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半导体设备操作指南及维护规范TOC\o"1-2"\h\u5067第1章设备操作基础 4140131.1设备操作安全规程 4185791.1.1操作人员要求 4319361.1.2安全防护措施 4220411.1.3操作环境要求 439981.1.4应急处理 4237601.2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 5267921.2.1检查设备状态 522441.2.2确认物料及工具 5173341.2.3检查设备控制系统 5200971.3设备开机及关机操作 548411.3.1开机操作 541661.3.2关机操作 534931.4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调整 5301041.4.1监测设备运行参数 572311.4.2检查设备运行状况 5206631.4.3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5118261.4.4故障处理 52187第2章设备操作流程 6140352.1芯片装载与卸载操作 6294252.1.1装载前准备 6114902.1.2芯片装载 6109112.1.3芯片卸载 629222.2设备工艺参数设置 612672.2.1参数设置原则 617382.2.2参数设置步骤 6121342.3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监控 6324772.3.1设备状态监控 6311072.3.2工艺参数监控 6162892.4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排除 6142142.4.1异常情况识别 7275932.4.2异常情况处理 7192242.4.3异常情况排除 72329第3章设备维护基础 727493.1设备维护的基本概念 793513.2设备维护的分类与周期 7179103.2.1预防性维护 7298073.2.2改正性维护 7212823.2.3预测性维护 7208313.3设备维护的工具与材料 8157713.3.1工具 8251533.3.2材料 875983.4设备维护注意事项 832504第4章设备机械部分维护 8126344.1机械结构的检查与调整 893774.1.1检查要求 8174024.1.2调整方法 8289474.2传动系统的维护与润滑 992864.2.1维护要求 918954.2.2润滑方法 990344.3装载机构的检查与维护 934494.3.1检查要求 9113454.3.2维护方法 9130034.4气动系统的检查与保养 9176114.4.1检查要求 9294904.4.2保养方法 931925第5章电气控制系统维护 972195.1电源系统的检查与维护 9233215.1.1检查项目 946005.1.2维护措施 10285635.2电机及驱动器的检查与维护 10310495.2.1检查项目 10145965.2.2维护措施 10219965.3控制器及传感器的检查与更换 10212105.3.1检查项目 10269615.3.2维护措施 1096205.4电气连接部分的检查与紧固 10152395.4.1检查项目 10318515.4.2维护措施 1118618第6章仪表及传感器部分维护 11126196.1压力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 11245306.1.1检查步骤 11270036.1.2校准步骤 11253306.2温度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 11288416.2.1检查步骤 11247946.2.2校准步骤 11279606.3流量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 11303356.3.1检查步骤 12163746.3.2校准步骤 1287986.4分析仪器及检测设备的维护 12129756.4.1日常维护 12162046.4.2故障处理 12297556.4.3定期校准 1219148第7章设备软件系统维护 1256137.1软件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12315527.1.1备份原则 1275707.1.2备份方法 1331807.1.3恢复方法 1362447.2系统参数的检查与调整 1374457.2.1检查方法 13160317.2.2调整方法 1338027.3软件升级及兼容性测试 13298417.3.1升级原则 1385527.3.2兼容性测试 1475197.4软件故障的排除与修复 1432577.4.1故障诊断 1453407.4.2故障排除 14148607.4.3修复方法 144384第8章液路系统维护 14311428.1液路管道的检查与清洗 14291208.1.1检查频率 14173168.1.2检查内容 15291378.1.3清洗方法 15175158.1.4清洗周期 1569558.2泵及阀门的状态检查与维护 15147058.2.1检查频率 1531968.2.2检查内容 1524218.2.3维护方法 15289688.2.4阀门保养 1570168.3液位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 15166578.3.1检查频率 15188258.3.2检查内容 15204118.3.3校准方法 15313688.4液路系统泄漏处理及预防 16116218.4.1泄漏处理 16308988.4.2预防措施 16128128.4.3应急预案 168042第9章真空系统维护 1624269.1真空泵的检查与维护 16311029.1.1检查频率 1642969.1.2检查内容 16325389.1.3维护方法 1664019.2真空阀门及管道的检查 16226339.2.1检查频率 16327099.2.2检查内容 16292219.2.3维护方法 17220459.3真空计的校准与更换 17234509.3.1校准频率 17201979.3.2校准方法 17250759.3.3更换条件 17146989.4真空泄漏的检测与处理 17150539.4.1检测方法 17128609.4.2处理方法 17246639.4.3预防措施 1717214第10章设备功能检测与优化 18500910.1设备功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181368510.1.1功能指标 182390910.1.2测试方法 181079910.2设备功能检测的周期与要求 182808310.2.1检测周期 183236910.2.2检测要求 192854810.3常见设备功能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192120510.3.1产量问题 192559410.3.2良率问题 19901010.3.3稳定性问题 192502810.3.4可靠性问题 192990510.3.5功耗问题 191768410.4设备功能优化策略与实践 19588010.4.1优化策略 193185710.4.2实践措施 19第1章设备操作基础1.1设备操作安全规程1.1.1操作人员要求操作半导体设备的人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和操作经验。新员工在上岗前,必须接受专业的培训,并通过考核。1.1.2安全防护措施操作设备时,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如防静电服、防静电鞋、防护眼镜等。严禁佩戴任何可能导致静电放电的饰品。1.1.3操作环境要求设备操作环境应保持整洁、通风,温度和湿度应符合设备要求。避免在强磁场、高温、高湿、多尘的环境下操作设备。1.1.4应急处理了解并熟悉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及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采取措施,降低损失。1.2设备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2.1检查设备状态在操作设备前,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各部件是否齐全,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异味等。1.2.2确认物料及工具根据工艺要求,准备所需的物料、工具和仪器,并保证其功能稳定、规格齐全。1.2.3检查设备控制系统启动设备控制系统,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1.3设备开机及关机操作1.3.1开机操作按照设备说明书的要求,依次开启设备各部件的电源,观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1.3.2关机操作完成生产任务后,先关闭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然后依次关闭设备各部件的电源。注意顺序,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1.4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调整1.4.1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实时关注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如温度、压力、速度等,保证设备在规定范围内运行。1.4.2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定期检查设备各部件的运行状况,如轴承、电机、传动带等,发觉异常及时处理。1.4.3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根据生产需要,调整设备运行参数,以适应不同工艺要求。调整时应遵循设备说明书的规定,避免超出设备功能范围。1.4.4故障处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查找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排除故障。如无法解决,请及时联系设备供应商或专业维修人员。第2章设备操作流程2.1芯片装载与卸载操作2.1.1装载前准备在进行芯片装载操作前,操作人员需穿戴好防护装备,保证工作环境清洁、无尘,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及材料。2.1.2芯片装载(1)打开设备舱门,将芯片放置在指定位置。(2)保证芯片方向正确,避免芯片损伤。(3)使用专用夹具将芯片固定,保证芯片与设备接触良好。2.1.3芯片卸载(1)停止设备运行,打开设备舱门。(2)取下专用夹具,轻轻取出芯片。(3)将卸载的芯片放置在防静电袋内,避免芯片受到静电损伤。2.2设备工艺参数设置2.2.1参数设置原则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结合设备功能,合理设置工艺参数,保证设备运行稳定。2.2.2参数设置步骤(1)进入设备操作界面,选择相应的工艺流程。(2)根据工艺要求,调整各参数值。(3)保存并确认参数设置无误。2.3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监控2.3.1设备状态监控(1)实时关注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观察设备各部件工作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2.3.2工艺参数监控(1)定期检查工艺参数,保证参数稳定。(2)如有参数异常,及时调整,保证产品质量。2.4异常情况的处理与排除2.4.1异常情况识别(1)加强设备运行过程中的观察,发觉异常情况。(2)根据异常现象,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2.4.2异常情况处理(1)根据设备操作手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2)如无法自行解决,及时联系设备维修人员。2.4.3异常情况排除(1)分析异常原因,制定预防措施。(2)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降低设备故障率。第3章设备维护基础3.1设备维护的基本概念设备维护是指对半导体设备进行一系列的预防性、改正性和预测性维修工作,以保证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维护包括日常保养、定期检查、故障排除、部件更换等工作。3.2设备维护的分类与周期3.2.1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设备制造商推荐的维护周期和内容,对设备进行有计划的维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日常保养:每天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基本维护工作。(2)周保养:每周对设备的关键部位进行检查、清洁、润滑、更换易损件等。(3)月保养:每月对设备的整体功能进行检查,对设备进行深度清洁、润滑、调整和更换部分易损件。3.2.2改正性维护改正性维护是指设备出现故障后,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以消除故障隐患。3.2.3预测性维护预测性维护是基于设备运行数据、历史故障记录等因素,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护和维修。3.3设备维护的工具与材料3.3.1工具(1)通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锤子、钳子等。(2)专用工具:根据设备类型和制造商要求配置的专用工具。(3)测试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红外线测温仪等。3.3.2材料(1)润滑剂:如润滑油、润滑脂等。(2)清洗剂:如酒精、丙酮、清洗油等。(3)密封材料:如密封胶、密封圈等。(4)易损件:如密封件、轴承、传感器等。3.4设备维护注意事项(1)在进行设备维护前,请保证设备已停机,并切断电源。(2)遵循设备制造商的维护指南,严格按照规定的周期和内容进行维护。(3)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维护,避免使用不合适的工具和材料。(4)维护过程中,发觉设备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理。(5)做好设备维护记录,便于跟踪设备运行状态和故障原因。(6)定期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维护技能和意识。(7)保证设备维护环境符合要求,如清洁、通风、安全等。(8)在设备维护过程中,注意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第4章设备机械部分维护4.1机械结构的检查与调整4.1.1检查要求定期对设备的机械结构进行全面的检查,保证各部件的完好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检查内容包括:结构框架、支撑部件、运动轨迹、紧固件等。4.1.2调整方法对于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调整:(1)对松动的紧固件进行紧固;(2)对变形或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3)对运动轨迹偏差进行调整,保证运动精度;(4)对结构框架进行校直,保证整体稳定性。4.2传动系统的维护与润滑4.2.1维护要求定期检查传动系统各部件的磨损、损伤、松动等情况,保证传动系统的正常运行。4.2.2润滑方法(1)根据设备说明书及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润滑剂;(2)定期对传动部件进行润滑,降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3)保证润滑剂的清洁,防止污染设备。4.3装载机构的检查与维护4.3.1检查要求检查装载机构各部件的完整性、灵活性及配合精度,保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装载机构能正常工作。4.3.2维护方法(1)对磨损、损坏的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2)对运动部件进行清洁,保证运动灵活性;(3)检查并调整配合间隙,保证配合精度。4.4气动系统的检查与保养4.4.1检查要求定期检查气动系统的气源、气管、接头、阀门、执行器等部件,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4.4.2保养方法(1)检查气源压力,保证其在规定范围内;(2)检查气管、接头、阀门等部件是否漏气,及时进行紧固或更换;(3)对执行器进行清洁、润滑,保证其动作灵活、准确;(4)定期排放气动系统中的积水,防止气路污染。第5章电气控制系统维护5.1电源系统的检查与维护5.1.1检查项目检查电源输入电压是否稳定,保证设备运行在规定的工作电压范围内。检查电源线及插头是否完好,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检查电源开关是否正常,无异常发热或松动现象。检查电源保险丝是否完好,无熔断现象。5.1.2维护措施定期对电源系统进行清洁,保持电源线及插头表面干净。若发觉电源线或插头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应及时更换。定期检查电源开关及保险丝,保证其正常工作。5.2电机及驱动器的检查与维护5.2.1检查项目检查电机运行是否平稳,无异常振动或噪音。检查电机接线是否牢固,无松动或接触不良现象。检查驱动器参数设置是否正确,保证电机正常工作。5.2.2维护措施定期对电机进行清洁,保持电机表面干净,通风良好。检查电机轴承,及时加注润滑油,保证电机运行顺畅。若发觉驱动器有异常,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5.3控制器及传感器的检查与更换5.3.1检查项目检查控制器程序是否正常运行,无故障码出现。检查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输出信号是否稳定。检查控制器及传感器接线是否牢固,无松动或接触不良现象。5.3.2维护措施定期对控制器及传感器进行清洁,保持其表面干净。若发觉控制器或传感器有损坏、故障等现象,应及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定期检查控制器及传感器的校准情况,保证其输出精度。5.4电气连接部分的检查与紧固5.4.1检查项目检查电气连接部分是否有松动、氧化或腐蚀现象。检查电缆及接线端子是否完好,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检查接地线连接是否牢固,保证设备安全运行。5.4.2维护措施定期对电气连接部分进行紧固,防止因振动等原因导致的松动。对氧化或腐蚀的连接部分进行清洁和处理,保证连接可靠。若发觉电缆、接线端子或接地线有破损、老化等现象,应及时更换。第6章仪表及传感器部分维护6.1压力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6.1.1检查步骤a)检查压力传感器外观,确认无损坏、变形、松动或腐蚀现象;b)检查传感器连接线路,保证连接可靠,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c)断电情况下,对传感器进行外观清洁,避免使用有机溶剂。6.1.2校准步骤a)使用标准压力源对传感器进行校准;b)调整传感器至规定量程,保证输出信号与标准压力源对应;c)记录校准数据,并与传感器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6.2温度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6.2.1检查步骤a)检查温度传感器外观,确认无损坏、变形、松动或腐蚀现象;b)检查传感器连接线路,保证连接可靠,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c)断电情况下,对传感器进行外观清洁,避免使用有机溶剂。6.2.2校准步骤a)使用标准温度源对传感器进行校准;b)调整传感器至规定量程,保证输出信号与标准温度源对应;c)记录校准数据,并与传感器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6.3流量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6.3.1检查步骤a)检查流量传感器外观,确认无损坏、变形、松动或腐蚀现象;b)检查传感器连接线路,保证连接可靠,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c)检查流量传感器内部,确认无异物、沉淀或堵塞现象。6.3.2校准步骤a)使用标准流量计对传感器进行校准;b)调整传感器至规定量程,保证输出信号与标准流量计对应;c)记录校准数据,并与传感器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6.4分析仪器及检测设备的维护6.4.1日常维护a)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理设备内部及外部;b)检查设备连接线路,保证连接可靠,无破损、短路或接触不良现象;c)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润滑、保养。6.4.2故障处理a)出现设备故障时,及时切断电源,避免扩大故障范围;b)根据设备故障现象,查找故障原因,并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维修;c)故障排除后,对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恢复正常工作。6.4.3定期校准a)按照设备说明书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b)记录校准数据,并与设备说明书上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保证误差在允许范围内。第7章设备软件系统维护7.1软件系统的备份与恢复7.1.1备份原则对设备软件系统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备份应遵循以下原则:a)定期备份: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及重要性,制定合理的备份周期。b)多份备份:至少保留两份以上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c)安全存储:备份介质应存放在干燥、防尘、防磁的环境中,避免高温、潮湿等恶劣条件。7.1.2备份方法使用设备提供的备份工具或第三方备份软件进行备份。备份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a)关闭设备电源,保证设备处于安全状态。b)连接备份设备,如USB硬盘、网络存储等。c)使用备份工具进行全盘或指定文件备份。d)确认备份成功,检查备份数据完整性。7.1.3恢复方法当设备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或数据丢失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恢复:a)关闭设备电源,保证设备处于安全状态。b)连接备份设备,保证备份数据可用。c)使用备份工具进行数据恢复。d)恢复完成后,检查设备软件系统是否正常运行。7.2系统参数的检查与调整7.2.1检查方法定期检查设备软件系统的参数设置,保证其符合设备运行要求。检查方法如下:a)查看系统配置文件,核对参数设置。b)利用设备自带的诊断工具,检查系统参数是否正常。c)检查系统日志,分析参数异常原因。7.2.2调整方法根据设备运行需求,调整系统参数。调整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a)关闭设备电源,保证设备处于安全状态。b)修改系统配置文件,调整参数设置。c)保存修改后的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设备。d)验证调整后的参数是否符合要求。7.3软件升级及兼容性测试7.3.1升级原则根据设备厂商发布的升级通知,及时进行软件升级。升级应遵循以下原则:a)评估升级风险,保证升级过程中设备运行稳定。b)选择合适的升级时机,避免影响生产任务。c)遵循设备厂商提供的升级指南,进行规范操作。7.3.2兼容性测试在升级软件前,应进行兼容性测试,保证新软件与设备硬件、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程序的兼容性。测试内容包括:a)硬件兼容性测试:检查新软件是否支持设备硬件。b)软件兼容性测试:检查新软件是否与现有操作系统及其他应用程序兼容。c)功能测试:验证新软件的各项功能是否正常运行。7.4软件故障的排除与修复7.4.1故障诊断当设备软件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进行以下诊断:a)收集故障现象,如错误信息、系统崩溃等。b)查看系统日志,分析故障原因。c)利用诊断工具,检查系统各组件是否正常。7.4.2故障排除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以下故障排除:a)更新或修复系统组件。b)重新配置系统参数。c)恢复或重新安装软件系统。7.4.3修复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软件故障,采取以下修复方法:a)系统崩溃:重启设备,尝试自动修复或手动恢复系统。b)功能失效:检查相关组件,修复或重新安装。c)功能下降:优化系统配置,提高设备功能。第8章液路系统维护8.1液路管道的检查与清洗8.1.1检查频率定期对液路管道进行检查,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8.1.2检查内容检查液路管道是否有磨损、腐蚀、变形、松动等现象,连接部位是否牢固,以及管道布局是否合理。8.1.3清洗方法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清洗方法。通常采用化学清洗、机械清洗或超声波清洗等方法。8.1.4清洗周期根据管道内介质的清洁程度,制定合理的清洗周期。一般情况下,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洗。8.2泵及阀门的状态检查与维护8.2.1检查频率泵及阀门的状态检查建议每月进行一次。8.2.2检查内容检查泵的运行声音、振动、温度等是否正常,阀门的开闭状态是否正确,以及密封功能是否良好。8.2.3维护方法针对检查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泵的轴承、机械密封等易损件应定期更换。8.2.4阀门保养定期对阀门进行润滑、清洁和防腐处理,保证阀门的使用寿命。8.3液位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8.3.1检查频率液位传感器的检查与校准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8.3.2检查内容检查传感器的外观、连接部位、电缆等是否完好,以及传感器的响应是否正常。8.3.3校准方法根据传感器的说明书,进行零点校准和量程校准。保证液位显示准确。8.4液路系统泄漏处理及预防8.4.1泄漏处理发觉液路系统泄漏时,应立即查明泄漏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紧急处理。8.4.2预防措施加强液路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定期对管道、泵、阀门等部件进行紧固和密封检查,以预防泄漏发生。8.4.3应急预案制定液路系统泄漏应急预案,保证在泄漏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降低损失。第9章真空系统维护9.1真空泵的检查与维护9.1.1检查频率真空泵的检查与维护应定期进行,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及工况,制定合理的检查周期。9.1.2检查内容(1)检查泵体及连接部件是否有松动、损坏现象。(2)检查泵油位、颜色及品质,保证泵油在规定范围内。(3)检查泵的排气过滤器是否堵塞,及时清理或更换。(4)检查泵的冷却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包括冷却水流量、温度等。9.1.3维护方法(1)根据设备说明书,定期更换泵油。(2)清理或更换排气过滤器,保证泵的正常运行。(3)检查并紧固泵体及连接部件,防止松动。(4)对冷却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泵的散热效果。9.2真空阀门及管道的检查9.2.1检查频率真空阀门及管道的检查应定期进行,可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及工况制定合理的检查周期。9.2.2检查内容(1)检查阀门密封功能,保证无泄漏。(2)检查阀门及管道连接部件是否有损坏、磨损现象。(3)检查阀门开关是否顺畅,有无卡阻现象。9.2.3维护方法(1)对阀门密封件进行定期更换,保证密封功能。(2)对损坏、磨损的阀门及管道连接部件进行修复或更换。(3)清理阀门内部,保证阀门开关顺畅。9.3真空计的校准与更换9.3.1校准频率真空计的校准应根据设备使用频率及精度要求进行,一般每年至少校准一次。9.3.2校准方法(1)使用标准压力计对真空计进行校准。(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校准准确无误。9.3.3更换条件(1)真空计出现严重损坏或无法修复的故障。(2)真空计精度无法满足设备要求。(3)真空计达到规定的使用寿命。9.4真空泄漏的检测与处理9.4.1检测方法(1)使用氦质谱检漏仪进行泄漏检测。(2)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检测准确无误。9.4.2处理方法(1)对检测到的泄漏点进行标记,并进行修复。(2)修复后重新进行泄漏检测,确认无泄漏。(3)若泄漏无法修复,及时更换泄漏部件。9.4.3预防措施(1)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减少泄漏发生的可能性。(2)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规范操作流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泄漏。(3)选用高品质的密封材料及部件,提高设备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