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生产安全作业指导书TOC\o"1-2"\h\u31402第1章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概述 477801.1安全生产责任制 4189931.1.1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497361.1.2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5184901.1.3各部门、车间、班组的负责人是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 515881.1.4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排除。 519848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263561.2.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并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核。 5130351.2.2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548671.2.3安全生产投入制度,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5165601.2.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 5163731.2.5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对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 547891.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5113901.3.1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 5240561.3.2对转岗、复岗员工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保证其掌握新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 5282161.3.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 5112331.3.4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5210791.3.5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6150第2章危险化学品管理 643872.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6197282.1.1储存原则 6210512.1.2储存设施要求 6212062.1.3储存管理 6122622.2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637122.2.1运输原则 666592.2.2运输资质 6101032.2.3运输管理 6156992.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处理 757712.3.1使用原则 7312782.3.2使用管理 75932.3.3处理原则 735672.3.4处理方法 71904第3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7277913.1应急预案制定 751803.1.1预案编制原则 7297693.1.2预案内容 8313183.2应急预案演练 8131233.2.1演练目的 8118223.2.2演练类型 8306023.2.3演练组织 8111503.2.4演练实施 8255743.3现场应急处置 8285793.3.1报警 8226063.3.2应急启动 8153853.3.3救援措施 9130623.3.4资源调配 9133783.3.5信息报告与沟通 9224503.3.6应急结束 911370第4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950804.1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 912134.1.1设备检查 9298704.1.2设备维护 9298044.2安全防护装置 9424.2.1安全防护装置的种类 1038334.2.2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维护 1050304.3特种设备管理 10237514.3.1特种设备种类 10318974.3.2特种设备管理要求 1026991第5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 10174675.1作业许可制度 10320965.1.1许可制度建立 10115245.1.2许可申请与审批 1096825.1.3许可证管理 1165035.2作业过程风险识别与控制 1113105.2.1风险识别 1133935.2.2风险评估 11304495.2.3风险控制 11183775.3作业现场环境管理 11120205.3.1现场环境整洁 1187185.3.2环境监测 11281285.3.3应急设施 11323175.3.4定期检查 1220765.3.5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213898第6章消防安全 1246906.1消防设施设备 12114406.1.1设备配置 12275526.1.2设备维护 12308216.2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 12231146.2.1培训内容 12115716.2.2培训对象与频次 13223036.2.3消防演练 1330936.3火灾应急处置 13176516.3.1火灾报警 138456.3.2初期火灾扑救 13319506.3.3疏散逃生 13256746.3.4应急处置 137371第7章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 1396227.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13140137.1.1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因素。 13310777.1.2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蒸汽、粉尘、雾滴等,如苯、甲醛、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等。 1494797.1.3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 1414097.1.4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14162207.1.5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14121967.2职业健康检查 14138767.2.1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早期发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 14188107.2.2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周期和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 14213097.2.3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检查、专项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144817.2.4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1436107.3个体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 14279537.3.1个体防护用品应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强度),结合员工的工作任务、身体条件等因素选用。 1482197.3.2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道防护、皮肤防护、听力防护、眼部防护、手部防护等。 14175337.3.3选用个体防护用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4222457.3.4员工应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企业应定期对个体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防护效能。 1415413第8章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 1495008.1废水处理与排放 1452718.1.1废水分类与收集 14106318.1.2废水处理 15232368.1.3废水排放 15267078.2废气处理与排放 15183058.2.1废气分类与收集 1539288.2.2废气处理 15207068.2.3废气排放 1596098.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15282768.3.1固体废物分类与收集 15181758.3.2固体废物处理 16193688.3.3固体废物处置 1623101第9章应急分析与处理 16170269.1调查与分析 16206309.1.1调查 1622719.1.2分析 16212259.2处理与责任追究 1632779.2.1处理 1612899.2.2责任追究 1783979.3预防与整改措施 1775599.3.1预防 17243119.3.2整改措施 1715551第10章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17878310.1安全生产标准化概述 17136410.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 171224910.2.1安全生产责任制 171881310.2.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81360810.2.3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183170010.2.4安全生产投入 181240810.2.5安全生产培训与宣传教育 181831110.2.6应急救援与处理 181397710.3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与认证 18488610.3.1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与认证的要求,组织开展自评、互评和评审工作。 182795610.3.2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级别进行申报。 18256810.3.3企业在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后,应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整改和提升,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持续有效。 18107410.3.4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证的企业,应定期进行复审,以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水平。 18第1章化工生产安全管理概述1.1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企业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企业应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将其纳入岗位责任制中。具体内容包括:1.1.1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1.1.2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1.1.3各部门、车间、班组的负责人是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的安全生产工作。1.1.4员工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排除。1.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企业规范安全生产行为的依据。企业应建立健全以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1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要求,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并对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核。1.2.2安全生产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问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1.2.3安全生产投入制度,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保证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改善。1.2.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设备设施、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检查,及时发觉并整改安全隐患。1.2.5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对进行报告、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再次发生。1.3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操作技能、预防发生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开展以下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活动:1.3.1对新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包括公司级、车间级和班组级安全教育。1.3.2对转岗、复岗员工进行针对性安全教育,保证其掌握新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1.3.3定期组织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1.3.4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使其熟悉特种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1.3.5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第2章危险化学品管理2.1危险化学品的储存2.1.1储存原则危险化学品应按照其物理化学性质、火灾爆炸危险性和毒害性进行分类储存。储存场所应遵循安全、合规、便于管理和应急疏散的原则。2.1.2储存设施要求(1)储存设施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毒、防腐、防泄漏等功能;(2)储存容器、包装材料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3)储存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4)储存场所应配备相应的消防设施和应急物资。2.1.3储存管理(1)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储存管理制度,明确储存、使用、检查、维护等职责;(2)定期对储存场所进行检查,保证设施设备完好、安全标志清晰;(3)严格执行化学品入库、出库、盘库制度,保证账物相符;(4)严禁在储存场所内进行与储存无关的活动。2.2危险化学品的运输2.2.1运输原则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应遵循安全、快捷、经济、环保的原则,保证运输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2.2.2运输资质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应具备相应的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驾驶员和押运员应具备相应的从业资格。2.2.3运输管理(1)运输车辆应具备防泄漏、防火、防爆等功能,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运输过程中,驾驶员和押运员应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保证安全驾驶;(3)运输途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化学品泄漏、挥发、燃烧等;(4)建立完善的运输记录制度,保证运输过程可追溯。2.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与处理2.3.1使用原则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应遵循安全、节约、环保的原则,保证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2.3.2使用管理(1)建立完善的使用管理制度,明确使用、储存、检查、维护等职责;(2)使用场所应具备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安全设施;(3)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4)定期对使用场所进行检查,保证设施设备完好、安全标志清晰。2.3.3处理原则危险化学品的处理应遵循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2.3.4处理方法(1)根据危险化学品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焚烧、填埋、化学处理等;(2)处理过程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3)建立完善的处理记录制度,保证处理过程可追溯;(4)严禁将危险化学品擅自排放或丢弃,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第3章应急预案与救援3.1应急预案制定3.1.1预案编制原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化工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预案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2)全面性:涵盖企业可能发生的类型及应急响应措施;(3)针对性:结合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岗位特点等制定;(4)实用性:操作性强,便于员工掌握和实施;(5)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更新。3.1.2预案内容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企业基本情况:包括企业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主要产品及生产工艺等;(2)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分析企业可能发生的类型、危害程度及影响范围;(3)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应急指挥部、各应急小组的职责和任务;(4)预警与信息报告:制定预警发布、信息报告程序和渠道;(5)应急响应程序:包括报警、应急启动、救援措施、资源调配等;(6)应急资源与装备:明确所需应急物资、装备、救援队伍等;(7)应急培训与演练:制定应急培训、演练计划及要求;(8)预案修订与更新:规定预案的修订周期、程序及责任部门。3.2应急预案演练3.2.1演练目的通过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的应急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3.2.2演练类型根据演练内容,可分为综合演练、专项演练和现场演练。3.2.3演练组织明确演练组织机构、职责及人员,制定演练计划,保证演练顺利进行。3.2.4演练实施按照预案要求,开展演练活动,注意以下几点:(1)保证安全:演练过程中,保证人员、设备设施安全;(2)注重实效:针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预案;(3)总结评价: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改进措施。3.3现场应急处置3.3.1报警发觉时,立即报告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3.3.2应急启动按照预案要求,迅速组织应急队伍,开展救援工作。3.3.3救援措施根据类型,采取相应的救援措施,包括但不限于:(1)人员救护:迅速将伤员撤离现场,进行现场急救,联系医疗机构;(2)火灾扑救:使用消防设施设备,实施火灾扑救;(3)泄漏处理:采取措施,控制泄漏源,防止污染物扩散;(4)设备抢修:对损坏的设备设施进行抢修,防止扩大。3.3.4资源调配根据救援需求,合理调配应急物资、装备和人员。3.3.5信息报告与沟通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信息,保持与各应急小组的信息沟通。3.3.6应急结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无安全隐患后,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生产。第4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1设备设施检查与维护4.1.1设备检查(1)定期检查:对化工生产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包括日常点检、周检、月检和年度大检查,保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2)专项检查:针对关键设备、特殊设备和高危设备进行专项检查,及时发觉并消除安全隐患。(3)检查内容:设备外观、密封功能、运行参数、润滑情况、电气线路、安全防护装置等。4.1.2设备维护(1)定期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计划,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预防性维护:针对设备易损件、关键部件进行预防性维护,降低设备故障率。(3)维护内容: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更换易损件等。4.2安全防护装置4.2.1安全防护装置的种类(1)机械防护:如防护罩、防护栏、防护板等,用于防止机械伤害。(2)电气防护:如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接地线等,用于防止触电。(3)化学防护:如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用于防止化学物质伤害。(4)爆炸防护:如防爆电机、防爆灯具、防爆开关等,用于防止爆炸。4.2.2安全防护装置的检查与维护(1)定期检查:保证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有效,发觉损坏或失效的应及时更换或修复。(2)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工作。4.3特种设备管理4.3.1特种设备种类(1)压力容器:如反应釜、储罐等。(2)起重设备:如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等。(3)电梯:如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等。(4)客车:如厂内通勤车、观光车等。4.3.2特种设备管理要求(1)定期检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保证设备安全运行。(2)人员持证上岗:特种设备操作人员需取得相应资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3)操作规程:制定并严格执行特种设备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安全运行。(4)应急预案:制定并落实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第5章作业过程安全管理5.1作业许可制度5.1.1许可制度建立化工生产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作业许可制度,明确各类作业的许可范围、审批程序、许可条件及有效期。保证所有作业活动均在许可制度的管理和控制之下进行。5.1.2许可申请与审批作业单位应根据实际作业内容,提前向安全管理部门提交作业许可申请。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保证作业单位具备相应的安全条件,并对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5.1.3许可证管理安全管理部门在审批通过后,向作业单位发放作业许可证。作业单位应严格按照许可证规定的作业范围、时间、措施等进行作业,并在作业现场公示许可证。5.2作业过程风险识别与控制5.2.1风险识别作业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作业过程风险识别,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5.2.2风险评估安全管理部门应对作业过程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并将评估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人员。5.2.3风险控制作业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以下措施降低或消除风险:(1)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2)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隔离区域;(4)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5)对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及时处理。5.3作业现场环境管理5.3.1现场环境整洁作业现场应保持整洁,禁止堆放杂物,保证通道畅通,防止发生。5.3.2环境监测作业现场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保证作业过程中的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指标符合国家规定。5.3.3应急设施作业现场应配备完善的应急设施,如消防器材、洗眼器、急救箱等,并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应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5.3.4定期检查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作业现场安全。5.3.5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作业单位应制定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现场安全负责人,加强作业过程的安全管理,防止发生。第6章消防安全6.1消防设施设备6.1.1设备配置根据我国消防法规和化工企业特点,企业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施:(1)灭火器:按照规定配置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2)消火栓系统:保证消火栓系统正常运行,水源充足,消防水带、水枪等配备齐全;(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定期检查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4)消防泡沫系统:针对易燃液体等火灾,设置消防泡沫系统;(5)气体灭火系统:对重要设备房等场所,设置气体灭火系统;(6)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备:保证疏散通道清晰可见,应急照明设备正常运行。6.1.2设备维护企业应定期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的外观、功能,发觉问题及时维修;(2)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定期试验,保证其正常运行;(3)建立消防设施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检查、维护情况。6.2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6.2.1培训内容消防安全培训应包括以下内容:(1)消防法规和消防安全知识;(2)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3)火灾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4)火场逃生方法与注意事项。6.2.2培训对象与频次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包括新入职员工、在岗员工等。培训频次如下:(1)新入职员工:入职前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2)在岗员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6.2.3消防演练企业应定期组织消防演练,以提高员工应对火灾的应急处置能力。演练内容包括:(1)火警报警;(2)消防设施设备的使用;(3)疏散逃生;(4)初期火灾扑救。6.3火灾应急处置6.3.1火灾报警发觉火灾迹象时,立即按下火灾报警按钮,同时报告消防控制室或值班领导。6.3.2初期火灾扑救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初期火灾扑救。6.3.3疏散逃生按照预案和疏散指示标志,迅速、有序地疏散至安全区域。6.3.4应急处置在火灾发生时,企业应根据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同时报告相关部门,保证火灾得到及时控制。第7章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7.1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7.1.1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及心理因素。7.1.2化学因素主要包括有害气体、蒸汽、粉尘、雾滴等,如苯、甲醛、氨、硫化氢、二氧化硫等。7.1.3物理因素主要包括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7.1.4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7.1.5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强度、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7.2职业健康检查7.2.1对从事有害作业的员工,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以早期发觉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7.2.2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周期和标准,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执行。7.2.3职业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检查、专项检查和实验室检测。7.2.4企业应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对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7.3个体防护用品选用与佩戴7.3.1个体防护用品应根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性质和浓度(强度),结合员工的工作任务、身体条件等因素选用。7.3.2个体防护用品包括呼吸道防护、皮肤防护、听力防护、眼部防护、手部防护等。7.3.3选用个体防护用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符合国家相关标准;b)舒适、方便、不影响工作;c)防护功能与作业环境相适应;d)选用多功能、综合性防护用品。7.3.4员工应按照规定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体防护用品,企业应定期对个体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防护效能。第8章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8.1废水处理与排放8.1.1废水分类与收集根据废水性质和来源,进行分类收集。设置合理的收集系统,保证各类废水得到有效分离,便于后续处理。8.1.2废水处理(1)物理处理:采用沉淀、过滤、离心等物理方法,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物等杂质。(2)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如中和、氧化还原等。(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如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等。8.1.3废水排放(1)废水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保证排放废水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废水排放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8.2废气处理与排放8.2.1废气分类与收集根据废气的性质、成分和来源,进行分类收集。设置合理的收集系统,保证废气得到有效处理。8.2.2废气处理(1)物理处理:采用洗涤、吸收、吸附等物理方法,去除废气中的有害成分。(2)化学处理:通过化学反应,转化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如催化氧化、还原等。(3)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处理有机废气,如生物滤池法等。8.2.3废气排放(1)废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保证排放废气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2)废气排放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8.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8.3.1固体废物分类与收集根据固体废物的性质、成分和来源,进行分类收集。设置合理的收集、储存设施,保证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理。8.3.2固体废物处理(1)减量化:通过压缩、破碎等手段,减小固体废物的体积。(2)资源化:对有利用价值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利用。(3)无害化:对有害固体废物进行稳定化、固化处理,降低其对环境的危害。8.3.3固体废物处置(1)固体废物处置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保证其安全、环保。(2)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应定期检查、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3)加强固体废物处置过程中的环境监测,防止对土壤、水体等环境造成污染。第9章应急分析与处理9.1调查与分析9.1.1调查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应立即启动调查程序。调查组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对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9.1.2分析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过:详细描述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及涉及的人员和设备。(2)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分析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3)后果:分析对人员、设备、环境和生产的影响。(4)教训:总结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为预防类似提供借鉴。9.2处理与责任追究9.2.1处理(1)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扩大,保证现场安全。(2)对受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