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
课程代码:00321
一、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1、【《论语·雍也》】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易学著作【《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这里指的是自然的生成演化。P37
2、【广义的文化应把握的点】: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
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狭义的文化】专指人类的
精神创造,它注重人的心态部分。P38
3、【广义的文化产品】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精神产品。【狭义的文化产品】专指精神
产品,纯粹实用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用、能源资材等,一般不称为文化产品。例如音乐、美术和雕塑等等。我们把一些不属狭义文化
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称为【事物的文化内涵】。例如,食具一般属于生活用品。P39
4、【文化事象】是人们对现象的感受上升到理性概括的认识产物。例如原始的巫术生产领域中的行业禁忌、宫廷服饰以颜色和样式代
表等级、文学上所说的建安风骨、中国戏曲的程式化动作等等。拿今天社会来说,针对少数民族发展的【民族政策、文艺政策、宗教
政策、语言文字政策】等等,均属于文化政策。P40
5、中国文化又称【中华文化、华夏文化、炎黄文化,它属国别文化】。两个文化层面分为,【上层文化】指宫廷文化与上层文人所创
造、拥有的文化。【底层文化指民间文化】,即不依赖于统治阶级的广大人民及其精英人物所创造、拥有的文化。P41-P42
6、文化遗产分类。如图所示。P43-P45
7、竺可桢将五千年的气候变化分为:【温暖期;寒暖交错期;寒冷时期,此期为“方志时期”;“仪器观测期”】。P50
8、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观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P51
9、广大的中国领土划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P53
10、古代开发利用自然方面的主要失误,【是土地的过度开垦及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P59
11、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这些都
是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和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P62
2
12、夏、商、西周:族群代兴历史的结束与统一化文明进程的开始。P64-P68
(1)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族群的代兴】。
(2)尚忠的夏文化。①考古发掘出【“二里头文化”遗址】,是认识夏文化的一手资料。二里头文化分布于豫西晋南。
(3)【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发掘出土】,堪称20世纪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而这些发现,都与殷商宗教生活有关。自五帝时期以来,
宗教崇拜大体有【超自然神、天地神祗和祖先神】三大分野,好鬼神的殷商人自然会全盘继承。
(4)与周公的重农相应,【《诗经》、《周颂》和《大雅》、《小雅》】中,保存着大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一个时代对农事活
动的重视。【农耕作为一种政道存在】。
13、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一方面是【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争夺周王室失落着的王权。另一方面是民力的大发展。【民
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P69
14、百家争鸣中的思想流派,据汉代人的总结,有所谓“九流十家”之说,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
家、刑名家】等派别。P69-P72
(1)【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儒学的文化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儒家的思想核心是【“仁”】。另一部儒家重要的典籍是《大学》,
认为最有价值的人生是从“修身”开始,一直到“治国”、“平天下”。
(2)儒家讲究积极入世,【道家讲究超然物外】;儒家的影响在道德、在世功,道家的影响在超脱、在艺术。道家思想的出现可能要
早于儒家。先秦道家重要的人物是【老子、庄子】。庄子哲学的宗旨重在个体精神解放,这种宗旨的最高表现是“逍遥游”,即无矛
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
(3)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等。据《商君书》及《管子》记载,早
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即建立普遍的法度,上约君主,下约民众,以一种公平的法度治理国家。
(4)【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墨翟据说曾受过孔子的影响,但在《墨子》一书中,墨家攻击孔子不遗余力。墨家思想的
核心是【“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5)【阴阳家以战国时期的邹衍】为代表。邹衍还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终始”说,解释朝代的变更,对当时的诸侯有很大的
震骇作用。
(6)【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是春秋时代郑国的邓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公孙龙、惠施,后期的墨家学派及庄子的某些
理论,与这个学派也有密切关系。
(7)【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伟大的高峰,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发生过最深刻的影响。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
期。
15、在汉武帝数十年对匈奴战争中,大的战役有三次,即【元朔二年收复河套地区的河南战役,元狩二年争夺河西走廊的河西战役,
及规模最大的漠北战役】。【狭义的西域】指新疆地区,天山南北当时分布着大小36个国家,文明水准相当高。【广义的西域】还包
括中亚、印度、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部分。“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西周以来就已成就的国家观念。P73
16、在地方,秦与西汉是【郡、县两级制】,东汉负责监察州县政务的刺史,逐渐固定为地方行政最高长官,地方行政体系变为三级。
县的行政官员为令长,下有县丞、县尉,一文一武,辅佐令长。乡、亭的主要官吏是【啬夫、游徼和三老】。三老负责教化,乡一人,
县还有县三老,配合县令、丞、尉治民;啬夫管诉讼、赋税;游徼负责治安。P75
1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小农而打击工商业的一种【国家观念】。这种观念起于西周,成就于战国的法家。商鞅在秦国变法,“驱
农归战,利出一孔”的政策,是典型的重农主义。史家艳称的【“文景之治”】即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小农的时运也就此而止。
P77
18、公元134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三策》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思想】正式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尊
儒术、兴太平首先产生结果的是在文学方面。P79
19、两汉儒学独尊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士族阶层的养成】。士人群体出现于【先秦】,真正构变成享有社会实际权益的社会阶层是在
【两汉时期】。P80-P81
20、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史称【“永嘉之乱”(发生于西晋时期)】。永嘉之乱最大的结果是北方边地
民族的大举内侵和汉族人群的大规模迁移。P82
21、魏晋最重要的学术现象是【玄学】,玄风大畅是那个时代的显著特征。玄学是老、庄哲学在魏晋时期的新发展。玄学之风的一个
重要现象是【清谈】。尚玄学玄理,在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结果是【山水诗、山水画】的兴起。玄学贵无尚虚的准确含义不是否定现
实,而是超越现实。P83-P84
22、佛教产生于印度,约在两汉之交传入中国。最早传入的教义是小乘教派的【《四十二章经》】。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分为
3
两大阶段,前期以【般若学】为主,后期以【涅槃学】为主。佛教在【南朝“偏于谈理”,北朝“偏于教”】。神灭论的争论以【范
缜《神灭论》】最著名。P85-P87
23、隋唐两宋:中国文化的鼎盛时代P89-P97
(1)隋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隋称内史省,决策机构)、门下省(审议机构)、尚书省(行政机构)】。尚
书省下设六部,即【吏、户(隋称民部)、礼、兵、刑、工】。隋朝在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
(2)【科举制】创始隋而大兴唐,其最大的优越处是公平,读书人都可以经由科举考试进入官僚阶层,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决定于出身
门第。
(3)唐初【继承北魏的均田制,并实施租庸调制】。唐德宗建中元年,朝廷采用杨炎的建议,颁布实行【两税法】。
(4)【宋代景德镇】变为天下瓷都。陶瓷制品在【唐宋】之际成为百姓一般性日用品。唐宋时期新货币形式有【僦柜、飞钱、交子】。
(5)科技方面的发明:【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梦溪笔谈》】问世于北宋。
(6)中唐思想界、文学界代表人物是【韩愈、李翱、柳宗元、刘禹锡、白居易】等。理学人物在北宋有【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在南宋有【朱熹、陆象山】。
24、元明清:中国文化的衰变期。P98-P108
(1)元朝把统治下的人民分为四等并分别对待。【一等人是蒙古人;二等人是色目人;三等人是汉人;四等人是南人】。
(2)西方人狂热的普救主义宗教精神,在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起着特殊作用,因此继商人之后东来的是【基督教士】。
(3)介绍中国的书籍有【《耶稣会士书简》、杜赫德神父的《中华帝国全志》、格鲁贤的《中国志》和《中国杂纂》】。
(4)【朱元璋】则是一个极端的重农主义者,因为他认为国家财政来源主要出自农业。【雍正皇帝】曾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
商皆其末也。”他还有一个算式:“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欧洲人从美洲带回的稳产高产的作物品种【玉米、甘薯】等在明末传到中国,并获得普遍的种植,对抵抗严
重的饥荒起了很大的作用。
(6)以【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为代表的杂剧剧本的创作。他们的剧本或对生活揭露批判如【《窦娥冤》,或讴歌爱情如《西
厢记》,或曲折地表露民族意识如《汉宫秋》】,都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民众的现实和意愿。关汉卿的《一枝花·不伏老》、睢景臣的
《哨遍·高祖还乡》、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
(7)理学在南宋就明显分为【朱熹和陆象山两派】,前者重理,后者重心。【王阳明的心学】还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及与“格物致
知”相异的“知行合一”。遍及文学界,据说《西游记》孙悟空的塑造即与心学有关,中国有句成语“心猿意马”,孙悟空正好是只
猴子。
(8)【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徐弘祖(号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及朱载堉的乐律研究,
都获得空前的成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及“三言”、“二拍”】等名著,多为下层作家所编所
作,体现的也多是社会各级民众的历史感、现实感和他们的理想道德。
(9)三先生指【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的《船山遗书》;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等;黄宗羲《明夷
待访录》《明儒学案》等,在《原君》一文中,黄宗羲痛斥封建皇帝是万民痛苦之源,显示出可贵的民主色彩。
(10)清王朝文化政策体现在两件事情上,【一是《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大型文献的编纂,一是残酷的文字狱】。
(11)清朝时期的文学艺术也有巨大的成就,小说如【曹雪芹《红楼梦》、吴敬梓《儒林外史》、蒲松龄《聊斋志异》】等,戏剧如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等,都是艺术上的不朽之作。科技方面如王锡阐、梅文鼎等的天文历算,鄂尔泰等编修的《授
时通考》、张履祥的《补农书》、陈潢的《河防述言》等农学水利著作,都有相当高的价值。
25、先秦典籍中记载了有关【农业起源的神话传说】。在《论语•宪问》中,有【“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的故事,提到古代文化英
雄在领导氏族公社农耕生产上的作用。在中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了农耕的萌芽】。P111
26、【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农业盛世。汉代统治者颁令劝农,祀社稷、祷雨水、定岁时、议庆典,鼓舞天下农夫
勤劳耕作。到南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生产上升至全国粮食产量的第一位。这时小麦播种已推广到南方,在南方形成【稻麦两熟制】。
明代在立国初期,进行了【清丈田亩、订定赋税的工作,继而又编制了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全国的土地、人口
的直接控制。P112
27、农耕知识系统:①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这一时期,在宽松博大的气氛中,编写农耕知识
成风,【唐人的《耒耜经》和《四时纂要》】是这一阶段比较重要的文献。②中国的农耕知识有自己的“书库”,即【宋代以来兴起
的历代方志】,此为世界其他农业文化所不及。仅从民国时期以前的情况看,各地地方志就有令人惊叹的存藏,堪称浩瀚。③农耕中
的水土利用知识是根本,与之相应的有【土地节日、水利节日和气象节日】。其中,土地的节日是庆贺农民获得生产资料的第一节日。
4
气象的节日有象征物,主要是花和草。P113-P114
28、【南方农业】是稻作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水稻和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等。由于气候湿润、水系便利,东南沿海一
带的桑蚕业也很发达。【北方农业】是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是栽培麦子、黍子、高粱、玉米、谷子、稗子、豆类,以犁耕为主
和井渠双灌等。在传统农政国策中,一直包括“备荒”、“救荒”的部分,中国政府很早就有防灾思想,【徐光启在《农政全书》】
还提出“荒政”的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觉意识,官方还应该吸收民间生物学的抗灾办法,使灾后“亦无害也”。P115
29、到宋元两代,农具发展到高峰期,【元王桢在《农书》】中,设《农器图谱》十二卷二十门,大量搜集和描述了农具系统的资料。
农书文献系统有【氾胜之《氾胜之书》、崔寔《四民月令》、贾思勰《齐民要术》、陆龟蒙《耒耜经》、陈敷《农书》、王桢《农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张履祥《补农书》】。P116-P117
30、传统手工业。①我国的制陶业出现也很早,商代已流行灰陶和白陶。【白陶】的火候高、质地硬,形制和纹饰仿照青铜器,与青
铜器一样名贵,代表了商代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②其他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手工行业也在汉唐以后得到了迅速发展,如【制盐业、
制陶业、瓷器业、造纸业、制茶业和棉纺业】等。P117-P118
31、传统商贸的四种模式:【市】,就是说,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墟”。【集】,北
方的贸易场所叫“集”。开集有固定的日期,通常是三天一小集,五天一大集。【会】,我国从唐代起,把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
规模比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发展成庙会。P119
32、我国历史上的徽商和晋商都很有名气。晋商曾有【“船帮”、“驼帮”、“车帮”和“马帮”】四大商帮,他们都是行商。传统
商业文化符号:【市声;商幌;牌匾】。市声分两种,一种是叫卖声。另一种市声叫代叫声,是以音响器具代替人声吆喝招徕顾客。
P120
33、传统服饰文化的结构与分类。P122-P124
(1)自然环境中的服饰文化。它包括【服饰的环境标志、性别标志、体型标志、年龄标志】。
(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它包括【服饰的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含义、职业标志和审美标志】等。①封建观念带
来了服饰的阶层性,【黄色衣服】成皇家的标志,紫色衣服成为达官贵人的标志,【灰色、蓝色衣服】成为平民百姓的标志,【“葛
麻”与“丝绸”】成为贫富的标志,【长袍马褂】成为文人学士和有身份的人的标志,短衣麻褐成为下层苦力的标志。②仪礼中最重
要的是【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丧礼】。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加冠”,也称冠礼】。女子的成年礼叫【“加笄”】。③我
国古代的丧服称为“五服”,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分量最轻)】五种服制。
34、俗语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是民间人士对中国烹饪口味地方差异的扼要概括。传统饮食文化观念:【民本思想;
节约粮食;人格教育;食疗观】。P125-P126
35、我国的群体饮食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仪式饮食;阶层饮食;节日饮食;社交饮食;待客饮食;馈赠饮食】。除了祭祀
外,还用于军事、政治、外交和人生仪礼。人生仪礼饮食一项,包括红白喜事和寿诞庆礼,民间延续至今。P126-P127
36、我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含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居住方式和居住仪式】。P128-P131
(1)居住方式。具体有【院墙、院门;庭院】。我国传统居室的室内格局大体分【睡处、神位、照明、取暖、贮藏】几块。
(2)居住仪式。【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的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式】。
37、我国的交通旅行文化体现在【交通设施、交通工具、旅行观念】。P131-P133
(1)交通方式。最初的交通设施是【陆路】。《周礼》把大小不同的道路分为【五等:径、畛、涂、道、路】。【丝绸之路、巴蜀栈
道】是古代著名的陆路交通工程。
(2)早期的运输工具以【挑担】为主。传说【黄帝】是车的发明者,所以他的名字叫轩辕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草原的铁勒部落,
被称为【高车部】。现在黑龙江省的达斡尔族聚居区,这种高大的车当地称【草上飞】。天子与后妃乘坐的大马车叫【路】。士乘【栈
车】。大夫以上的贵族乘的车称【轩】。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舆轿。明清以后,轿分为【官轿和民轿】。民间只有在婚丧嫁
娶时才可以用轿,结婚用的称【花轿】,丧葬用的称【素轿】。水路交通工具是船。船的前身是木排、竹排、葫芦和革囊。【桥】也
是水路交通工具,所谓“遇水架桥”。
(3)旅行观念。传统观念认为,行旅途中的安全是由神掌管的。这种神称【路神,也叫道神、行神】等。
38、【九族】是传统中国最典型的家族制度,也有的以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为九族。在血缘家庭中,以【男性为中心】进行权力
的传递和财产的继承。家长的社会地位及权力由长子继承。P134
39、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字辈谱;家谱;家风;人生礼仪】。家族共同体体现的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
家族共同体的地缘合作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互助。二是生活互助。三是在公共地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
共同利益】。P134-P135
5
40、传统天文物理知识和手工行业知识。P137-P141
(1)传统天文知识。①中国传统天文知识包括【天象观测和历法制定】两个部分。现在世界上通行的是西方的公历,即格里高利历,
中国用的则是【阴阳合历】。中国传统历法的基本元素是日、气、朔三点。②现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不同的计时制度和器具。如十二
时辰,即以太阳南中作为正中点。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时辰为两小时。计时器具有【漏壶、香篆】等。
(2)传统算学知识。①中国传统算学的特点【首先是其应用性。其次是独特的筹算记数法,三是以算术、代数为主,几何学不发达】。
②【七巧板,也称“七巧图”、“智慧板”】,是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利用七巧板可以阐明若干重要的几何关系,其原理便是
古算中的出入相补原理。
(3)传统手工行业知识。①我国手工行业传说的代表作是【鲁班传说】。历史传说解释工匠的特点:【手工艺性、无法合作性、唯一
性】。②【行业组织又称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行会的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行会的管理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祖师崇拜、师徒传承、行业禁忌】。
41、传统中医药学的知识系统。P141-P143
(1)以医学理论为主的【《素问》】,以针刺疗法为主的【《灵枢》】(后世将这两部著作合称为《黄帝内经》),药物学专著【《神
农本草经》及《难经》、《伤寒杂病论》】等。汉代已有“四诊”的诊断技术,“四诊”是【望、闻、问、切】。
(2)【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次将脉诊法规范化,皇浦谧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针灸学的第一部专著。现存最早的药学专
书是南朝道士陶弘景补充修订的【《神农本草经》】,以后,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花费毕生心血完成了集祖国药学之大成的伟大著作《本
草纲目》,为祖国、乃至世界医学史提供了一部药学百科全书。
(3)传统中医药学的文化描述:①【腑脏学说】。这一学说的核心是“脏象之说”,即认为五脏六腑长在体内,但其形象和功能却表
现于外。②经脉学说。③【针灸学说】。中国传统医学可以分为两大体系,即以神农一草药为脉络的药物学治疗体系和以黄帝、伏羲
——针砭为脉络的针灸学治疗体系,便是从医学史和文化史两方面加以综合得出的。
42、中国传统技术的历史地位。①【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卓越创造,它的发明者传说是东汉时期的【蔡伦】。自公元
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到了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②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
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速了我国
印刷业的发展。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14—15世纪,雕版与活字印刷开始并行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③【火药的发明至迟在唐朝】。唐朝末年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能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南宋发明了管形火器,即近代
枪炮的雏形。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人和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④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
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指南针——司南】。到北宋末年,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在宋代,中国的商船在
印度、南洋和波斯湾一带十分活跃,阿拉伯人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指南针的技术,后经阿拉伯人之手,指南针传进欧洲。P143-P144
43、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周代】,周王自称天子,周朝王位的传递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是【分封制】。分
封制,简单地说,就是分地以封诸侯。P149
44、【君主专制制度】,是指以古代君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君主专制脱胎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制】。王作为人间的
统治者,其首要职责是【取得与天神的沟通,以传达神的意旨】,这就是《礼记・表记》所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P150-P151
45、【汉代察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它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的出现做了重要的铺垫。需要指出的是,汉代察举考试与后代
科举考试有着重大的区别:察举以举荐为主,考试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在汉末动荡之后,曹魏时期建立了一套较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
即【“九品中正制”】。P157
46、夏商时期,中国已出现由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过渡。据文献记载,顶朝的【《汤刑》】大概是中国最早的国家法律。公元前536年,
【子产将自己所制定的《刑书》】铸在铜鼎上,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这在中国法律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P161
47、因此历代的法律制度都贯彻礼制的等级名分原则,【“亲亲为大”、“孝悌为本”】成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无论是刑法、行政法、
民法,还是诉讼法基本上是以【家族主义为中心】,根据人们不同的等级名分确定其法律地位与法律待遇。P163
48、【礼,起源于俗】。传统礼俗的特点:【等差性;调和性;规范性】。传统礼俗最根本的特性是它的规范性。P166-P168
49、古代国家礼仪制度大致分为【吉、凶、宾、军、嘉】五种,即所谓的“五礼”(于周代形成)。【《周礼》《仪礼》、《礼记》】
是记录与阐释先秦礼仪制度的三大礼书,俗称“三礼”。《周礼》列入吉礼的祭祀,分【天神、地祇、人鬼】三类。天神祭祀包括【天
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地神祭祀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人神祭祀包括【宗庙祭祖、祭先王先师】。
P169-P172
50、古代婚制有“周公六礼”,《仪礼·士昏礼》中记述了贵族婚礼的六道仪式:(1)【纳采】,男方以雁为礼品,到女家求婚;(2)
【问名】,男方再备雁,去问女子的名字;(3)【纳吉】,男方将女方名字取回后到祖庙占卜,得吉兆后备雁往告女家;(4)【纳征】,
6
男方送上聘礼,正式确定婚姻关系;(5)【请期】,男方卜得吉日,送女家请求同意婚期;(6)【亲迎】,婚期之日,男子带车前往女
家迎娶。这是古代一般贵族的婚仪。P173
51、庶族平民礼俗的规范性包括【岁时礼俗的伦理性、人生礼俗的家族性、家训族规的礼俗教育与礼俗规范】。P174-P181
52、春节、清明、端午、中元、十月朔等民俗节日具有明显的亲亲尊尊的家族伦理特点。其中【春节与清明】最典型。在三大悼亡节
中,清明为首,后世一般不直称清明为鬼节,而对于中元、十月朔则普遍以鬼节名之。【社日】。是古代调节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
时间分别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一般以春社为重。P175-P177
53、家事的主要内容是【孝悌;耕读为本;修身;整肃门户;严守尊卑秩序;善择婚姻;慎选继子;丧葬宜俭】。百善孝为先,【孝
悌】是家族伦理的核心,家训族规首倡孝悌。P181
54、天人合一的观念起源于【西周时代】,明确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称的是【宋代的张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天
人合一;天人交胜;天人之分】。唐代刘禹锡在《天论》中提出天人交胜,战国时代荀子在《天论》中提出天人之分。P186-P187
55、“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这一价值原则是由孔子提出来的。P188
56、从【孔子】开始就把【言行一致】作为道德修养问题来说明。《尚书·说命上》提出知易行难。荀子有【知轻行重】说。宋代程
颐提出知先行后的主张,【朱熹提出知行并进互发】说;【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明清之际【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说。P190
57、中国古代的原始宗教主要有【上帝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前兆迷信和占卜】。P191
58、道教的相关内容:P194-P195
(1)东汉顺帝汉安元年,【张道陵】倡导道教于鹤鸣山(今四川崇庆境内),因入道须出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2)道教的信仰特征是,由信仰“道”演化为尊奉【“三清尊神”】。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道教信仰老子的
“道”,把老子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衍生为“洪元”、“混元”、“太初”三个世纪。
(3)创立道教丹鼎一系的【葛洪的《抱朴子·仙药篇》《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这些著作都是药物学的宝
贵参考资料。南天师道的代表人物【陶弘景所著的《神农本草经集注》、《效验方》】,著名道士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
方》,对于后世药物学和中医治疗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4)六朝时期出现的【《海内十州记》、《洞冥记》】等志怪小说,是为道教而作的。唐代的《枕中记》,宋代成书的《太平广记》,
其中包含了较多神仙道教信仰内容。唐代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作,也与道教有关。
59、佛教的相关内容:P195-P197
(1)【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佛教的基本教义是【四谛法】,四谛是四个最基本的道理,指【苦、集、灭、
道】。流传于【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汉语经典系及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的藏语经典系,通称北传佛教(属大乘)。
(2)佛教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正式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斗争激烈。到【唐太宗年间】,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60、儒、佛、道的融合造就了新儒学--【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摄取的佛教思想,主要是【隋唐佛教的心性理论】。P199
61、【“三纲”】一词最早见于东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基义》。与“三纲”之说紧密相连,董仲舒提出了所谓“五常之道”。五
常即五种道德规范,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P200
62、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仁爱孝悌;重义轻利;谦和礼让;真诚有信;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礼记·冠义》把
【礼】当作区分人与动物的根本标志,认为“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P201-P204
63、中国古代艺术的主要门类。P212-P220
(1)文学艺术。①【春秋时期编成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反映十五个地区风土人情的民间歌谣。【雅】是
周王朝京都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当时人们把京都地区的音乐视为正声。【颂是】一种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是边歌边舞的。
②【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十分浓郁的楚国地方文化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主
形成了骚体诗。楚国的音乐在当时也很有特色,其歌曲【《阳春》、《白雪》】在历史上颇负盛名。汉赋是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
事铺叙的用韵散文。汉赋的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汉乐府民歌主要有【相和歌辞、鼓吹歌辞、杂曲歌辞】三种类型。
③【唐代的格律诗】是中国诗歌形式美的极致,这种诗体字数、句数固定,讲究平仄押韵和粘连对仗,形式整齐,韵律和谐,具有强
烈的音乐美感。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同样讲究平仄押韵但句式却长短不齐的新诗体--【词】。
(2)戏曲。中国戏曲发端于远古时期祭祀神鬼的仪式。【北宋时期的“杂剧”】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当时民间出现了专门
上演杂剧的勾栏。【元代时期的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明代的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中国戏曲的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基本行。
7
(3)音乐。周代楚国的地方乐歌就十分流行,并且出现了风格上的高雅与通俗之分,【《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后来分别
成了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的代名词。据统计,《诗经》中所提及的乐器有29种,而有文献可考的周代乐器多达70余种。周代就已经
创立了五音阶体系和七音阶体系,称【“五音”(或“五声”)和“七音”】。
(4)舞蹈。中国舞蹈最初起源于原始人对狩猎、农耕场面的模拟以及向异性表示爱慕的动作。①从【商代】起,舞蹈开始有了巫舞和
乐舞之分,当时的宫廷雅乐体系分【文舞和武舞】两种。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士人多以【优舞】为主,北方民族多以【武舞、胡舞】
为主。
②唐代还出现了几部大型舞蹈,其中最著名的是【《霓裳羽衣舞》】。这部舞蹈最初由杨贵妃一人独舞,中唐后发展为众人群舞。
③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舞蹈主要有三个特点,即【民族性、民俗性和地域性】。
(5)绘画。①东晋的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代表着当时人物画的最高水平。
②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兴起了一种现实主义的院体画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元代】
是文人画统治画坛的时期。
(6)建筑。①以【结构为主】是中国建筑在结构上的最大特点。【左右对称】是中国建筑在布局上的显著特点。
②清代时期,【民间年画】空前兴盛。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巅峰期,【明清皇城、明十三陵、明长城、清代皇家园林避暑庄】
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成就。
64、现代中国境内有【56个民族】,使用的语言至少有80多种,归属为【五大语: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
印欧语系】;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是【北方话、吴语、赣语、客家话、湘语、闽语、粤语】;除汉族外,有【24个民族】有代表自己
语言的文字,24个少数民族现在使用的文字有30多种。P232-P233
65、汉代把共同语称为“通语”,元代称为“天下通语”,【明清称为“官话”】,辛亥革命以后称为“国语”,现在称为“普通话”。
文字的借用同时也带来语言的吸收,【朝鲜语、越南语、日本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影响极大,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P236-P237
66、【河图洛书说】是文字神赐说的典型代表,传说认为,汉字是神派龙马、灵龟等灵物驮到人间的。【仓颉造字说】是圣人造字说
的典型代表。1907年,【吴稚晖】曾发文鼓吹中国应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世界语)。P243-P244
67、【仓颉】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秦代的“书同文”】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秦始皇统一
天下后,实行“书同文”政策。书同文就是把各国原有的文字统一为【小篆】。P245
68、汉民族利用汉语汉字的特点形成了一些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修辞格,例如【对偶、顶真、回文、析字、复叠】等。【对偶】是用字
数相等、句法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对语句,表现相对或相关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顶真】是将前一语言片段末尾的词语作为后
一语言片断开头的词语所形成的一种修辞格。【回文】是指掉换词的排列次序,正读、倒读都能成文的修辞格。P249-P250
69、【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体,全盛时代在南北朝,它在语句方面多用骈偶和“四六”,造成其形式整齐骈俪的特
点,是举世无双的汉语文学样式。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的“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
三声的字。P251
70、汉语汉字与民俗。【对联;预言和字谜;汉语汉字与姓名文化】。对联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来的。因为姓名是连在一起的,
所以人们取名时,往往【据姓而取】。P253-P256
71、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汇。P259-P263
(1)【印度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过程,是中国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
(2)中外文化的第二次大交汇开端于【16世纪末】,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初期传教的耶稣会士的东来,也即明朝嘉靖、万历年间。
(3)陈独秀在1916年发表的《吾人最后之觉悟》的著名论文中,曾将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第二次大交汇的历程分为【七个阶段】,从
这个阶段大致可以看出“西学东渐”的演变脉络,也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现代的曲折历程。
72、影响20世纪中国文化趋势的最重要的是这样三种思潮,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论”、自由主义的“全盘西化论”与
保守主义的“儒学复兴论”】。P271
73、【毛泽东】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古今中外法”以及著名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
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方针。【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P276
74、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一种区别于以往任何文化形态的全新的文化。【《求是》】杂志1997年第27期发表的署名论文
认为,这种全新的文化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首先,它有鲜明的时代性;浓郁的民族性;实事求是的科学性;吸纳百川的开放性;
深广的群众性;勇于改革的创造性】。P276-P277
8
二、名词解释题
1、文化现象:P39
指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现象具有个别、具体、可直接观察和经验性等特点。
2、文化事象:P40
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
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文化事象。
3、文化思潮:P40
一个时期某一阶层或某一行业的人群对文化问题所持的态度和看法,或在某一文化事象里所表现的意识形态,诸如价值观、审美观等
等,称作文化观念。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
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4、中国传统文化:P42
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
5、文化遗产:P43
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
级加以保护。
6、非物质文化遗产:P44
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
化场所。
7、十六国:P83
北方边地民族的内侵经历二百余年的时间,从永嘉一直到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初期进入内地的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并且互相征伐、先
后替代,共有十余个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
8、锦衣卫:P102
朱元璋怕受官僚们合伙的欺骗,于是实行特务制,设立锦衣卫,监视大小衙门是否公正,是否有不法行为等。锦衣卫有自己的监狱,
可以直接凭圣旨抓人,用刑尤为残酷。
9、一条鞭法:P104
明朝万历年间曾有过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即“一条鞭法”。那是中唐两税法的继续,内容是
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还简化了征收手续。
10、烹饪:P124
烹饪,也称熟食制作,包括烧、烤、蒸、煮技艺。它能把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不能食用的原料加工成食品,提高了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
比率和生存能力。
11、经脉学说:P143
唯见于中国的传统医学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另一支柱。根据这一学说,人体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位八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十二皮部和十五络经,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循环系统。
12、宗法制:P149
是中国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周代渐趋完备。这种制度在春秋时期瓦解之后,其影响长期存
留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13、察举制:P156
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尤其是各地方长官,他们有发现、考察、推荐本地贤士的职责。这种由地方官僚察访人
才、向朝廷举荐的方式,称为“察举”。
14、“洗三仪式”:P178
婴儿降生,是家族的喜事。首先要向婴儿妈妈的娘家报喜,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举行“洗三”仪式。“洗三”是家庭庆贺添丁进口
的仪式。洗三仪式,由一位儿女双全的有威望的老年妇女主持,她一边唱祝福吉祥的喜歌,一边给婴儿清洗,洗去婴儿的胎气,意味
着婴儿进入了人间社会。
15、“百岁”礼:P179
孩子出生百日,举行庆贺礼。为使孩子顺利生长,这天通过收集贺礼的形式,给孩子凑办百家锁、百家衣、百家饭,依靠家族共同养
9
护幼儿的意义不言自明。
16、诗言志:P221
作为一种艺术观念,最早体现在《诗经》的诗歌创作中,而作为一个艺术命题,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综合“心”、“情”两方
面的意思来说,“诗言志”的基本含义是说诗歌是用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一种艺术形式。
17、文以载道:P222
艺术命题是宋代古文家周敦颐提出来的。这里所说的“道”,是指儒家的传统伦理道德。周敦颐认为,写作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
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的政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
没有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
18:语言崇拜:P238
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语言崇拜起源语言巫
术,在巫术中,用咒语就可以降妖除魔,这样语言就有了特殊的魔力。
19、中体西用论:P270
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这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中体西用论”的雏形较早滥觞于
冯桂芬1861年在《校庐抗议》中提出的“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国富强之术”这一命题,以后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均有所
发挥。
三、简答题+论述题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难度很大的具体原因。P44-P45
答:(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高度的个性化、传承的经验性、浓缩的民族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文化成品非常脆弱,易于萎缩甚至流失;
但也决定了它的价值:不论在国内还是在世界上,它都有无可取代的唯一性,越是民族性强,就越为世界所关注。或者说,越有民族
性,就越具世界性。
(2)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难得的、唯一的精品,所以需要保护;因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与民族的不可分离性,所以只有本民族才具有
保护它的能力;又因为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脆弱的、易于流失,所以花力气精心保护它们,是全世界赋予这个民族的特殊使命。
2、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P49
答:(1)首先是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大的地区连接在一起。
(2)其次是地理通道。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不论多么险峻的地势,大自然总留给人以交通的便利。实际上也几乎没有一个地
方是没有发生过人群交流的。
3、构成区域文化的因素。P53-P55
答:(1)自然环境。
(2)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3)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区域的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4)典范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动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4、地域文化对统一文化的作用。P57
答:(1)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2)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可以产生文化的典范人物、典范著述,从而推进正统文化,并作用于地域文化的发展。
(3)地域文化对国家文化的发展有保存之功。
(4)近代追求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固然是受西方影响,但来自南方开化较早地区的仁人志士的奋斗,也是起着关键性作用的。
5、古代利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就。P58-P59
答:(1)土地的开垦。我国历朝历代,都极重视土地的垦殖和深度利用。汉曾有“代田法”和“区田法”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亩产
量。
(2)水利的兴修,不仅关系着农业的兴衰,而且关系着环境的美恶,这在北方尤其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大量兴建水利工程,江南
农作物产量才大幅度提高。在西北地区的先秦两汉时期,曾兴修过郑国渠,白渠等水利工程,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还起着保护环境
的作用。
(3)运河的开凿。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吴国、齐国等,都有运河的修建,历史悠久。到了隋唐时期,沟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系已经形
成。元朝又有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使运河沿岸的城市得到了繁荣。
10
6、分封制的实施具有的特点和意义。P67-P68
答:(1)作为一种制度,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人生存的权利。
(2)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3)分封制是一个激发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7、秦汉王朝政治的新格局。P74-P76
答:(1)郡县制的建立。从秦朝建立到汉武帝初期百余年里,王朝政治经历了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反复。
(2)中央集权制。秦朝为中央集权制奠定了规模。最高权力者称皇帝,表示他的地位与上天同尊。
(3)官员选拔的文化标准。两汉选官方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有察举、征辟、考试等方法。
8、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大势。P81
答:(1)北方民族大举内侵引起中原人群的大规模南移,其结果是民族的大融合。
(2)对南方大规模的开发,新的经济区出现;开发之功在当代更在后世,唐代中国文化的鼎盛与此有直接关系。
(3)佛教的广泛传播,给固有的中国文化注入了许多新的精神因素;三教鼎立互相激荡与玄学一起共同构成此期显著的文化现象。
9、简述唐朝的开放精神。P90-P91
答:(1)是尚武精神,开放的胸襟是唐代立国的基本气象。
(2)是开放的民族政策,不论是对边地民族还是对异国之人,唐朝基本能以开放、包容的精神一视同仁。
(3)是崇佛教与重诗文,唐代是一个宗教文化的时代,佛教、道教、儒教以及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祆教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它
的信众。
10、元朝统一对中国文化的积极影响。P98-P99
答:(1)元朝统一对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积极影响,其中之一是民族的融合。辽、金统治下的臣民通通被视为汉人,久而久之他们之间
原有的区别消失了。
(2)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
北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
(3)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
11、简述农耕灌溉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作用。P114-P115
答:(1)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上,一
向以农耕与水利并重。
(2)农耕灌溉遵循岁时历法文化,它的历史精华是二十四节气。
(3)催生水利工程文化。
(4)滋养地方网络文化。
(5)促成防灾减灾文化。
12、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P116-P117
答:(1)统筹水土利用规划,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
(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
(3)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
(4)人力胜天说,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13、传统商业活动的类别。P119-P120
答:(1)互惠交换。
(2)行商经营。
(3)坐商经营。
14、传统农业生产文化的特征。P120-P121
答:(1)天时、地利、人和的重农经验。
(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民心理。
(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
15、传统日常生活的文化要素。P136
答:(1)血缘社会的礼俗美德。
11
(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
(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
16、宗法制的特点。P150
答:(1)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
(2)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从而限制着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3)在宗法制度之下,社会结构以宗族为基本单位,每个社会成员依据与生俱来的血缘关系确定其在宗族中的位置。
17、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的主要特点。P152-P154
答:(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封建帝王全面控制着行政、财经、司法、军事等国家权力。
(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
(3)严密的人身控制。
18、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P154-P155
答:(1)“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
(2)亲亲伦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
(3)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习惯力量。
19、科举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与局限。P160-P161
答:(1)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的精力,读书做官成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科举不仅耗费了士人的
毕生精力,同时也限制了知识阶层的眼界。
(2)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3)封建时代贵族诸侯是制约皇权的重要因素,为了强化君王的绝对权力,封建皇帝利用科举制限制贵族对政治的参与,从而裁抑贵
族势力。科举制不仅在官员素质上为集权政治提供保障,同时它也是重要的思想控制工具。
(4)知识阶层在科举制的牢笼之下,缺乏主体意识与创造性思维。明清之后,在专制王权的高压下,科举制已蜕变为扼杀人才的工具,
一些清醒的士人发出了“科举杀人”的呐喊。
20、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的主要表现。P162-P164
答:(1)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
(2)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
(3)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4)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21、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的具体表现为:P162
答:(1)以“三纲”为核心的封建礼教作为指导立法、司法活动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全保护服务项目提案报告模稿
- 成都四川成都市成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编外聘用制工作人员2人笔试历年典型考点(频考版试卷)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延安市宝塔区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有关中学校长工作述职报告3篇
- 专业求职信模板7篇
- 2025年活动策划项目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手提秤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关于个人护士述职报告范文5篇
- 话务员工作总结合集13篇
- 2024年皮毛批发销售协议样本版B版
-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按揭断供后银行起诉状
- 破宫产心衰护理查房课件
- 计算机网络安全第9章VPN
- ERAS标准病房评审标准表
- 工程开工令(两令)
- 2024年泉州德化城建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负指数幂的计算题50道初一
- 压力管道无损检测通用工艺
- 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六年级上册期末数学试卷及答案
- 北京二中学教育集团2024届数学八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