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1页
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2页
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3页
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4页
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以下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无糖类存在B、生物膜中的磷脂双层分子是静态的,不会流动C、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全部位于磷脂双层的内侧D、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但不是选择透过性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B、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NADP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力C、暗反应阶段将ATP和NADPH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D、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3、下列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细胞膜的功能?A、只允许水分子通过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合成蛋白质D、储存遗传信息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A、由二氧化碳分解产生B、由水分子光解产生C、由葡萄糖氧化产生D、由叶绿素吸收产生5、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B.识别外界信号C.支持和保护细胞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的具体位置是在哪里?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腔C.线粒体内膜D.细胞溶胶7、【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B、细胞膜是细胞内唯一的结构,所有细胞都具备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的运输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免疫作用8、【题干】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B、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C、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暗反应阶段产生葡萄糖D、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哪个时期?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10、光合作用中,ATP合成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膜C.细胞质D.线粒体内膜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恢复到原状D.基因突变具有累积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会逐渐减弱12、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环节:A.DNA复制B.RNA转录C.蛋白质翻译D.染色体分离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B.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对称的C.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无关2、关于DNA复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B.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酶的作用C.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D.DNA复制的方向是从3’端向5’端延伸3、以下哪些生物过程属于细胞信号转导?A、光合作用B、有丝分裂C、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基因转录E、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合成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层构成,蛋白质镶嵌在其中B、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可以在膜内自由移动C、生物膜上存在糖蛋白,具有识别和结合作用D、生物膜的结构是静态的,不随细胞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化E、生物膜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背景与要求:在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对光合速率有着显著影响。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实验,以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给定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000lux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为最大值;而当光照强度低于50lux或高于2000lux时,光合速率几乎为零。此外,实验还表明,在最适光照强度下(即1000lux),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但超过某一阈值后效果不再明显。问题:1.请描述在低光照(<50lux)和高光照(>2000lux)条件下,为什么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接近于零?2.如果你想通过调整环境因素来最大化此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请列出至少两个可调节的因素,并简述它们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3.假设现在处于最佳光照强度(1000lux)且CO₂浓度已经达到了使光合速率增大的极限点之上,再继续增加CO₂浓度是否会对光合作用产生正面影响?为什么?第二题题目: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它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C.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和基因流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D.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实现。第三题题目:在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特有的鸟类——蓝尾雀。这种鸟有蓝色和绿色两种尾羽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表示蓝色尾羽的显性基因,b表示绿色尾羽的隐性基因)。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这个种群中,蓝尾雀个体数量远多于绿尾雀。1.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解释为什么蓝尾雀比绿尾雀更常见。2.如果在一个繁殖季节里,该保护区内的所有蓝尾雀与绿尾雀随机交配,且假设后代都能存活至成年,预测下一代中蓝尾雀和绿尾雀的比例会是多少?(假定当前种群中的基因型比例为BB:Bb:bb=3:6:1)3.假设由于环境变化导致携带b基因的个体生存能力下降,这将如何影响种群内蓝尾雀与绿尾雀的比例?第四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研究小组对一种新型转基因植物进行性状分析,该植物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较强的耐旱性;2.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光合产物;3.具有抗虫害能力。材料二: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具有以下基因:A基因:编码耐旱性相关蛋白;B基因:编码光合产物合成相关蛋白;C基因:编码抗虫害相关蛋白。问题:1.请简述该转基因植物具有耐旱性的原因。2.请分析该转基因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较多光合产物的原因。3.请说明该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害能力的原因。第五题题目:假设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A和B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a和B、b基因分别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该个体的配子类型为AB、Ab、aB、ab,请写出该个体的基因型可能是什么?(2)若该个体的后代中,出现A_B_(A代表A基因,B代表B基因)和A_bb两种表型的比例为3:1,请推断该个体的基因型。(3)若该个体的后代中,A_B_和A_bb两种表型的比例为1:1,请推断该个体的基因型。2025年浙科版生物学高考自测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以下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无糖类存在B、生物膜中的磷脂双层分子是静态的,不会流动C、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全部位于磷脂双层的内侧D、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但不是选择透过性答案:A解析: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构成,同时也可能含有糖类。磷脂双层分子是可以流动的,这是生物膜流动性的基础。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分布在不同位置,包括磷脂双层的内外侧。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因此,选项A正确。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B、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NADPH,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力C、暗反应阶段将ATP和NADPH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D、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答案:C解析:光合作用确实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阶段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ATP和NADPH,这些产物为暗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力。暗反应阶段利用ATP和NADPH将二氧化碳还原为有机物,但不释放氧气,氧气是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因此,选项C错误。光合作用是植物进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选项D正确。3、下列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细胞膜的功能?A、只允许水分子通过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合成蛋白质D、储存遗传信息【答案】B【解析】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保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选项A仅限于水分子的说法过于狭隘;选项C描述的是核糖体的功能;选项D则是细胞核内的DNA所承担的任务。4、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如何产生的?A、由二氧化碳分解产生B、由水分子光解产生C、由葡萄糖氧化产生D、由叶绿素吸收产生【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是由水分子在光反应阶段经过光解作用产生的。选项A错误,因为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选项C涉及的是呼吸作用而非光合作用;选项D描述的是光能的吸收过程,而不是氧气的产生机制。5、下列哪项不是细胞膜的功能?A.控制物质进出B.识别外界信号C.支持和保护细胞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答案:C解析:细胞膜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物质进出(选项A)、识别外界信号(如激素等)(选项B),以及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选项D)。而支持和保护细胞通常是细胞壁的功能,在植物细胞中尤为明显。动物细胞虽然没有细胞壁,但支撑和保护作用主要是由细胞骨架来承担的,而非细胞膜直接负责。因此,正确答案是C。6、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产生氧气的具体位置是在哪里?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腔C.线粒体内膜D.细胞溶胶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也称作Calvin循环)。其中,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而水分解成氢离子和氧气的过程就发生在这个阶段,并且具体来说是在类囊体腔内完成的。叶绿体基质是进行暗反应的地方;线粒体内膜与呼吸作用相关,而不是光合作用;细胞溶胶即细胞质,不直接参与水分解过程。所以正确答案为B。7、【题干】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是由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的B、细胞膜是细胞内唯一的结构,所有细胞都具备C、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的运输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免疫作用【答案】D【解析】选项A错误,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选项B错误,细胞膜是细胞内的一种结构,但并非所有细胞都具备,例如原核细胞;选项C错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参与物质的运输等。选项D正确,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和免疫作用。8、【题干】以下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B、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C、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暗反应阶段产生葡萄糖D、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答案】C【解析】选项A正确,光合作用确实是绿色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利用光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过程;选项B正确,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选项D正确,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氧气的主要来源。选项C错误,光反应阶段产生氧气,但暗反应阶段不产生氧气,而是将二氧化碳还原成葡萄糖。9、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哪个时期?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C【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即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发生在后期,此时每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独立的染色体,并向细胞两极移动。10、光合作用中,ATP合成主要发生在哪个部位?A.叶绿体基质B.类囊体膜C.细胞质D.线粒体内膜【答案】B【解析】光合作用中的ATP合成主要发生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膜上,这是由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在此处产生质子梯度,驱动ATP合成酶合成ATP。而叶绿体基质则是进行暗反应(Calvin循环)的地方,线粒体内膜与光合作用无关,它是呼吸作用中ATP合成的场所。11、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B.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多数情况下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C.基因突变是可逆的,可以通过自然选择恢复到原状D.基因突变具有累积效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会逐渐减弱答案:B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突然改变,它具有不定向性,即突变可能发生在基因的任何位置。虽然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的调控机制以及个体对突变的不同反应,多数情况下基因突变不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和D的表述过于绝对,选项C错误,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12、以下哪项不属于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环节:A.DNA复制B.RNA转录C.蛋白质翻译D.染色体分离答案:D解析: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主要包括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三个环节。DNA复制是指DNA分子在细胞分裂前复制自己,确保每个子细胞都有一套完整的遗传信息;RNA转录是指DNA上的遗传信息被转录成RNA分子;蛋白质翻译是指RNA上的遗传信息被翻译成蛋白质。而染色体分离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分开进入两个子细胞,这是细胞分裂的一个环节,而不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因此,选项D不属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环节。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B.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对称的C.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无关【答案】C【解析】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并嵌有蛋白质等分子。蛋白质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是不对称的;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而细胞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控制物质的进出。2、关于DNA复制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中期B.DNA复制过程中不需要酶的作用C.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原则D.DNA复制的方向是从3’端向5’端延伸【答案】C【解析】DNA复制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的,而非中期;复制过程中需要多种酶的参与,如DNA聚合酶等;DNA复制遵循半保留复制的原则,即新合成的每条DNA分子包含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DNA复制的方向通常是沿着模板链从3’端向5’端读取,但是实际合成方向是从5’端向3’端延伸。3、以下哪些生物过程属于细胞信号转导?A、光合作用B、有丝分裂C、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D、基因转录E、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合成答案:C、D解析: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接收外界信号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的过程。选项C中的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是典型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选项D中的基因转录也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一种形式,它涉及到转录因子受到信号分子的影响而调控基因表达。选项A和B分别涉及光合作用和有丝分裂,这些过程虽然与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但并不直接属于细胞信号转导。选项E中的ATP合成是细胞代谢的一部分,也不属于细胞信号转导。4、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由磷脂双层构成,蛋白质镶嵌在其中B、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可以在膜内自由移动C、生物膜上存在糖蛋白,具有识别和结合作用D、生物膜的结构是静态的,不随细胞内外环境变化而变化E、生物膜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答案:A、B、C、E解析:生物膜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其中磷脂分子形成双层结构,蛋白质镶嵌在其中,因此选项A正确。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分子可以在膜内自由移动,这是膜流动性的基础,因此选项B正确。生物膜上存在糖蛋白,这些糖蛋白可以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和结合作用,因此选项C正确。生物膜的结构并非静态的,它会随着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选项D错误。生物膜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这是细胞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因此选项E正确。三、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第一题题目背景与要求:在研究某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温度对光合速率有着显著影响。假设你正在进行一项实验,以探究不同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给定条件下,当光照强度为1000lux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为最大值;而当光照强度低于50lux或高于2000lux时,光合速率几乎为零。此外,实验还表明,在最适光照强度下(即1000lux),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但超过某一阈值后效果不再明显。问题:1.请描述在低光照(<50lux)和高光照(>2000lux)条件下,为什么植物的光合速率会接近于零?2.如果你想通过调整环境因素来最大化此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请列出至少两个可调节的因素,并简述它们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3.假设现在处于最佳光照强度(1000lux)且CO₂浓度已经达到了使光合速率增大的极限点之上,再继续增加CO₂浓度是否会对光合作用产生正面影响?为什么?答案与解析:1.在极低光照条件下(<50lux),由于光能不足,无法有效激发叶绿素分子进行光反应,从而限制了ATP和NADPH的生成,这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所必需的能量载体。缺乏这些能量物质将直接导致暗反应阶段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光合速率大大降低直至接近零。相反地,在极高光照条件下(>2000lux),过强的光线可能会引起光抑制现象,其中过量的活性氧物种产生可能损害光捕获复合体等关键组分,进而抑制光合作用过程。同时,植物也可能采取自我保护机制如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间接降低了CO₂吸收率,这也会影响整体光合效率。2.可以通过调节以下因素来优化光合作用效率:光照强度:保持在最适宜范围(约1000lux),既避免了因光强太弱而导致的能量供应不足,也防止了过高的光强造成的潜在伤害。二氧化碳浓度:适当提高CO₂水平有助于加速卡尔文循环中的碳固定步骤,直到达到饱和点前都能有效促进光合作用。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超过了特定阈值,即使继续增加CO₂也不会带来额外的好处。3.当CO₂浓度已达到能使光合速率最大化的水平之后,再继续增加CO₂浓度不会对光合作用有正面影响。这是因为此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因素不再是CO₂浓度,而是其他如Rubisco酶活性、RuBP再生速率等因素。在这种情况下,过多的CO₂反而可能导致植物体内出现酸化问题,对细胞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维持在一个合理的CO₂浓度范围内,以确保既能满足光合作用需求又不致于引发负面后果。第二题题目: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它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殖。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C.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和基因流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D.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实现。答案:B解析:选项A正确,自然选择确实是生物进化的重要机制,它通过选择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性状,使得这些性状在种群中逐渐增多。选项B错误,虽然基因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它不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基因突变只是引起这种改变的一种机制。选项C正确,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和基因流都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主要因素。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导致的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动;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得适应环境的个体有更高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基因流是指种群间的基因交换,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选项D正确,生物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等机制逐渐积累,使得生物种群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三题题目:在某个自然保护区中,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特有的鸟类——蓝尾雀。这种鸟有蓝色和绿色两种尾羽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B表示蓝色尾羽的显性基因,b表示绿色尾羽的隐性基因)。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在这个种群中,蓝尾雀个体数量远多于绿尾雀。1.请根据遗传学原理解释为什么蓝尾雀比绿尾雀更常见。2.如果在一个繁殖季节里,该保护区内的所有蓝尾雀与绿尾雀随机交配,且假设后代都能存活至成年,预测下一代中蓝尾雀和绿尾雀的比例会是多少?(假定当前种群中的基因型比例为BB:Bb:bb=3:6:1)3.假设由于环境变化导致携带b基因的个体生存能力下降,这将如何影响种群内蓝尾雀与绿尾雀的比例?答案与解析:1.答案:蓝尾雀比绿尾雀更常见的原因在于控制尾羽颜色的基因中,蓝色是显性的(B),而绿色是隐性的(b)。这意味着即使一个个体只携带了一个B基因(即基因型为Bb),它的表现型也将是蓝色尾羽。因此,只有当两个个体都是纯合子bb时,它们的后代才会表现出绿色尾羽。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较低,所以蓝色尾羽的个体数量通常较多。2.答案:根据给定条件,种群中基因型比例为BB:Bb:bb=3:6:1,可以推断出每种基因型占总群体的比例分别为:BB占310,Bb占610,bb占使用哈迪-温伯格平衡公式p2+2pq+q2=下一代中,蓝尾雀(包括BB和Bb)与绿尾雀(bb)的比例可通过p2BB(蓝):pBb(蓝):2bb(绿):q因此,预计下一代中蓝尾雀与绿尾雀的比例大约为0.36+3.答案:如果环境变化导致携带b基因(绿色尾羽)的个体生存能力下降,则这些个体的数量将会减少,从而降低了b基因在整个种群中的频率。随着携带b基因个体的减少,不仅纯合子bb(绿色尾羽)变得更为稀少,杂合子Bb也会因为部分含有不利基因b而受到一定影响。长此以往,种群中蓝尾雀(尤其是BB型)的比例将进一步增加,而绿尾雀(bb型)的比例则相应减少。这一过程体现了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的影响,有利于适应环境特征的性状得到保留和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理解特定环境下生物种群遗传结构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第四题题目: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研究小组对一种新型转基因植物进行性状分析,该植物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较强的耐旱性;2.在光照条件下,能产生较多的光合产物;3.具有抗虫害能力。材料二:该转基因植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其具有以下基因:A基因:编码耐旱性相关蛋白;B基因:编码光合产物合成相关蛋白;C基因:编码抗虫害相关蛋白。问题:1.请简述该转基因植物具有耐旱性的原因。2.请分析该转基因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较多光合产物的原因。3.请说明该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害能力的原因。答案:1.该转基因植物具有耐旱性的原因是其基因A编码的耐旱性相关蛋白在植物体内表达,增强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了植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2.该转基因植物在光照条件下产生较多光合产物的原因是其基因B编码的光合产物合成相关蛋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