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_第1页
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_第2页
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_第3页
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_第4页
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行业临床研究操作规范TOC\o"1-2"\h\u3164第1章临床研究概述 463801.1临床研究的定义与分类 4239911.1.1基础性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疾病的基本机制和生理、病理过程,为后续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4277281.1.2应用性临床研究:侧重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51881.1.3转化性临床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84741.1.4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 4114411.2临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294581.2.1提高医疗质量:临床研究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效果。 497791.2.2促进医学发展:临床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4299461.2.3指导卫生政策制定: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为制定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480231.2.4培养医学人才:参与临床研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 4119301.3临床研究的伦理原则 477931.3.1尊重研究对象:保证研究对象的自愿参与,充分尊重其知情同意权。 4235451.3.2公平公正:保证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公平对待,避免歧视和偏倚。 426651.3.3保护隐私:严格保密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保证其隐私不受侵犯。 5244361.3.4安全性:保证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安全,减轻或避免可能的风险。 5161091.3.5诚信原则:遵循科研诚信原则,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5178251.3.6伦理审查:临床研究项目需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保证研究符合伦理要求。 516222第2章临床研究设计 5289452.1随机对照试验 5260902.2观察性研究 5300712.3实验性研究 663232.4临床研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 69412第3章研究对象与样本 674133.1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纳入标准 697643.1.1研究对象筛选原则 683233.1.2纳入标准 7281773.2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 751463.2.1以下情况之一的研究对象应予以排除: 7265803.3样本量估算与抽样方法 713683.3.1样本量估算 7256393.3.2抽样方法 723895第4章数据收集与管理 7158364.1数据收集方法 7208014.1.1采集原则 8278194.1.2采集工具 8318254.1.3采集过程 8162874.2数据质量保证 859244.2.1质量控制措施 89514.2.2数据核查 877504.2.3质量评估 8165624.3数据管理规范 826464.3.1数据储存 8176994.3.2数据传输 936514.3.3数据保密 9174704.3.4数据销毁 913417第5章临床试验操作规范 969155.1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 9147435.1.1伦理审查 9162945.1.2知情同意 9156855.2研究流程与操作要点 9136805.2.1研究流程 9226635.2.2操作要点 10287785.3病例报告表的填写与审核 10310985.3.1填写要求 10121725.3.2审核流程 103907第6章研究药物与器械管理 10187646.1研究药物的管理与储存 10130136.1.1药物接收与验收 1014726.1.2药物储存 1069376.1.3药物分发与回收 10150256.1.4药物监管 11243706.2研究器械的使用与维护 11167126.2.1器械选用与验收 11245536.2.2器械使用 11231136.2.3器械维护 11147366.2.4器械监管 11319866.3药物与器械的不良事件处理 11270976.3.1不良事件监测 11117626.3.2不良事件报告 11290356.3.3不良事件调查与处理 11100186.3.4不良事件记录与归档 1214153第7章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 1276427.1生物样本采集方法 12256707.1.1采集原则 1294987.1.2采集前准备 12243307.1.3采集方法 12209647.2生物样本保存与运输 1255117.2.1保存原则 12152247.2.2保存方法 12263147.2.3运输方法 13323347.3生物样本处理与分析 13245767.3.1处理方法 13240197.3.2分析方法 13254887.3.3质量控制 1324810第8章数据分析与方法学 13226848.1统计分析方法 1340868.1.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1314158.1.2描述性统计分析 14115648.1.3假设检验 14193618.1.4回归分析 14257938.1.5生存分析 14240188.1.6贝叶斯分析 14326378.2数据解读与报告 1495568.2.1结果呈现 14161218.2.2效应量与置信区间 1434538.2.3结果解释 14227358.2.4限制性因素 15303818.3结果验证与重现 15287408.3.1数据共享 15209568.3.2重复实验 15107978.3.3敏感性分析 15126358.3.4外部验证 155413第9章临床研究结果的报告与发表 15165709.1研究结果报告规范 15123669.1.1报告内容 15258639.1.2报告格式 15279499.1.3报告撰写要求 1540209.2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 15116269.2.1学术论文结构 16250539.2.2学术论文撰写要求 168809.2.3投稿与审稿 16273599.3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6300289.3.1研究成果推广 16256739.3.2研究成果应用 16151599.3.3知识产权保护 167857第10章临床研究的质量保证与监管 163268110.1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161177410.1.1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原则 17536410.1.2质量保证体系的组成 17643010.2监管要求与合规性检查 172987210.2.1监管要求 171234910.2.2合规性检查 171625110.3研究过程中问题的处理与整改措施 18153710.3.1问题的识别与报告 182659410.3.2整改措施 18第1章临床研究概述1.1临床研究的定义与分类临床研究是指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以医学科学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的观察、实验和数据分析,摸索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规律的科学研究活动。临床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类:1.1.1基础性临床研究:主要关注疾病的基本机制和生理、病理过程,为后续临床应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1.1.2应用性临床研究:侧重于疾病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1.1.3转化性临床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1.4流行病学研究: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影响因素及防治策略。1.2临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2.1提高医疗质量:临床研究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效果。1.2.2促进医学发展:临床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1.2.3指导卫生政策制定: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为制定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1.2.4培养医学人才:参与临床研究,有助于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1.3临床研究的伦理原则1.3.1尊重研究对象:保证研究对象的自愿参与,充分尊重其知情同意权。1.3.2公平公正:保证研究过程中对所有研究对象公平对待,避免歧视和偏倚。1.3.3保护隐私:严格保密研究对象的个人信息,保证其隐私不受侵犯。1.3.4安全性:保证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的安全,减轻或避免可能的风险。1.3.5诚信原则:遵循科研诚信原则,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1.3.6伦理审查:临床研究项目需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查,保证研究符合伦理要求。第2章临床研究设计2.1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是评估医疗干预措施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在设计随机对照试验时,需关注以下几点:(1)明确研究目的:保证试验旨在解决具有临床意义的问题。(2)研究对象:明确纳入和排除标准,保证研究对象的代表性。(3)干预措施:详细描述干预措施的实施方法、剂量、频率等。(4)对照组设置:根据研究需求,设置合适的对照组,如安慰剂、阳性药物、空白对照等。(5)随机分组:采用随机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保证两组基线资料可比。(6)样本量计算:根据研究结局、效应量、显著性水平和把握度等,计算最小样本量。(7)随访和观察:明确随访时间点、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8)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检验水准,分析试验结果。2.2观察性研究观察性研究主要包括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横断面研究等。在设计观察性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研究目的:明确研究目标,解决临床实际问题。(2)研究对象: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保证其代表性。(3)暴露和结局:明确暴露因素和结局指标,保证暴露与结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数据收集:采用标准化方法收集数据,保证数据质量。(5)样本量:根据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确定合适的研究样本量。(6)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检验水准,分析研究结果。(7)偏倚控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观察性研究可能存在的偏倚。2.3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研究主要包括动物实验、体外实验和临床实验等。在设计实验性研究时,应关注以下方面:(1)研究目的:明确实验目的,解决科学问题。(2)实验设计:合理选择实验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3)实验方法:详细描述实验方法、操作步骤和实验材料。(4)观察指标:明确观察指标,反映实验效果。(5)样本量:根据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需求,确定合适样本量。(6)统计分析: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和检验水准,分析实验结果。(7)伦理审查:保证实验符合伦理要求,保护实验对象的权益。2.4临床研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临床研究设计的合理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研究目的:研究是否具有明确、合理的科学问题。(2)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是否适合解决研究问题。(3)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4)干预措施:干预措施是否明确、合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5)随机分组:是否采用合适的随机方法,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可比。(6)样本量:样本量是否足够,是否满足统计学要求。(7)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数据收集方法是否标准化,统计分析方法是否恰当。(8)伦理审查:研究是否遵循伦理原则,保护研究对象权益。第3章研究对象与样本3.1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纳入标准3.1.1研究对象筛选原则在医疗行业临床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筛选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伦理性和可行性原则。研究对象需符合研究目的和设计要求,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1.2纳入标准(1)符合研究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性别、病程等符合研究要求;(3)具备研究项目所需的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4)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5)有良好的依从性,能配合完成研究。3.2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3.2.1以下情况之一的研究对象应予以排除:(1)不符合研究疾病诊断标准;(2)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解读;(3)有过敏体质,对研究药物或治疗方法有过敏反应;(4)孕妇、哺乳期妇女或计划在研究期间怀孕的女性;(5)精神异常或无法正常沟通,影响研究过程及结果;(6)法律规定的其他不适宜参加研究的情况。3.3样本量估算与抽样方法3.3.1样本量估算(1)根据研究类型、研究设计、统计方法等因素,合理估算样本量;(2)考虑到脱落率、失访等因素,适当增加样本量;(3)样本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3.3.2抽样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2)保证抽样过程中各研究对象具有代表性,避免抽样偏差;(3)抽样过程中应保持盲法,以减少偏倚;(4)保证抽样过程可重复,便于其他研究者验证。第4章数据收集与管理4.1数据收集方法4.1.1采集原则在医疗行业临床研究中,数据收集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原则。研究者需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内容和方法。4.1.2采集工具采用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采集表格,保证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对于纸质表格,应保证字迹清晰、易于辨认;对于电子表格,应具备数据校验和逻辑检查功能。4.1.3采集过程(1)数据采集前,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其了解数据采集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2)数据采集过程中,研究人员应严格遵守研究方案,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3)数据采集后,及时对数据进行整理、核对,保证数据无误。4.2数据质量保证4.2.1质量控制措施(1)设立数据质量控制小组,对数据收集、整理、储存、传输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2)制定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明确质量控制指标、方法和周期。(3)定期对研究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数据采集质量。4.2.2数据核查(1)对采集的数据进行100%核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2)对发觉的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反馈,并及时纠正。(3)建立数据疑问和修改记录,详细记录疑问产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及结果。4.2.3质量评估(1)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指标。(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数据质量。4.3数据管理规范4.3.1数据储存(1)建立安全、可靠的数据储存系统,保证数据长期保存。(2)对数据进行分类、归档,便于检索和使用。(3)定期对数据储存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防止数据丢失。4.3.2数据传输(1)采用加密、防火墙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传输安全。(2)数据传输过程中,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4.3.3数据保密(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和信息安全。(2)对研究人员进行保密教育,签订保密协议。(3)建立数据访问权限,限制无关人员接触敏感数据。4.3.4数据销毁(1)对不再使用的敏感数据进行安全销毁,防止信息泄露。(2)销毁过程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数据无法恢复。第5章临床试验操作规范5.1伦理审查与知情同意5.1.1伦理审查在进行临床试验前,研究团队应向伦理委员会提交临床试验申请,接受伦理审查。伦理审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设计的合理性、研究风险与受益的评估、受试者权益的保护、知情同意过程的规范性等。5.1.2知情同意研究者在招募受试者前,应充分告知受试者试验的目的、过程、可能的风险和受益,保证受试者在充分理解并自愿同意的情况下参与临床试验。知情同意过程应详细记录,并由受试者和研究者双方签字确认。5.2研究流程与操作要点5.2.1研究流程(1)研究设计:明确研究目标、研究类型、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等。(2)伦理审查:提交临床试验申请,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3)知情同意:与受试者充分沟通,获得受试者同意。(4)研究实施:按照研究方案进行临床试验。(5)数据收集与处理:规范收集、记录、存储数据。(6)研究结束:完成受试者随访,整理研究资料。(7)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提交伦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5.2.2操作要点(1)严格遵守研究方案,保证研究质量。(2)对受试者进行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3)严密监测受试者病情和试验药物副作用,及时处理。(4)保证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5)加强研究者培训,提高研究水平。5.3病例报告表的填写与审核5.3.1填写要求(1)病例报告表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受试者的基本信息、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等。(2)字迹清晰,不得涂改。(3)研究者应签名确认病例报告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5.3.2审核流程(1)课题组内部审核:研究者对病例报告表进行自审,保证信息无误。(2)课题组间审核:不同研究者之间进行交叉审核,保证数据一致性。(3)伦理委员会审核:提交伦理委员会审核,保证研究合规。(4)数据管理部门审核:对病例报告表进行数据核查,保证数据质量。第6章研究药物与器械管理6.1研究药物的管理与储存6.1.1药物接收与验收研究药物应在专业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接收和验收。接收时,应对药物品种、规格、数量、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进行严格核对,保证药物符合研究要求。6.1.2药物储存研究药物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于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药物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避免混淆。特殊药物应采取专门的储存措施,如冷链管理。6.1.3药物分发与回收研究药物的分发应由专人负责,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药物分发时,应详细记录药物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等。药物回收时,应记录回收数量及剩余药物去向。6.1.4药物监管研究药物的使用应遵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药物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保证药物安全、合规使用。6.2研究器械的使用与维护6.2.1器械选用与验收研究器械的选用应满足临床研究需求,具备相关资质和合格证明。器械验收时,应检查器械的规格、型号、数量、功能、有效期等,保证器械符合要求。6.2.2器械使用研究器械应由专业人员操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使用过程中,应保证器械功能稳定,防止发生故障。6.2.3器械维护研究器械的日常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清洁、消毒、保养等。发觉器械故障或功能下降时,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保证器械的正常使用。6.2.4器械监管研究器械的使用应遵循国家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局的相关规定。器械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监管,保证器械安全、合规使用。6.3药物与器械的不良事件处理6.3.1不良事件监测研究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药物与器械的不良事件,及时发觉并记录。对于严重不良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救治患者,并报告相关部门。6.3.2不良事件报告药物与器械的不良事件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物与器械使用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症状、处理措施等。6.3.3不良事件调查与处理对发生的药物与器械不良事件,应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和处理。6.3.4不良事件记录与归档药物与器械不良事件的记录应及时、完整,归档保存。为便于查阅,应建立不良事件档案管理系统,保证相关信息的安全、保密。第7章生物样本采集与处理7.1生物样本采集方法7.1.1采集原则生物样本采集应遵循标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原则,保证样本质量与数量,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7.1.2采集前准备(1)明确研究目的和所需生物样本类型;(2)制定生物样本采集方案;(3)准备相应的采集器材和试剂;(4)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操作规范。7.1.3采集方法(1)血液样本:采用无菌真空采血管或注射器进行采集;(2)组织样本:在无菌条件下,采用手术切除、活检或穿刺等方法获取;(3)细胞样本:采用细胞采集器或细胞刷等方法收集;(4)体液样本:根据不同体液类型,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采集,如尿液、唾液、粪便等;(5)其他样本:如DNA、RNA、蛋白质等,根据具体研究需求,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提取。7.2生物样本保存与运输7.2.1保存原则生物样本应遵循以下保存原则:(1)及时处理和保存,避免样本降解;(2)采用适当的保存方式和温度;(3)保证样本完整性和生物活性;(4)避免交叉污染和反复冻融。7.2.2保存方法(1)血液、细胞、组织等样本:采用液氮、80℃冰箱或冷冻干燥等方法进行保存;(2)体液样本:根据不同类型,选择适宜的保存条件,如冷藏或冷冻;(3)DNA、RNA等核酸样本:采用20℃或80℃冰箱保存。7.2.3运输方法(1)采用专业的生物样本运输箱或冰袋,保证样本在运输过程中温度稳定;(2)遵循国家和地区的生物样本运输规定,保证运输安全;(3)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和撞击,保证样本完整性。7.3生物样本处理与分析7.3.1处理方法(1)血液样本:分离血清、血浆或血细胞,进行相应处理;(2)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等处理;(3)细胞样本:进行细胞计数、洗涤、染色等处理;(4)体液样本:根据研究需求,进行离心、沉淀、提取等处理;(5)DNA、RNA等核酸样本:进行提取、纯化、定量等处理。7.3.2分析方法(1)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测序等,对DNA、RNA等样本进行分析;(2)采用免疫学技术,如免疫组化、ELISA等,对蛋白质等样本进行分析;(3)采用细胞学技术,如流式细胞术、细胞培养等,对细胞样本进行分析;(4)采用其他生物化学、生理学等技术,对生物样本进行多方面的分析。7.3.3质量控制(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生物样本处理与分析的准确性;(2)定期对实验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3)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技能;(4)设立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重复试验,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第8章数据分析与方法学8.1统计分析方法8.1.1数据清洗与预处理在临床研究数据分析前,首先应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清洗与预处理。此过程包括剔除异常值、缺失值处理、数据转换和变量筛选等步骤,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8.1.2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研究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集中趋势(如均值、中位数)和离散趋势(如标准差、四分位数间距)的度量,以便对数据的基本特征有一个全面了解。8.1.3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和设计,选择合适的假设检验方法(如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来验证研究假设。同时要关注假设检验的前提条件,如数据正态性、方差齐性等。8.1.4回归分析在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可运用回归分析(如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等)来探讨变量间的关联程度,并预测因变量。8.1.5生存分析针对生存时间数据,采用生存分析方法(如KaplanMeier曲线、Cox回归等)来评估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8.1.6贝叶斯分析在信息不完全或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贝叶斯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先验信息和样本数据,对研究问题进行推断。8.2数据解读与报告8.2.1结果呈现分析结果应以清晰、简洁的方式呈现,包括表格、图表和文字描述。保证结果易于理解,以便同行评审和读者能够准确把握研究结论。8.2.2效应量与置信区间报告效应量(如风险比、优势比等)及其置信区间,以便评估研究结果的统计意义和临床意义。8.2.3结果解释对分析结果进行合理解释,说明其与临床实践、现有理论的关系,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8.2.4限制性因素讨论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样本量、研究设计、数据质量等,以便读者全面了解研究结果。8.3结果验证与重现8.3.1数据共享为提高研究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应考虑将原始数据和分析代码共享给同行,以便进行结果验证。8.3.2重复实验鼓励进行重复实验,以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8.3.3敏感性分析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即分析结果对关键参数或假设的敏感程度。8.3.4外部验证寻求外部数据集进行结果验证,以提高研究结论的普遍适用性。第9章临床研究结果的报告与发表9.1研究结果报告规范9.1.1报告内容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以及局限性。9.1.2报告格式(1)报告应简洁明了,反映研究内容与成果;(2)报告采用结构化格式,分为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3)报告附件:包括研究数据、统计表格、图表等。9.1.3报告撰写要求(1)语言简练,逻辑清晰;(2)数据准确,图表规范;(3)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保护患者隐私;(4)客观、真实地反映研究过程与结果。9.2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9.2.1学术论文结构学术论文通常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9.2.2学术论文撰写要求(1)遵循学术规范,保证论文的原创性;(2)内容严谨,数据可靠;(3)论述清晰,逻辑严密;(4)引用文献规范,注明出处。9.2.3投稿与审稿(1)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进行投稿;(2)遵循期刊投稿指南,按照要求修改论文格式;(3)积极配合审稿过程,认真对待审稿意见;(4)尊重审稿人与编辑的决策,合理对待退稿与返修意见。9.3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9.3.1研究成果推广(1)通过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形式,向国内外同行介绍研究成果;(2)利用网络、媒体等途径,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3)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诊疗。9.3.2研究成果应用(1)制定或修订临床指南与规范,提高临床诊疗水平;(2)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研究成果的认识与应用能力;(3)关注研究成果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