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与危险品管理作业指导书TOC\o"1-2"\h\u30965第1章化工与危险品管理概述 492861.1化学工业的发展 4172581.2危险品的定义与分类 4292841.3危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 512593第2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5324622.1化学品的性质与分类 5287632.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 6253952.3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与包装 628706第3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795093.1危险源识别 736123.1.1危险源分类 7104713.1.2危险源识别方法 7200673.1.3危险源识别内容 7224073.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 7321943.2.1风险评估方法 7314403.2.2风险评估步骤 8221023.3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 896993.3.1风险控制措施 8169773.3.2应急预案 830577第4章危险品储存管理 8301474.1危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 9109894.1.1分类储存原则:根据危险品的分类,实行分类、分区、分库储存,保证同类危险品集中存放,避免不同性质的危险品混存,减少安全风险。 980674.1.2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原则:针对危险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措施,保证储存安全。 9225784.1.3定量储存原则:依据库房容量、储存设施设备能力及安全规定,合理确定危险品储存的最大限量。 9129934.1.4安全防护原则:危险品储存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保证储存环境安全。 9321114.2储存设施与设备要求 955734.2.1库房要求: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防潮、防漏、防火、防爆等条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934134.2.2储存容器要求:储存容器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具备防泄漏、耐腐蚀、耐压等功能。 9102024.2.3储存货架要求:货架应稳固、耐腐蚀、防火、防静电,且便于危险品的分类存放。 9194234.2.4防护设施要求:库房内应设置防火墙、防静电设施、报警系统、通风设施等,保证储存安全。 9244514.3储存环境与安全距离 9220594.3.1环境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与氧化剂、易燃物品等混合储存,减少安全风险。 929224.3.2安全距离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与其他建筑物、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和救援。 9220714.3.3标识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防止误操作。 921413第5章危险品运输管理 9106325.1危险品运输的基本要求 9179925.1.1运输危险品的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且运输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 9148495.1.2运输前应对危险品进行严格分类,按照《危险品名录》进行包装、标识和分类。 10208265.1.3运输企业应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类别、数量、运输距离、路况、气候等因素制定运输方案。 106285.1.4运输危险品时,应遵循最短路线原则,避免经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 10239765.1.5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保证危险品运输安全。 10175855.2运输车辆与设备标准 1064205.2.1运输车辆应具备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资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 10258915.2.2车辆应配备完善的消防、防护、通讯、监控等设备,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0133765.2.3车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保证车辆状况良好,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故障。 10164405.2.4车辆的装载、卸载设备应符合危险品运输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品泄漏、火灾等。 10140365.3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0123285.3.1运输前应对运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危险品的性质、危害、应急处置方法等。 10262825.3.2运输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押运人员,负责监督危险品的运输安全。 10281185.3.3装载危险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货物稳固、安全,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泄漏等。 10249995.3.4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安全行驶速度,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紧急刹车、急转弯等危险驾驶行为。 1035575.3.5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危险品包装、标识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 10181865.3.6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与应急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及沿途相关部门的通讯畅通,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 1090085.3.7运输途中如发生危险品,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1029808第6章危险品使用管理 1167266.1危险品使用的安全要求 11153446.1.1危险品识别 11157786.1.2危险品操作规范 11255776.1.3危险品使用场所 1142716.2作业场所安全管理 1116646.2.1作业场所环境 11245346.2.2作业场所设施 11219896.2.3作业场所人员管理 1156826.3个体防护与应急处理 11132646.3.1个体防护 12116706.3.2应急处理 12158326.3.3报告与调查 1229702第7章危险品应急预案 12157617.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 12311987.1.1编制原则 1288567.1.2编制程序 12220687.1.3审批与发布 1376667.2应急组织与职责 1369667.2.1应急组织架构 13290297.2.2应急指挥部 13252367.2.3应急办公室 13232337.2.4应急工作组 13231027.3应急资源与应急演练 135527.3.1应急资源 13153527.3.2应急演练 14194117.3.3演练评估与总结 1411915第8章危险品废弃物处理 14125368.1废弃危险品的分类与特性 14178318.1.1分类 1483598.1.2特性 14157938.2危险废弃物处理方法 15125148.2.1物理处理方法 15151178.2.2化学处理方法 15269508.2.3生物处理方法 15206418.2.4其他处理方法 15317228.3废弃物处理设施与环保要求 16285928.3.1处理设施 1698378.3.2环保要求 1613110第9章危险品职业健康管理 1611019.1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价 16193029.1.1职业危害识别 1694549.1.2职业危害评价 16128109.2职业病防护措施 1728259.2.1化学危害防护 17222149.2.2物理危害防护 17103249.2.3生物危害防护 17108949.2.4心理健康防护 17162879.3职业健康监测与培训 17276129.3.1职业健康监测 17104389.3.2职业培训 1724922第10章危险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18335210.1信息系统建设原则与目标 182435310.1.1建设原则 181028610.1.2建设目标 18480110.2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组成 181440610.2.1功能模块 181348110.2.2系统组成 182524210.3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192909710.3.1运行管理 191313210.3.2维护与升级 19第1章化工与危险品管理概述1.1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势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化学工业的产品种类日益增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医药、能源、材料等多个方面。在我国,化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2危险品的定义与分类危险品,是指在运输、储存、生产、使用等过程中,可能对人身、财产及环境造成损害的化学品。根据其危险特性,危险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品:具有爆炸性质,受到摩擦、撞击、高温等外界作用时,易发生爆炸的化学品。(2)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压缩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经压缩后存于容器中的气体;液化气体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经升温后变为气态的气体。(3)易燃液体:易于挥发、燃烧的液体,其闪点(即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源可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低于60℃。(4)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指在常温下易于燃烧的固体;自燃物品指在空气中无需明火即可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指与水接触后产生可燃气体,并易于燃烧的物品。(5)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氧化剂指能提供氧原子,使其他物质氧化而自身还原的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具有强烈的氧化性,易引起火灾、爆炸等。(6)有毒物品:对人体或其他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学品。(7)放射性物品:能自发地发射射线,对人体、生物和环境造成辐射危害的物品。(8)腐蚀品:对金属、木材、纤维等物质具有腐蚀性的化学品。(9)其他危险品:除上述类别之外,具有危险特性的化学品。1.3危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对危险品的管理高度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危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的安全。危险品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危险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法律责任。(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废弃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定。(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对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危险品进行了规定,明确了消防安全的法律责任。(4)《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危险品道路运输的安全管理进行了规定。(5)《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对放射性物品的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环节进行了规定。(6)相关行业标准: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品,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以保证危险品在各环节的安全管理。通过以上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对危险品实施严格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第2章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2.1化学品的性质与分类化学品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具有特定化学组成和特定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无机化学品:一般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2)有机化学品: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烃、醇、酮、酯等。(3)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化学品混合而成,如溶液、悬浮液等。化学品根据其危险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易燃化学品:容易燃烧的化学品,如醇、醚、烃类等。(2)爆炸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快速化学反应并产生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的化学品。(3)氧化剂:能提供氧或促使其他物质氧化,从而导致燃烧或爆炸的化学品。(4)有毒化学品:对人体或其他生物具有毒害作用的化学品。(5)腐蚀品:能对金属、纤维、皮肤等造成损害的化学品。(6)放射性化学品: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化学品。2.2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以下是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特性:(1)易燃化学品:如醇、醚、烃类等,具有低闪点、低沸点、易挥发、易燃等特点。(2)爆炸品:如硝酸甘油、火药等,具有敏感度高、爆炸威力大、分解速度快等特点。(3)氧化剂:如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具有氧化性强、易与还原性物质反应等特点。(4)有毒化学品:如氰化物、农药等,具有高毒性、难降解、生物累积性等特点。(5)腐蚀品:如硫酸、盐酸等,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刺激性,可导致严重的灼伤。(6)放射性化学品:如铀、钴等,具有放射性、生物累积性、长期环境影响等特点。2.3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与包装为保证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和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标识与包装。以下为相关要求:(1)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明确标识其危险性,包括危险性类别、警示词、危险性说明等。标识应清晰、醒目,易于识别。(2)包装: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应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保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不泄漏、不破损。包装材料应与化学品性质相匹配,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耐压性、抗腐蚀性等。(3)标签:包装上应贴有标签,注明化学品的名称、成分、危险性、操作注意事项、应急处理措施等。(4)安全数据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应有详细的安全数据说明书,提供化学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环境危害、安全操作规程等信息,以指导用户正确使用和应对紧急情况。第3章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3.1危险源识别3.1.1危险源分类根据化工及危险品的特点,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危险源、物理危险源、生物危险源、人为危险源及环境危险源。3.1.2危险源识别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危险源识别:(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及防护措施;(2)现场巡查,观察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3)询问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危险源的认识和经验;(4)采用安全检查表、危害与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系统识别。3.1.3危险源识别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源,识别以下内容:(1)化学危险源:化学品的毒性、易燃易爆性、腐蚀性等;(2)物理危险源:高温、高压、噪声、振动、辐射等;(3)生物危险源:细菌、病毒、霉菌等;(4)人为危险源:操作失误、违反规程、安全意识不足等;(5)环境危险源: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3.2风险评估的方法与步骤3.2.1风险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定性评估: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危害程度、后果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2)定量评估:运用概率论、统计学等方法,对危险源导致的概率和后果进行量化分析;(3)半定量评估: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对危险源进行评估。3.2.2风险评估步骤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风险评估:(1)收集和分析危险源信息;(2)确定风险评估指标;(3)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概率和后果;(4)计算风险值,并根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定风险等级;(5)编制风险评估报告。3.3风险控制措施及应急预案3.3.1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技术措施:改进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提高自动化水平等;(2)管理措施:制定和落实安全操作规程、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等;(3)个体防护措施: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4)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练等。3.3.2应急预案根据危险源特点和风险评估结果,编制以下应急预案:(1)类型:包括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2)应急组织架构:明确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小组的职责;(3)应急响应程序:明确报警、疏散、救援、处置等程序;(4)应急资源保障: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5)应急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的能力。第4章危险品储存管理4.1危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4.1.1分类储存原则:根据危险品的分类,实行分类、分区、分库储存,保证同类危险品集中存放,避免不同性质的危险品混存,减少安全风险。4.1.2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原则:针对危险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爆、防毒、防腐措施,保证储存安全。4.1.3定量储存原则:依据库房容量、储存设施设备能力及安全规定,合理确定危险品储存的最大限量。4.1.4安全防护原则:危险品储存过程中,应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器材,保证储存环境安全。4.2储存设施与设备要求4.2.1库房要求:库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防潮、防漏、防火、防爆等条件,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4.2.2储存容器要求:储存容器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容器,具备防泄漏、耐腐蚀、耐压等功能。4.2.3储存货架要求:货架应稳固、耐腐蚀、防火、防静电,且便于危险品的分类存放。4.2.4防护设施要求:库房内应设置防火墙、防静电设施、报警系统、通风设施等,保证储存安全。4.3储存环境与安全距离4.3.1环境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避免与氧化剂、易燃物品等混合储存,减少安全风险。4.3.2安全距离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与其他建筑物、设施的安全距离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安全疏散和救援。4.3.3标识要求:危险品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安全,防止误操作。第5章危险品运输管理5.1危险品运输的基本要求5.1.1运输危险品的企业必须依法取得危险品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且运输人员需具备相应的资质。5.1.2运输前应对危险品进行严格分类,按照《危险品名录》进行包装、标识和分类。5.1.3运输企业应根据危险品的性质、类别、数量、运输距离、路况、气候等因素制定运输方案。5.1.4运输危险品时,应遵循最短路线原则,避免经过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区域。5.1.5运输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保证危险品运输安全。5.2运输车辆与设备标准5.2.1运输车辆应具备危险品运输专用车辆资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标准。5.2.2车辆应配备完善的消防、防护、通讯、监控等设备,并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2.3车辆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保证车辆状况良好,防止运输过程中发生故障。5.2.4车辆的装载、卸载设备应符合危险品运输要求,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危险品泄漏、火灾等。5.3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措施5.3.1运输前应对运输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熟悉危险品的性质、危害、应急处置方法等。5.3.2运输过程中应配备专业的押运人员,负责监督危险品的运输安全。5.3.3装载危险品时,应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保证货物稳固、安全,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位移、泄漏等。5.3.4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安全行驶速度,遵守交通规则,避免紧急刹车、急转弯等危险驾驶行为。5.3.5运输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危险品包装、标识等,发觉问题及时处理。5.3.6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与应急管理部门、运输企业及沿途相关部门的通讯畅通,保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应对。5.3.7运输途中如发生危险品,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第6章危险品使用管理6.1危险品使用的安全要求6.1.1危险品识别明确危险品的种类、性质和潜在风险;对危险品进行正确分类、标识和储存;建立危险品清单,并及时更新。6.1.2危险品操作规范制定危险品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其掌握危险品操作技能;定期检查危险品操作设备,保证其安全可靠。6.1.3危险品使用场所设立专门的危险品使用场所,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保持场所通风良好,防止危险品泄漏;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操作人员注意安全。6.2作业场所安全管理6.2.1作业场所环境保持作业场所整洁、有序,避免无关物品混入;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保证无安全隐患;制定作业场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6.2.2作业场所设施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消防设施、防护设施及紧急撤离设施;定期检查设施设备,保证其正常使用;对特殊作业场所,如易燃易爆场所,采取额外安全防护措施。6.2.3作业场所人员管理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建立作业人员健康档案,定期进行体检;实行作业许可制度,严格把关作业人员的资质。6.3个体防护与应急处理6.3.1个体防护根据危险品特性和作业环境,为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定期检查个体防护装备,保证其有效使用;教育作业人员正确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并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6.3.2应急处理制定详细的危险品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保证应急物资的充足和有效。6.3.3报告与调查发生危险品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上级部门;对进行调查,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总结教训,加强危险品安全管理。第7章危险品应急预案7.1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审批7.1.1编制原则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2)实用性原则:结合企业实际,保证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3)针对性原则: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4)完整性原则:涵盖危险品应急工作的各个方面,形成完整的预案体系;(5)动态管理原则:根据法律法规、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应急预案。7.1.2编制程序(1)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2)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确定危险源和风险等级;(3)制定应急预案框架,明确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4)编写应急预案,包括预防、应急响应、处理和后期恢复等;(5)组织专家评审,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6)根据评审和征求意见结果,修改完善应急预案;(7)报企业负责人审批。7.1.3审批与发布应急预案经企业负责人审批后,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并报相关部门备案。7.2应急组织与职责7.2.1应急组织架构企业应设立应急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和应急工作组,形成三级应急组织架构。7.2.2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和协调危险品的应急救援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1)制定应急预案;(2)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3)组织应急救援资源的配置和调度;(4)指挥、协调应急响应行动;(5)向上级报告情况,接受上级指挥。7.2.3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设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如下:(1)负责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工作;(2)组织应急预案的修订;(3)协调应急组织之间的工作;(4)收集、分析信息,提出应急响应建议;(5)组织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7.2.4应急工作组应急工作组包括救援组、警戒组、医疗救护组、通讯联络组、后勤保障组等,负责具体实施应急救援工作。7.3应急资源与应急演练7.3.1应急资源企业应配置必要的应急资源,包括:(1)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设备、设施和物资;(3)应急通讯设备;(4)应急交通工具;(5)应急避难场所。7.3.2应急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以提高应急组织、应急队伍和员工的应急能力。演练内容包括:(1)危险品预警和报警;(2)应急组织、应急队伍的应急响应;(3)应急救援资源的调度和使用;(4)处理和后期恢复;(5)应急预案的完善和修订。7.3.3演练评估与总结企业应组织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总结演练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第8章危险品废弃物处理8.1废弃危险品的分类与特性8.1.1分类危险品废弃物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危害特性,可分为以下几类:(1)爆炸性废弃物;(2)易燃性废弃物;(3)腐蚀性废弃物;(4)毒性废弃物;(5)感染性废弃物;(6)放射性废弃物;(7)其他危险品废弃物。8.1.2特性各类危险品废弃物具有不同的危害特性,主要包括:(1)易燃易爆;(2)有毒有害;(3)腐蚀性强;(4)感染性;(5)放射性;(6)对环境敏感。8.2危险废弃物处理方法8.2.1物理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分离与筛选;(2)破碎与压实;(3)蒸发与结晶;(4)吸附与脱附。8.2.2化学处理方法化学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中和;(2)氧化还原;(3)沉淀与絮凝;(4)离子交换;(5)催化裂解。8.2.3生物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主要包括:(1)生物降解;(2)生物固化;(3)生物转化;(4)生物吸附。8.2.4其他处理方法其他处理方法包括:(1)焚烧;(2)热解;(3)等离子体处理;(4)固化与稳定化。8.3废弃物处理设施与环保要求8.3.1处理设施(1)废弃物暂存设施;(2)废弃物预处理设施;(3)废弃物处理设施;(4)废弃物处置设施;(5)环境保护设施。8.3.2环保要求(1)遵循国家及地方环保法律法规;(2)保证处理设施安全、稳定运行;(3)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4)建立健全环境管理体系;(5)加强环保培训和宣传教育;(6)定期进行环保监测与评价。第9章危险品职业健康管理9.1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价本节主要阐述危险品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识别与评价方法。9.1.1职业危害识别危险品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主要包括化学危害、物理危害、生物危害和心理健康危害等。具体如下:(1)化学危害:有毒化学品、腐蚀性化学品、易燃易爆化学品等;(2)物理危害: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3)生物危害: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因子;(4)心理健康危害:工作压力、心理疲劳、人际关系等。9.1.2职业危害评价根据危险品作业特点,采用定量或定性方法对职业危害进行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危害程度评价:分析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确定危害等级;(2)风险评估:分析危害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确定风险等级;(3)控制措施评价:评价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措施。9.2职业病防护措施本节主要阐述针对危险品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采取的防护措施。9.2.1化学危害防护(1)采用无毒或低毒物质替代有毒化学品;(2)采取密闭、通风、净化等措施,降低有毒化学品的浓度;(3)为员工配备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9.2.2物理危害防护(1)采取隔声、吸声、减振等措施,降低噪声和振动;(2)采取保温、隔热、降温等措施,改善高温和低温环境;(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供电公司职业道德培训
- 每日消防巡查记录表
- 万科安全管理
- 《周意外伤害》课件
- 《品上市流程化妆品》课件
- 数学学案:课堂导学函数的应用(Ⅱ)
-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件
- 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及答案(1401-1600题)
- 《红外感应开关》课件
- a10学生安全意识培养
- fikusvisualcam线切割编程中文教程
- 《雪地里的小画家》课件
- IATF16949中文Word版
- 潜泵加油机紧急切断阀安装
- 全国主要水文站点及雨量观测分布和代码
-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量》导学案
- DNA甲基化与肿瘤分子标志
- 《甲方认质认价确认单》
- 《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 各种烟气焓温、密度、比热计算表
- FLUKE-17B型万用表使用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