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三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学习小结1.为什么说孝文帝改革是其作为最高统治者必须做出的抉择?(1)社会矛盾尖锐①国家和豪强地主的矛盾。②国家、豪强地主和农民的矛盾。③鲜卑贵族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2)出现原因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政权主要靠军事力量来维系,北魏政权制度建设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一是在政权的基层统治方式上实行宗主督护制;二是在赋税制度上的混乱。②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2.理解均田制的作用(1)在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生产积极性提高,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均田制是封建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并未触动封建地主利益,它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3)均田制的推行极大地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向封建农民的转化,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4)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重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3.正确认识古代的社会改革(1)社会风俗的含义:社会风俗是历代相沿积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也是人类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老病死、岁时节庆、文化娱乐、宗教信仰等方面广泛的行为规范。(2)古代改革中的移风易俗①梭伦改革:规定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将来可以拒绝赡养老人。②商鞅变法: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制的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了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③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后,孝文帝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进一步学习和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雷厉风行地推出了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3)社会改革与移风易俗的关系:之所以变革社会风俗习惯,是因为社会风俗的滞后性和保守性,起到了妨碍社会变革的消极作用。倡导新风尚,革除陋习恶俗,是社会变革的重要方面;移风易俗往往具有为开风气之先河,具有为改革开路的特殊作用。4.正确理解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2)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1.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北魏孝文帝曾大力推行均田制,所谓的“均田”是指()A.按全国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予无地、少地农民C.对广大农民平均分配土地D.不侵犯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3.观察右图,与图中内容相关的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A.颁布均田令 B.整顿吏治C.迁都洛阳 D.移风易俗4.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③说汉话④改汉姓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5.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改革前期建立的新制度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题号12345答案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材料三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请回答:(1)材料一中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其实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主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材料二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洛阳伽蓝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北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不得摘抄原文)你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观目的是什么?(2)严格说迁都洛阳并非孝文帝改革本身的内容,然而人们一直把它当成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答案解析】强化训练1.D[题干所提供的四种情况都符合北魏初年的历史状况。]2.B[均田制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就是将政府掌握的土地授予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以发展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增加政府收入。]3.C[图中反映出鲜卑族不愿继续南征,纷纷跪在马前劝阻,于是出现孝文帝宣布迁都洛阳的情景。]4.C[实行俸禄制的目的是整顿吏治,缓和严峻的阶级矛盾,并不是推进封建化的措施。]5.B[均田令分配的是国家控制的无主荒地,并不是所有土地。]6.(1)措施:均田制。基本条件:政府能够掌握、支配大批的无主荒地。积极作用: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问题: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或答迁都洛阳,阻力重重)。(3)现象:民族间的服饰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影响: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社会的发展,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7.(1)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