功能不同,可将T淋巴细胞分为若干亚群,其中常见的有具有呈递抗原功能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具有杀伤靶细胞功能的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某科研小组做了用HIV病毒感染上述两类T细胞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HIV病毒通过识别并结合Th细胞表面上的受体从而侵入细胞B.Tc细胞数量的减少可能是由于Tc细胞自身凋亡的缘故C.HIV病毒破坏Th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几率增大D.Th细胞和Tc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能发挥作用4.如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刺激②后,④处可产生动作电位B.刺激②后,①处可产生动作电位C.刺激③引起的反应不是反射活动D.②为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5.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B.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6.下列各组腺体中,都是内分泌腺的是()A.唾液腺、汗腺、甲状腺 B.肠腺、胰腺、胰岛C.垂体、胰岛、甲状腺 D.肝脏、胃腺、甲状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I.科研人员对太公山常绿落叶针阔混交林内繁殖季节鹭类组成和筑巢高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所示。筑巢高度(m)池鹭(只)白鹭(只)夜鹭(只)牛背鹭(只)鹭类总数(只)6~86680208~10526626610~12144422412~1410224036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________。合理获得表中数据需要科研人员在林内从山脚到山顶________(填“随机”或“在密度大的地方”)选取9个(10m×10m)样方,逐个调查、统计并记录。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2)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3)当不同鹭类利用同一资源时,会发生生态位的重叠。本次的调查结果显示,白鹭与夜鹭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然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而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由于这两种鹭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________关系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________的必然结果。II.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探究实验。在500ml的已煮沸、冷却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接种一定量的酵母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探究酵母菌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请回答:(4)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5)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重复实验。(6)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_________再计数。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见下表:(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时间(天)1234567酵母菌数量(万个/mL)32?762824819821820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6个酵母菌,其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有4个,计数时应选择_________(无色/蓝色)的酵母菌。则表中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_________万个/mL。III.下图为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鼠的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和年龄结构的变化图示,回答下列问题:(7)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__________年,第8年时若调查鼠群的年龄结构,调查结果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相似,此后两年中种群数量将__________(增加、减少)。(8)现如今很多城市都在进行“抢人”大战,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其目的是最终改变该城市人口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增加人口密度。8.(10分)近年来全球气候出现了许多异常变化,这都与气候变暖有关系。我国在治理碳排放方面城市农村两手抓,提倡城市居民节约用电、多使用公共交通;在农村则严禁秸秆随意焚烧,将秸秆处理生产家畜饲料或建立沼气池生产沼气。微生物学专家力图通过微生物降解技术使秸秆能尽快降解,有利于生产沼气。试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专家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___________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显著不同。(2)微生物专家为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___________染色法进行鉴定,得到下图的菌落。那么,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填图中序号)。(3)沼气池中参与发酵的产甲烷菌是一类细菌,其可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若要长期保存此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的___________混匀,在温度为-2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9.(10分)在神经和激素的调节下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其中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内分泌活动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图所示是部分激素分泌调控模式图,主要包括①~⑤五个过程,a、b、c代表人体内不同的激素。请回答下列问题:(1)冬天,寒冷刺激人体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__________中枢,引起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稳定,兴奋传至__________部位产生冷的感觉,引起我们主动更衣。在此过程中产热量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散热量,垂体分泌b激素的量受到两种激素调节,这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相抗衡,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____________。(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__________运输到全身各处,几乎对全身所有细胞都起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下丘脑可以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________________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调节血浆渗透压。10.(10分)人及其他哺乳动物对突发的声音或触觉刺激能瞬间诱发惊跳反射(俗称“吓一跳”)。惊跳反射存在于哺乳动物整个生命周期,研究发现,当声音诱发惊跳反射时,位于脑干的谷氨酸能神经元接受来自耳蜗核的兴奋性投射而被大量激活,并产生谷氨酸(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脊髓运动神经元,最终影响小鼠颈部及后肢肌肉而发生惊跳反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惊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脊髓运动神经元在惊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属于传出神经,谷氨酸能神经元与脊髓运动神经元之间通过__________(结构)传递兴奋。(2)实验时发现小鼠受惊吓刺激时,其警觉性明显提高,抽取血样检测发现,由肾上腺分泌到血浆中的__________(激素)增多;该激素增多会引起小鼠警觉性明显提高,这表明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是__________。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小鼠体内部分激素的含量,这是利用了激素__________的特点。检测中还发现,小鼠血液中其他成分含量仍维持相对稳定,维持这种稳定的主要机制是__________调节网络。11.(15分)下图是人体内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的“激素Ⅱ”、“激素Ⅲ”分别是_____、_____。(2)图中的“(+)”表示_____。(3)血液中激素Ⅲ的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激素Ⅰ”、“激素Ⅱ”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调节。(4)当体内缺少碘时,“激素Ⅱ”的分泌量是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最简单的反射弧也由两个神经元组成。【详解】A、图中反映出胰腺细胞接受的信号分子有4种,分别是胃泌素、神经递质、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因此胰腺细胞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4种,A错误;B、调节过程①为先天形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过程②引起胰腺分泌胰液为后天形成的,为条件反射,B错误;C、食物刺激,通过①③途径引起胃窦分泌胃泌素的过程属于神经调节,此时胃窦是效应器的一部分,C正确;D、胃酸刺激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为体液调节,需要通过体液运输,所以比过程⑤神经调节要慢一些,D错误。故选C。2、D【解析】分析图1: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析图2: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3: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A组细胞中DNA含量为2n,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B组细胞中DNA含量为2n-4n,可表示分裂间期;C组细胞中DNA含量为4n,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A、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裂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故基因A、a、B、b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级,A错误;B、图2细胞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且具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NA相对含量为4n,属于图4中的C组,B错误;C、图3细胞处于件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为雄性动物,C错误;D、图4中B组细胞中DNA含量为2n-4n,可能处于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D正确。故选D。3、D【解析】图示是用HIV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Th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的实验结果.用HIV病毒感染这两类细胞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而Th细胞数量显著减少,说明HIV主要攻击的是Th细胞。【详解】A、HIV能通过细胞膜表面上受体蛋白的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从而进入细胞,A正确;B、HIV感染后,Tc细胞数量略微有所减少,可能是由于其自身凋亡的缘故,B正确;C、由图可知,HIV病毒可导致Th细胞显著减少,而T细胞是参与特异性免疫的主要细胞,因此HIV病毒破坏T细胞将导致艾滋病患者患癌机率增大,C正确;D、Th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起作用,Tc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D。4、A【解析】据图分析:图示反射弧中,⑤是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②是传出神经,①是效应器。【详解】A、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故刺激②不能引发④产生动作电位,A错误;B、刺激传出神经②,兴奋可以传递到效应器①而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反射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刺激③神经中枢引起效应器的反应不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D、据图可知,④所在神经有神经节,故为传入神经,则②为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D正确。故选A。5、B【解析】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既能分泌相关激素,也能传导神经冲动。下丘脑是体温、血糖和水盐调节的中枢,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大脑皮层是温度感觉、渴觉等的中枢。由题图可知,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垂体),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c为下丘脑。【详解】A、c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A错误;B、若b为甲状腺,则它分泌物甲状腺激素与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对动物生长发育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C、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间接支配的腺体,a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C错误;D、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还具有分泌功能,D错误。故选B。6、C【解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其分泌物直接内环境,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而外分泌腺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详解】A、唾液腺、汗腺属于外分泌腺,A错误;B、肠腺属于外分泌腺,胰腺既是内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胰岛是内分泌腺,B错误;C、垂体、胰岛、甲状腺均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D、肝脏、胃腺属于外分泌腺,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①.池鹭②.随机③.标记重捕法(2)垂直(3)①.时间②.取食地点③.种间竞争④.适应(4)①.抽样检测②.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5)①.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②.需要(6)①.稀释②.无色③.128(7)①.10②.C③.减少(8)年龄结构【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影响种群密度的特征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估算法: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小问1详解】优势物种是群落中占优势物种,根据表中数据,该混交林鹭类中的优势物种是池鹭。样方法的取样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池鹭的活动能力强,所以调查该混交林中池鹭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小问2详解】4种鹭在林内筑巢的高度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影响因素有栖息空间和食物,这可以体现鸟类对群落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小问3详解】生态位高度重叠的物种之间竞争关系很强,而白鹭主要在白天飞向西南方向活动、觅食,夜鹭主要在傍晚飞向西北方向活动、觅食,两者错开了取食相同食物资源的时间和取食地点,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二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也会趋于缓和,从而实现共存,这是进化过程中这两种鹭对环境适应的必然结果。【小问4详解】煮沸的葡萄糖溶液温度太高,会杀死酵母菌,所以将煮沸的葡萄糖溶液冷却后才能接种酵母菌可以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在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以减少实验误差。【小问5详解】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所以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该实验需要进行重复实验,减小误差。【小问6详解】由于酵母菌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再计数。酵母菌死亡后,会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所以计数时因选择无色的酵母菌。第2天酵母菌数量约为32÷4×16=128万个/mL。【小问7详解】当λ大于1时,种群密度增大;当λ小于1时,种群密度减小。所以前10年中鼠的种群密度最小的年份是第10年,第8年时λ小于1,此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是图乙中的C。此两年中,λ仍然小于1,所以两年中种群数量将减少。【小问8详解】大学毕业生多为年轻人,大批量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引进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年龄结构,进而增加人口密度。8、(1).细菌(2).刚果红(3).①(4).基因突变(5).甘油【解析】纤维素分解菌鉴定原理: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1)霉菌和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显著不同。(2)由于纤维素能与刚果红形成红色复合物,而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红色消失,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刚果红染色。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越大,说明纤维素分解菌的分解能力越强,所以图示菌落①的菌株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3)产甲烷菌是一类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若要长期保存此菌种,可将菌液与灭菌的甘油混匀,在温度为-2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点睛】本题考查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过程和菌种的保藏,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9、(1)①.体温调节②.大脑皮层③.等于④.④⑤(2)①.神经—体液②.体液③.全身所有细胞细胞膜上都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3)肾小管、集合管【解析】据图分析,①为下丘脑合成、分泌TRH,运输到垂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TSH(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c),激素a为生长激素,④⑤是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抑制作用),②③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促进作用)。【小问1详解】寒冷刺激人体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经过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维持体温稳定;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冷的感觉,引起我们主动更衣。在此过程中体温是平衡的,故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是TSH(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受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这两种激素间的作用关系为拮抗作用,其中TRH是促进,而甲状腺激素是抑制TSH的分泌。据分析可知,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调节的是④和⑤,且为负反馈调节。【小问2详解】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分泌胰岛素量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由于全身几乎所有细胞的细胞膜上都有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因此几乎对全身所有细胞都起作用。【小问3详解】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该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以减少水的排出量,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稳定。【点睛】本题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下丘脑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决相关问题。10、(1)①.非条件②.突触(2)①.肾上腺素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③.通过体液运输④.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解析】1、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条件反射是由于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一般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上,而非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恒久不变的,是生物的基本生存能力。2、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3、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肾上腺激素在医学上也称为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在人体在受到惊吓、恐惧、兴奋等各种刺激时分泌量增加,它使士兵的瞳孔扩大、呼吸加快,心跳加快,血液的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