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5/03/wKhkGWcZo5yAEY5HAAK6oFTqYd8758.jpg)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5/03/wKhkGWcZo5yAEY5HAAK6oFTqYd87582.jpg)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5/03/wKhkGWcZo5yAEY5HAAK6oFTqYd87583.jpg)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5/03/wKhkGWcZo5yAEY5HAAK6oFTqYd87584.jpg)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25/03/wKhkGWcZo5yAEY5HAAK6oFTqYd875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指南TOC\o"1-2"\h\u20490第1章内部控制概述 4230801.1内部控制的定义与作用 4120921.2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 4189161.3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54022第2章内部控制环境 547532.1管理层的态度与责任 530632.1.1管理层的承诺 5238252.1.2管理层的责任 5103232.2组织结构 6265092.2.1职能部门的设置 6288732.2.2岗位职责的明确 6170292.2.3报告关系的建立 6323712.3员工素质与培训 628052.3.1招聘与选拔 6270032.3.2培训与发展 6130492.3.3绩效考核与激励 650532.4企业文化与道德价值观 6134142.4.1企业文化的培育 6229122.4.2道德价值观的树立 795032.4.3合规意识的提高 724812第3章风险评估与管理 790173.1风险识别 7179523.1.1定义风险范畴 7325623.1.2数据收集与分析 743793.1.3风险分类 7319263.2风险分析与评价 730303.2.1定性分析 717453.2.2定量分析 75753.2.3风险排序 7231723.3风险应对策略 77583.3.1风险规避 87813.3.2风险降低 8120213.3.3风险分担 875243.3.4风险接受 8224183.4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8176013.4.1制定风险管理政策 8259823.4.2设立风险管理组织 8225603.4.3建立风险管理流程 863033.4.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 823383.4.5风险监控与报告 8286793.4.6持续改进 826301第4章控制活动 8169804.1业务流程控制 8272864.1.1流程设计 846544.1.2关键控制点 915284.1.3控制措施 9183874.2信息处理控制 9214504.2.1信息安全 9327074.2.2数据处理 9324974.3物理控制 9245874.3.1场所安全 9104944.3.2资产保护 10124914.4控制活动的实施与监督 10151374.4.1实施控制措施 1066214.4.2监督与评价 107076第五章信息与沟通 10140275.1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 10216495.1.1信息系统规划 10316135.1.2信息系统建设 11235945.1.3信息系统运维 11305315.1.4信息安全 11302865.2信息质量保障 11125725.2.1信息收集与处理 1177005.2.2信息存储与保管 11285365.2.3信息验证与更新 1184725.3沟通机制与渠道 1137805.3.1内部沟通 1187815.3.2外部沟通 11259745.3.3危机沟通 12103305.4信息披露与保密 12270115.4.1信息披露 12152955.4.2保密管理 12108385.4.3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 1231583第6章监督与评价 1230196.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25456.1.1定期评价:组织应定期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保证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12209256.1.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涵盖组织内所有层级和部门,重点关注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 1237786.1.3评价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穿行测试、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 12187136.1.4评价团队:成立专门的评价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独立客观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12100006.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处理 126776.2.1缺陷认定: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 12312706.2.2缺陷等级划分:根据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和整改难度,将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12299096.2.3缺陷处理:针对不同等级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和要求。 1285466.2.4整改跟踪: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保证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13177606.3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 1377206.3.1测试目的:验证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够防止或及时发觉风险事件,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13165056.3.2测试方法:采用抽样测试、实地观察、模拟演练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测试。 1388876.3.3测试范围:测试范围应覆盖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重点关注重要控制环节。 13294016.3.4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13262586.4内部控制持续改进 13176546.4.1改进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持续改进机制,保证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1328966.4.2优化控制措施:根据监督评价和测试结果,优化内部控制措施,提高控制效率。 13105266.4.3培训与沟通: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促进内部信息沟通。 13319536.4.4内外部反馈:积极听取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1315188第7章合规性管理 13205177.1合规性概述 13269077.2法律法规识别与评价 13324267.2.1法律法规识别 13103927.2.2法律法规评价 1418417.3合规性风险防范与应对 14168087.3.1风险防范 1433687.3.2风险应对 142347.4合规性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1436017.4.1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 14112077.4.2运行合规性管理体系 1418393第8章内部审计 1515278.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 15324618.1.1定义 15317828.1.2作用 1521068.2内部审计的方法与程序 15257498.2.1方法 15263588.2.2程序 1535648.3内部审计报告与结果运用 16290398.3.1内部审计报告 16219258.3.2结果运用 16299378.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162738第9章外部监管与合规性审计 17102959.1外部监管环境 17179829.2合规性审计程序与要求 1739869.3合规性审计报告 17296469.4对监管要求的响应与改进 1718208第10章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文化建设 171920810.1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文化的重要性 18305310.2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文化的培育 182069610.3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文化的传播与落地 182533510.4内部控制与合规性文化的评估与优化 18第1章内部控制概述1.1内部控制的定义与作用内部控制是指组织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度建设、流程优化、风险评估、监督纠正等手段,对各项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2)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3)促进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的遵循;(4)保障资产安全,防止和发觉舞弊及错误。1.2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包括以下五个基本要素:(1)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提供基调,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组织结构、员工素质等;(2)风险评估:识别和评估组织面临的各种风险,为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授权、审批、复核、对账等;(4)信息与沟通:保证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相关人员,以便于其履行职责;(5)监督:对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持续监督,发觉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1.3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内部控制政策: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责任主体和基本要求;(2)设计内部控制流程:结合组织特点,设计各项业务活动的控制流程,保证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内部控制流程,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操作规程、管理规范等;(4)落实内部控制责任:明确各层级、各部门的内部控制职责,保证内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开展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技能,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6)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定期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发觉并改进内部控制缺陷;(7)持续优化内部控制:根据外部环境变化、组织发展需求等因素,不断调整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第2章内部控制环境2.1管理层的态度与责任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态度及其所承担的责任是构建有效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管理层应当积极倡导和推行内部控制与合规性,以身作则,保证企业内部各项业务活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2.1.1管理层的承诺管理层应公开发表对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承诺,明确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内容。2.1.2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应承担以下责任:(1)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及程序;(2)监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3)保证内部控制与合规性培训的有效开展;(4)对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有效性进行定期评估。2.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明确职责分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舞弊行为。2.2.1职能部门的设置企业应根据业务特点及管理需要,设置合理的职能部门,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保证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2.2.2岗位职责的明确企业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防止权力过于集中,降低舞弊风险。2.2.3报告关系的建立企业应建立明确的报告关系,保证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畅通,提高决策效率。2.3员工素质与培训员工素质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企业应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与提升,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2.3.1招聘与选拔企业应制定严格的招聘与选拔程序,保证招聘到具备相应能力和经验的员工。2.3.2培训与发展企业应开展定期的内部控制与合规性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执行能力,同时为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2.3.3绩效考核与激励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内部控制与合规性工作。2.4企业文化与道德价值观企业文化与道德价值观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具有重要影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及道德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降低舞弊风险。2.4.1企业文化的培育企业应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强化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4.2道德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应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引导员工遵循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正当行为。2.4.3合规意识的提高企业应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使其在业务活动中能够自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第3章风险评估与管理3.1风险识别3.1.1定义风险范畴在风险识别阶段,首先应对可能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内外部风险进行定义,包括战略、财务、运营、合规性等各方面。3.1.2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与风险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运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问卷调查、现场观察、安全审计等,识别潜在风险。3.1.3风险分类根据风险性质、产生原因、影响范围等因素,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的风险分析与评价。3.2风险分析与评价3.2.1定性分析运用风险矩阵、专家访谈等方法,对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定性分析,以初步评估风险严重性。3.2.2定量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关键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如概率统计、预期损失计算等,以提高风险评价的准确性。3.2.3风险排序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排序,以确定优先关注和应对的风险。3.3风险应对策略3.3.1风险规避对于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风险,采取风险规避策略,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3.3.2风险降低对于无法完全规避的风险,采取风险降低策略,通过实施控制措施,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3.3.3风险分担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保险、合同等方式,将部分风险转移或分担给第三方。3.3.4风险接受对于影响较小的风险,经过评估后可以选择接受,但需对风险进行持续监控。3.4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4.1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制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为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和应对提供指导。3.4.2设立风险管理组织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风险管理工作。3.4.3建立风险管理流程明确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分析、评价、应对、监控和沟通等环节。3.4.4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保证风险得到有效管理。3.4.5风险监控与报告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并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3.4.6持续改进根据风险管理的实际效果,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的各项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第4章控制活动4.1业务流程控制4.1.1流程设计企业应针对各项业务活动设计合理、有效的控制流程,保证业务目标的实现。控制流程应涵盖业务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审批、执行、记录和复核。4.1.2关键控制点识别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设立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业务流程的正常运行和风险可控。关键控制点包括但不限于:权限分离、审批权限、业务核算、财务报告等。4.1.3控制措施实施以下控制措施,以保证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和合规性:(1)制定明确的业务操作规程;(2)设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岗位;(3)严格执行审批权限和程序;(4)对业务核算和报告进行定期复核;(5)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合规意识。4.2信息处理控制4.2.1信息安全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丢失。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2)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3)采取物理、技术和行政手段保护信息资产;(4)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和权限控制;(5)制定应急预案,应对信息安全事件。4.2.2数据处理保证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实施以下措施:(1)制定数据管理政策和操作规程;(2)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标识;(3)对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进行有效控制;(4)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5)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和校验。4.3物理控制4.3.1场所安全加强企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保证企业资产和人员安全。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健全场所安全管理制度;(2)实施门禁、监控等安全防范措施;(3)定期进行场所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4)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5)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4.3.2资产保护保护企业资产,防止资产损失和盗窃。实施以下措施:(1)建立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保管和使用的责任;(2)实施资产盘点和核对;(3)对重要资产进行保险;(4)加强资产使用和维护;(5)建立健全资产报废和处置流程。4.4控制活动的实施与监督4.4.1实施控制措施企业应按照本章所述的控制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4.4.2监督与评价对控制活动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价,保证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主要包括:(1)定期检查和评估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2)对控制措施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3)对违反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4)定期向管理层报告控制活动的实施情况;(5)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和优化控制措施。第五章信息与沟通5.1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基础。企业应依据业务特点及管理需求,设计并实施高效、稳定的信息系统。5.1.1信息系统规划企业应结合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明确信息系统建设的时间表、任务分工和资源保障。5.1.2信息系统建设企业应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保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功能完善性和技术先进性。5.1.3信息系统运维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稳定、安全、高效运行。同时加强对信息系统变更、升级和退役环节的管理。5.1.4信息安全企业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防范信息泄露、篡改和破坏等安全风险。5.2信息质量保障信息质量是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关键要素。企业应采取措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5.2.1信息收集与处理企业应规范信息收集与处理流程,保证信息来源可靠、内容完整、处理及时。5.2.2信息存储与保管企业应建立信息存储与保管制度,采取适当措施保证信息的安全、完整和可追溯。5.2.3信息验证与更新企业应定期对信息进行验证和更新,保证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5.3沟通机制与渠道有效的沟通机制与渠道有助于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的效果。5.3.1内部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沟通机制,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畅通。5.3.2外部沟通企业应主动与外部相关方进行沟通,了解法律法规、市场动态和客户需求,以提高合规性和市场竞争力。5.3.3危机沟通企业应制定危机沟通预案,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与各方沟通,降低企业风险。5.4信息披露与保密企业应合理确定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同时加强保密工作,保证信息安全。5.4.1信息披露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企业信息。5.4.2保密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对涉密信息进行分类管理,保证涉密信息不被泄露。5.4.3内部审计与合规检查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合规检查,评估信息披露与保密工作的有效性,并及时改进。第6章监督与评价6.1内部控制评价方法6.1.1定期评价:组织应定期对其内部控制体系进行评价,保证各项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6.1.2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应涵盖组织内所有层级和部门,重点关注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6.1.3评价方法: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穿行测试、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有效性。6.1.4评价团队:成立专门的评价团队,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独立客观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6.2内部控制缺陷认定与处理6.2.1缺陷认定:根据评价结果,识别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6.2.2缺陷等级划分:根据缺陷的性质、影响程度和整改难度,将缺陷划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6.2.3缺陷处理:针对不同等级的缺陷,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和要求。6.2.4整改跟踪:对整改过程进行跟踪,保证缺陷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6.3内部控制有效性测试6.3.1测试目的:验证内部控制措施是否能够防止或及时发觉风险事件,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6.3.2测试方法:采用抽样测试、实地观察、模拟演练等方法,对内部控制的运行效果进行测试。6.3.3测试范围:测试范围应覆盖关键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重点关注重要控制环节。6.3.4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6.4内部控制持续改进6.4.1改进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持续改进机制,保证组织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提升内部控制水平。6.4.2优化控制措施:根据监督评价和测试结果,优化内部控制措施,提高控制效率。6.4.3培训与沟通: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内部控制意识,促进内部信息沟通。6.4.4内外部反馈:积极听取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第7章合规性管理7.1合规性概述合规性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遵循法律法规、行业准则及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及员工行为符合相关要求的一系列措施。合规性管理旨在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避免因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责任、经济损失及声誉损害。7.2法律法规识别与评价7.2.1法律法规识别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识别机制,保证及时获取与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要求。识别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网站、专业媒体、行业协会等。7.2.2法律法规评价企业应对识别到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分析其对企业的实际影响,包括合规性要求、合规性风险等。评价结果应作为企业合规性风险防范和应对的依据。7.3合规性风险防范与应对7.3.1风险防范企业应制定合规性风险防范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建立合规性培训制度,提高员工合规意识;(2)制定合规性操作规程,规范员工行为;(3)设立合规性管理部门,加强对合规性风险的监控;(4)建立健全内部举报制度,鼓励员工主动报告违法违规行为。7.3.2风险应对企业应制定合规性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对已发生的合规性风险,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风险扩大;(2)对潜在的合规性风险,制定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3)建立合规性风险应对机制,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7.4合规性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7.4.1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合规性管理体系,包括以下环节:(1)制定合规性政策,明确合规性目标和要求;(2)制定合规性管理制度,保证合规性要求在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3)建立合规性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和员工的合规性职责;(4)制定合规性计划,保证合规性工作有序开展。7.4.2运行合规性管理体系企业应保证合规性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合规性培训,提高员工合规意识;(2)定期开展合规性检查,评估合规性风险;(3)对合规性问题和风险进行整改,持续优化合规性管理体系;(4)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合规性管理情况,保证合规性管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第8章内部审计8.1内部审计的定义与作用8.1.1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设立的一种独立、客观的评估和咨询活动。它旨在为组织提供评估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有效性,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8.1.2作用内部审计具有以下作用:(1)评估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审计评估组织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为管理层提供改进建议。(2)评估和改进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检查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有效性,保证组织资源得到合理保护。(3)促进合规性:内部审计保证组织遵循法律法规、政策及内部规定,降低违规风险。(4)提高组织运营效率: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估组织运营过程,发觉潜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运营效率。(5)提供独立、客观的咨询和评估服务:内部审计为管理层和董事会提供独立、客观的咨询和评估服务,支持决策过程。8.2内部审计的方法与程序8.2.1方法(1)调查访谈: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了解业务流程、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2)数据分析:对财务及非财务数据进行检查、分析和解释,识别潜在风险和问题。(3)现场观察:实地查看业务现场,了解内部控制执行情况。(4)穿行测试:选择特定业务流程,跟踪交易从发生到最终反映在财务报表的全过程。8.2.2程序(1)制定审计计划: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资源分配。(2)实施审计:按照审计计划,运用相应方法开展审计工作。(3)编制审计报告:整理审计发觉,提出改进建议,形成审计报告。(4)沟通与反馈: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审计结果,听取意见和建议,保证审计建议得到有效实施。8.3内部审计报告与结果运用8.3.1内部审计报告内部审计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审计背景和目的。(2)审计范围和方法。(3)审计发觉和结论。(4)改进建议和管理层回应。(5)后续审计计划。8.3.2结果运用(1)管理层:对审计发觉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2)内部审计部门:跟踪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对审计效果进行评估。(3)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监督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8.4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独立性:保证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工作过程等方面保持独立性。(2)专业能力:内部审计人员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审计水平。(3)审计程序:遵循审计准则,保证审计程序的合理性和有效性。(4)审计报告:保证审计报告内容完整、准确,审计结论和改进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5)持续改进:根据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绘画心理治疗课程-认识你自己课件
- 2021全球多行业重大网络安全事件大盘点
- 安全员年度再教育3
- 2025-2030全球自动紧凑型视野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商用蘑菇杀菌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粘度过程分析仪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磨削数控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水力冷凝锅炉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电动甲板机械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照明亮化工程施工合同
-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专题警示学习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健康解读》课件
- 2025年度交通运输规划外聘专家咨询协议3篇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2025年中国湿度传感器行业深度分析、投资前景、趋势预测报告(智研咨询)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让我试试看》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
- 联合体三方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3季度青岛房地产市场季度简报
- 苏东坡词十首
- 2023年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