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_第1页
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_第2页
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_第3页
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_第4页
0.2 什么是科学探究 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2什么是科学探究考点剖析1、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2、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学生进入校园须戴口罩,测体温。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与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3、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测定时间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天冷水口细菌数(个)345609351220热水口细菌数(个)1532546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4、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A.②③①④⑤⑥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⑥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5、市场上防晒霜都宣称可防晒。暑假期间,高新实验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实验了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人实验方案小王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唐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小林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齐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A.小王 B.小唐 C.小林 D.小齐6、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动力之源”的展厅最为吸引眼球,一个重达1.2吨的“能量球”,可以随着观众的喊声来回摆动。请对此现象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探究问题:。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在这一基本过程中,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和方案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性,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要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测量取。8、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所示):A.小敏将直尺的一端捏住,使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填入表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被测试者ABCDEFGHIJK饮啤酒数/杯22446688101010杯以上饮酒后刻度值/厘米18151915222224252628无法完成测试饮酒前刻度值/厘米1413141213141312121313(1)小敏在被测试者饮酒前对其进行测试的目的是。(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过关检测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2、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3、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4、小李同学坐在从乌鲁木齐开往吐鲁番的火车上,瞬间被眼前许许多多的风力发电机吸引了,她想: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心中顿时萌生了许多想法,可能与叶片形状、叶片数目、叶片大小、叶片是否垂直于转子安装等因素有关。于是,她在实验室里和老师一起实验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叶片形状、叶片数量等会影响风力发电机叶片转速。对文中划线部分,你觉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部分(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5、小明想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30下的摆,他两次调试的情况如图,你觉得小明第3次应该把圆片调到哪个位置?(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6、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1)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2)实验中戊组起作用。(3)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7、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

8、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表达和交流。9、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提出猜想】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实验步骤】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幼虫的数量应不少于10只,理由是。(2)实验中应保证使用同一光源且光照强度不变,这是为了。(3)结合实验结论,可知步骤④中将光源移走后,将观察到幼虫。10、青蟹、梭子蟹、招潮蟹是温州地区常见的三种蟹,外部特征如图甲。某校同学开展与蟹相关的系列实践活动,活动过程如下:(1)【分类】根据图甲信息与生活经验将上述三种蟹分为两类,请写出分类依据与结果。(写出一种即可)(2)【探究】青蟹生活在江河海交汇口的滩涂上,捕捞后可在家庭条件下能存活1-7天。三组同学开展"青蟹在现有家庭条件下怎样才能延长存活时间"的探究活动,图乙为探究结果。(提示:第三组35℃时存活率为0)某小组按下图方案将各塑料桶置于厨房地面进行探究。该探究基于的假设是。(3)下表是第三小组实验方案,根据图乙探究结果将表中""处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第三组实验方案步骤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要求步骤一选择若干只活力良好的同种青蟹随机平均分成四组。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步骤二将四组青蟹分别放在标记为A、B、C、D的黄色塑料容器中,将容器置于适宜的光照下。排除影响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步骤三将实验装置分别放在①设置改变的量步骤四每天观察②,并做好记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步骤五比较A、B、C、D四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获取事实和证据并得出结论

0.2什么是科学探究考点剖析1、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查,以评估学校学生视力变化情况。“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收集事实与证据【答案】D【解析】“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与证据;故答案为:D。2、当下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学生进入校园须戴口罩,测体温。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与假设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小芹同学进校时经红外测温仪测量发现体温偏高,被立即带到就近医院去检查。医生给她量体温,化验血液等。从科学探究环节看,医生采取这些措施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故选C。3、为探究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变化,分别定时从冷、热水口接等量的水,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测定时间第一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天冷水口细菌数(个)345609351220热水口细菌数(个)1532546A.冷水口接的饮用水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B.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C.本实验只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数量的影响D.使用饮水机时,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答案】C【解析】A.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接的饮用水中细菌数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多,A正确。B.从表格中看出,冷水口细菌数比热水口细菌数多,因此使用饮水机喝热水比喝冷水更有利于身体健康,B正确。C.本实验不仅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还能探究温度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而不是只能探究时间对饮水机中细菌生存的影响,C错误。D.从表格中看出,第七天热水口和冷水口细菌数都大量增多,因此若使用饮水机,应在保质期内尽快将整桶水喝完,D正确。故选C。4、科学探究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①实施计划

②表达和交流

③制订计划

④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⑤得出结论

⑥作出假设A.②③①④⑤⑥ B.④⑥①②③⑤ C.④⑤③⑥②① D.④⑥③①⑤②【答案】D【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施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和交流、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故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④⑥③①⑤②,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市场上防晒霜都宣称可防晒。暑假期间,高新实验学生外出徒步旅游,准备借此机会做一个关于某品牌防晒霜实验了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表,你认为最为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人实验方案小王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晒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较两只手背的灼伤程度。小唐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晒霜,第二天不涂。比较这二天被灼伤的程度。小林在同学的手背上涂上防晒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较自己手背与同学手背被灼伤的程度。小齐手心上涂上防晒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较手心与手背被灼伤的程度。A.小王 B.小唐 C.小林 D.小齐【答案】A【解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探究防晒霜可以防晒。实验变量是防晒霜,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防晒霜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由表中信息可知A.小王采取两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晒霜进行对比实验,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所获得的实验结果较为科学,该实验方案最为合理,故A符合题意;B.小唐由于不同时间涂抹,会由于时间因素控制不了当天气的变化成为对比实验的不同因素,因此,实验结果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B错误;C.小林由于采取不同实验者,会因个人的体质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不同,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C不符合题意。D.小齐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对比实验,使对比实验的影响因素不同,而让对比实验因影响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学性。该实验方案不合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10年上海世博会德国馆中“动力之源”的展厅最为吸引眼球,一个重达1.2吨的“能量球”,可以随着观众的喊声来回摆动。请对此现象提出一个有意义的探究问题:。【答案】“能量球”能摆动的原因是什么或为什么“能量球”会随着观众的喊声来回摆动(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这是一道贴近生活实际的题目,符合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宗旨。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多留意身边的一些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思考一下原因。提出问题的常见方法有“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实施方案(收集事实与证据)→检验假设→。在这一基本过程中,是探究的起点,建立假设是探究的基础,设计和方案是探究的中心环节。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性,导致实验结论不可靠。要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应多次测量取。【答案】问题建立假设研究评价与交流提出问题研究方案实施偶然平均值【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猜测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8、近几年来,国家实施了禁止酒后驾车的“禁酒令”。为什么要实施“禁酒令”?小敏猜想:①可能是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下降;②可能是饮酒后人对红、绿灯的辨别能力下降。你的猜想:。为了验证猜想①,小敏对一些成年人进行了饮酒前后反应能力的测试,具体操作如下(如图所示):A.小敏将直尺的一端捏住,使0刻度朝下,让被测试者将拇指和食指放在直尺0刻度附近;B.小敏突然松开直尺,被测试者迅速将直尺夹住,记录被测试者夹住直尺处的刻度值;C.被测试者重复上述实验3次,计算平均值并填入表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被测试者ABCDEFGHIJK饮啤酒数/杯22446688101010杯以上饮酒后刻度值/厘米18151915222224252628无法完成测试饮酒前刻度值/厘米1413141213141312121313(1)小敏在被测试者饮酒前对其进行测试的目的是。(2)表中数据说明,饮酒后人的反应能力。【答案】人的控制能力减弱(合理答案均可)(1)进行对比(2)下降【解析】人饮酒后,酒精麻醉大脑,引起人神志不清。(1)人饮酒后神志不清,小敏对参与人饮酒前进行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比人的控制能力情况,更具有说明性。(2)从表中可以看出,饮酒后人的反应距离增加,说明反应能力下降。过关检测1、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答案】B【解析】此题现象是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系?”;ACD三位同学的发言都不够全面,B选项较有价值。2、平面镜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那么凹面镜对光线会有什么作用呢?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况:会聚、发散、既不会聚也不发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小枫的学习经历了(

)A.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B.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交流与评估C.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D.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分析和论证【答案】C【解析】第一句话是小枫提出的问题,小枫开动脑筋找到了所有可能是说明他做出了几种猜想或假设,利用激光笔手电筒对着凹面镜照射,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是说明他在实验,但是小枫并没有分析实验也没有得出结论更没有和同学交流评估,小枫的学习经历为: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故选C。3、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提出问题:病人得的是什么病?B.建立假设:病人得的可能是某某病C.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猜测D.为了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以便与其他医生进行更好的交流【答案】C【解析】中医给病人诊病时讲究“望、闻、问、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事实或依据,以证实医生心中对病人病情的初步诊断。故选C。4、小李同学坐在从乌鲁木齐开往吐鲁番的火车上,瞬间被眼前许许多多的风力发电机吸引了,她想: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心中顿时萌生了许多想法,可能与叶片形状、叶片数目、叶片大小、叶片是否垂直于转子安装等因素有关。于是,她在实验室里和老师一起实验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叶片形状、叶片数量等会影响风力发电机叶片转速。对文中划线部分,你觉得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部分(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答案】C【解析】为了得到风力发电机叶片的转速的影响因素,她在实验室里和老师一起实验研究,属于科学探究中收集证据。5、小明想要做一个1分钟摆动30下的摆,他两次调试的情况如图,你觉得小明第3次应该把圆片调到哪个位置?(

)A.A位置 B.B位置 C.C位置 D.D位置【答案】B【解析】根据摆长对摆动快慢的影响,通过调整圆片的位置来改变摆长,第一次35下,第二次27下,要让摆动30下,圆片应在第一次和第二次的位置之间,B位置符合题意。6、夏天,有些人容易被蚊子叮咬。某研究团队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①招募血型为A、B、AB、O型的志愿者各30人。②取150个培养皿,各加入2mL抗凝剂(防止血液凝固)③从每个志愿者体内采10mL血液,分别加入培养皿中并摇匀,按血型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向剩下的各组吸引蚊子数点总数的百分比培养皿中各加入10mL生理盐水并摇匀,记为戊组。④把五组培养皿都摆放在蚊子较多的同一环境中,统计相同时间内各培养皿中吸引蚊子的数量。⑤先统计各组吸引蚊子数,再算出各组吸引蚊子数占五组总数的百分比。绘制成图像如图所示。(1)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2)实验中戊组起作用。(3)实验采用志愿者的血样来吸引蚊子,而不是直接让志愿者本人来吸引蚊子。理由是。【答案】(1)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2)对照(3)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解析】(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该团队开展以上实验想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哪种血型的人容易吸引蚊子?

(2)戊组是不作任何处理的一组,所以实验中戊组起对照的作用;

(3)理由是:排除因志愿者其它因素不同而产生的干扰(或保护志愿者身体健康)。7、教育部要求初中生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睡眠对促进中小学生大脑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至关重要。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3)分析上图可知,随着每组小鼠走迷宫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逐渐减少,说明小鼠走迷宫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睡眠时间(2)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3)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4)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解析】(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睡眠时间;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而不是一只进行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3)从图片中可以看出A组比B组走出迷宫花了更多的时间,所以可以的得出的结论是:睡眠不足会对学习能力造成影响;

(4)本实验对你的启示是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合理即可)。

8、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订并实施探究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的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的变量是。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是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为什么?。(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下表:环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明亮0只1只2只0只2只阴暗10只9只8只10只8只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做怎样的处理?。从中得出的实验结论是。(5)表达和交流。【答案】(1)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吗(2)鼠妇会选择阴暗的环境(或光影响鼠妇的分布)(3)光照不可以鼠妇数量太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4)计算出5次实验结果中,鼠妇分别在明亮和阴暗环境中的数量的平均值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探究中的多个环节。根据题中的信息——“当人移开花盆、翻开石块后,鼠妇很快就爬到其他隐蔽的地方去”,提出相应的问题——“光照是否影响鼠妇生活”。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假设可以是对问题的肯定,也可以是否定——“鼠妇喜欢生活在暗处”或“鼠妇喜欢生活在明亮处”。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材料的数量,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果更可靠。9、为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小宁所在的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科学探究实验:【实验目的】探究幼虫是否有趋光行为。【提出猜想】幼虫可能有趋光行为。【实验步骤】①在一个黑暗的空间内架设Y字型走道,放置数只昆虫幼虫于起点。②在走道中间放一个隔板,阻挡光线,在甲处放置一个光源,观察到幼虫都朝甲处移动。③把这些幼虫放回起点,将光源移到乙处,观察到幼虫都朝乙处移动。④将光源移走,观察幼虫移动的方向。【实验结论】幼虫有趋光行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昆虫幼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