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第一期10月份月考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礼记・丧服传》中记载:“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公子之子称公孙,公孙不得祖(祭祀)诸侯。此自卑别于尊者也。”材料中的规定主要体现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内外服制 D.世袭制2、有学者指出,皇帝亲自下发公文的情况历代均有,唐宋时期,不经中书、门下程序的制敕(称为墨敕或中旨)是不合法的;皇帝的秘密谕旨不经正常程序发布,在明代开始较多使用,但是到了清代才开始制度化。这说明()A.三省体制有利于公文正规化 B.权力集中促进公文制度演化C.明代公文体系缺乏制度建设 D.中央集权加强改变公文发布3、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入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这表明古希腊()A.法律繁琐重形式 B.社会公正平等C.保护奴隶主特权 D.注重民主程序4、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君权是世俗权力,管辖世俗界,教权是精神权力。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这表明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A.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 B.君权与教权的分权制衡C.封君与封臣间互不隶属 D.国王与教会的矛盾尖锐5、19世纪中期,英国国王有选择和任命首相及其他内阁大臣的法定权力。但实际上,国王只能接受议会选举结果,委任在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领袖为首相,授权首相组阁。这说明当时英国()A.法律未能得到执行 B.内阁权力开始膨胀C.议会主权得以确立 D.国王“统而不治”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十六条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上述条文()A.保证了人民享有民主权利 B.充分体现了民主自由原则C.体现了民主进程的曲折性 D.意在防止权力的过度集中7、阅读庆阳县两年来“三三制”执行情况(1944年),对表中县参议员的身份反映的政权理解正确的是()身份家庭成分社会出身地主富农中农贫农绅士商人学生军界工人务农数量7174126915102253A.具有民主性和广泛性 B.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则C.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 D.与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相同8、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上世是“天地设而民生”的时代,“民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中世是“上贤而悦仁”的时代,这是说推选贤者来主事;下世是“贵贵而尊官”的时代,国家建立,君主、职官和禁令也都有了。据此可知,商鞅认为()A.生产力发展推动了文明产生 B.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C.应当尽快建立血缘等级制度 D.改革是历史进步的核心动力9、汉朝采取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制度,自东汉后期其选举标准往往取决于地方上少数人的品评。如许劭、郭太都擅长品评人物,“天下言拔士者,咸称许、郭”。这一历史现象较适用于研究()A.察举制选举标准的完善 B.世家大族的没落C.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渊源 D.中央集权的加强10、陈寅恪先生认为,“盖进士之科虽创于隋代,然当日人民致身通显之途径并不必由此”,据统计,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由此可知,隋代至唐早期()A.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 B.科举制度不受帝王重视C.选官制度改革流于形式 D.士族门阀政治影响较大11、19世纪初,对英国官吏制度的批评之声已零星出现,但政府并无改变由王公贵族“恩赐”官职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由此可推知,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主要得益于()A.工业资产阶级的壮大 B.责任内阁制的形成C.君主权力被逐渐架空 D.人民主权论的传播12、在英国,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白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一行为()A.不利于文官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B.导致了政务官和事务官职不分C.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传统 D.破坏了文官制度职务常任原则13、宋仁宗时,以“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矣”为理由,收回了宰相对台谏官的举荐权,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宋仁宗此举()A.使监察权得以超越行政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利于监察机构行使职权 D.提高了行政效率14、1906年,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A.体现了强烈的开放性和平等性 B.是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C.保证了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15、1979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对各类干部的考核各有侧重。对于技术干部、专业干部,侧重考核其技术业务水平和成果;对于党政干部,侧重考核其政治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的颁布意在()A.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B.为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障C.加强干部管理的法制化 D.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16、下表为我国关于公务员制度的相关法律及规定,这些规定()时间法律法规录用规定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及其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2021年《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试行)》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机关录用一级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公务员的考察工作A.确立了党管干部的根本原则 B.沿用了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C.不断完善了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 D.确保了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唐代时期,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的审批,走三省的流程,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二由于中枢缺乏协调,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导致政事拖延、决策失误。有鉴于此,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策。然终洪武一朝,设官参与决策始终是末流,并非常态。永乐时,明成祖朱棣以解缙等入值大内,预机务,作为近侍,于内廷参与决策。这一做法在仁、宣两朝逐渐成为惯例。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衔于大内当值,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为日后内阁的确立奠定了基础。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摘编自刘瑞华《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8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权的演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秦汉统一国家形成后,中央设有御史大夫主管监察,下设御史中丞及各类御史专掌监察。在地方上,由秦以来的御史监郡制,逐渐过渡到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巡视监察。东汉,御史大夫不再是监察官,御史中丞掌管的御史台成为专门监察机构。从御史大夫到御史台,从御史监郡到刺史巡视,这是秦汉监察制度在向组织独立化、机构化演变。特别是西汉开始,地方监察与行政不再合署办公,是监察脱离行政干预的标志。但是,这时的监察组织仍有很强的依附性,职能交叉明显。例如,西汉御史大夫府与丞相府在职能上还有重叠,东汉御史台隶属于少府,少府属于皇帝的私人机构,其依附性又十分明显。——摘编自卜宪群著《谈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材料二唐朝建立了稳定的一台三院制的监察体制。御史台下分设台院、殿院、察院,统辖诸御史,御史台长官御史大夫“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台院,设侍御史,主要职掌纠弹中央百官,参加大理寺审判和推鞠由皇帝制敕交付的案件。殿院,设殿中侍御史,职掌朝会时百官仪态行止、言行队列,以维护朝仪的秩序和尊严,并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和巡视京城内外及驻屯京师的诸卫和禁军。察院,设监察御史。武德初年,负责巡按地方,纠视刑狱,并监察百官和在京的所有中央机关的工作和簿案。——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监察体系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作用及局限。(6分)19、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材料二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俸、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10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从世官制到察举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演进并非偶然。在演进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使演进成为必然现象的内在逻辑,即由古代中国的国家统治和治理所决定,对君主负责、高度组织化和专业化。官僚阶层的产生和存在,与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规律相契合。这种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更新必须以选官制度为基础,由此提出对选官制度建立和运行的必然要求。随着国家统治和治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变化,统治者对官僚阶层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选官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并不断演进。 ——摘编自马凯《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的内在逻辑》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围绕“选官制度”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高二历史月考(第一、二单元)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因此根据材料“诸侯之子(非嫡长子)称公子,公子不得称(祭祀)先君”可知与宗法制有关,A项正确;分封制是地方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世袭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A。2、【答案】B【解析】A项材料并未反映公文正规化与三省体制的关系×B项根据材料“唐宋时期,不经中书、门下程序的制敕是不合法的……到了清代才开始制度化”可知,代表皇帝旨意的公文在下发时经历了从唐宋至明清的变化,君主专制的加强促进公文制度演化√C项明代公文体系已经比较系统,只是秘密谕旨还未制度化×D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未涉及中央集权×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雅典法律规定,亲生父母皆为公民的人年满十八岁时在德莫(村社)登记造册。登记时,德莫成员要在宣誓后对他进行投票;如果裁决候选人不是自由人,此人可向民众法庭申诉,法庭判他胜诉,便有权人籍成为公民。造册完毕之后,议事会将检查入籍名单,发现不满年龄,为其登记的村民将被处罚。”可知,雅典法规规定,在登记造册加入村社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流程,对其身份进行检查,说明此时的古希腊注重民主程序,保证公正性,D项正确;法律繁琐重形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社会公正平等,材料体现了部分的公正性,但为体现平等,排除B项;保护奴隶主特权,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讲的是公民的权利,排除C项。故选D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封建君主如果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可以不对封主尽义务”可知,中世纪的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度,表明君主专制政体尚未形成,A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出君权与教权的制衡关系,排除B项;封臣隶属与封君,排除C项;材料主旨强调中世纪西欧君主的权利并没有达到专制的程度,并没有涉及国王与教会的矛盾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可知,国王只能接受议会的选举结果,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说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是“统而不治”的表现,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国王“统而不治”,而非法律未能得到执行、内阁权力开始膨胀,A、B两项排除;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至上”原则,C项排除。6、【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可以看出是要求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进行制约,结合书本知识我们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权力过度集中,D符合题干要求;ABC选项都是对题干错误的理解,排除。故选:D。7、【答案】A【解析】根据表格,“三三制”政权涉及阶层具有广泛性,具有民主性,故A项正确;革命统一战线出现于1924—1927年,故B项错误;根据图表,阶级成分中有地主、富农,故其性质并非工农民主政权,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政权的群众基础的主体是工人、农民,并没有地主、富农,故D项错误。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商鞅把历史分为上世、中世和下世,并认为这三个阶段是不断进化的,其中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生产力发展,排除A项;材料强调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历史的必然,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改革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用各州郡有声望的人任“中正”官,负责在本地区品评人物,选拔官吏,因此根据材料“许劭、郭太都擅长品评人物”可知适用于研究九品中正制产生的渊源,C项正确。察举制并不完善,存在较大缺陷,在后期十分明显,排除A项;材料与世家大族的没落无关,排除B项;选官权力掌握在地方手里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早期的科举入仕官员有245名,在整个唐早期的899名官员中占比仅为27.8%”可知,隋唐科举制并非主要的选官制度,士族门阀政治影响较大,D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地方割据势力潜滋暗长,排除A项;帝王很重视科举制度,排除B项;选官制度改革并非流于形式,排除C项。故选:D。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初,对英国官吏制度的批评之声已零星出现,但政府并无改变由王公贵族‘恩赐’官职做法的打算,直到1855年,《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才被政府接受,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权管理,因此根据材料“议会根据其改革建议通过了一系列的相关法令”可知A项正确;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721年英国财政大臣沃波尔首相组阁,排除B项;材料与君主权力被架空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人民主权论的传播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A。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撒切尔夫人将‘政治态度’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一个基本的前提条件”可知,撒切尔意在加强对文官队伍的控制,试图打破文官“政治中立”的藩篱,C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举措有利于文官参与决策,排除A项;“导致了”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破坏职务常任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使谏官的监管对象扩大到包括宰相在内的公卿百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仁宗此举有利于当时的监察机构行使职权,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监察权超越了行政权,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B项错误;材料所述与行政效率无关,D项错误。14、【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可知,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强调中华民国的官员须经考试合格后方得任用,这为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中华民国的官员的选拔问题,不能体现“开放性”,排除A项;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令,标志着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保证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15、【答案】B【解析】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1979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共中央对于各类干部的考核各有侧重,有利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素质,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障,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各类干部的考核,与“党的群众路线”无关,排除A项;干部管理的法制化指把干部管理用制度、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建立清正廉洁的官僚队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6、【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2005年以来我国在公务员录用上的规定越来越完善,说明我国在不断完善公务员任用管理机制,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公务员选拔和任用制度,不是党管干部的原则,除A项;“沿用了民国时期的说法明显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确保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C项。17、(1)目的: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集思广益。(2分)评价:唐代三省六部在职权上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钢材租赁及质量检测标准合同3篇
- 2025年度电梯门套材料供应与安装工程合同4篇
- 2025年度女方离婚后房产过户及税费承担协议4篇
- 2025年度电商直播带货平台合作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模特时尚品牌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橱柜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合同16篇
- 专卖店劳动合同(2024版)
- 2024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题含下载答案可打印
- 2025年度面包砖行业环保标准执行合同范本3篇
- 23年-24年项目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基础题
- 选煤厂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项目前期选址分析报告
- 急性肺栓塞抢救流程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全套 第1-11章 数据与Python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 《形象价值百万》课件
- 红色文化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范文十
- 中医基础理论-肝
- 小学外来人员出入校门登记表
- 《土地利用规划学》完整课件
- GB/T 25283-2023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 《汽车衡全自动智能称重系统》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