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广安市武胜烈面中学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以下哪一现象或应用不能说明植物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A.置于窗台上的盆景植物总是朝窗外生长B.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树冠多呈圆锥形C.被大风刮倒的树木,其露出地面的根总是向地生长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2.下列有关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保证严谨性,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重复实验B.利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滴加培养液再盖盖玻片D.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弱,因此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3.人体内环境会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是细胞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下列对于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A.胰腺分泌的物质不都属于内环境B.对血液离心分层,可以看到明显三层,其中最上层渗透压大部分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C.新冠疫苗从肌肉注射,它从起始部位到作用部位通过的内环境依次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D.细胞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氧气从红细胞到作用场所一共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层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A.细胞体 B.轴突 C.突触间隙 D.树突5.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6.某植物红花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A、a,B、b,C、c……)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现将两个纯合的白花品系杂交,Fl开红花,再将Fl自交,F2中的白花植株占37/64。如果不考虑变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和aabbccB.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C.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4对等位基因控制D.随机选择两株纯合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中的红花植株基因型都是AaBbCc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8.(10分)缩手反射过程中,决定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结构是()A.感受器 B.突触 C.神经纤维 D.效应器二、非选择题9.(10分)炎热的夏季,“被热醒”的体会我们大概并不陌生,果蝇也会出现与人类相似的在温热状态下觉醒的现象。2021年3月19日,东南大学韩俊海研究团队发表论文,以果蝇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被热醒”的原因。研究发现夜间环境温度升高时,果蝇的AC神经元感知温度变化并产生兴奋,此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lps,DN1ps分泌的神经肽CNMa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相当于哺乳动物的下丘脑结构),抑制脑间神经元PI的活性,促进夜晚觉醒。回答下列问题。(1)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果蝇的AC神经元上存在可被高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TrpA1。高温刺激下,TrpA1使阳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电位处于___________的状态而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1ps而促进神经肽CNMa的合成,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而调控觉醒,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的原因是___________。(2)由题干信息可知,___________作为果蝇体温调节中枢,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___。在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该结构中的一些具分泌功能的细胞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进而调节体分泌激素,该过程说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这两种相反的作用是___________。10.(14分)如图1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图2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1)图1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3)由图2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图1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3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表示)。11.(14分)请阅读以下短文并回答相关问题:“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选自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百草园”这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2)为研究百草园某种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人构建了数学模型,过程如表所示,请完善B、C两处步骤。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的主要步骤A.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A.细菌每20分钟分裂一次B.___________B.资源和空间充足,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C.___________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C.Nt=N0·(其中Nt代表t天后细菌的数量,t表示天数,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细菌的数量)D.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等,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D.观察、统计细菌的数量,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3)“百草园”中某昆虫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说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4)下图中的A表示___________,则C为___________。12.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____________内流,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最终在________形成视觉。(2)上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__________的偏转。(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①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细胞。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实验材料:甲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乙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丙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圆锥型树冠是顶芽产生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茎背地性生长是由于生长素由于重力作用,使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快;除去稻田双子叶杂草是利用高浓度的生长素或其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详解】A、置于窗台上的盆栽植物,由于单侧光的影响,背光的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生长快,所以总是朝窗外生长,只体现了促进作用,没有体现两重性,A正确;B、在自然状况下,大型乔木的顶端产生较多的生长素,生长素高,由于顶端向下运输,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升高,离顶端越近的芽生长素的浓度越高,这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而顶芽处则由于生长素向下运输,生长素的浓度较低,所以生长的较快,使树冠多呈圆锥形,B错误;C、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横向运输,使刮倒的树木露出地面的根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地侧浓度低;又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根总是向地生长能说明生长素调节具有“两重性”,C错误;D、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更敏感,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生长,而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从而除去稻田中的双子叶杂草,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错误。故选A。2、A【解析】1、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酵母菌的种群密度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3、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详解】A、实验设计应该遵循平行重复原则,为保证严谨性,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需要重复实验,A正确;B、标志重捕法中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第一次捕获数,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藏羚羊的种群密度时,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大,B错误;C、用血细胞计数板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培养液让其自行渗入,C错误;D、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D【解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A、胰腺包括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前者分泌的是激素,如胰岛素,可直接分泌进入内环境,而后者合成并分泌后直接进入导管中,分泌到消化道中,如胰液,A正确;B、对血液离心分层,可以看到明显三层,其中最上层为血浆,血浆渗透压取决于其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且大部分来自无机盐,B正确;C、新冠疫苗从肌肉注射,首先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进行物质交换,而且随着血浆的流动可以到达全身各处,因此,它从起始部位到作用部位通过的内环境依次是组织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C正确;D、细胞代谢需要氧气参与,氧气的作用部位是线粒体内膜,因此氧气从红细胞到作用场所一共要穿过细胞膜(1层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细胞膜(1层膜)、线粒体膜(2层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层,D错误。故选D。4、C【解析】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轴突和树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说明它的作用部位在突触间隙。【详解】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神经纤维是轴突的上的一部分。由于题中提出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结构,因此可排除ABD三项,而突触间隙中存在神经递质的传递,因此可能作用于突触间隙,故选C。5、B【解析】由图示可知,λ值为当年种群数量与上一年种群数量的比值,λ>1,种群数量上升;λ=1,种群稳定;0<λ<1种群数量下降。【详解】A、图中显示第1年到第3年期间λ值约为1,“J”型曲线其λ值应大于1且恒定,故不属“J”型增长,A错误;BC、第3年末到第5年中期λ始终大于1,种群数量一直增加,从第5年中期到第5年末λ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B正确,C错误;D、该野兔种群在第5年中期达到数量最大,D错误。故选B。6、B【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个显性基因时才开红花,否则开白花。Fl红花自交,后代白花植株占37/64,则后代红花植株占1-37/64=27/64=(3/4)3,说明Fl红花至少含有3对基因,且含有3对基因是杂合的,如AaBbCc。【详解】已知两个亲本都是白花,而AABBCC表现为红花,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F2红花占总数的27/64,红花纯合子占总数的比例为(1/3)3=1/27,因此在F2红花中,有1/27的个体自交后代全部是红花,B正确;该植物花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C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植株花色的等位基因至少3对,假设控制花色的等位基因为3对,则纯合白花植株AABBcc与纯合白花植株aaBBCC杂交,则后代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Cc,D错误。7、D【解析】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群落演替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详解】灌木比草本植物高,在竞争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获得更多的阳光,所以可以逐渐取代草本植物,ABC错误,D正确。故选D。8、B【解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但在神经元之间以神经递质的形式传递。2、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在反射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决定兴奋单向传导结构是突触,B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9、(1)①.外负内正②.只有神经元PI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上才有与CNMa特异性结合的受体(2)①.脑间神经元PI②.下丘脑③.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④.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的促进作用【解析】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代谢增加产热,这属于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小问1详解】该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果蝇的AC神经元上存在可被高温激活的阳离子通道感温蛋白TrpA1。高温刺激下,TrpA1使阳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细胞膜电位由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状态变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状态,进而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背后侧神经元DN1ps而促进神经肽CNMa的合成,CNMa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而调控觉醒,CNMa之所以能特异性的作用于脑间神经元PI,是因为该神经元的细胞膜形成的突触后膜上有与CNMa特异性结合的受体,而其他部位没有该受体。【小问2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脑间神经元PI作为果蝇体温调节中枢所起的作用类似人的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作用。在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接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进而调节垂体分泌激素,这是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该过程说明一些内分泌腺的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体现了神经调节的主导地位。在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过程中存在两种相反的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结合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可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垂体一方面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会受到甲状腺激素增多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抑制作用,这两个作用共同维持促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稳定。【点睛】熟知兴奋的传导以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联系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能从题目中获取相关的有用信息并加以合理的利用是解答本题必备能力。10、(1).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2).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3).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少(4).Ⅱ同化的能量(5).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6).b/y×100%(7).单向流动、逐级递减(8).25A/(1+4X)【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分析图1,在能量金字塔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是生产者,m1表示进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光能,m2是指在生态系统食物链各营养级散失的能量热能;能量在食物链各营养级间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则营养级越高,可利用能量少。分析图2,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第Ⅱ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一部分在第Ⅱ营养级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第Ⅱ营养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生物的有机物中。分析图3,食物链两条:甲→丙、甲→乙→丙,由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能量,至少能量按照20%计算。【详解】(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生产者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的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往往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Ⅱ同化的能量,C表示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而图乙中营养级Ⅱ同化的总能量为b,因此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假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a,则丙从甲→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X×20%,丙从甲→乙→丙途径获得的能量为a×(1-X)×20%×20%,根据题干中的条件可知:a×X×20%+a×(1-X)×20%×20%=A,因此a=25A/(1+4X)。【点睛】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11、(1)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②.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2)①.B.提出合理的假设②.C.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3)生物种群的繁衍(4)①.云雀的同化量②.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分析能量被云雀摄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