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二语文6月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6月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6月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6月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下学期高二语文6月检测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初发夷陵①【南宋】陆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出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船上的旗帜。15.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16.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答案】15.A16.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A.“侧面点染船闯险滩”错误。“百滩过尽失途穷”是直接描写。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舞便风”意思是:你知道我什么感到高兴吗?请看黄旗高三丈,迎风猎猎、穿山过海!尾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诗人喜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船行出峡,一心胸为之开朗,喜悦之情油然而生;但另一方面更是对故乡的渴想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自慰之感,所以不由高唱“三丈黄旗舞便风”。诗人从入川到出川,连同途中往返,已经十个年头了。十年间,虽然曾有过亲临前线戍边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是不受朝廷重用,心头压着报国无门的痛苦。而这次奉诏还朝廷对,或许能向皇上倾吐报国的襟怀。果能如此,“三丈黄旗舞便风”便是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吉兆了。这种感情的表达与前三联的客观描写十分协调。尾联即以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陕西省西安市田家炳中学大学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渔家傲欧阳修暖日迟迟花袅袅。人将红粉①争花好。花不能言惟解笑。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车马九门②来扰扰。行人莫羡长安道。丹禁③漏声衢鼓报。催昏晓。长安城里人先老。【注】①红粉:女性化妆用的脂粉,此处用“红粉”代指美女。②九门:指都城的城门,依照古制,天子所居之所有九门。此处用“九门”代指京城。③丹禁:帝王所居的宫禁,用红色涂料涂墙,故称“丹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暖日迟迟花袅袅”交代了时间,描绘了春暖花开之景,为青年男女出游赏花做铺垫。B.词的上片描写了正值青春年少的游人开怀畅饮的场景,也暗写了词人的人生感怀。C.帝王所居禁城的滴漏声和击鼓报时的钟声,“催”着日出日落,“催”字运用了拟人手法。D.词上片笔调轻快,下片则显得沉重,上下两片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矛盾的心理。16.“长安城里人先老”一句传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答案】15.D16.①慨叹时光无情、人生易老。②劝诫那些在京城为名利奔波的“行人”要珍惜美好时光。③抒发了词人对不自由的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突出词人的矛盾心理”错,词上、下片有对比,但没有表现词人的矛盾心理。词上片写青年男女春天踏青时开怀畅饮、享受人生的情景,表现了词人的向往之意,自然引出下片词人慨叹人生易老,进而抒发了对官场的厌倦之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要理解“长安城里人先老”一句所蕴含思想感情,就得抓住“长安城”这个特定的地点。面对长安城里人“扰扰”的情景,词人就劝“行人莫羡长安道”,可见长安城并不是容易安生之地,人们在京城里得为名利奔波;这也暗示了词人对这种生活的不满与厌倦。而这些都是由上片青年男女的欢乐场景引发的。为此,考生可以结合这三个方面进行作答。上片以轻快的笔调写青年男女暖日游春的快乐与浪漫。此时游春的人们正值青春少年,面对春花绽放的大好时光,金壶斟酒,畅饮开怀,享受着人生的快乐。“金壶倒,花开未老人年少”句,既是词人对当时春游畅饮场面的描写,也是词人的人生感怀。人生当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辜负了花开年少,不要辜负了似锦年华。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时光无情、人生易老的慨叹。下片则以沉重之笔写京城繁华纷扰及人生易老之叹。“车马”二句笔锋一转,写京城虽然车水马龙,往来客商,纷纷扰扰,但行人不要羡慕京城此般繁华热闹。欧阳修久居京城,繁华上面涌动着的名利之争让词人不禁生出如此感慨。而此时,词人听着禁城传来击鼓报时的钟声和铜壶滴漏声,这“催”着日出日落的声音,让词人深刻体会到时间在无情流逝,伤时伤逝之感油然而生。“长安城里人先老”,这一深沉的慨叹,包含着对那些为名为利在京城奔波的“行人”的劝诫,也饱含着这位几经宦海沉浮,如今身居高位却中年白发体衰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抒发了词人对不自由的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词语言晓畅,上下两片对比鲜明,表达了词人对这种刻板而不自由的、上朝听命的官僚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城外自由生活的向往。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游船刘攽太液沧波北下流,依然清浅可胜舟。浴凫鸣鹤辉辉日,折苇衰荷澹澹秋。胜境陈前终不厌,机心去尽了无愁。宋生【注】善赋登临兴,华发相从免独游。【注】宋生:宋玉,战国时期辞赋家,著有《高唐赋》等作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写诗人与友人乘舟游玩的所见所感,起承转合,自然流畅,音韵和谐。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熠熠生辉,画面令人陶醉。C.诗人置身秋日的胜景中,百看不厌,流连忘返,内心的尘事烦扰烟消云散。D.尾联写到诗人虽有宋玉的才情,与友同游免于孤单,但头上华发让人唏嘘。16.这首诗是如何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借景抒情,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流水清浅,白鹭沐浴,鹤声响彻,日光生辉,芦苇低垂,荷花凋零秋日景致,营造了静谧唯美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愉悦澄明的心境。②直抒胸臆,颈联作者直接表达了美景当前,百看不厌,机心全无,忧愁消散的情感;尾联“华发相从免独游”表达了作者与知己同游的快乐。③借典抒情(用典),借用宋玉登临赋诗的典故,表达自己才情斐然,志趣高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D.“但头上华发让人唏嘘”理解错误,“华发相从”是指有华发的朋友相伴,提到同游的朋友已华发,并非指自己;“让人唏嘘”,情感分析错误,此刻美景在前,友人相伴,心境是愉悦的,颈联点明了诗人的心情是“了无愁”。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前两联诗意是:太液池的碧绿的波浪从北往下继续流淌,依然清澈浅碧,适合船只通行。白鹭在水中洗澡,鹤鸣声响彻亮,阳光照耀闪闪发光的一天,采摘的芦苇和凋谢的荷叶静静地映照着秋景。诗人在这两联描写了流水清浅,白鹭沐浴,鹤声响彻,日光生辉,芦苇低垂,荷花凋零的秋日景致,营造了静谧唯美的氛围,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愉悦澄明的心境。颈联诗意是:这美景陈列于眼前使人陶醉,即使常常来到这里也不会感到厌倦,功利之心都消散了。这一联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表达了美景当前,百看不厌,机心全无,忧愁消散的情感;尾联“华发相从免独游”意思是花白头发的朋友们陪伴着我,不用再独自游览。这句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与知己同游的快乐。“宋生善赋登临兴”诗意是宋生善于作赋,登上高山远眺时情绪激荡。诗人在这一句中借用宋玉登临赋诗的典故,表达自己才情斐然,志趣高雅,采用了借典抒情(用典)的手法。陕西省延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鹭鸶[宋]欧阳修激石滩声如战鼓,翻天浪色似银山。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鹭鸶[唐]来鹄袅丝翘足傍澄澜,消尽年光伫思间。若使见鱼无羡意,向人姿态更应闲。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为咏物诗,欧阳诗侧重描写鹭鸶的栖息环境,来诗侧重刻画鹭鸶的形貌、举止、习性。B.欧阳诗前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突出了声音的响亮和水浪的巨大。C.来诗首句写鹭鸶仪表举止不凡,依傍水边静观,流水的清澈衬托出鹭鸶品格的高洁。D.来诗后两句将所寓之意揭示点破。“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16.两首诗结尾都有着一“闲”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欧诗结尾处的“闲”,写出了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依然高标独立,气定神闲。诗人借此抒发虽遭贬谪但仍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人的姿态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心灵自由与平和的向往。【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鹭鸶’喻人,‘鱼’指利禄,针砭入骨,讥讽辛辣”错,来诗最后两句是对“鹭鹤”高洁傲岸的赞美,并没有写出它追逐名利的特点,没有“讽刺”含义,背离了主旨。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①欧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滩惊浪打风兼雨”而来,鹭鸶在风雨交加之际,即使面对海浪的拍打,没有屈服,而是“独立亭亭意愈闲”,久久地站立在海边,并且姿态优美,更加气定神闲。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标明心志,那就是虽遭贬谪,人生坎坷,依然希望保持内心高洁的高尚情怀。②来诗结尾处的“闲”,承接前一句“若使见鱼无羡意”,继续将鹭鸶拟人化,想象鹭鸶对待水中游动的鱼儿尚且无羡慕之意,对待人的姿态,就更应该是从容自在的。诗人借鹭鸶这一形象特点,以物喻人,表达了对内心宁静与从容的追求。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月上海棠①党怀英②傲霜枝袅团珠蕾。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尚仿佛、见山清气。西风外,梦到斜川栗里。断霞鱼尾明秋水。带三两飞鸿点烟际。疏林飒秋声,似知人、倦游无味。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注】①月上海棠:词牌名。②党怀英(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原籍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本词作于任汝阴(今安徽阜阳)县令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开篇,先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清新淡雅的菊丛烟雨图,散溢着清冷幽芬。B.词中化用陶诗,既表示与陶潜赏菊时有相似的心怀,也体现对高人的追慕之情。C.词的下片呈现出残缺之美,晚霞零碎,水中只见鱼尾,大雁也只有寥寥两三只。D.“倦游”而思归,却苦于薄宦羁身,实未能归,只能发出“家何处”之慨叹。16.请借鉴现代文阅读I材料一中的关于情景交融的表现形式说,说说你认为本词属于情景交融的那种类型,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C16.本词属于情境并茂式。这首词是以秋晚之景抒归隐之情。词的起笔、过片和结尾分别是景语“傲霜枝袅团珠蕾”“断霞鱼尾明秋水”“落日西山紫翠”,中间穿插“尚仿佛、见山清气”“梦到斜川栗里”“似知人、倦游无味”等情语,又用“冷香霏,烟雨晚秋意”“萧散绕东篱”“疏林飒秋声”等凄清景色进一步烘托,把词人秋晚宦愁思归的悲凉心绪表现出来。结语“落日西山紫翠”,那渐趋暗淡的光和斑驳杂乱的色,正象征了此刻词人愁思萦绕、心潮翻涌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所以,情景浑融交映是此词的一大特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残缺之美,晚霞零碎,水中只见鱼尾”理解错误,“断霞鱼尾明秋水”应是说“片片晚霞被残阳染成像鱼尾一样绯红的颜色,把一江秋水照得分外澄明”。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及情感的能力。阅读I材料一中的“情景并茂式”,抒情与写景达到了浑然一体的程度,“处处情态毕现,情景并茂,自然天成”。本词结尾“家何处?落日西山紫翠”点明全词主旨,是以秋晚之景抒归隐之情。词中景语“傲霜枝袅团珠蕾”“断霞鱼尾明秋水”“落日西山紫翠”贯穿全词,意境高远,想象瑰丽,语意苍茫,隐含思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