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教学设计合集目录一、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 1.1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 1.2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 1.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二、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 2.1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2.2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 2.3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 2.4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 2.5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三、第三单元匠心之用——雕塑艺术 3.1主题—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3.2主题二体量与力量——雕塑的美感 3.3主题三场域与对话——公共空间里的雕塑 3.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四、第四单元无声之韵——建筑艺术 4.1主题一实体与虚空——凝固的音乐 4.2主题二人作与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艺术 4.3主题三人居与环境——诗意的栖居 4.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五、第五单元淳朴之情——民间美术 5.1主题一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 5.2主题二质朴与率真——浓郁乡情的视觉呈现 5.3本单元复习与测试六、第六单元时代之镜——中国现代美术 6.1主题一交流与传承——东西文化碰撞中的艺术嬗变 6.2主题二时代与变革——为人生而艺术 6.3主题三初心与使命——时代的美术担当 6.4本单元复习与测试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主题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为主题,围绕“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进行设计。课程将以课本内容为依据,通过实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情感。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鉴赏素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提升对美术作品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的理解和感知。

2.文化理解素养: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创新实践素养:鼓励学生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尝试创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美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与内容解读。

2.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与时代精神。

3.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步骤。

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2.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将鉴赏与创作相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多媒体展示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形式特征,如色彩、线条、构图等,并讨论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结合历史背景,讲述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价值。

3.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入分析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

4.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对鉴赏的理解,同时在创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高清美术作品图片。

2.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电子版美术鉴赏资料、在线美术鉴赏课程。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作品分析、创作实践。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并提出问题:“这幅画为什么如此有名?它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如形式、内容、风格等。

2.新课呈现(约3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美术鉴赏的意义,包括审美素养、文化理解和创新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如古代山水画、现代抽象画等,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互动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美术作品,讨论其形式、内容、文化背景等,并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幅美术作品,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鉴赏,并撰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报告。

教师指导:在学生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

4.课堂小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美术鉴赏的意义和方法。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5.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选择一幅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并撰写一篇鉴赏文章,下节课分享。

6.教学延伸(课后自主探索)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美术作品和艺术家,拓宽艺术视野。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和内容主题。

2.审美素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能够独立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3.文化理解:学生通过美术鉴赏,增强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美术作品的理解,提高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4.创新实践: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水平的作品。

5.批判性思维: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美术作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6.自主学习: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够主动探索美术鉴赏的相关知识,拓宽了艺术视野。

7.情感态度:学生对美术鉴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参与相关活动,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

8.综合能力:学生在美术鉴赏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观察、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七、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引入了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如结合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美术作品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设置不够吸引他们或者讨论引导不够有效。

2.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评价标准可能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学生的书面作业,忽视了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

3.教学内容方面,我觉得对现代美术作品的鉴赏引导不够,导致学生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提升有限。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讨论环节设置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同时加强对讨论的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2.我将调整评价标准,增加对学生在讨论和创作过程中的观察和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我会增加现代美术作品的鉴赏内容,通过展示和分析现代艺术家的作品,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他们对现代艺术的鉴赏能力。同时,我也会邀请艺术家进行线上或线下的交流,让学生直接感受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路。八、教学评价

1.课堂评价:

-提问:在课堂上,我经常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问题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询问学生对作品风格的理解、创作背景的认识等。

-观察:我会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通过学生的表情、态度和互动情况来判断他们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接受程度。

-测试:定期进行小测验,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测试学生对美术鉴赏基本概念、作品分析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对课堂讨论内容的理解深度。

2.作业评价:

-批改: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仔细批改,不仅关注答案的正确性,还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分析方法。我会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语,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点评:在课堂上,我会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业进行公开点评,既是对学生作业的肯定,也是对全班同学的激励和引导。

-反馈:及时将作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鼓励他们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我还会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鼓励:对于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或在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学生,我会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成长记录:

-我会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记录他们在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变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也便于我调整教学策略。

4.教学反思:

-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九

九、典型例题讲解

1.请分析以下这幅画的构图特点及其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画作:《自由引导人民》作者:德拉克罗瓦)

答案:该画构图特点主要表现在画面中心的人物形象突出,色彩鲜艳,动态强烈,吸引观众的视线。画面中的人群分为前景、中景和远景,层次分明,通过透视和光影的处理,使画面具有深度感和空间感。构图方面,画面采用了对角线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紧张气氛。这种构图方式有助于表达作品的主题——自由引导人民,突出展现了自由女神的形象和她在人群中的领导地位。

2.请从色彩的角度分析以下这幅画的情感表达。(画作:《星空》作者:梵高)

答案:该画色彩丰富且对比鲜明,主要以蓝色和黄色为主。蓝色代表宁静、深沉,黄色代表温暖、光明。画面中,蓝色的夜空中布满了闪烁的星光,黄色的月亮高悬,这两种颜色的对比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梵高通过这种色彩搭配,表达了他对生命、宇宙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请阐述以下这幅画中的象征意义。(画作:《呐喊》作者:蒙克)

答案:该画中的象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画面中央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人类的孤独、恐惧和焦虑;背景中的血红色天空象征着人类内心的恐惧和不安;桥上的行人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他们被生活所束缚,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画面中的大海和船只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人们在命运面前的渺小。

4.请分析以下这幅画中的线条运用及其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画作:《格尔尼卡》作者:毕加索)

答案:该画中的线条运用丰富多样,有曲线、直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运用使得画面具有强烈的动感感和紧张气氛。在表现主题方面,线条起到了以下作用:曲线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扭曲,直线代表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毁灭,粗线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暴力,细线则揭示了战争的细节和微妙之处。这些线条共同构建了格尔尼卡这幅画作,传达了毕加索对战争的抗议和对和平的渴望。

5.请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以下这幅画的意义。(画作:《清明上河图》作者:张择端)

答案:该画以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文化背景的角度分析,这幅画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它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其次,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和建筑风格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审美趣味;最后,该画作为一幅长卷,采用了连环画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叙事性和表现手法。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了解到北宋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文化特点。十、板书设计

①素养与情操

-美术鉴赏的意义

-审美素养的提升

-文化理解与认同

-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美术鉴赏基础

-观察与分析

-形式与内容

-风格与流派

-艺术家的生平与作品

③美术鉴赏方法

-知识储备

-视觉感知

-情感体验

-创意表达

④实践与创作

-模仿与创作

-表达与交流

-批判与反思

-创新与探索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授课内容授课时数授课班级授课人数授课地点授课时间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主题二“感知与判断——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感知和判断的过程,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教材内容结合了理论讲解与实际案例分析,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美术鉴赏的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视觉感知力、审美判断力和文化理解力。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形成个性化的审美趣味和批判性思维,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感知美、创造美、评价美。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2.美术作品形式美与内涵的理解。

难点:

1.深入把握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2.学生个性化审美判断的形成。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展示经典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基本元素,逐步深入到作品的主题、风格、历史背景等方面,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美术鉴赏的过程。

2.运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对比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从而培养其审美判断力。

3.创设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分享个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交流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化审美判断的形成。

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学生分析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从而加深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美术作品高清图片、视频资料、教学PPT。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美术鉴赏相关电子书籍、在线课程、虚拟博物馆资源。

5.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互动问答、实物展示。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本节课将要分析的美术作品图片、相关背景资料和鉴赏方法介绍,要求学生预习并做好笔记。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如“请描述该作品的构图特点”、“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色彩及其传达的情感”等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作业提交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和成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仔细阅读资料,对作品进行初步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尝试形成自己的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回答问题的文字材料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学习进度的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作品的历史背景或创作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形式分析、内容解读和文化背景介绍。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针对一个作品进行分析,然后向全班分享成果。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思考美术作品的深层含义。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在小组中积极交流,共同分析作品,并准备分享。

提问与讨论: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与同学和老师交流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鉴赏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美术作品,运用课堂上学的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美术网站、书籍和视频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通过在线平台批改作业,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要求,对所选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并撰写鉴赏报告。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更广泛的艺术探索和学习。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和改进方向。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发展独立鉴赏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我监控和评价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均围绕美术鉴赏的核心素养目标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过程与方法,培养其感知与判断能力,同时解决学生在理解美术作品形式美与内涵方面的难点。通过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和课后拓展,学生能够逐步形成个性化的审美判断,提升美术鉴赏能力。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美术作品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识别作品的形式特征,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以及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2.观察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在预习和课堂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细致观察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能够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

3.审美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判断。通过小组讨论和作业撰写,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估。

4.文化理解:学生对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作品,学生能够认识到艺术与文化的紧密联系,以及艺术作品在传达文化信息中的作用。

5.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在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环节,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资料、分析问题,并在作业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合作交流: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分享自己的想法,并接受他人的反馈。

具体来说,以下是一些学生学习效果的实例:

-学生A在预习阶段提交了一份详细的笔记,其中包括了对一幅画作构图、色彩和主题的分析。在课堂讨论中,学生A能够自信地分享自己的分析,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学生B在课后拓展环节选择了一幅现代艺术作品进行鉴赏,通过查阅资料,学生B不仅理解了作品的艺术特色,还探讨了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在作业报告中,学生B展示了自己对作品的深刻理解。

-学生C在小组讨论中扮演了领导者的角色,组织小组成员对一幅作品进行多角度分析。小组成员在学生C的引导下,各自贡献了自己的见解,最终形成了一份全面的鉴赏报告。

-学生D在作业中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对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老师对学生的作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学生D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探索。板书设计①美术鉴赏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知识点:鉴赏步骤(观察、分析、判断)

-关键词:视觉元素、形式美、情感内涵

-重点句子:美术鉴赏是对作品形式与内涵的综合把握。

②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

-知识点:形式美的构成要素(线条、色彩、构图)

-关键词:和谐、对比、节奏

-重点句子:理解形式美是深入作品内涵的前提。

③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知识点:艺术风格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关键词:流派、历史时期、文化意义

-重点句子:艺术作品是时代文化的反映,理解其背景有助于深层次鉴赏。典型例题讲解1.例题:

分析梵高的《星夜》在形式美方面的特点,并探讨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

《星夜》在形式美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线条:梵高运用了螺旋状的线条来描绘旋转的星空和树冠,这些线条富有动感,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

-色彩:画面以蓝紫色调为主,搭配明亮的黄色星星和橙黄色的月光,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构图:梵高采用了近景与远景的结合,将观众带入到星空的深处,同时画面中的旋转元素也增加了动感。

情感表达方面:

《星夜》表达了梵高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画面中旋转的星空象征着宇宙的无限和神秘,而画中的村庄则代表着梵高对家乡的思念。整个画面充满了激情和动感,展现了梵高内心的狂热与不安。

2.例题:

比较分析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雅典学院》,探讨两幅作品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

答案:

《蒙娜丽莎》和《雅典学院》在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上的异同如下:

艺术风格:

-《蒙娜丽莎》以人文主义为主题,画面中的人物表情细腻,背景处理较为简约,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美的追求。

-《雅典学院》则以古典主义风格为主,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庄重,构图严谨,体现了对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崇尚。

文化内涵:

-《蒙娜丽莎》传达了一种神秘、含蓄的情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的探索和思考。

-《雅典学院》则展现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繁荣,体现了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3.例题:

分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壁画,探讨其形式美和宗教内涵。

答案:

《创世纪》在形式美和宗教内涵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形式美:

-线条:米开朗基罗运用了流畅的线条来描绘人物和背景,展现了人体的动态美和力量感。

-色彩:画面以暖色调为主,搭配明暗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和宗教主题。

-构图:壁画整体构图宏大,人物排列有序,展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主题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现力。

宗教内涵:

-《创世纪》描绘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场景,展现了宗教的神秘和庄严。壁画中的天使、亚当和夏娃等形象,体现了米开朗基罗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4.例题:

解读梵高的《向日葵》,分析其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答案:

《向日葵》在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色彩运用:

-梵高运用了鲜艳的黄色调,搭配绿色和蓝色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突出了向日葵的美丽和生命力。

-黄色在画面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象征着阳光、希望和温暖。

情感表达:

-《向日葵》表达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画中的向日葵象征着永恒的生命和希望,反映了梵高内心的喜悦和乐观。

5.例题:

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探讨其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

答案:

《格尔尼卡》在象征意义和社会批判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象征意义:

-画面中的马、牛、女人和灯等元素,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马代表战争,牛代表恐惧,女人代表痛苦,灯代表希望。

-这些象征性元素组合在一起,展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

社会批判:

-毕加索通过《格尔尼卡》对法西斯战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表达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憎恶。

-画面中扭曲的人物形象和破碎的物体,展现了战争对人类文明造成的破坏。第一单元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本单元复习与测试课题:科目:班级:课时:计划3课时教师:单位: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第一单元复习与测试。主要内容包括回顾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重点复习以下内容:

1.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步骤;

2.美术作品的分类及特点;

3.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美;

4.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艺术价值;

5.美术作品的社会功能与审美价值。二、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意蕴,增强文化理解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创造性思考,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升美术参与与社会实践能力。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1.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2.美术作品形式美与内涵美的识别与理解;

3.美术作品时代背景与艺术价值的分析。

难点:

1.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意蕴;

2.美术作品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3.美术作品审美价值的个性化表达。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与步骤,结合作品讲解,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色;

3.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个人观点,培养创新性思维和个性化审美表达;

4.设计实践活动,如创作小作品或撰写鉴赏短文,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鉴赏能力。四、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软件资源:美术鉴赏相关PPT、视频资料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在线美术鉴赏资料库、数字美术馆资源

5.教学手段: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经典美术作品欣赏视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入课堂。

2.提出问题:请大家谈谈视频中美术作品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作品的美感。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结合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分析。

2.介绍美术作品的分类及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

3.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引导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

三、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幅美术作品,讨论作品的形式美、内涵美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

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题目:根据所学内容,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美术鉴赏练习题。

2.讨论交流:学生互相讨论练习题的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提出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学生回答: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美术鉴赏的重要性。

2.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美术鉴赏相关的课外资源,如美术展览、书籍等,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总用时:45分钟六、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书籍资源:推荐学生阅读《艺术的故事》、《西方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书籍,以加深对美术历史的了解。

-展览资源: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美术馆、画廊举办的美术展览,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亲身体验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纪录片资源:推荐观看《艺术的力量》、《美术的历程》等纪录片,通过影像资料了解美术发展脉络。

-美术网站资源:如“中国美术网”、“艺术中国”等,提供丰富的美术资讯和在线展览资源。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学生可在课后选择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疑问,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画廊,实地观察美术作品,增强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观看纪录片: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美术发展的历史背景,提高对美术作品时代背景的认识。

-在线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如“中国美术网”等,浏览美术资讯,学习美术鉴赏知识,提高审美素养。

-交流互动:鼓励学生与同学、老师交流美术鉴赏的心得体会,分享学习经验,共同提高。

-创作实践:学生可尝试自己创作美术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美术创新能力。

-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相关领域的美术资源,如书法、绘画、雕塑等,让学生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学术活动:参与学校或社会举办的美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知识视野,提升学术素养。七、内容逻辑关系①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点: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观察、分析、解释、评价;

-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美:色彩、线条、构图、主题等。

②教学重点词句:

-“美术鉴赏是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过程。”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包括色彩、线条、构图等要素的和谐搭配。”

-“美术作品的内涵美涉及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意义。”

③教学内容逻辑关系:

-首先,介绍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为学生提供鉴赏作品的框架;

-其次,通过分类介绍美术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作品的特点;

-最后,深入分析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与内涵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整个教学内容围绕美术鉴赏的核心概念展开,从方法到实践,由浅入深,逻辑清晰。八、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案例分析题

题目:分析以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美。

作品:《星空》

答案:形式美:作品采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深蓝和黄色的鲜明对比,以及星云和流动的线条,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内涵美:梵高的《星空》传达了艺术家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题型二:论述题

题目:论述美术鉴赏的基本步骤及其在美术作品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美术鉴赏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分析、解释和评价。观察是指对作品的外在形式进行细致观察;分析是指分析作品的形式元素和内涵;解释是指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评价是指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进行评判。例如,在分析一幅画作时,首先观察其色彩、线条和构图,然后分析这些元素如何传达情感和主题,接着解释作品的文化背景,最后评价其艺术成就。

题型三:应用题

题目: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个以“自然与艺术”为主题的美术作品鉴赏活动。

答案:活动设计:组织学生参观户外自然景观,要求学生以自然元素为主题创作一幅画作。随后,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每个人需要对作品进行鉴赏,包括形式美和内涵美的分析,并分享自己的创作灵感。

题型四:简答题

题目:简述美术作品中形式美与内涵美的关系。

答案:形式美与内涵美是美术作品的两个重要方面,形式美是指作品外在的视觉元素,如色彩、线条、构图等,而内涵美是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思想和文化意义。两者相辅相成,形式美是内涵美表达的基础,内涵美是形式美深层次的体现。

题型五:创作题

题目: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篇关于“美术作品中的文化意蕴”的短文。

答案:短文:《美术作品中的文化意蕴》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例如,中国水墨画中的山水,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西方的油画则通过光影和色彩的运用,表达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情感抒发。每一件美术作品都是文化的载体,透过它们,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独特魅力。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科目授课时间节次--年—月—日(星期——)第—节指导教师授课班级、授课课时授课题目(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高中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一程式与意蕴——中国传统绘画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5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欣赏,培养对中国美术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增强学生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与意蕴,激发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元角度对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形成独立的审美判断。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已经学习过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美术史相关知识。

-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了解,如水墨画、工笔画等基本概念。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接触过一些中国美术史上的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绘画作品进行初步的解读。

-学生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倾向于小组讨论。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程式和意蕴。

-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会受到个人审美偏好和认知局限的影响。

-学生在评价作品时,可能会缺乏批判性思维,难以从多元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高中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中国传统绘画的电子图片、艺术家介绍视频,以及相关绘画技法的动画演示。

3.实验器材:无需特殊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展示区、讨论区,确保投影仪和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以便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一张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作为开场,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幅画的特点和所属流派吗?”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previouslesson中学习的绘画基础知识,如绘画工具、颜料种类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与意蕴,包括不同的绘画流派、代表画家及其风格特点。

-举例说明:展示不同流派的名作,如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并解释其程式与意蕴。

-互动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展示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所传达的文化意蕴,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尝试描述其程式与意蕴,并在小组内分享。

-教师指导:教师在学生分享过程中提供反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展示现代艺术家如何借鉴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创作新作品,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和融合的兴趣。

-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解答,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理解。

5.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与意蕴。

-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中国传统画家,研究其作品,并写一篇简短的鉴赏报告。

-强调作业要求和提交时间。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书籍:《中国美术史》、《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中国绘画流派概览》等,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理论知识。

-展览:介绍即将到来的中国美术展览,如“中国古代绘画大展”、“近现代中国画名家邀请展”等,鼓励学生亲身体验艺术氛围。

-艺术家访谈:提供一些知名艺术家的访谈视频或文章,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

-纪录片:《中国美术之旅》、《故宫100》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拓展建议:

-阅读推荐: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相关的书籍,以加深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

-参观展览:建议学生利用周末或假期参观美术展览,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观看纪录片: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纪录片,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互动交流:建议学生加入美术爱好者社群,与同龄人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实践创作:鼓励学生尝试模仿中国传统绘画的风格进行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绘画技法的理解。

-深入研究:对于对绘画艺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建议选择一个特定的流派或画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艺术批评:鼓励学生学会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分析绘画作品,培养独立的艺术鉴赏能力。内容逻辑关系①中国传统绘画的程式

-重点知识点:传统绘画的基本技法、构图原则、用笔用墨的特点。

-重点词汇:皴法、泼墨、留白、意境。

②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蕴

-重点知识点:绘画中的象征意义、哲学思想、文化内涵。

-重点词汇:写意、寄情、山水、意境。

③中国传统绘画的流派与代表画家

-重点知识点:不同流派的形成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词汇:文人画、院体画、水墨画、工笔画、八大山人、齐白石。教学反思与总结今天的课程让我感受到了学生在美术鉴赏方面的热情和潜力。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通过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这个方法很有效,学生们能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①教学方法反思

在讲解新知环节,我发现通过举例说明的方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知识点。但在互动探究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我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今后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比如设置更多的小组讨论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教学策略反思

在教学策略上,我尝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但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遇到困难。我意识到,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今后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③教学管理反思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发现课堂纪律良好,学生们能够认真听讲。但我也发现,我在课堂上的语速有时过快,可能影响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今后,我会注意调整语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教学总结:

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技能有了较好的掌握。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传统绘画的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有了明显提高。但同时,我也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对绘画技法的理解不够深入,今后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讲解和辅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教学资源。

2.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

3.增加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结合现代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和融合。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整体良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在导入环节,学生们对绘画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思考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在新课呈现环节,学生们认真听讲,对讲解的知识点能够积极回应。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积极合作,围绕绘画作品展开深入的探讨。各小组在成果展示时,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分析,展示出对中国传统绘画程式与意蕴的理解。其中,一些小组通过举例说明,使得讨论更加生动有趣。

3.随堂测试:

随堂测试结果显示,学生们对课堂所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测试题目涵盖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绘画流派、技法、意境等。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回答问题,表现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4.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们在课后完成的作业质量较高,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绘画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鉴赏。作业中,学生们不仅描述了作品的艺术特点,还尝试从文化背景和哲学思想的角度进行解读,显示出良好的学习效果。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在课堂表现方面,学生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能够主动思考,提出有见地的观点。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也反映出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

但同时,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在互动探究环节,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我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互动性。此外,针对部分学生在绘画技法理解方面的不足,我会在辅导环节加强针对性讲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二抒情与写意——文人画,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文人画的艺术特点,包括意境、构图、笔墨、题跋等方面。

3.代表性文人画家及其作品欣赏,如苏轼、米芾、黄庭坚等。

4.文人画与诗、书、画的结合及其审美价值。

5.分析和探讨文人画所体现的抒情与写意精神。核心素养目标1.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艺术趣味。

2.增强学生对中国文人画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抒情写意精神的理解。

3.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分析、解读和评价艺术作品的能力。

4.激发学生创意思维,通过实践体验,探索文人画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

①理解文人画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地位。

②分析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包括意境、构图、笔墨、题跋等。

③欣赏并理解代表性文人画家的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④探讨文人画与诗、书、画的内在联系。

2.教学难点

①精确把握文人画的抒情与写意精神,并能够将其与具体作品联系起来分析。

②深入理解文人画中笔墨技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如干湿、浓淡、疾徐等。

③识别和评价文人画中的文化寓意和象征意义。

④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绘画创作中,创作出具有文人画特点的作品。学具准备多媒体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步骤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资源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画板、画纸、画笔。

2.软件资源:PPT演示文稿、高清艺术作品图片库。

3.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4.信息化资源:艺术鉴赏相关电子书籍、视频资料。

5.教学手段:小组讨论、作品分析、创作实践、口头报告。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文人画作品,如《溪山行旅图》,提问:“你们认为这幅画为什么如此特别?它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回顾旧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中国绘画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人画在其中的独特性。

2.新课呈现(约40分钟)

-讲解新知:

①介绍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强调文人画家身份的多重性(文人、画家、诗人)。

②详细讲解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包括意境、构图、笔墨、题跋等。

③分析文人画与诗、书、画相结合的艺术形式,以及其独特的审美价值。

-举例说明:

①展示不同时期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如苏轼的《枯木怪石图》、米芾的《山水册》等,讲解其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②分析作品中的抒情与写意元素,如用笔的疏密、构图的开合、题跋的内容等。

-互动探究:

①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幅文人画作品,讨论其意境、构图、笔墨等方面。

②学生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

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创作一幅简单的文人画,可以是山水、花鸟或人物。

②学生为自己的作品题写一首诗或一段跋文,体现文人画的综合艺术形式。

-教师指导:

①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技法上的指导和建议。

②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强调文人画的审美标准和创作要点。

4.总结与反馈(约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人画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学习心得。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进一步研究某位文人画家的作品,或创作一幅更复杂的文人画作品。学生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后,应取得以下效果:

1.知识理解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其在绘画史上的地位。

-学生能够详细阐述文人画的审美特征,包括意境、构图、笔墨、题跋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能够识别并分析不同文人画家的作品,理解其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2.技能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文人画特点的作品,包括构图、用笔、用墨等技巧。

-学生能够在作品中融入诗、书、画元素,体现文人画的综合艺术形式。

-学生能够运用美术语言,对艺术作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3.思维发展方面: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文人画与其它绘画流派的区别和联系。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探究,深入思考文人画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抒情写意精神。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它艺术领域,如书法、文学等,形成跨学科的审美观念。

4.情感态度方面:

-学生对传统绘画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学生在创作实践中体验到艺术创作的乐趣,提高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学生能够尊重和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形成开放、包容的审美态度。

5.综合素养方面:

-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提高沟通、协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艺术实践,培养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课后作业1.请选择一位你感兴趣的文人画家,研究其生平及其绘画风格,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尝试运用文人画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创作一幅表现自然之美的绘画作品。

3.以下是对文人画审美特征的分析题,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题型一:简答题

-题目:简述文人画的意境特点。

-答案:文人画的意境特点在于追求清远、高洁、淡泊、超脱,强调画外之意、象外之象,使观者在欣赏画作时产生超越物质形态的审美体验。

题型二:论述题

-题目:论述文人画中题跋的作用及其与画面的关系。

-答案:题跋是文人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补充了画面的内容,还反映了画家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趣味。题跋与画面相互映衬,使画面更具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题型三:分析题

-题目:分析苏轼《枯木怪石图》中的抒情与写意元素。

-答案:《枯木怪石图》中,苏轼运用简洁的线条和淡雅的墨色,表现出枯木的坚韧和怪石的崎岖,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孤高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画面中的留白和用笔的随意性,展现了写意的精神。

题型四:创作题

-题目:以“秋意”为主题,创作一幅文人画,并在作品适当位置题写一首诗。

-答案:创作一幅以秋天为主题的文人画,画面中可以包括秋树、秋水、秋石等元素,用笔要简洁,用墨要淡雅。在画面的一角题写一首反映秋天情感的诗,如:“秋风吹过黄叶飘,孤舟一叶渡江遥。山色远含烟雾淡,秋意浓于画图中。”

题型五:应用题

-题目: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堂以“文人画与自然”为主题的美术鉴赏课。

-答案:本节课以“文人画与自然”为主题,首先介绍文人画的发展背景和审美特征,然后展示一系列描绘自然的文人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和审美意蕴。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文人画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最后,布置学生创作一幅以自然为主题的文人画作业,要求在作品中体现抒情与写意的特点。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记录学生在互动探究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有效合作并分享彼此的观点。

-评估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投入程度,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展示其讨论成果,包括对文人画作品的分析和解读。

-教师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和深度,给予点评和评分。

-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反馈。

3.随堂测试:

-设计简短的艺术鉴赏测试,包括对文人画审美特征的理解和作品分析。

-测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重点,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作业评价: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研究性论文、绘画创作和诗歌题跋。

-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的创作作业,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艺术水平。

5.教师评价与反馈:

-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总体评价。

-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就,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分享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的表现和进步,促进家校合作。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高中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2019)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三现实与理想——西方古典绘画,重点介绍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及其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已学习了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绘画流派的特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现实与理想的角度,深入分析西方古典绘画的审美价值、表现技巧和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提升对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二、核心素养目标

1.美术鉴赏素养: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艺术风格、审美特征和创作背景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提升其艺术鉴赏水平。

2.文化理解素养:通过分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现实与理想主题,增强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表现的理解和尊重。

3.创意实践素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和创意的绘画作品,培养其艺术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绘画艺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不同绘画流派的基础知识,对西方古典绘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基本的绘画技巧和风格。

2.学生对美术鉴赏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喜欢通过视觉艺术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偏好直观感受和动手实践,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能兴趣较低。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西方古典绘画的深层文化背景理解不足,难以把握作品中的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在艺术鉴赏中,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在创作实践中,可能难以将所学理论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表现出创新性和个人风格。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配备《高中美术鉴赏(2019)人美版》教材,以便于学生跟随课程进度自主学习。

2.辅助材料:收集西方古典绘画的图片、艺术家简介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制作成PPT或视频,用于课堂展示和分析讨论。

3.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白板和便签纸,以便学生进行讨论和记录。确保教室投影设备正常,以便展示辅助材料。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在教室墙上展示两幅风格迥异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一幅描绘现实场景,另一幅展现理想化的主题。

-提出问题:邀请学生观察两幅画作,询问他们对于“现实与理想”在绘画中的理解,并让他们猜测这两幅画作背后的故事。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简介西方古典绘画:介绍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特点。

-分析“现实与理想”主题:通过PPT展示多幅西方古典绘画作品,详细讲解作品中现实与理想的融合与对比,引导学生理解艺术家如何通过作品传达情感和思想。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幅作品,分析其现实与理想的元素,并分享讨论结果。

3.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练习任务:提供一系列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图片,要求学生快速识别并描述每幅作品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

-分享与反馈: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教师给予即时反馈和指导。

4.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提问内容:针对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如“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的平衡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等,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

-回答与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引导讨论,深化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的理解。

5.情境互动环节(用时5分钟)

-创新活动:组织一个小游戏,如“真假画匠”,教师描述一幅虚构的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学生需要判断其描述的是现实还是理想的场景。

-小组竞赛:学生分组,每组派代表描述一幅作品,其他组员猜测该作品属于现实还是理想,最快正确猜出的组获胜。

6.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总结重点: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强调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的平衡。

-反思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幅西方古典绘画作品,写一篇短文,分析作品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及其对个人的启示。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如审美鉴赏、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六、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西方古典绘画大师作品集: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艺术家的经典作品,以及对其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的详细介绍。

-西方美术史相关书籍:如《西方美术史纲》、《艺术的故事》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美术的发展脉络和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

-艺术博物馆虚拟展览:如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等,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参观的方式,近距离欣赏西方古典绘画作品,感受艺术氛围。

-西方古典绘画技法视频教程:涵盖油画、水彩、素描等多种技法,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学习如何模仿古典绘画的风格。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方美术史相关书籍,增加对西方古典绘画历史背景的了解。

-建议学生参观艺术博物馆的虚拟展览,尤其关注那些在课本中提到的作品,以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提议学生观看西方古典绘画技法视频教程,尝试模仿大师们的绘画风格,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艺术工作坊,与其他对绘画感兴趣的同学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建议学生定期浏览艺术相关的博客或杂志,关注最新的艺术资讯和评论,拓宽艺术视野。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同时尝试探索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提供一个艺术作品分享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接受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反馈和建议。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情境创设、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的融合。在教学方法上,我使用了多媒体资源来辅助讲解,同时组织了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策略上,我发现通过具体作品的案例分析,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抽象的艺术理论。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环节中,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害羞或缺乏自信而没有积极参与,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课堂管理方面,我尽量维持了良好的课堂秩序,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的讨论偏离了主题,我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他们,确保讨论的方向和深度。

教学总结方面,从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对西方古典绘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识别作品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并在讨论中展现出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的艺术创作也有所进步,他们开始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现出一定的创新精神。

尽管如此,我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学生的回答还不够深入,反映出他们对于一些艺术概念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对此,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针对性强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在课堂上,我可以更多地使用提问技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而不是简单地提供答案。

-我可以增加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对于那些不太愿意参与讨论的学生,我可以采用更多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我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艺术作品的创作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八、内容逻辑关系

①教学内容重点知识点:

-西方古典绘画的定义及其历史背景。

-现实与理想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的表现手法。

-西方古典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②教学内容关键词:

-西方古典绘画

-现实与理想

-艺术风格

-创作技巧

-审美鉴赏

③教学内容关键句:

-“西方古典绘画是西方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在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是艺术家创作的重要主题。”

-“通过学习西方古典绘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九、教学评价

课堂评价:

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1.提问:通过提问,我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对西方古典绘画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我会询问学生关于某个艺术家的风格特点,或者要求他们描述一幅作品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这样的互动不仅检验了学生的知识,还促进了他们的思考。

2.观察:在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会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我注意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交流思想,是否能够积极地参与到绘画创作中,以及他们对于同伴作品的反应和评价。

3.测试:在课程结束时,我会进行一些小测试,以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这些测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旨在检验学生对关键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作业评价:

学生的作业是评价他们学习效果的重要方式。我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评价:

1.批改:我认真批改了每一份作业,不仅关注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还注意他们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对于绘画作业,我评价他们的构图、色彩使用和技术掌握。

2.点评:在批改作业后,我会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点评,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3.反馈:我及时将作业评价反馈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需要努力的方向。我鼓励学生根据反馈调整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

4.鼓励: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给予口头和书面的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继续学习的动力。我也鼓励那些进步较慢的学生,让他们知道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十、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描述与分析

题目:描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并分析其艺术表现手法。

答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展现了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笑神秘,眼神深邃,体现了对女性美的理想化追求。同时,画中的人物造型严谨,背景模糊,与现实生活的场景形成对比,强调了理想化的审美追求。艺术表现手法上,达芬奇运用了透视法、光影处理和人物表情的细腻描绘,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2.题型二:比较与分析

题目:比较拉斐尔的《雅典学院》和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中的现实与理想元素,并分析两位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答案:《雅典学院》展现了古希腊哲学家们的智慧与学术氛围,画面中的人物形象庄重、严肃,体现了对知识、真理的追求。而《创世纪》则描绘了上帝创造世界的场景,人物形象充满力量和动感,强调了信仰的力量。在表现手法上,拉斐尔注重人物形象的比例和构图,米开朗基罗则强调动态表现和肌肉线条的刻画。两位艺术家在表现现实与理想元素时,都运用了夸张和象征的手法,但拉斐尔更注重和谐与秩序,米开朗基罗则更强调力量与冲突。

3.题型三:案例分析

题目:分析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如何表现现实与理想元素。

答案:《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展现了维纳斯从爱与美的女神转变为普通女性的形象。画面中,维纳斯被描绘成一位端庄、优雅的女性,她既具有古典美人的特征,又流露出世俗女性的柔情。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运用,将现实与理想元素融合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提香运用了柔和的色调和丰富的光影效果,使画面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4.题型四:创作实践

题目: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并简要说明你的创作思路。

答案:创作一幅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的绘画作品,我选择了描绘一个农民在田野劳作的场景。画面中,农民辛勤耕作,体现了现实的艰辛。而在画面的背景,我添加了一片美丽的彩虹,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我希望表达出人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现实的挑战,也要保持对理想的向往。

5.题型五:文化背景分析

题目:分析西方古典绘画中“现实与理想”主题的文化背景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答案:西方古典绘画中的“现实与理想”主题源于古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对自然和神性的追求。这一主题在西方艺术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在现代艺术中,许多艺术家仍以“现实与理想”为主题,通过作品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这一主题的传承与发展,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涵。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2019)》第二单元“图像之美——绘画艺术”主题四“超越与延异——西方现代艺术”为核心,结合学生高中阶段的知识水平与审美需求,设计以下课程内容:首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特点,让学生理解其超越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之处;其次,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西方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差异,以及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最后,通过实践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其艺术素养,从而实现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和内涵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来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3.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表达个人审美感受和思想的能力。

4.增强学生批判性思维,对艺术作品的多元解读和文化价值判断。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美术史知识,对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2.学生对现代艺术充满好奇,喜欢探索新事物,具备一定的视觉分析能力,但可能偏好具象艺术,对抽象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有待提高。他们的学习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直观感受,有的偏好理性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理解和欣赏可能存在障碍,难以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在分析作品时可能缺乏系统的批判性思维;在创作实践中,可能难以跳出传统艺术的框架,缺乏创新意识。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画材(画纸、颜料、画笔等)。

2.课程平台:校园网络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西方现代艺术电子图书、高清艺术作品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作品分析、创意实践、互动问答。五、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背景信息,以及预习问题清单。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分析这幅画与传统绘画有何不同?”和“你认为画家是如何通过作品表达个人情感的?”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监控学生的资料查看和问题回答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根据预习要求,阅读资料,初步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特点。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答案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探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预习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艺术作品与传统作品的对比,引出课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现代艺术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现代艺术作品,探讨其创新之处。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现代艺术的内涵。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并分享见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现代艺术的理论知识。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作用与目的:强化学生对现代艺术的理解,提升鉴赏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分析一幅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艺术家的介绍和作品集。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并提供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艺术作品。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深入学习。

-反思总结: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提升学习能力。

-作用与目的: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艺术家介绍: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艺术家,如梵高、毕加索、马蒂斯等,包括他们的生平、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

-艺术流派:详细讲解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形成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品欣赏:提供西方现代艺术作品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星夜》、《格尔尼卡》等,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艺术的美感和冲击力。

-艺术史书籍:推荐《西方现代艺术史》、《现代艺术150年》等艺术史书籍,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艺术的起源和发展。

-艺术展览:介绍国内外即将举办或正在进行的西方现代艺术展览,鼓励学生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艺术作品的力量。

2.拓展建议

-观看艺术纪录片:建议学生观看如《艺术的力量》、《艺术的故事》等艺术纪录片,以更直观的方式了解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

-参与艺术工作坊: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艺术工作坊,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艺术创作过程的理解。

-开展艺术主题讨论:建议学生就某个艺术流派或艺术家的作品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彼此的观点,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阅读艺术评论:推荐学生阅读艺术评论家的文章,了解专业艺术评论的角度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个人艺术作品: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以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