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开发作业指导书TOC\o"1-2"\h\u24485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 3183921.1企业环保现状分析 3283491.2系统开发需求描述 460181.3技术可行性分析 420739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规划 593442.1设计目标 560732.2功能模块划分 5276282.3系统架构设计 616621第3章环保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 6316303.1监测数据类型与传感器选型 6213553.1.1监测数据类型 6221503.1.2传感器选型 618743.2数据采集方法 6307263.2.1采样点布设 7185163.2.2采样频次与时间 7115473.2.3在线监测与手动监测 717633.3数据传输技术 714393.3.1有线传输技术 7143003.3.2无线传输技术 7240023.3.3数据加密与安全 77789第4章数据存储与管理 719658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767284.1.1存储需求分析 7273944.1.2存储架构设计 7175104.1.3存储设备选型 8122714.2数据库选型与设计 8140544.2.1数据库选型 8294984.2.2数据库设计 81984.3数据管理策略 8117704.3.1数据备份策略 832104.3.2数据归档策略 8182404.3.3数据安全策略 914616第5章数据处理与分析 9199905.1数据预处理 977425.1.1数据清洗 9215775.1.2数据规范化 97205.1.3数据集成 9309045.2数据分析方法 10307745.2.1描述性统计分析 10258655.2.2相关性分析 10286395.2.3时序分析 10250565.2.4聚类分析 102585.3数据可视化展示 10322835.3.1饼图 1024375.3.2折线图 10267805.3.3柱状图 10273995.3.4散点图 10229465.3.5地图 1028006第6章智能预警与报警机制 1040456.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 11230886.1.1指标选取原则 11179696.1.2指标体系构成 11166096.1.3指标权重分配 11297416.2预警模型设计 1145776.2.1预警模型原理 11278806.2.2模型参数设定 11283176.2.3预警等级划分 11254896.3报警系统实现 11161736.3.1报警系统架构 11171206.3.2报警阈值设定 12251886.3.3报警方式 12310846.3.4报警系统测试与优化 1213128第7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106987.1系统集成方案 12141337.1.1系统集成概述 12257497.1.2硬件集成 1287677.1.3软件集成 129787.1.4数据处理集成 1229647.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 13149227.2.1系统测试概述 13148227.2.2测试方法 13160747.2.3测试步骤 13287097.3系统优化与调优 13313487.3.1系统优化 1394907.3.2系统调优 136788第8章系统部署与运维 1493378.1系统部署方案 14105408.1.1部署目标 14202338.1.2部署环境 14119038.1.3部署步骤 1456728.1.4部署注意事项 1485758.2系统运维策略 14315438.2.1运维目标 14293828.2.2运维团队 14220488.2.3运维内容 1413908.2.4运维工具与手段 1513158.3系统升级与维护 15205028.3.1升级原则 15307808.3.2升级流程 15284738.3.3维护措施 1523713第9章用户培训与售后服务 15315519.1用户培训计划 1543779.1.1培训目标 15183989.1.2培训对象 1646809.1.3培训内容 1681409.1.4培训方式 16179579.1.5培训时间与地点 16263329.2售后服务支持 1620869.2.1技术支持 1676549.2.2现场服务 1692089.2.3售后服务承诺 16243809.3客户关系管理 1768359.3.1客户信息管理 17244389.3.2客户满意度调查 17120089.3.3客户关怀 1776349.3.4客户反馈处理 1722020第10章项目评估与效益分析 17218610.1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172504710.1.1技术指标 171555310.1.2经济指标 17288110.1.3环保指标 18178610.1.4管理指标 18392010.2项目实施效益分析 181234910.2.1经济效益分析 182312910.2.2环保效益分析 181773910.3持续改进与优化建议 182273910.3.1技术优化 181243710.3.2管理优化 19101210.3.3环保优化 19第1章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1.1企业环保现状分析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企业作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其环保责任的落实。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在环保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1)环保意识薄弱,对环保法律法规的遵守程度不高;(2)环保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3)监测手段落后,无法实时、准确掌握污染物排放情况;(4)环保管理成本高,企业负担重;(5)环保数据不透明,监管难度大。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企业环保水平,有必要开发一套智能环保监测系统。1.2系统开发需求描述针对企业环保现状,本系统开发需求如下:(1)实现对企业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废气、废水、固废等;(2)自动收集、处理、存储监测数据,提高监测效率;(3)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4)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传输,便于监管部门的监管;(5)系统具备故障自诊断功能,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6)系统具备扩展性,可根据企业需求添加或升级功能模块;(7)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于上手。1.3技术可行性分析本系统采用以下技术进行开发:(1)传感器技术: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传感器,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2)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处理和存储;(3)云计算技术:将监测数据至云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和分析;(4)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环保信息;(5)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监测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6)软件开发技术:采用成熟、可靠的软件开发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易于维护。本系统在技术上具备可行性,能够满足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的需求。第2章系统设计目标与功能规划2.1设计目标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旨在实现以下设计目标:(1)提高环保监测效率: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和报警,提高环保监测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2)降低运维成本: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降低系统运维成本。(3)满足政策法规要求: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政策法规,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助力企业合规排放。(4)提高环境管理水平: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展示,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提升环境管理水平。(5)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构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提高工作效率。2.2功能模块划分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1)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环境监测设备的数据,包括废气、废水、噪声等。(2)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3)报警与预警模块:根据预设的报警阈值,实现实时报警和预警功能,保证环境安全。(4)设备监控模块: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实现设备故障诊断、远程控制等功能。(5)统计分析模块: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6)信息管理模块:实现监测设备、监测数据、用户权限等信息的管理。(7)可视化展示模块: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直观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8)移动应用模块:为用户提供移动端访问功能,实现随时随地查看监测数据和报警信息。2.3系统架构设计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采用以下架构设计:(1)数据采集层: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监测设备的实时数据采集。(2)数据处理层: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存储。(3)应用服务层:构建各个功能模块,为用户提供具体应用服务。(4)展示层: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5)用户层:为企业内部用户和外部监管机构提供访问接口。(6)安全与运维保障: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现数据安全和设备运维。系统架构设计遵循模块化、可扩展、高可用性原则,以满足企业环保监测需求。第3章环保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3.1监测数据类型与传感器选型3.1.1监测数据类型环保监测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如SO2、NOx、PM2.5、PM10等;(2)水质污染物浓度数据,如COD、BOD、NH3N、TP等;(3)噪声数据;(4)土壤污染物数据;(5)其他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压等。3.1.2传感器选型根据监测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下为各类监测数据对应的传感器选型建议:(1)大气污染物浓度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光化学气体传感器等;(2)水质污染物浓度传感器:电化学水质传感器、光谱水质传感器等;(3)噪声传感器:声级计、麦克风等;(4)土壤污染物传感器:电化学土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5)环境参数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气压传感器等。3.2数据采集方法3.2.1采样点布设根据监测需求和监测区域特点,合理布设采样点。保证采样点具有代表性、稳定性和可比性。3.2.2采样频次与时间根据监测项目、污染物特性及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采样频次和时间。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3.2.3在线监测与手动监测结合在线监测和手动监测两种方式,实现监测数据的高效采集。在线监测适用于长时间、连续、自动的数据采集;手动监测适用于特殊场合或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3.3数据传输技术3.3.1有线传输技术采用有线传输技术,如以太网、RS485等,实现监测数据的安全、稳定传输。适用于监测点相对集中、距离较近的场合。3.3.2无线传输技术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GPRS、3G/4G、LoRa、NBIoT等,实现监测数据的远程、实时传输。适用于监测点分布广泛、距离较远的场合。3.3.3数据加密与安全为保障监测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如AES、RSA等,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第4章数据存储与管理4.1数据存储方案设计4.1.1存储需求分析针对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首先进行存储需求分析。系统需要处理和存储的数据主要包括监测点实时数据、历史数据、报警数据、设备信息、用户操作日志等。根据数据特点,确定数据存储的容量、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4.1.2存储架构设计结合存储需求,设计如下存储架构:(1)采用分布式存储系统,提高存储功能和可扩展性;(2)采用数据分片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容错性;(3)利用数据压缩和去重技术,降低存储成本;(4)采用多副本机制,保证数据安全。4.1.3存储设备选型根据存储架构,选用以下存储设备:(1)高功能服务器:作为分布式存储系统的节点,具备较高的计算和存储能力;(2)固态硬盘(SSD):作为系统盘,提高系统启动和运行速度;(3)机械硬盘(HDD):作为数据盘,满足大容量存储需求。4.2数据库选型与设计4.2.1数据库选型针对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的特点,选择以下数据库:(1)关系型数据库:如MySQL、Oracle等,用于存储结构化数据;(2)时序数据库:如InfluxDB、OpenTSDB等,用于存储监测点实时数据;(3)NoSQL数据库:如MongoDB、Cassandra等,用于存储非结构化数据。4.2.2数据库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进行以下数据库设计:(1)创建数据表结构,满足数据存储和查询需求;(2)设计索引,提高查询效率;(3)利用数据库分区、分片技术,实现数据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4)进行数据库功能优化,保证系统稳定运行。4.3数据管理策略4.3.1数据备份策略制定以下数据备份策略:(1)定期备份:按照设定的时间间隔,对数据进行全量或增量备份;(2)实时备份:对关键数据实时复制,保证数据一致性;(3)备份存储:采用磁带、云存储等介质,保证备份数据的安全性;(4)备份验证:定期进行备份恢复演练,保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4.3.2数据归档策略根据数据生命周期,制定以下数据归档策略:(1)实时数据:保留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实时数据,用于监控和分析;(2)历史数据:将超过实时数据保留时间范围的数据转入历史数据存储,降低存储成本;(3)归档数据:对不再使用的数据进行归档,减少在线存储压力。4.3.3数据安全策略为保证数据安全,制定以下数据安全策略:(1)权限控制:严格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权限,防止未授权访问;(2)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提高数据安全性;(3)安全审计:定期进行数据安全审计,发觉并修复安全漏洞;(4)日志管理:记录数据访问和操作日志,便于追踪和审计。第5章数据处理与分析5.1数据预处理5.1.1数据清洗在智能环保监测系统中,原始数据往往包含噪声、异常值和缺失值,为了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需对数据进行清洗。数据清洗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去除噪声:采用滤波算法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降低噪声影响。(2)处理异常值:通过箱线图、3σ原则等方法识别异常值,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剔除或修正。(3)补充缺失值:采用均值、中位数、K近邻等方法对缺失值进行填充。5.1.2数据规范化为了消除不同数据之间的量纲和尺度差异,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需要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常见的数据规范化方法包括:最大最小规范化、Z分数规范化、对数转换等。5.1.3数据集成将不同来源、格式和类型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数据集成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抽取:从原始数据中提取所需特征。(2)数据转换:对抽取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单位转换等操作。(3)数据融合:将转换后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形成统一的数据集。5.2数据分析方法5.2.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方差、标准差、偏度、峰度等,以了解数据的分布特征和波动情况。5.2.2相关性分析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等方法,分析不同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后续建模提供依据。5.2.3时序分析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如ARIMA、LSTM等,对监测数据进行预测,以评估未来一段时间内环境污染状况。5.2.4聚类分析采用Kmeans、层次聚类等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聚类,以便了解不同监测点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5.3数据可视化展示5.3.1饼图通过饼图展示各监测指标在总监测数据中所占比例,直观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5.3.2折线图利用折线图展示监测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便于观察数据波动情况。5.3.3柱状图通过柱状图对比不同监测点或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分析各监测点之间的差异。5.3.4散点图利用散点图展示两个监测指标之间的关系,便于观察它们之间的相关性。5.3.5地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将监测数据以地图形式展示,直观反映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第6章智能预警与报警机制6.1预警指标体系构建6.1.1指标选取原则根据我国环保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生产实际,结合污染源特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原则,构建预警指标体系。6.1.2指标体系构成预警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噪声等方面的指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水质指标:pH值、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总氮等;(2)空气质量指标: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PM2.5)等;(3)土壤质量指标:重金属含量、有机污染物等;(4)噪声指标: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等。6.1.3指标权重分配采用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保证指标体系科学合理。6.2预警模型设计6.2.1预警模型原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预测模型等理论,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情况,构建适用于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的预警模型。6.2.2模型参数设定根据预警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参数设定,包括预警阈值、预测周期等。6.2.3预警等级划分将预警结果分为四级:一级(特别严重)、二级(严重)、三级(较重)、四级(一般),以便于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6.3报警系统实现6.3.1报警系统架构采用分布式、模块化设计,实现报警系统的快速响应和高度集成。6.3.2报警阈值设定根据预警等级划分,设定相应的报警阈值,保证报警系统的准确性。6.3.3报警方式报警方式包括短信、电话、邮件等多种形式,保证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6.3.4报警系统测试与优化对报警系统进行测试,保证系统稳定可靠,并根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提高预警与报警的准确性。第7章系统集成与测试7.1系统集成方案7.1.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各个子系统按照既定的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保证整个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能够协同工作,实现预期功能。本章节主要阐述系统集成方案,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和数据处理集成。7.1.2硬件集成(1)传感器设备:将各类环保监测传感器(如气体、水质、噪声等)安装至监测点,并与数据采集设备进行连接。(2)数据采集设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并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至处理系统。(3)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负责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分析。7.1.3软件集成(1)数据传输与处理软件: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保证数据实时、准确、可靠。(2)环保监测应用软件:根据企业需求,开发相应的监测预警、数据分析、报告等功能模块。7.1.4数据处理集成(1)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去噪等处理,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存储与管理:采用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便于查询和分析。(3)数据分析与展示:通过数据挖掘、可视化等技术,将监测数据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给用户。7.2系统测试方法与步骤7.2.1系统测试概述系统测试是对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功能和功能测试,以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7.2.2测试方法(1)功能测试:验证系统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按照预期工作。(2)功能测试:评估系统在处理大量数据、并发访问等情况下的功能表现。(3)稳定性测试:检验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4)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数据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7.2.3测试步骤(1)制定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测试范围、测试方法、测试工具等。(2)搭建测试环境:根据实际运行环境,搭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测试环境。(3)编写测试用例:根据系统需求和设计文档,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4)执行测试: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测试,记录测试结果。(5)分析测试结果:对测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进行分析,定位问题原因。(6)修复问题: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进行修改和完善。(7)回归测试:验证问题修复后的系统功能和功能是否恢复正常。7.3系统优化与调优7.3.1系统优化(1)硬件优化:根据测试结果,对硬件设备进行升级或更换,提高系统功能。(2)软件优化:对软件架构进行调整,优化算法,提高系统运行效率。(3)数据优化:对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进行优化,提高数据利用率。7.3.2系统调优(1)调整系统参数: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提高系统功能。(2)优化系统资源分配:合理分配硬件和软件资源,保证系统稳定运行。(3)持续监控与优化: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控,发觉并及时解决问题,保证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第8章系统部署与运维8.1系统部署方案8.1.1部署目标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系统部署方案,保证系统高效稳定运行,满足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的各项要求。8.1.2部署环境(1)硬件环境: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硬件设施。(2)软件环境:配置合适的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中间件等软件环境。8.1.3部署步骤(1)准备阶段:完成硬件设备采购、软件环境搭建、网络配置等工作。(2)安装阶段:按照安装手册,部署系统软件,并进行初步调试。(3)测试阶段: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各项功能正常运行。(4)验收阶段: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系统验收,保证系统满足预期要求。(5)上线阶段:将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并对用户进行培训。8.1.4部署注意事项(1)保证部署过程中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范。(2)充分考虑系统扩展性,为后期升级和功能扩展留足空间。(3)加强数据备份与恢复措施,保证数据安全。8.2系统运维策略8.2.1运维目标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提高系统可用性、安全性和功能,降低故障发生率。8.2.2运维团队建立专业的运维团队,明确团队成员职责,制定运维管理制度。8.2.3运维内容(1)系统监控: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2)故障处理:对发生的故障进行快速定位、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3)功能优化:定期分析系统功能,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运行效率。(4)安全防护:加强系统安全防护,防范网络攻击、病毒等安全威胁。8.2.4运维工具与手段(1)采用自动化运维工具,提高运维效率。(2)建立运维知识库,积累运维经验,提高团队整体素质。(3)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能运维。8.3系统升级与维护8.3.1升级原则(1)保证系统升级不影响业务正常运行。(2)充分考虑系统兼容性,保证升级过程中数据安全。(3)及时跟进技术发展趋势,引进新技术、新功能。8.3.2升级流程(1)评估阶段:评估升级需求,制定升级方案。(2)测试阶段:在测试环境中进行升级测试,保证无误。(3)实施阶段:按照升级方案,分批次进行系统升级。(4)验收阶段:对升级后的系统进行验收,保证满足预期效果。8.3.3维护措施(1)定期对系统进行体检,发觉隐患及时处理。(2)对系统进行定期备份,保证数据安全。(3)加强用户培训,提高用户操作水平,降低误操作风险。(4)建立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第9章用户培训与售后服务9.1用户培训计划为保证用户能有效掌握企业智能环保监测系统的操作与维护,我们将制定详细的用户培训计划,包括以下内容:9.1.1培训目标保证用户了解系统功能和操作流程;提高用户对系统维护和故障排除的能力;培养用户独立操作和日常管理系统的能力。9.1.2培训对象系统管理员;操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9.1.3培训内容系统概述与功能介绍;系统操作与使用方法;系统维护与故障排除;安全操作规程与注意事项。9.1.4培训方式现场培训:面对面授课、实操演练、互动交流;远程培训:网络视频会议、在线教程、远程协助;培训资料:用户手册、操作指南、培训视频。9.1.5培训时间与地点培训时间:根据用户需求安排,分为初训和复训;培训地点:用户现场或我司培训室。9.2售后服务支持为保证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服务,我们将提供以下售后服务支持:9.2.1技术支持提供电话、邮件、远程协助等多种技术支持方式;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对用户提出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9.2.2现场服务需要时,及时安排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故障排查和维修;提供系统优化、功能拓展等现场服务。9.2.3售后服务承诺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售后服务;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承担相应责任;售后服务响应时间:工作日内2小时内。9.3客户关系管理为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我们将实施以下客户关系管理措施:9.3.1客户信息管理建立客户档案,详细记录客户需求、使用情况等信息;对客户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后续服务提供依据。9.3.2客户满意度调查定期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及服务的满意度;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