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报任安书》司马迁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读《出师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学习目标】1.通过诵读知识链接,能够复述写作背景及书、论等文学常识。(重点)2.通过梳理知识清单,识记并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如仆、缧绁等)并翻译重点句子。(重点)3.通过分析司马迁在困境中坚守信念、发愤著书的精神,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难。(难点)自主学习(5分钟)1.阅读知识链接,识记写作背景及书、论等文学常识。2.快速阅读知识清单,标记重点字词,疏通文章大意。要求:手端学案,大声朗读,圈点勾画,双色笔补充,认真高效解题:①报:答,回复;②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③任安:是时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太子立车北军南门外,召任安,与节令发兵。安拜受节,入,闭门不出……武帝曰:“是老吏也,见兵事起,欲坐观成败,见胜者欲合从之,有两心。安有当死之罪甚觽(xī),吾常活之,今怀诈,有不忠之心。”下安吏,诛死。——《史记》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李陵事件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胜于死刑。写作背景一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因“戾太子事件”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戾太子事件
刘据(前128年一前91年),汉武帝刘彻嫡长子。
征和二年(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识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反抗过程中,刘据与丞相刘屈等大战于长安。
当时任安担任北军使者护军‘监理京城禁卫军北军的官’,混乱中接受刘据要他发兵的虎符,但按兵未办。最终刘据兵败逃亡,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
后经过调查发现巫蛊害人多为有不实。汉武帝颇知当时刘据只是惶恐不安并无谋反的意图,遂为之平反,汉武帝认为任安“坐观成败”,“怀诈,有不忠之心”,论罪腰斩。
冤案平反后,汉武帝建思子宫,归来望思之台以寄哀思。汉宣帝刘询继位后,为祖父刘据追加谥号曰“戾”,重修陵寝,供奉祭祀。戾太子事件与任安写作背景二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李陵之祸李陵是汉初名将李广的孙子,天汉二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和李陵去攻打匈奴,在粮绝、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因此大发雷霆。司马迁认为李陵的行为确实“不当”,但他不满朝廷众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对李陵落并下石的态度,于是就向汉武帝赞扬李陵独挡匈奴之功,没想到汉武帝认为司马迁这是在为李陵辩护,因此司马迁被判入狱,惨遭宫刑。
太史公自序(节选)
司马迁
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继承)明世、正(辨正)《易传》,继(接续)《春秋》、本(依照、根据)《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推辞)焉!”
壶遂(人名,曾和司马迁一起参加太初改历,官至詹事,秩二千石)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守职,万事既具,咸(都)各序(按次序排列)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太史公说:“先人说过:‘自周公死后五百年而有孔子。孔子死后到现在五百年,有能继承清明之世,辨正《易传》,接续《春秋》,遵奉《诗》《书》《礼》《乐》精义的人吗?’他的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壶遂说:“孔子时候,上没有圣明君主,他处在下面又得不到任用,所以撰写《春秋》,留下一部空洞的史文来裁断礼义,当作一代帝王的法典。现在先生上遇圣明天子,下能当官供职,万事已经具备,而且全部各得其所,井然相宜,先生所要撰述的想要阐明的是什么呢?”
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兼词,于此,在那时)。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推崇)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讽刺讥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吉祥的征兆),建封禅,改正朔(古代改朝换代,要改定正朔,颁布新的历法),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指天),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叩塞门。谓外族前来通好。指异族诚意来到边界归顺),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太史公说:“是,是啊,不不,不完全是这么回事。我听先人说过:‘伏羲极其纯厚,作《易》八卦。尧舜的强盛,《尚书》做了记载,礼乐在那时兴起。商汤周武时代的隆盛,诗人予以歌颂。《春秋》扬善贬恶,推崇夏、商、周三代盛德,褒扬周王室,并非仅仅讽刺讥斥呀’。汉朝兴建以来,至当今英明天子,获见符瑞,举行封禅大典,改订历法,变换服色,受命于上天,恩泽流布无边,海外不同习俗的国家,辗转几重翻译到中国边关来,请求进献朝见的不可胜数。仲尼《春秋》春秋三传
《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又称《春秋经》《麟经》或《麟史》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作品,被称为“传”。
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传布),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曾经)掌(主管)其官,废(舍弃)明圣盛德不载,灭(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功业)不述,堕(同“隳”,毁坏、破坏)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述故事(旧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臣下百官竭力颂扬天子的功德,仍不能完全表达出他们的心意。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况且我曾担任太史令的职务,若弃置天子圣明盛德而不予记载,埋没功臣、世家、贤大夫的功业而不予载述,违背先父的临终遗言,罪过就实在太大了。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遭辱之后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何者?积威约之势也。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现在我的手脚捆在一起,被木枷锁住、绳索捆绑,皮肉暴露在外,受着棍打和鞭笞,关在牢狱之中。在这种时候,看见狱吏就叩头触地,看见牢卒就恐惧喘息。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威逼约束所造成的形势。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再谈什么不受污辱,那就是人们常说的厚脸皮了,有什么值得尊贵的呢?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况且人不能早一点在被法律制裁之前就自杀,因此渐渐地衰败,到了挨打受刑的时候,才想到伸张士大夫的名节,这种愿望和现实不是相距太远了吗?古人之所以慎重地对大夫用刑,大概就是因为这个缘故。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因此在肺腑中肠子里每日多次回转,坐在家中,精神恍恍忽忽,好像丢失了什么;出门则不知道往哪儿走。每当想到这件耻辱的事,冷汗没有不从脊背上冒出来而沾湿衣襟的。我已经成了宦官,怎么能够自己引退,深深地在山林岩穴隐居呢?
夫人情(人之常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自称的谦辞)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妻子儿女)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为保全节操而死),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指舍生取义)之分矣,何至自沈溺(陷入某种困境或苦难中。沈,同“沉”)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指牢狱)之辱哉!且夫臧获(古代对奴婢的贱称)婢妾,由能引决(自杀),况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的原因)隐忍苟活,幽粪土(指监狱污秽之地)之中而不辞者,恨(遗憾)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身死),而文彩不表于后也。人之常情,没有谁不贪生怕死的,都挂念父母,顾虑妻室儿女。至于那些激愤于正义公理的人当然不是这样,这里有迫不得已的情况。如今我很不幸,早早地失去双亲,又没有兄弟互相爱护,独身一人,孤立于世,少卿你看我对妻室儿女又怎样呢?况且一个勇敢的人不一定要为名节去死,怯懦的人仰慕大义,又何处不勉励自己呢?我虽然怯懦软弱,想苟活在人世,但也颇能区分弃生就死的界限,哪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生活而忍受屈辱呢?再说奴隶婢妾尚且懂得自杀,何况象我到了这样不得已的地步!我之所以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陷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的原因,是遗憾我内心想做的事尚未完成,平平庸庸地死了,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报任安书
司马迁古者富贵而名摩灭(磨损消灭),不可胜(全部)记,唯倜傥(卓异特出)非常之人称(著称,指为人所知)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相传周文王被殷纣王囚拘于羑(yǒu)里,推演古代的八卦而为《周易》的六十四卦);仲尼厄(遭遇各种困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才)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孙子,战国初期军事家孙膑。他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后为魏惠王将军,自以为不如孙膑,骗其入魏,处以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著有《孙膑兵法》。修列,撰写出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不韦,战国末大商人、政治家吕不韦。始皇十年,因罪免职,后又奉命迁蜀,于是自杀。《吕览》,即《吕氏春秋》,书成于吕不韦做丞相时,在迁蜀之前);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战国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入秦后,李斯向秦王进谗言将其下狱害死。《说难》《孤愤》实际上均为韩非囚秦之前所作);《诗》三百篇,大底(大抵,大都)圣贤发愤(抒发愤懑)之所为作也。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受辱后“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终于成功。痛苦与愤慨是理想,是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仍不消沉的古代圣贤给予司马迁对抗屈辱的力量千古流传的名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至于)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流传,传布)空文(文章,因其与具体的功业相比较而并非实事,故称“空文”)以自见(同“现”显示,表达)。这些都是人们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就像左丘明没有了视力,孙膑断了双脚,终生不能被人重用,便退隐著书立说来抒发他们的怨愤,想到活下来从事著作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本段列举古代被人称颂的“非常倜傥之人”受辱后“退论书策以舒其愤”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司马迁热情歌颂了这些古代圣贤,他们虽然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但并不因此而消沉,而是努力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作者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激励,表现了司马迁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
目的是把圣贤们作为自己的榜样,继承和发扬古代学者经历磨难献身著述的传统,相信自己一定能“垂空文以自见”,给后人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我私下里也自不量力,近来用我那不高明的文辞,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订其事实,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败盛衰的道理,上自黄帝,下至于当今,写成十篇表,十二篇本纪,八篇书,三十篇世家,七十篇列传,一共一百三十篇,也是想探求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贯通古往今来世道盛衰变迁的脉络,成为一家之言。
仆窃不逊(谦辞。犹言不自量),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散佚。失,同“佚”)旧闻,略考其行事(所行之事实),综其终始,稽(稽考,考察)其成败兴坏之纪(法则,准则),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总共)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关系),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刚开始草创还没有完毕,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便接受了最残酷的刑罚而不敢有怒色。我现在真正的写完了这部书,打算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可传的人,再让它流传进都市之中,那么,我便抵偿了以前所受的侮辱,即便是让我千次万次地被侮辱,又有什么后悔的呢!但是,这些只能向有见识的人诉说,却很难向世俗之人讲清楚啊!
草创(起草稿)未就(完成),会遭此祸,惜其不成,已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确实)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交通便利的城市和大的都市),则仆偿前辱之责(同“债”),虽(即使)万被(遭受)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直面人生的困境本段作者说明忍辱写书的原委是什么?宗旨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原委:宗旨:草创未就,会遇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探究自然现象和政治社会的关系,通晓古今历史变革的进程,成就自己的一家学说。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
△1-3段议论的基本路径是:③“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前贤,选择隐忍——为了完成巨著《史记》。
①受辱——引决(一般人的态度);②受辱——隐忍——完成伟大的事业(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介绍《史记》的体例内容,说明自己著书的宗旨和意愿。合作学习+展示交流(3+5分钟)奇数组
(板展)梳理《太史公自序》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偶数组
(口展)梳理《报任安书》重点字词及重点句子翻译。剩余时间完成合作探究一、二要求:全员参与,各抒己见,随时记录一、请翻译以下重点句子翻译。1.所以隐忍苟活,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彩不表于后也。我忍受着屈辱苟且活下来的原因,被囚禁在污浊的监狱之中却不肯死,是遗憾自已内心的志愿有未实现的,如果平平庸庸地离开人世,那么文章就不能在后世显露。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时候富足尊贵而名声被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无法记述,唯有卓越超群、不同寻常的人才能被人称道。3.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收集天下散失的历史传闻,粗略地考证历史人物的所作所为,综述其事实的本末,推究其成功、失败、振兴、衰亡的规律。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是想凭借此来研究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通晓从古到今的变化,完成有独特见解的一家的著作。5.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草稿未完成,恰逢遭到这场大祸,我痛惜全书没有完成,因此受最残酷的刑罚而没有怨怒的神色。二、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借回答壶遂问题阐明自己创作《史记》乘持的实录精神,行文中借鉴了“赋”主客问答的传统方式,笔法灵活。B.文本二对文王、孔子、屈原等人的创作缘由加以分析,认为圣贤著作多由于“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可谓一语中的。C.文本二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同时表明了他勉励自我要仰慕大义、不必为名节而死的生死观。D.文本二中介绍了《史记》的创作目的、内容和体例,同时也流露出司马迁对著作的自信和任安不能理解自己苦衷的担忧。答案:D(“流露出司马迁对著作的自信和任安不能理解自己苦衷的担忧”错)三、请以司马迁的事迹为例来阐述下面这句话。有志之士,必先有心。确定心之所向,志向也将势如破竹,冲垮一切障碍,成就一番伟业。答案:司马迁为完成《史记》而隐忍苟活,令后人敬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志向是他“就极刑而无愠色”的支柱。司马迁把心放在事业上,最终完成了巨著《史记》。他的精神将被后人永远铭记。达标案完成下面理解性默写。1.司马迁认为,富贵并不足以使人名垂青史,从历史上来看:“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富贵却名声不被后世知晓的太多了,只有卓越特出的人,才能被后人称赞。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屈原放逐,乃赋《离骚》。”4.司马迁谈到《史记》成书的目的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6.古人在人生中常因为选择而“悔”或“不悔”,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袒露一片赤诚;司马迁自明心志“虽万被戮,岂有悔哉”,令人肃然起敬。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司马迁第一,以《史记》报命。下狱受辱,已是辱了父母的遗体,不能再辱父母的遗志、遗命;所以必须完成《史记》,才能复上父母的丘墓。第二,以《史记》立名,并借以雪耻扬先。古人将名看得很重,烈士要“徇名”,闾巷之人要“砥行立名”,司马迁也说“立名者,行之极也”,并屡次引孔子的话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可见君子也是重名的。又说“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可见立名是很难的。司马迁自信,若能完成《史记》的论著,《史记》必能传诸后世,自己也必可因《史记》而立名。司马迁能够立名,做到“行之极也”,才能一洗所受宫刑之耻辱;司马迁能够立名,做到司马谈所说的“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才能光扬祖先,稍赎自己毁伤父母遗体的罪过。第三,对历史文化作出交代。司马迁出身太史世家,为董仲舒、孔安国弟子,复以接周孔、继《春秋》自期,故唯有完成《史记》,才能不“废天下之史文”。这样说来,司马迁的“隐忍苟活”,续成《史记》,竟是他自救的唯一生路和寄望。试想,在当时,司马迁除了自请宫刑,还有别的路可走吗?“虽万被戮”也要完成《史记》,目的何在?(1)叙事议论条理清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议论的基本路径:1、受辱——引决(士人应持的态度);2、受辱——隐忍,完成伟大事业(高尚的士人,高尚的士人,如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3、“我”(司马迁)受辱——学习先贤,选择隐忍——完成巨著《史记》说明对待受辱,引决不是唯一途径,这要从生命的价值来认识,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口译服务合同合规审查
-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和护理
- 带状疱疹护理查房范文
- 《“一致性沟通”运用于小组工作方法的成效研究》
- 《白云凹陷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与饱和度的生烃数值模拟研究》
- 《TP2铜管弯曲工艺研究》
- 《交联的离子簇型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妊娠期贫血的护理措施
- 《税收筹划法律问题研究》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乙烯气泡膜机组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二年级上册音乐课件-第7课《小花雀》|花城版 (共12张PPT)
- 2022年医院科教科工作计划
- 幼儿园警察职业介绍(课堂PPT)
- 初中难度几何100题
- 消防维保公司管理制度消防维保管理制度范本.doc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护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护理问题
- 防爆柜使用说明书课件
- 轴承压装力计算软件
- 家庭装修预算模板
- 信用卡中心司法催收律师事务所服务方案
- 校长在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工作会议上的汇报发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