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3鲁教版_第1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3鲁教版_第2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3鲁教版_第3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3鲁教版_第4页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考点规范练23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规范练23考点一城乡内部空间结构(2022山东济宁一模)城市建筑高度的空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城市的功能分区、空间形态等特征。下图示意2017年我国某城市主城区不同用地方式下,平均建筑高度的空间变化特征。据此完成1~2题。1.甲、乙、丙用地方式分别是()A.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B.商业用地、行政文教、居住用地C.居住用地、商业用地、行政文教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2.推测该城市最可能为()A.中小型城市B.平原型城市C.资源型城市D.条带状城市答案1.D2.B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土地利用类型在市中心的平均建筑高度最高,由市中心向外平均建筑高度迅速降低,因此甲为商业用地;乙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建筑高度在市中心较高,在距城区中心半径为4~11千米处平均建筑高度基本超过甲土地利用类型,高于丙土地利用类型,因此乙应是居住用地;丙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建筑高度在距市中心12千米以外超过甲、乙土地利用类型,应为工业用地;行政文教用地平均建筑高度整体较低,在一般城市中没有固定的区位要求,受地租因素影响较小,因此甲、乙、丙均不是行政文教用地。第2题,该城市功能分区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呈同心圆式分布,城市中心用地强度最大,向外用地强度减小,最可能为集中紧凑式布局,而且城区面积较大,最可能为平原型大城市;资源型城市一般中心区多以工业区为主,面积较小;条带状城市布局是分散疏松式,沿一条或几条轴线呈长条式分布。(2022辽宁沈阳期末)下图为某市中心城区规划示意图。该市为了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在建成区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据此完成3~4题。3.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旅游C.河流 D.交通4.与规划建设的滨水居住区、仓储物流区和旅游服务区对应合理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①C.③②④ D.④③①答案3.D4.B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建成区附近有铁路、国道、高速公路及其出入口、火车站、高铁站等。所以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交通,D正确。建成区距离河流比较远,C错误。图中有较多的农田,地势平坦,因此地形不是建成区形成的主导因素,A错误。图中没有大型的旅游资源,国家湿地公园主要为宜居城市创造优美的环境,B错误。第4题,滨水居住区应布局在河湖旁边,所以对应②;仓储物流区应该布局在交通便利处,所以对应③;旅游服务区应该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所以对应靠近国家湿地公园的①。故选B。(2022北京昌平期末)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北村村,是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古村落,临广州环城高速、国道,是城郊型村庄。该村原为董、徐两族聚居地,后因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关系多元化发展,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下图示意北村村近40年的空间布局演变。据此完成5~6题。5.从阶段Ⅰ到阶段Ⅱ,该村现代居住用地大量增加的原因是()①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②农村自建出租屋增多③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④城市人口向城郊扩散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该村空间布局的演变过程,反映出()A.农业生产空间集中连片化B.各类用地空间竞争趋于增强C.外来居民占总人口比例下降D.传统居住区的宜居环境改善答案5.D6.B解析第5题,根据图文材料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Ⅱ,该村因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村内的外来流动人口增多,不是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也不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①③错;阶段Ⅱ图中显示,现代居住区邻近工业区,为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农村自建出租屋增多,同时也吸引了城市人口向城郊扩散,因此该村现代居住用地大量增加,②④正确,故选D。第6题,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村空间布局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在演变过程中,农业区面积在减少,农业生产空间没有集中连片化,A错误;逐渐出现了现代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各类用地空间竞争趋于增强,B正确;该村因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外来居民占总人口比例不断上升,C错误;新功能区的出现和扩大,会对传统居住区的空间和宜居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D错误。在成都平原一望无际的水田间,有众多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一定数量的林盘组成村落,多个村落之间的地理中心往往形成场镇(集镇)。相邻的场镇轮流成为集市,进行商品交易。下图是成都平原上的林盘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7.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最主要的优点是()A.规模较小,节省耕地资源B.水渠密布,交通便利C.接近农田,便于生产劳动D.林竹掩映,利于安全防御8.林盘中树林和竹林所具有的生态功能是()A.林木掩映,保证了居民生活的私密性B.降低林盘中的气温,调节微气候C.提供燃料、竹具、水果D.营造田(空)、林(虚)、宅(实)的空间变化意境9.场镇轮流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的政策规定B.便于避开阴雨天气C.纵横交错的水网阻隔D.村民商品交易量小答案7.C8.B9.D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林盘这种聚落形式是以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将居住区与农业生产区分开,形成了“随田散居”的居住形式,因此这种聚落形式的优点在于生活区和农田接近,便于生产劳动,C正确。第8题,该地区位于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较为炎热,而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形成独立的空间,树林和竹林作为植被,可以通过蒸腾作用降低气温,对局地气候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体现了其生态功能,B正确;A没有体现生态功能;C体现的是经济功能;D体现的是一种聚落空间形态,也不能体现生态功能。第9题,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政策规定”相关信息,A错误;在一定地理范围内气候状况差异较小,不符合题意,B错误;纵横交错的水网阻隔不是轮流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C错误;由材料可知,该形式的聚落规模较小,人口不多,但是该地相似聚落数量多,而集市的产生是为了民众进行商品交换,固定在一处,交易量小且无法服务其他聚落的商品交换,D正确。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组团式发展就是将城市用地分成几块,结合自然条件,把功能和性质相近的部门相对集中、分块布置,并建设各自的生活区和服务设施,每块称为一个组团。组团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但有便捷的交通联系。下图示意某山区组团式城市中一个组团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1)简述图示城市组团的土地利用特点。(2)分析该城市组团式发展的利与弊。答案(1)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以生产用地为主;主要位于山谷中,集中度较低。(2)利:居民就地工作,通勤距离短,不易发生拥堵;各组团及功能区相对分散,接近自然,环境质量好。弊:城市中心区影响力小,对资金、人才的吸引力差;各组团之间联系、协作成本高。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不难判断出土地利用类型较少,主要是位于山谷中的生产用地。第(2)题,注意从利和弊两个方面展开。考点二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湘西民居吊脚楼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读图,完成1~2题。1.湘西民居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主要原因是()A.远离地面,防寒保暖B.制造空间,利于采光C.依河而建,便于运输D.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2.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当地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除湿B.当地高温,重油重辣便于保存C.当地缺盐,以辣代盐D.当地盛产辣椒,原料丰富答案1.D2.A解析第1题,湘西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崎岖,开挖地基不易,多采用吊脚楼的建筑形式,D正确;该地区气候湿热,远离地面主要是为了通风防潮,不需要防寒保暖,A错误;采光与建筑物朝向有关系,与吊脚楼的建筑形式关系不大,B错误;吊脚楼一般借地形依山临水而建,利用地势高差随坡就坎,顺势而建,C错误。第2题,湘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除湿,A正确。(2022山东聊城模拟)经过多年探索,四川成都在农村地区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取得显著效果。其中“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每个小组团控制在50户以内,人均综合用地面积控制在50~70平方米。右图为成都新农村综合体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3.新农村综合体“小规模”体现的是()A.尊重自然、生态优先原则B.合理用地、保护耕地原则C.民生优先、宜居建设原则D.传承文化、合理发展原则4.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这样建设的主要优点是()A.交通运输更加便利,方便居民出行B.靠近农田,方便居民从事农业生产C.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D.保护农村的环境,集中处理污染物5.新农村综合体的田园景观明显不同于大都市的城市景观,反映了()A.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B.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经济水平差异C.农村地域与城市地域的生活水平差异D.城市地域空间设计水平领先农村地域答案3.B4.C5.A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小规模”要求山地、丘陵区、坝区因地制宜控制农户数量,即“小规模”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人均土地方面,体现了合理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故B正确。第4题,与过去的松散分布相比,新农村综合体各组团间距离不超过30米,相对聚集,可以整合各要素,有效利用公共设施,方便居民生活,故C正确。第5题,农村田园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故A正确。(2022山东淄博二模)我国北方一般把烟囱建在房脊上。东北地区满族人民早期居住于山林地带,建造房屋多就地取材,并将烟囱建在距房1米多远的地面上,再通过一道矮墙内的烟道连通室内炕洞,达到排烟效果,这也叫“跨海烟囱”。下图为跨海烟囱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东北地区满族民居早期“跨海烟囱”不建在房脊上的主要目的是()A.减少房脊重量 B.增加烟囱高度C.增大房屋空间 D.减少火灾频率7.“跨海烟囱”中设置呛风石的主要作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