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_第1页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_第2页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_第3页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_第4页
新教材浙科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第一章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P72

一、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1.单细胞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生活环境:它们的细胞能直接与_________接触,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外部环境第一节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2.细胞外液(内环境):(1)概念: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周围的环境就是人体内细胞_____的液体,称为细胞外液。相对于多细胞动物生活的外部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则是身体的内部环境,称为_______。(2)组成部分:包括血浆、_______和淋巴等。外面内环境组织液(3)细胞外液的成分:①血浆的化学组成:②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与_____接近,但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_____。血浆很少3.体液:(1)概念:动物体内所含_____统称为体液。(2)组成及比例:液体【问·答】通常血细胞、组织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别生活在哪种内环境中?提示:通常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组织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中。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相互关系:(1)血浆中水、葡萄糖、氨基酸、气体等物质穿过___________进入组织液。(2)组织液大部分流回_________,少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称为_______。(3)毛细淋巴管内瓣膜阻止_____回流入组织液,经各级淋巴管汇入左右锁骨下_____。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淋巴液淋巴静脉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3.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_________。4.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_____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循环系统外界【问·答】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浆蛋白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吗?提示:不能。三、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1.内环境的三个理化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体温、酸碱度和渗透压2.判一判:基于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无关。()提示: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系。(3)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提示: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调节血浆pH,使其维持相对稳定,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显著降低。√××(4)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与H2CO3、NaHCO3等缓冲对有关。 ()(5)健康成年人内环境的温度应始终在37℃。 ()提示:健康成年人内环境的温度应维持在37℃左右,而不是一定值。√×【问·答】一个人长时间发高烧,为什么会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提示:高烧导致内环境温度升高,影响了相关酶的活性。四、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1.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清水、_______、血浆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pH变化,推测在一定范围内血浆与_______相似,从而说明生物体pH相对稳定的机制。2.实验过程:(1)检测盐酸对清水、磷酸缓冲液和血浆pH的影响。①分别量取20mL的清水、磷酸缓冲液和血浆加入编号为1、2、3的烧杯中,测试并记录各烧杯中溶液的___。②加入盐酸并测pH变化:滴加5滴0.1mol·L-1的____,测溶液的pH并记录。依次滴加至10、15、20、25、30滴,测pH并记录。缓冲液缓冲液pHHCl(2)检测碱对清水、磷酸缓冲液和血浆pH的影响。①分别量取20mL的清水、磷酸缓冲液和血浆加入编号为4、5、6的烧杯中,测试并记录各烧杯中溶液的___。②加入碱并测pH变化:滴加5滴0.1mol·L-1的_____,测溶液的pH并记录。依次滴加至10、15、20、25、30滴,测pH并记录。3.实验结论:血浆的性质类似于_______而不同于_____,说明血浆中含有_______,加入少量的酸或碱,仍能维持相对稳定。pHNaOH缓冲液清水缓冲对知识点一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的组成:2.血液和血浆组成比较:(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经离心后的分层如图:(2)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由水、蛋白质、无机盐、单糖、氨基酸、O2、CO2、激素和代谢废物等物质组成。3.通过模式图判断内环境的成分:4.通过表格判断内环境的成分:项目成分举例可以存在的物质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调节成分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项目成分举例不应存在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内环境外的物质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麦芽糖等【特别提醒】(1)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2)血液≠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内环境)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而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所以血液并不全是体液,血浆属于体液。(3)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细胞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思考探究】(1)在正常情况下糖原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吗?为什么?(生命观念)提示:不会,糖原是细胞内即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贮存能量的物质。(2)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劳动,很多同志的手和脚磨出了水泡甚至血泡,请分析水泡和血泡的成分有何不同。(科学思维)提示:水泡的主要成分是组织液,血泡中除了组织液外,还含有红细胞和血浆蛋白。【典例示范】

(2021·温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尿液等细胞外液B.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无机盐、单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C.血管中的药物需经过组织液进入肌细胞D.内环境中的成分有葡萄糖和血红蛋白等【解题思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内环境是相对外界环境而言,是指细胞外液。(2)明确存在于细胞外液中的物质才是内环境中的成分。【解析】选C。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A错误;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B错误;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C正确;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审答误区】本题常见有两个错因:(1)误认为血红蛋白是内环境成分。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2)误认为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血浆溶质的绝大部分是蛋白质。【类题精炼】1.红细胞、心肌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体液B.血液、体液、淋巴或血浆C.血浆、组织液、淋巴或血浆D.血液、细胞外液、体液【解析】选C。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心肌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淋巴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血浆中。2.(2019·浙江6月学考真题)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消化液 B.血浆C.尿液 D.唾液【解析】选B。内环境是指组织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3.(2021·湖州高二检测)下列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

)A.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B.病毒的增殖C.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D.乳酸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反应【解析】选D。胃蛋白酶水解蛋白质发生在胃中,而胃与外界直接相通,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病毒增殖发生在细胞中,而不是在内环境中,B错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碳酸氢钠中和乳酸发生在内环境中,D正确。【方法规律】判断是否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知识点二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体液各成分之间的关系:(1)血浆与组织液:血浆中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绝大部分组织液又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渗透到血浆中。(2)组织液与淋巴:小部分组织液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3)淋巴与血浆: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2.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概念图:【特别提醒】(1)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隔着细胞膜,组织液与血浆之间隔着毛细血管壁,通过这些结构进行营养物质、O2和代谢废物等物质交换。(2)循环系统运输营养物质、O2和代谢废物等,再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各器官和系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思考探究】(1)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空气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科学思维)提示:空气中的O2→呼吸系统→血浆→组织液→细胞内。(2)CO2从组织细胞内进入组织液中,结合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分析其原因。(科学思维)提示: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组织细胞中CO2的浓度高于组织液,因此CO2从组织细胞内进入组织液中。【典例示范】

(2021·杭州高二检测)如图是人体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A液、B液和C液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B液和C液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总是从肝细胞扩散出来,进入毛细血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健康人肝细胞中能进行转氨基作用,例如丙酮酸经转氨酶催化形成丙氨酸。对于肝脏严重炎症的患者,通常测定患者______(填“A液”“B液”或“C液”)中转氨酶的含量。

【解题思维】判断内环境成分之间关系:血浆和组织液间为双箭头,淋巴为单箭头,且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解析】(1)A液为组织细胞间的液体,是组织液;B液为毛细血管内的液体,是血浆;C液为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血浆和淋巴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2)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则其CO2的浓度高于血浆的浓度,所以CO2总是从肝细胞扩散出来,进入毛细血管。(3)肝炎患者的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较高。答案:(1)组织液、血浆、淋巴B液中蛋白质含量高(2)肝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浓度高于血浆(3)B液【类题精炼】1.人体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C.淋巴、组织液 D.血浆、消化道【解析】选B。组织液和淋巴中的水都能进入血浆,此外,水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后进入血浆,说明消化道也是血浆中的水的一个主要来源。2.(2021·台州高二检测)淋巴液简称为淋巴,关于淋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D.淋巴属于细胞外液【解析】选C。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A正确;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B正确;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C错误;淋巴是内环境的一部分,属于细胞外液,D正确。【补偿训练】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结构,①②③④表示液体,有关此图叙述错误的是 (

)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增加【解析】选A。图中a是毛细血管,b是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淋巴可回流进入毛细血管,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A错误;血浆中含有气体、小分子有机物、血浆蛋白和激素等,B正确;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正确;毛细淋巴管堵塞后,影响组织液进入淋巴,导致组织液增加,D正确。知识点三内环境为细胞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条件

1.血浆pH调节的过程:【特别提醒】(1)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是H2CO3/NaHCO3,其次是NaH2PO4/Na2HPO4。(2)缓冲对中的酸性物质(如H2CO3)中和碱(如Na2CO3)可生成对应的碱性物质(如NaHCO3),同理缓冲对中的碱性物质(如NaHCO3)中和酸(如乳酸)可生成对应的酸性物质(如H2CO3)。2.组织水肿的实质及原因:(1)实质:组织液总量增加。(2)原因:渗透压失衡,即血浆渗透压降低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水分子大量进入组织液。具体如图所示:【思考探究】(1)某人饮食过程中喝了大量的食醋,则其血浆pH是否明显下降?试解释原因。(生命观念)提示:否,因为血浆中存在缓冲对H2CO3/NaHCO3,可调节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2)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为何必须使用生理盐水或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浓度过高、过低有何后果?(科学思维)提示:生理盐水和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如果输液时使用的注射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能维持正常形态和功能。)【典例示范】如表是血浆、组织液和骨骼肌细胞内液某些成分的浓度及总渗透压的比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Cl-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中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C.HC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D.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蛋白质的含量决定的【解题思维】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2)明确血浆渗透压主要由无机盐决定,与蛋白质等物质也有关。【解析】选D。根据表格可知,Na+、Cl-主要分布在血浆和组织液中,即细胞外液中,A正确;与组织液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B正确;HC是缓冲物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C正确;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错误。【审答误区】误认为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含量决定: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虽然蛋白质含量最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无机盐大得多,数目远小于无机盐。所以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由无机盐决定。【类题精炼】1.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指标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最接近的是 (

)A.CO2浓度 B.K+浓度C.Na+浓度 D.渗透压【解析】选D。细胞内产生的CO2运向细胞外液,A错误;细胞外液中的K+浓度低于细胞内液,B错误;细胞外液中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液,C错误;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基本一致,D正确。2.某同学分别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选D。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对pH变化有调节作用,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清水组所得结果不合理,B正确;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血浆组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正确;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错误。【补偿训练】健康人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这是由于 (

)A.血液中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B.血液中NaCl的含量保持恒定不变C.人体内含有大量水分D.血液中H2CO3和HC的浓度比保持恒定【解析】选A。健康人血液中有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缓冲物质会与之反应,使血浆pH维持相对稳定。人造子宫通过模拟哺乳动物子宫和卵生动物卵的条件,使受精卵在人造环境下发育,从而摆脱对母体的需求,而且可以作为批量生产生物的基地。这一存在于科幻电影中的装置,目前已经有了重大突破,一只羊羔在“人造子宫”中呆了4周出生后与在母羊子宫出生的羊羔一样健康。(1)下列关于人造子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造子宫中含有氨基酸、葡萄糖等营养物质B.人造子宫中的羊羔可以从人造子宫中获取营养物质C.培养羊羔的人造子宫中不含有尿素等代谢废物D.人造子宫可以为羊羔发育提供稳定的pH和温度等适宜的环境条件(2)人造子宫内的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羊羔的组织细胞中,需要通过__________才能实现。

(3)你如何看待人造子宫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解析】(1)人造子宫可以为羊羔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A、B、D正确;人造子宫还具有排出代谢废物的功能,C错误。(2)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借助内环境。(3)开放性题目:人造子宫对社会产生两方面的影响。有利的方面:人造子宫只是一个孵化器,是在孕育的最后阶段扮演一下子宫,以救活早产儿;人造子宫还可帮助那些受精卵不易着床或着床之后容易流产的、甚至是那些因疾病而摘除子宫的女性解决生育上的困扰,圆她们的妈妈梦。有害的方面:从伦理角度看,人造子宫面世,繁殖不再是男女的首要任务,两人的生活不必再捆绑在一起,婚姻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家庭体系”又是否会因此解体?从技术来看,目前人造子宫技术尚未成熟。答案:(1)C

(2)内环境(3)利:可以解决早产儿的生存问题,无法生育的家庭能获得一个自己的孩子。弊:冲击现有的婚姻和家庭体系、技术不够成熟。(答出一点即可)第二节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正常生命活动一、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的相对稳定状态1.选一选:基于对稳态概念的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①稳态的实质仅指细胞液中各种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②稳态只需通过神经调节即可维持③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的发生④人发高烧时内环境的稳态被打破,体内酶的活性会发生变化③④2.判一判:基于对内环境稳态的变化,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内环境稳态是指各种成分含量和各种理化特性保持恒定不变。 ()提示:内环境稳态是指各种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2)维持生物体pH稳定的实验中烧杯可以不清洗直接反复利用。 ()提示:烧杯在每次使用后都需要用水反复清洗。(3)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略有下降趋势。 ()(4)血浆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缓冲对来维持。 ()××√√(5)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细胞中酶促反应加快。 ()提示: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引起细胞中酶促反应紊乱,不一定是加快。(6)同一个健康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可以有超过1℃的变化。 ()提示:同一个健康人的体温在一日内的变化一般不超过1℃。××【问·答】人体的体温在一昼夜中完全相同吗?提示:凌晨体温最低,17~19时体温最高。二、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调节实例:(1)血糖稳定的调节:主要依赖_________来实现。(2)体温的稳定:主要依赖_________来实现,体液调节也共同参与。(3)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身体的_________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2.调节机制: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体液调节神经调节免疫系统神经-体液-免疫【问·答】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吗?提示: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有关。知识点一稳态的概念

1.稳态的含义:内环境各种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稳态并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2.稳态的生理指标:(1)血糖浓度:人体空腹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正常含量是80~120mg/dL,正常人每次体检时的测定值可能不同,但应该处于这个变化范围内。(2)体温:健康人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不同测定部位的温度略有差别,一昼夜中不同时刻也有差别。体温还存在个体差异,但同一个体的体温变化一般不超过1℃。(3)pH:血浆的pH略偏碱性,含有的缓冲对能维持pH相对稳定。(4)渗透压: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溶液渗透压越大,反之,溶质微粒数目越少,溶液渗透压越小。【思考探究】(1)进行血液常规体检时,医院提供的化验单中各种成分含量的参考值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特定范围。请结合内环境稳态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生命观念)提示: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稳定在一个正常范围内。(2)根据所学的内环境稳态知识,你对严重腹泻患者会提出什么建议?(社会责任)提示:建议多喝淡盐水或注射生理盐水,以补充水分和无机盐。【典例示范】

(2021·杭州高二检测)下列与人体稳态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缺水情况下,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升高,相应的细胞内液渗透压会降低B.内环境pH相对稳定的维持依靠的是体液内的缓冲物质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特性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人体内环境pH、渗透压等保持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代谢所必需的【解题思维】解答本题需弄清以下两个关键点:(1)内环境和细胞内液之间隔着细胞膜,水分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有力保障。【解析】选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细胞内液中的水分会进入细胞外液,从而引起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相对升高,A错误;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的维持依靠的是体液内的缓冲物质,B正确;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特性保持动态平衡,C正确;内环境的稳态保障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D正确。【类题精炼】1.通过测定体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情况,下列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温的调节也是人体稳态调节的一部分B.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C.体温过高时可采用物理或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D.在寒冷环境中,人体能通过调节升高体温【解析】选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作用下,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温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等理化性质的调节属于稳态调节的一部分,A正确;体温因年龄、性别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B正确;体温过高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必须采用物理或药物的方法进行降温,C正确;在寒冷环境中,人体通过调节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而非升高体温,D错误。2.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对稳定B.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内环境中不存在酶C.内环境中不仅含有激素,还含有抗体D.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不变【解析】选C。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各种化学组成成分和理化特性的相对稳定,A错误;内环境中存在酶,B错误;内环境中不仅含有激素,还含有抗体,C正确;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但因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浆中的pH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保持不变,D错误。知识点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稳态调节的实例:(1)血糖平衡的调节。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肝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稳定。(2)体温调节。外界气温降低,机体出现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等。某些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3)外界病原体入侵,免疫系统会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2.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1)直接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2)间接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偏离平衡的分析及危害:(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①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②体温、pH相对恒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④代谢废物排出而含量降低——防止机体中毒。(2)理化性质失调。①pH失调——酸中毒、碱中毒。②渗透压失调(如呕吐等)——细胞形态、功能异常。③体温失调——发热、中暑等。(3)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失衡。①失水过多,可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②蛋白质含量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③代谢废物上升,可导致尿毒症。④O2缺乏,可导致乳酸中毒。⑤血浆中Ca2+过低,可出现抽搐。⑥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特别提醒】(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思考探究】(1)某同学认为稳态是机体仅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你是否赞同该观点?请说出理由。(科学思维)提示:不赞同;稳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2)任何一种内环境的理化特性维持相对稳定,是否都主要依赖神经调节来维持?请举例说明。(科学思维)提示:不是,如血糖调节主要依赖体液调节来维持。【典例示范】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___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_,B代表__________,C代表__________。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__________;E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等,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__________系统、__________系统。

【解题思维】关注两个“过程”:(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的物质交换过程:该过程需要通过循环、呼吸、消化、泌尿四大系统参与。(2)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解析】(1)高等动物体内的血浆(A)、组织液(B)和淋巴(C)等共同构成了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血浆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另外,组织液还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可汇入血浆。(2)D吸收营养物质,应为消化系统;E排出代谢废物,应为泌尿系统。(3)(4)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其中Na+、Cl-、葡萄糖和氨基酸等物质需经过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进入内环境,而体内细胞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需经过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答案:(1)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2)消化系统泌尿系统(3)消化循环(4)循环泌尿【类题精炼】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各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仍能维持相对稳定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