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DB61T-红枣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编制说明书一、编制概况1、任务来源陕西是我国著名红枣优生区之一,红枣面积216.83万亩,年产量50万吨以上,枣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例的10%以上。目前,我省红枣病虫害发生种类多,范围广,个别病虫害严重成灾。为了控制病虫害发生,生产中农药使用现象非常普遍。为了减少红枣生产中使用农药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枣果农药残留问题,规范农药使用和突出我省红枣无公害特色,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二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17〕17号)下达我站编制《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152-2017,建立我省红枣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体系,以提高我省红枣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由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治总站建议提出,并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共同编制。2、目的意义陕西红枣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品质优良。真乃“味夺石蜜甜偏永,红迈朱樱色莫论”,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红枣。平均单果重12.6克,大者达35克,鲜果含可溶性糖43.48%,还原性糖40.82%,蔗糖2.53%,核肉比为0.5:2.5,好果率达90%以上。在《中国枣树志》审定会上,榆林大红枣享有很高的评价。陕西红枣主产于陕北黄河、洛河沿岸。特别是绥德的枣林坪、清涧的舍峪里等地,早已是红枣的著名产区。据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道光年间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和“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的记载。《佳县志》记载:“唯黄河一带土壤肥沃,最适枣梨,居民种植因以为利”。境内泥河沟等村,有上千年树龄的枣树。据清代《清涧县志》记载,历史上自店房坪直抵黄河,百里都是枣林。该县老舍古乡王宿里村有一株古枣树,据测定是1000多年前的遗物,是著名的“红枣之乡”。目前,红枣栽植面积30万亩以上,年产枣1.5~2万吨,已成为陕西的大宗土特名产,除畅销国内市场外,还大量出口,销往朝鲜、港澳等地,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地位。“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大力发展山区红枣产业,已有红枣面积278.78万亩,红枣年产量89.27万吨,产值39.43亿元,随着农业生产产业结构的调整,陕西省已成为全国红枣大省,优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基地建设,加上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创出了越来越多的名牌优质果品。红枣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陕西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红枣栽培面积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日益严重,对枣树生产的高产优质构成了严重威胁。延川县用“给枣树打伞”来解决枣树裂果病的问题,多数红枣产区因管理粗放,因病虫危害而减产,红枣质量等级下降严重,红枣无人收购,多数地方出现果农用红枣喂牛喂羊等事件。特别是果期之前的病虫害不被人重视,危害率一般高达30%-40%,严重时达60-70%甚至更高,严重影响座果率。食心虫等果实病虫害,因不易发现,对果品产量和质量影响大,防治困难等特点,广大果农由于没有规范的防治技术作指导,缺乏无公害防治技术知识,依赖化学防治,盲目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了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对红枣的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3、起草单位及人员本标准起草单位为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控检疫总站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参与起草人员有李有忠,陈宝林,李建康、宋晓斌,李鹏飞、李莉、李新岗,张学武,高文海,乔社峰,刘建等人。项目组成员及分工序号姓名学历职称/职务单位主要工作1李有忠学士总工、高工陕西省森防总站全面负责2陈宝林学士站长、高工陕西省森防总站修改初稿、试验验证3李建康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4宋晓斌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草初稿、试验验证5李鹏飞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6李莉硕士高级工程师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7李新岗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验证8张学武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起草初稿、试验验证9高文海博士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验证10乔社峰专科主任科员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11刘建专科主任科员陕西省森防总站试验验证4、资料查阅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内已有的相关标准有:《永靖红枣栽培管理技术规程》(DB621011-2003)、陕西省地方标准《枣树桃小食心虫监测和防治技术规程》(DB61/T324.5-2012)、《枣产业建设规范》(DB37/T3510-2019)、《枣实蝇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3349-2011)、《枣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3348-2011)、《无公害枣栽培技术规程》(DB33/T375-2008)、《枣疯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T868-2007)、《枣瘿蚊防治技术规程》(DB64/T1070-2015)、《枣园绿盲蝽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13/T940-2008)、《杀菌剂防治枣树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DB37/T2156-2012)、《红枣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DB61/T324.4-2012)、《红枣大球蚧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DB65/T2975-2009)、《进出境红枣检疫操作规程》(SN/1803-2006)、《板枣生产技术规程》(NY/T970-2006)、《枣大球蚧防治技术规程》(LY/T2939-2018)、《枣大球蚧检疫鉴定方法》GB/T28107-2011等共16个。其中,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3项,地方标准12项。这些标准中,都没有涉及到本规范所定义的主要病虫害完整无公害防治内容,多数都是单一病虫害的鉴定、防治技术规范,其中的相关内容已完全不适宜当前的生产实际,亟需制订。鉴于此,本项目的实施对指导红枣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治,对促进陕西红枣发展,保障红枣生产安全等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5、枣树病虫害田间防治实践、经验的积累课题组专家从2007起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清涧县枣树示范试验站建设,作为推广专家、科技特派员从事枣树病虫害管理防治,通过多年的田间调查,已摸清了陕西省枣树主产区病虫害种类、危害现状,对主要病虫害如枣锈病、缩果病和枣疯病、枣食芽象甲、绿盲蝽、枣瘿蚊和桃小食心虫的危害地域、危害特点、发生世代、生物学习性等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开展了农业耕作、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无公害农药防治等多种综合配套防治措施试验,集成了枣树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枣疯病、枣食芽象甲综合防治等多套防治技术方案,进行综合防治示范与大面积推广,主要病虫害发生率均有大幅度降低,防治区内某些病害危害率由70-80%降低到5%以下。主要病虫害关键防控技术已在田间生产实践中得到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陕西省林业局从2017年起已投入专项资金500万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级干杂果经济林无公害防治示范区建设项目,其中红枣无公害防治示范区7个,示范区面积不低于5.6万亩,全面开展枣树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试验示范工作。项目的实施为陕西省枣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规程提供了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本规程根据红枣主要产区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将三种病害(枣锈病、缩果病和枣疯病)和四种害虫(枣食芽象甲、绿盲蝽、枣瘿蚊和桃小食心虫)列入本规程实施绿色防控的对象。考虑到红枣栽培的共性技术在病虫害防控中的作用将这些技术列入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并主要针对上述主要病虫害单独列出每一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技术措施,所使用的农药都是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综上所述课题组在全面了解国内外有关枣树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规范的编制情况及多年田间防治实践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陕西省地方标准《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初稿)的编制工作。6、编制与征求意见整个编制过程经历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编制单位的筛定。2018年3月由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提出编制本规程的设想,并初步选定了陕西省动物所、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编制协作单位,通过进一步调研和协作意愿及从事红枣研究的经历与成就,最终确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本规程的编制协作单位,由森防总站提出编制要求,农林科大具体负责规程编写,最终于2018年9月签订了委托协议。第二阶段是红枣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情况及生产单位一般防治技术措施的摸底。这一阶段先后在陕北枣区的佳县、清涧县、延川县和关中枣区大荔县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捋出了与病虫害控制相关的主要技术措施。第三阶段为规程的编制阶段。通过大量查找资料,结合生产实践和相关调研摸底等工作,于2019年5月起草完成了《枣树无公害综合防控技术规范》初稿,之后将该稿分别发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佳县红枣工作站、清涧县红枣工作、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延川红枣生产管理办公室、清涧县十里香红枣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征询修改意见。7月下旬陆续收到修改意见。根据上述单位的提出的修改意见,归纳起来有:(1)提出将规程名称中的红枣修改为枣树;(2)附录中表格过多,建议进行归并;(3)对使用农药提出异议,从无公害的角度选择农药;(4)建议对整体结构进行修改,整体上按照枣园作业时间进行编制;(5)生产单位提出要求,编制内容要简单,农民容易掌握;(6)删减规程中病虫害症状识别部分内容,增加果树禁用农药清单和枣树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清单;(7)增加苗木繁育、建园、栽植、枣果分级、包装、成分分析指标等内容,强化规程内容的系统性;针对以上意见和建议,起草单位对该规程又进行了一次彻底修改。主要对框架进行了适当调整,按照作业时期规定了田间作业防治的内容,但对主要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进行针对性的单列,这样可以照顾到规程的整体性,突出针对性,对初稿中相同内容的调查表格进行了删减和归并,修正了部分使用不当的农药,使规程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强。由于在繁育、建园、栽植、枣果分级等方面已经有相关标准,本规程不予采纳该建议。项目组征求意见专家名单序号姓名学位从事专业职称/职务单位1张锋学士植物保护副研究员陕西省生物农业研究所2唐光辉博士森林保护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余仲东博士森林保护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4高永强学士果树栽培高级工程师延川县红枣生产管理办公室5黄延安学士果树栽培高级工程师清涧县红枣工作站6屈志成学士植物保护高级工程师佳县红枣工作站7惠国海—果树栽培工程师清涧县十里香枣业合作社二、标准主要内容的确定依据及内容的说明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著的基本原则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和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1《标准化编写规则》的指导下,遵循“实用、规范、先进和可操作性强”的原则,编写内容既要适合陕西省红枣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而且尽可能与国内先进水平和时代接轨。2、标准主要内容本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及定义、病虫害监测调查、绿色防控技术、附录共6部分。主要内容枣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包括防治原则、栽培管理、生态调控、免疫诱抗、选用抗性优良品种、主要病害防治技术等几部分,各部分均是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田间防治实践编写而成。本规程主要采用了一般性标准起草的基本构架,前言说明了本规程的提出单位和起草人员以及规程归口的管理单位,明确了本规程的解释单位及联系电话。前言之后为本规程的正式文本,其主要内容有:(1)范围:说明了本规程的适用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及其相关数据说明。本规程的引用文件,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程。(3)术语及定义。规范性的术语及定义,列出了规范性术语7个。定义了红枣主要病害三种,分别是枣锈病、缩果病和枣疯病。定义了红枣主要害虫四种,分别为枣食芽象甲、绿盲蝽、枣瘿蚊和桃小食心虫;还定义了两个在物理防治中使用的物质和物品,分别是粘虫板和粘虫胶。(4)病虫害监测调查。列出了红枣主要病虫害的监测调查时间、调查方法以及监测预报要求。(5)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技术是本文件的重点内容,涉及了栽培管理、生态防控、免疫诱导、选育优良品种、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及化学防控技术。(6)附录。附录A主要是给出了规范性的一些调查表及数据获得方法。附录B、C、D、E。附录B、C、D、E、F主要是参考性的一些资料,便于本规程的应用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规程的内容。三、试验验证本标准主要内容是在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组近年来在实施的国家林业局行业专项“枣树重大病虫害防控及商品在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104017)、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子课题“旱区红枣优质高效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3BAD20B03-03)陕西省科技统筹项目“红枣裂果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2013KTZB02-03-01)、陕西省农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陕西省现代红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陕西省林业科技重大项目“红枣裂果霉烂及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项目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经在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的多个红枣生产区域试验验证,具有准确度高,可靠性及操作性强等特点,实际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