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_第1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_第2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_第3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_第4页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末复习课件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时空观念1单元架构2阶段特征:经济:原始农业出现并不断发展,原始农耕文化产生,成为向文明过渡的重要里程碑。政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黄河流域的半坡人、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等);考点梳理3·考点1远古人类·考点2原始农耕生活·考点3神话传说——炎帝、黄帝考点1远古人类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及其文化遗存,知道中国境内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活动。··元谋人新课标增蓝田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新教材)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北京人概况特征地位价值山顶洞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能够直立行走;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天然火)和保存火种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有爱美意识,也有埋葬死者的行为图片解读: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图片解读: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有爱美意识。考点2原始农耕生活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一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南方)河姆渡人(北方)半坡人特点:通风防潮特点:防风保暖、冬暖夏凉启示:环境的差异,导致房屋建筑有所不同;人类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二、原始农业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原始农业标志影响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2020年考]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考古发现是

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新课标增①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木结构水井、水稻遗存;

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粒;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

说明原始居民从事农业生产并定居生活;③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的家猪骨骼和河姆渡遗址中出土的猪纹陶钵,

说明当时畜牧业有了初步的发展②陕西半坡出土的陶器(人面鱼纹陶盆),说明原始手工业的发展;三、良渚古城遗址和陶寺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实物史料)陶寺古城遗址(实物史料)时间地点价值共同点标志距今约5300—4300年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襄汾浙江余杭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表明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都出现了宫殿或宫城;

都发现了墓葬和礼器;

都出现早期国家,

进入文明社会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考点3神话传说——炎帝、黄帝炎黄联盟2022版课标: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①五六千年前,

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③炎黄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②阪泉之战后,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通过涿鹿之战打败蚩尤,

黄帝被推举为联盟首领;蕴含的历史信息③大禹治水的传说,

反映了远古民众与自然灾害抗争搏斗的伟大成就②尧、舜、禹实行禅让制,

反映了远古时代以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①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农业社会发展水平;纵横学史4史料分类⑤间接史料(第二手史料):即经过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④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也叫原始史料,

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料③口述史料:

是指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例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②文字史料:

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日记、报刊等①实物史料:

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史料史料信度③距离历史发生时间最近的史料可信度更高②实物史料的可信度比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高①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的可信度远高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福建近五年中考聚焦5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2021福建2分】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0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A12342.【2020福建2分】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已经()A.出现原始农业B.进入青铜时代C.实行分封制度D.掌握冶铁技术A12343.【2023福建2分】下面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A.先民的审美观念 B.国家的政治形态C.汉字的基本结构 D.青铜的冶炼技术A12344.【2024福建2分】下面为出土于各地的新石器时期文物,可用于佐证()

A.中华早期文化分布较广B.游牧民族的狩猎场景C.“龙的文化”已经定型D.半坡居民的耕作生活A1234感谢聆听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时空观念1中外联系: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与扩张,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单元架构2政治: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分封制由产生到逐步瓦解;

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阶段特征:民族关系:西周之后,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促进了民族交融,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及推广,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考点梳理3·考点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考点3诸侯争霸商鞅变法都江堰·考点4老子孔子百家争鸣·考点5医学成就考点1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2025年是周武王灭商(前1046年)3070周年】2022版课标: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一夏、商、周的更替【2025年是西周为犬戎所灭(前771年)2795周年】图片解读: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是中原文明的核心区域。二西周的分封制【8年3考】目的依据对象主要内容[2018年考]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宗亲和功臣等③诸侯的权力:

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②诸侯的义务:

向周王进献贡赋,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①“授民授疆土”:

将受封者分封到各地,

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

建立诸侯国;作用积极消极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021、2023年考]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为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埋下了隐患图片解读:①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②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国家的统治。文化遗存: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山西被称为“三晋之地”;北京被称为“燕蓟之地”;河北被称为“燕赵大地”。这些地名源于西周初年实行的分封制。考点2青铜器与甲骨文2022版课标: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一、青铜器和青铜铭文青铜器时期特点种类功能商周时期盛行制作工艺高超、种类丰富、数量增多食器(用于饮食)、礼器(用于祭祀,

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兵器(用于军事)

青铜器典型代表(泥范铸造法、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信息解读:

①是研究当时文明成就的重要实物史料;

②反映了我国古代璀璨的青铜文化;

③印证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多元一体青铜铭文概况典型代表商朝中晚期开始出现;

西周时期,

青铜器上文字的数量明显增加①西周毛公鼎(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③何尊及铭文拓片(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

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②利簋及铭文拓片(记载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时间,

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甲骨文【8年2考】含义造字方法地位历史价值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2022年考]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①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2019年考]②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拓展:纪年法1.公元纪年法定义即公历纪年法。以公元元年作为开始纪年的标志。公元元年以前的年份称“公元前某某年”,公元元年以后的年份称“公元某某年”,

或直接称“某某年”。(注:

公元元年是1年,没有“0”年)计算方法②如果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

一个是公元后,

计算时间的公式是:A+B-1=C例3:

西汉于公元前202年建立,

公元9年灭亡,

西汉存在了多少年?202+9-1=210(年)①如果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

计算时间的公式是:A-B=C例1: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成立,到2025年多少年了?2025—1949—76(年)例2:

秦朝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公元前207年灭亡,

它存在了多少年?221—207=14(年)2.世纪、年代和时期世纪定义例子年代定义例子计算年代的单位,

每100年是一个世纪。计算方法是年份十位前面的数值加1①公元前221年,2+1=3,所以是公元前3世纪将一个世纪以连续的十年为阶段进行划分的叫法0—19:初期;20—29:20年代;90—99:90年代(末期)②公元25年,0+1=1,所以是公元1世纪时期定义例子一个世纪内,

前50年为前期,

后50年为后期(公元前与公元相反)①公元2070年为公元21世纪70年代(处于公元21世纪后期)②公元前2070年为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处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考点3诸侯争霸商鞅变法都江堰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一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东周)春秋战国时期

生产力社会关系变化经济图片解读:

实物史料,

是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推动了社会变革史料实证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进一步推广,

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关系变化政治军事思想认识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衰微;

诸侯势力雄厚,

竞相角逐;

各国为了富国强兵,

实行变法改革各诸侯国在争霸中相互兼并,

实现了局部统一,

出现了民族交融学术繁荣,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制度)→唯物史观二诸侯争霸【2025年是商鞅变法开始(前356年)2380周年】春秋诸侯争霸背景霸主重大事件影响①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使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齐桓公(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首霸(齐桓公,

葵丘会盟);晋楚争霸:

城濮之战(退避三舍)、郯之战(楚庄王,问鼎中原);吴越争霸(勾践,

卧薪尝胆)一方面有利于局部统一和民族交融,

另一方面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②分封制逐步瓦解;

周王室地位下降;

诸侯势力雄厚,

竞相角逐战国七雄①战国初年,

韩、赵、魏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③重要战役:

齐魏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齐魏马陵之战(添兵减灶)、秦赵长平之战(纸上谈兵)②战国七雄及其位置: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上中下;三

商鞅变法【8年1考】根本原因目的时间支持者理论依据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进一步推广,

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唯物史观富国强兵,

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公元前356年法家思想

[2020年考]秦孝公内容措施作用政治加强中央集权①确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④严明法度,

禁止私斗③改革户籍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②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旧贵族的利益);内容措施作用经济军事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富国)增强军队战斗力(强兵)奖励军功,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③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②鼓励耕织,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影响判断改革成功的标准观点总结使秦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①改革目的的实现;观点1:

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推动社会发展

观点2: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③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②改革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都江堰【8年3考】【2025年都江堰修建(前256年)2280周年】时间建造者地点功能影响[2021年考]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

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

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2018年考]①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被称为“天府之国”;②2200多年来,

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特点观点总结[2023年考]利用地势和河道而建,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顺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中国古代工程建设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例证:

隋朝大运河、长城、故宫)考点4老子孔子百家争鸣【8年6考】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2022版课标:一

老子(李耳)孔子【8年6考】老子简介思想主张学说春秋后期楚国人,

道家学派创始人①哲学:“道”是万事万物运行的总规律,

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行事;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孔子简介春秋后期鲁国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

著名的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他的思想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2018年考]孔子主张及贡献[2017年考]①思想核心:

“仁”,提出仁者爱人;

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2022年考]③教育成就:

主张有教无类,

兴办私学,

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2020年考]②主张:

反对苛政,

提出“以政为德”,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孔子影响①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对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二百家争鸣【8年3考】背景①政治:

战国时期,

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②经济:

封建经济迅速兴起,

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诸子百家[2022、2023年考]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墨家儒家墨子(翟)“兼爱”“非攻”;

提倡节俭;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孟子(轲)荀子(况)①主张实行“仁政”;

主张实行礼治,

提倡礼法并用,

明确尊卑等级,

以维系社会秩序②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思想诸子百家[2022、2023年考]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主张)道家法家庄子(周)韩非①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强调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②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人格独立影响观点总结①对当时: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观点1:

百家争鸣是当时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观点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对后世:

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考点5医学成就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2022版课标:《黄帝内经》名医扁鹊战国时期问世,

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

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

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纵横学史4启示

要注重民生,关注农民的利益;注重农业、农村的发展;汇集广大人民的力量为国家建设服务等。福建近五年中考聚焦5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2023福建2分】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周王旨在(

)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C123456789102.【2021福建2分】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B123456789103.【2021福建2分】图一至图二所示内容体现了都江堰()A.造福千秋

B.控流发电C.沟通水系

D.方便航运A123456789104.【2022福建2分】甲骨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表中的商周时期甲骨文可以印证当时的()

A.土地制度

B.农耕生活C.分封制度

D.天文历法

考情补充:2019年考查古文字——甲骨文B123456789105.【2020福建2分】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其理论依据所属的学派是

(

)A.道家B.法家C.墨家D.兵家B123456789106.【2024福建2分】晋文公曾与诸侯会盟于河阳,并召周天子来参加。这反映的是(

)A.国都变迁B.分封制走向瓦解C.百家争鸣D.大一统得到巩固B123456789107.【2022福建2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思想主张的所属学派()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B123456789108.【2024福建2分】子路问,“闻斯行诸”(听到就去做吗?)孔子说不行;

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却说可以。有弟子对此表示疑惑,孔子说,冉有行事畏缩,所以鼓励他大胆去做,子路比较鲁莽,所以让他注意克制。这体现了孔子注重()A.学而不厌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不耻下问B123456789109.【2023福建2分】下表人物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无为而治B.以法治国C.关注民生D.尊崇儒术C人物主张孔子统治者不能忽视民众的切身利益墨子统治者厉行节约,

以此减轻人民负担,才能实现“民富国治”1234567891010.【2020福建4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为战国社会的变革奠定了人才基础。——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根据材料,简述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12345678910士人发挥的作用;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孔子办学的影响。(4分。答出符合题意的两点即可)点拨:根据材料中的“春秋末年,贵族阶层分化,有些低级贵族不得不以传授知识为生”“士人创办的私学由此兴起”可归纳出,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是士人发挥的作用;根据材料中的“随着工商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可归纳出,春秋末年私学兴起是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根据材料中的“在鲁国,孔子广收徒众,传授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私学’走向兴盛”可归纳出,春秋末年私学兴起的原因是孔子办学的影响。12345678910感谢聆听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秦统一中国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程标准1、知道秦朝统一、西汉与东汉的统治,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的历史意义。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和黄巾起义,了解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理解其对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意义。4、知道这一时期医学、数学、农学、史学等成就,了解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为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贡献,增强文化自信。单元概括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然而,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以恢复,社会趋于稳定。在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东汉建立初期,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日趋严重。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时空连线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黄巾起义爆发公元184年秦统一六国东汉建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西汉建立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公元25年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一、秦灭六国(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4分钟)1、秦灭六国开始和结束的时间?2、秦灭六国的策略?3、请你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远交近攻、各个击破韩、赵、魏、楚、燕、齐1.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经济和军事基础。3.秦王赢政雄才大略,重用人才4.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建立者时间都城地位意义嬴政公元前221年咸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秦朝的建立情况区别:秦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知识点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红字背诵,其它熟读,时间4分钟)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机构和官员都要遵从皇帝的指令。皇帝制的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奉常廷尉少府卫尉宗正郎中令太仆典客治粟内史皇帝监察军事行政郡(守)县(令或长)乡、里、亭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郡县制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第9课

秦统一中国知识点三、巩固统一的措施(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4分钟)方面措施影响文化经济交通军事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有利于政令的顺利推行,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秦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灵渠:连接了湘江和漓江,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小篆)统一车轨和道路宽度、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秦半两铜权铜量课堂检测1.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大禹

D.商汤 2.有学者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修筑长城3.在秦朝巩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影响最大和最深刻的是(

)A.修长城B.统一货币C.车同轨

D.书同文

DBC课堂检测4.有学者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5.“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秦朝在中央掌管监察事务的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司隶校尉6.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他人不许用。这反映当时(

)A.统一文字B.皇权至上C.中央集权D.控制思想

BBB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结合所学知识,将图表补充完整。(2)结合材料一,说明皇帝是如何实现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的?课堂检测丞相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由皇帝掌控。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主要方面主要措施作用政治经济改变以往币制混乱、度量衡不统一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的交流与发展。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材料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一览表(3)结合所学知识,将上面表格补充完整课堂检测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掌管国家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在地方设郡县制。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都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统一度量衡。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们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知识点一、秦的暴政;

知识点二陈胜、吴广起义(背红字,时间5分钟)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秦的暴政:1.沉重的赋税2.徭役和兵役繁重3.法律非严苛,刑罚极残酷4.焚书坑儒5.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时间地点口号地位政权结果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张楚政权失败意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根本原因:秦朝的暴政知识点三、秦朝的灭亡(背诵红字,其他熟读,时间3分钟)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为什么说陈胜吴广的起义虽败,但反秦浪潮并末平息?

秦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尖锐,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广大人民起来反抗秦朝残暴的统治。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巨鹿之战后,刘邦抓住时机,攻占咸阳,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秦朝虽短暂,但他结束了长期的分裂状态,实现了国家统一。他创立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秦朝的速亡的根本原因是秦朝实行暴政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课堂检测1.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

②连年大规模征发民力去服兵役

③连年大规模征发民力去服徭役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表现在(

)

A.繁重的徭役 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可怕的殉葬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AAC课堂检测4.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福兮,祸之所伏”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由右图所示战役衍生出的成语典故是(

)

A.揭竿而起 B.指鹿为马

C.破釜沉舟 D.焚书坑儒DC第11课

西汉的统一与“文景之治”知识点一、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3分钟)目的性质秦朝灭亡前为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秦朝灭亡后(楚汉之争)为争夺国家统治权反抗暴秦的农民战争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项羽: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号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今陕西西安)汉(史称西汉)汉高祖刘邦知识点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5分钟)第11课

西汉的统一与“文景之治”1.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如何?2.造成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什么?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秦的残暴统治,秦末的战乱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王朝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目的政策作用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1.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3.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十五税一);4.相应地减免徭役和兵役。使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4.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道家“无为而治”汉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为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知识点三、“文景之汉”(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3分钟)第11课

西汉的统一与“文景之治”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2.进一步把田租降到三十税一;3.国家积极赈济灾民;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作用: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被称为“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经济的发展:1、纺织、漆器等有较大发展。2、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布局规整。3、汉景帝时开通边境贸易,各族往来更加频繁。4、一些商人依靠经营煮盐、冶铁等成为富商大贾;1.下列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汉景帝

②汉高祖

③秦始皇 ④汉文帝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段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注重农业生产

④重视“以德化民”

⑤推行儒家学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课堂检测CD3、在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区空隙,上写有“楚河”“汉界”字样。由此可以联想到中国古代的(

)A.楚汉之争B.巨鹿之战C.垓下之战D.长平之战4.文景之治的特点是(

)

①政治清明

②经济发展

③战争不断

④人民生活安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汉高祖汲取秦二世而亡的教训,建立汉朝后采取了 (

)

A.休养生息政策

B.盐铁官营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三十税一的政策课堂检测AB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请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课堂检测秦始皇生活奢侈腐化;文帝生活节俭。(2)秦始皇和汉文帝的不同做法,带来了什么不同后果?(3)材料和以上问题的答案,对你有何启示?课堂检测统治者崇尚节俭与否,关系到其统治的兴衰成败秦始皇的奢侈腐化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文帝崇尚节俭是出现“文景之治”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识点一、削弱地方势力(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3分钟)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汉武帝1.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2.地方豪强依附王公,欺压百姓。危及国家统一

采纳主父偃的“推恩”建议,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代表朝廷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巧妙:不费一兵一卒削弱王国势力作用:中央大大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知识点二、加强经济管控(背诵红字,时间4分钟)第11课

西汉的统一与“文景之治”1、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提高了粮食的产量;2、新型播种工具耧车的发明,大加快了播种的速度;3、这一时期,纺织、冶炼、制陶、酿造等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危机解决措施私人铸币没有禁止盐铁经营权在豪强手中出现富商大贾控制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和酒的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收车船税作用:使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知识点三、尊崇儒术(背诵红字,时间4分钟)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董仲舒措施:1、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2、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教材。作用: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诸子百家思想不统一,对统治不利汉武帝接受“尊崇儒术”原因: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所宣扬的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主张为强化皇权提供了理论依据,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秦始皇“焚书坑儒”与汉武帝“尊崇儒术”的相同点:1.都为加强思想控制;2.都为巩固统治。

“尊崇儒术”知识点四、北击匈奴(背诵红字,其它熟读,时间5分钟)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汉初,冒顿单于统一漠北地区。不断南下袭扰。

汉初国力疲弱,采取“和亲”政策。将领著名战役影响

卫青、霍去病1.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一部分归附汉朝,一部分西迁。2.西汉控制了阴山以南、河西走廊的大片地区,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19年,漠北战役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开始大举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的精神:忠诚奉献、英勇无畏、坚毅不屈、舍身为国。知识检测项目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危机诸侯独霸豪强横行豪强控经济思想混乱匈奴侵扰解除方法“推恩”刺史制度统一铸币盐铁和酒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对商人征税尊崇儒术兴办太学漠北战役作用:汉武帝从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书面,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背诵1.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上从其计”的目的是(

)A.推行儒学教育B.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C.削弱诸侯王的力量D.破格录用人才2.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课堂检测AC3.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是(

)

A.设太尉

B.设御史大夫

C.设刺史

D.设郡守 4.“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实行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尊崇儒术 5.下列属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经济措施的是(

)

A.颁布“推恩令”

B.实行分封制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实行盐铁官营 课堂检测DCD课堂检测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臣请史官非泰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活埋)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中的“臣”是谁?材料二汉初百家之学,除名、墨未见代表思想的人物以外,各家还有相对的势力,尤其是道、法、阴阳、纵横家言,尚相对的显于汉廷与郡国之间。

--《中国思想通史》第二卷(2)材料二所反映的情况对汉朝统治有何不利影响?焚书坑儒;

李斯削弱汉朝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中央集权。课堂检测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建议?结果如何?产生的影响又是什么?建议:尊崇儒术结果: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影响:从此,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居于主导

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感谢聆听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1.了解三国时期的政权更迭,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2.通过了解西晋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3.通过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4.通过了解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5.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唯物史观通过比较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时期国家数量和人口的变化,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进步性时空观念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和都城;识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分析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了解东晋、南朝的建立及更替史料实证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各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通过史料研读,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理解汉化改革对鲜卑族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产生的重要意义通过研读相关史料,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成就,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续表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分析曹操在两场战役中一胜一败的原因通过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通过史料研读,理解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表现和影响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淝水之战,理解前秦战败的主要原因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的贡献;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成就等基本史实,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续表家国情怀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西晋衰落不可忽略的一个原因。历史警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通过学习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续表家国情怀知道北方民族大交融的表现和特点,了解各民族不断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中华民族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的生平,体会他们对科学的献身精神以及对人类文明所作出的贡献,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续表一、三国鼎立1.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割据北方的曹操和袁绍两派军阀之间,为了控制北方地区而进行的战争曹操为消灭江东的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想要统一全国时间200年208年交战双方曹操和袁绍孙刘联军和曹操名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战争特点以少胜多以少胜多经过袁绍率十万大军与曹操三四万人在官渡激战,曹操袭击袁军屯粮处,打败袁绍孙刘联军用火攻方法,在赤壁大败曹军结果曹操战胜袁绍孙刘战胜曹操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续表2.三国鼎立的形成(1)背景: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了巩固;刘备趁机占领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形成国号时间都城开国君主魏220年洛阳曹丕蜀221年成都刘备吴229年建业孙权(3)三国经济的发展:三国的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①魏国: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②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③吴国: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加强了大陆和台湾地区的联系。二、两晋时期1.西晋的兴亡和内迁各族(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建立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实现了国家统一。(2)“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起兵争夺皇位,史称“八王之乱”。(3)五胡内迁:东汉末年,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4)西晋灭亡: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亡了西晋。2.淝水之战(1)形势①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用汉人王猛为丞相)(2)经过:383年,东晋与前秦在淝水决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3)结果: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南朝的统治: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为“宋”,此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总称“南朝”。4.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自然条件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经济因素大量的北方人口迁到江南,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最重要原因)社会因素江南地区的战乱比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兴修水利,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续表三、北方民族交融1.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交融(1)北方的统一:4世纪后期,东北的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统一了黄河流域。(2)民族交融: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黄河流域民族交融已成为趋势。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1)原因:北魏建立后,定都平城。平城的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为此孝文帝迁都洛阳。(2)影响:洛阳发展成为宏伟壮观的城市。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1)迁都以前: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2)迁都以后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3)作用: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融4.北朝的更替: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四个王朝。它们和北魏统称为北朝。四、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数学南朝祖冲之《缀术》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地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了江河流域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续表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书法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他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所作行、楷、草书尤为精湛,《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续表类别朝代代表人物著作贡献绘画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画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石窟艺术北朝————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续表1.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两次战役曹操一胜一败,试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1)官渡之战,袁绍的实力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的愿望,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挟天子以令诸侯”,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等,使自己的势力迅速扩大,能用谋士计策,所以能以少胜多,击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是为了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这场战役使曹、刘、孙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的变化。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第一,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第二,曹操的骄傲自满情绪。第三,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曹操统一北方后,北方社会的经济尚未得到恢复和发展,无论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尚未成熟。(3)两次战役虽都有以少胜多的特点,但胜败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具体事件要具体分析,特别要注意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战争胜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2.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是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的局面,虽然三国时期是我国的政权分立时期,但由于三方互相牵制,社会逐渐安定下来。这种相对的安定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3.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变化:从民族间的对抗到民族交融。认识: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间的交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一、选择题。(17小题,共34分)1.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下列选项对研究三国时期历史最为可信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长沙出土的三国吴简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A2.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对下图所反映的这一历史时期,解读最准确的是(

)

BA.社会稳定,经济发展B.实现局部统一,为再次统一创造了条件C.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D.民族矛盾尖锐3.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证据。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史料,从中获得的信息是(

)

○“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疾病),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遇兵势耳,非心服也。”——《资治通鉴》○“今将军(孙权)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三国志》A.因北方人不习水战,曹军获胜B.疾病导致曹操官渡之战的失利C.赤壁之战曹操失利需多角度分析D.淝水之战以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续表√4.东晋南朝时,长江南北梁益诸州、荆襄一带,设置了大量的侨州郡县,如在长江中下游京口设置南徐州,用来安置北方迁徙而来的人民和士族。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B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北方战乱比较频繁C.民族之间消除隔阂

D.南方自然灾害严重5.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B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人口南迁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全国经济重心已完全转移至南方6.下面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A.促进了民族交融

B.统一了黄河流域C.巩固了北部疆域

D.开发了江南地区7.“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以下表述在材料中能得到直接支持的是北魏孝文帝(

)

CA.运用智慧才迁都成功

B.改革增强了北魏实力C.禁用了本民族的语言

D.改革致使北魏被同化8.《魏书》载:“壬寅,革衣服之制。……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洛(洛阳)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北魏这一系列举措(

)

CA.消除了民族隔阂

B.确立了洛阳地位C.有助于华夏认同

D.加速了江南开发9.下图是三国两晋时期的墓砖壁画“犁耕图”,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下列对该出土文物信息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DA.棉布已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B.曲辕犁在当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C.反映了魏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牛耕D.展现了当时河西地区农业生产的场景10.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

AA.民族交融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11.学者苏秉琦指出:“五胡不是野蛮人,是牧人,他们带来的有战乱,但不只是战乱,还有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气质与气魄。”此观点旨在强调(

)

DA.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B.孝文帝推动了民族交融C.少数民族比汉族先进

D.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特征12.《齐民要术》记载:“地势有良薄,良田宜种晚,薄田宜种早。良地非独宜晚,早亦无害;薄地宜早,晚必不成实也。”由材料可知(

)

BA.农业生产要起早贪黑

B.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C.良田早种无害晚种有害

D.薄田不能早种要晚种13.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种谷》中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这反映出作者主张(

)

CA.改进生产技术

B.发展商品生产

C.遵循自然规律

D.重视理论研究14.“以六觚之一面乘一弧半径,三之,得十二觚之幂……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以此为基础,取得领先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