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教学目标:1.了解孟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孟子》的相关知识2.分析文章论证思路以及论证方法3.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文本,感受“浩然”之气。一、新课导入易中天在《读孔得仁,读孟得义》中说道:“读《论语》如沐春风,读《孟子》如闻战鼓”。今天,让我们再度走进孟子,学习这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二、认识孟子孟子我们在学《齐桓晋文之事》这篇课文时已经带着大家了解了,下面检查大家对孟子其人的了解程度。1.孟子是哪个时期的人?2.后人尊称孟子为?3.孟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4.孟子的名言你能想起哪些?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人尊称他为“亚圣”。主要思想:“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品:《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经典名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贤者在位,能者在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三、关于《孟子》了解孟子其人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掌握《孟子》一书相关常识。《孟子》一书属于语录体散文集,全文共七篇,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四书:《孟子》《论语》《大学》《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四、孟子主要思想《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在人性观、政治观、价值观方面的看法,他的“三观”是怎样的?人性观:主张性善论。孟子认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们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政治观: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因而他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价值观:他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五、文题解读齐读标题,大家会发现我们容易误读标题,将其读成“人皆有不忍之心”,为什么会读错呢?这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标题的意思。标题中“忍人”是固定词语,不能分开,意思是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指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的观点,即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六、朗读正音1.划分节奏,自由朗读2.名师范读3.全班齐读七、文本翻译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先王有怜爱别人的心,于是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爱别人的心实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是因为)如果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了,都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和孩子的父母结交,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恐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八、文本研读1.理思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论证思路。文章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开头到“治天下可运于掌上”,提出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认为以“不忍人之心”而行“不忍人之政”,天下就会大治。第二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至“非恶其声而然也”,运用举例论证证明观点。第三层,从“由是观之”到文末,阐述“四端”,并将其与“仁、义、礼、智”相配论述,并指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第一,举例论证。孺子入井,以普通百姓的恻隐之心来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中心论点。第二,比喻论证。“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用人的生理构造(有四体)比喻心理特点(有四端),便于读者理解后者同样是与生俱来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以四体喻四端,也能为后文论述张本。“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贼”是伤害的意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有四端而自弃,就像自残四肢一样愚蠢。“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扩而充之”是扩大充实的意思,与四肢不断生长发育相类似。“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突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形象生动。第三,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突出论点)

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突出扩充四端的重要性)第四,假设论证。如“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通过假设来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论点。2.勇质疑假如快要掉进井里的是一个臭名昭著、大家厌恶至极、人人得而诛之的人物,那么又有多少人会产生同样强烈的恻隐之心呢?这是否说明孟子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站不住脚?其实这并不重要,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孟子如何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是孟子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补充时代背景资料,得出答案。3.联实际请结合事例谈一谈你对“四心”的理解。恻隐之心——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