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知识清单_第1页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知识清单_第2页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知识清单_第3页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知识清单_第4页
第6章 变化的地形 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变化的地形6.1火山与地震一、火山1、火山现象:无论是直冲云霄的滚滚火山灰,还是奔腾而出的火热的熔岩流,火山喷发的情景都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没,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2、火山的成因:坚硬的岩石底下有高温高压的岩浆在活动着,岩浆沿着地壳薄弱处的裂隙喷出地面,产生火山喷发的现象。3、火山的构成及其喷发物(1)火山的构成: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和岩浆通道(火山管)三部分组成。(2)火山喷发物:气态(水蒸气、二氧化硫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4、形态各异的火山及其分类: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根据火山的活动情况,火山可分为活火山(如日本的富十山)、死火山、休眠火山。5、世界上火山的分布:火山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6、火山的利与弊①利:尽管火山给人类带来灾难,但火山灰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肥料,树木和庄稼长势良好。火山中还常有矿产,而且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形成温泉,成为旅游胜地。②弊:火山的危害太大了,喷发的岩浆堵塞交通,铺天盖地的火山灰使河水污染、电路中断、机场关闭、公路瘫痪、造成严重的损失,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害。【想一想】火山爆发前会有哪些预兆?①火山爆发前,火山口可能会先出现异常的热汽和烟雾②火山附近的地热现象(如温泉)可能会发生异常③火山附近可能会产生连续的地震④火山附近的飞鸟走兽也可能会出现惊恐或迁徙的现象二、地震1、地震的成因: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2、地震的相关术语3、世界地震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三、地震的防范和预报1、地震的防范①在室内时,躲在坚固家具下面,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场合,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②赶紧熄灭火,关闭火源。③不要慌张向户外跑,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④将门打开,留下出口。⑤户外场合,保护好头部。⑥在人多的场所时保持镇静。⑦避难时要步行,尽量少携带东西。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⑧严禁在狭窄的地面、墙根、悬崖、河边停留。⑨注意山崩和地裂。2、地震的预兆一、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二、生物异常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3、烈度是指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破坏的程度:1~2度:人们没感觉。3度:室内有人感到轻微的震动。4~5度:室内物件有些摆动,门窗作响。6度:人行走不稳,器皿倾倒,房屋出现裂缝。7~8度:人站立不稳,房屋遭到破坏,高大烟囱可能断裂。9~10度:房屋严重破坏,地表裂缝很多,铁轨变形。11~12度:房屋普遍倒塌,地面严重变形,造成巨大自然灾害。4、把世界上地震的分布和火山的分布加以比较,是否重合很多?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地震的分布与火山的分布基本重合,均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日本、台湾)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带。四、岩石的类型1、岩石的识别(1)外观:有些岩石呈层状分布,具有层状结构;有些岩石裂隙特别发育,甚至岩石被分割形成紧密的柱状体,有些岩石里面有砂粒、砾石、气孔、矿物晶体颗粒或者化石。(2)颜色、色泽、坚硬程度等差异也常常用于识别岩石。2、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类型类型形成过程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有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而成的岩石层状结构特征或化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岩石受岩浆活动、地壳运动等影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片状结构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三者之间的转化五、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1、花岗岩(岩浆岩):以肉红色、浅灰色为主,块状,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2、玄武岩(岩浆岩):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3、砂岩(沉积岩):以白色、灰色、淡红色为主,有层状结构,可见微小砂粒,可能有化石4、石灰岩(沉积岩):以白色、灰色为主,没有矿物晶体颗粒,可能有化石5、大理岩(变质岩):由矿物晶体颗粒和片状结构六、岩石的应用1、岩石是优质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大理岩等2、岩石是很好的工艺品材料,如新疆的和田玉、浙江的青田石等3、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各种矿产资源,如铁矿、铜矿、铝土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等,为生活和生产提供原料和能源七、泥石流的形成1、泥石流: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太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原因(1)自然原因: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速度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如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2)人为原因:乱砍滥伐,不合理地开挖和堆积,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土层结构。3、我国泥石流的特点①时间分布特点: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②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如太行山、黄土高原、秦岭、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雅鲁藏布江谷地),我国以四川、云南、甘肃和西藏等省区尤为严重。4、我国多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我国山区面积广太,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流水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等。八、泥石流的危害1、爆发特点:突发性和历时短。2、危害:(1)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2)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3)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九、泥石流的防御措施1、泥石流发生的前兆:(1)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2)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3)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2、应急措施: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3、防御措施:(1)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2)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应及时搬迁和疏散;(3)植树造林;(4)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4、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活动(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的不合理开挖;(2)不合理地弃土、弃渣、采石;(3)滥伐乱垦。6.2海陆的变迁一、从大陆漂移假说到海底扩张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1)大陆漂移学说提出者: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2)大陆漂移学说的内容:地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3)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①地形证据: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可拼合性。②岩石证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③生物证据:大西洋两岸某些生物具有亲缘关系。④化石证据:大西洋两岸在生物化石上具有相似性。不足:①大西洋两岸大陆不能完全拼合;②并不是所有岩层都连续;③大陆由坚硬的岩石组成,靠什么力量撕裂?④大陆并不漂浮在海洋上,怎么会漂移呢?2、海底扩张学说(1)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2)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3)海底扩张学说:海底山岭两侧的大洋地壳在缓慢向大陆方向移动。当大洋地壳遇到大陆地壳时,发生挤压,并俯冲插入大陆地壳底下。于是,在邻近大陆的海底会形成深深的海沟和一系列岛屿,在大陆上则形成高原和山脉。二、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岩石圈被分裂成六大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上,慢慢地移动着。地球地壳由岩石组成。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地幔地幔的上部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下有软流圈。地核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高达5000°C~6000°C。1、诞生原因: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示意图3、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小块叫板块。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地理现象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红海在扩大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地中海在缩小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阿尔卑斯山形成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日本多地震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珠峰不断上升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地形的形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东非大裂谷板块的相互张裂大西洋板块的相互张裂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碰撞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6.3千姿百态的地形一、地形的变化1、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褶皱→隆起→高山或高原;断层→凹陷→盆地或低地。(2)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2、外力作用:流水、波浪、风力、冰川、生物等的作用①岩石的风化:岩石在气温变化、水、风和生物等作用下出现破碎的现象叫岩石的风化。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裂缝中生长使岩石破碎;渗入岩缝的水结冰体积增大使岩石胀裂;气温变化使岩石热胀冷缩而发生崩裂。②流水的作用:滴水穿石;被海浪侵蚀的礁石;溶洞——喀斯特地貌。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水力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同。一般来说,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中游以搬运作用为主,河流的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③风力的作用:蘑菇石;风蚀城堡;黄土高原的主要形成原因是风力堆积作用;“千沟万壑”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作用。④生物的作用:苔藓和地衣会分泌酸性液体渐渐腐蚀石块;珊瑚虫分泌石灰质,堆积成珊瑚礁。二、地形的类型1、海拔:指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绝对高度,有正负。高差:某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也称相对高度,值为正。2、地形类型:陆地表面主要有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地形类型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平原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广阔平坦,起伏很小地面起伏小高原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山地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地面崎岖不平丘陵较低(一般在200~500米)坡度较小,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四周高,中间低)。也有些盆地内部分布着起伏的丘陵,但比四周的山地、高原仍要低得多。三、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1、等高线和等高距等高线:在地图上,把陆地上海拔相同的各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